一种装饰墙板的配合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2810发布日期:2019-04-30 19:18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饰墙板的配合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材加工及装配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饰墙板的配合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木质材料具有隔热、绝缘、调湿、调温等优良特征,因而被广泛制成集成材而应用于建筑行业、家具行业或装修行业。而应用集成材需要对其拼接以制成幅面较大的集成材。通常有指接、斜接和多卡槽等拼接方式。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0994532)一种采用多卡槽方式接长板材的方法,该专利将集成板加工成锯齿形的卡槽接头,涂胶在卡槽接头上涂胶、晾干,然后拼接使用,该方法由于采用了化学加固的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会因热胀冷缩、湿涨等问题影响其使用寿命;而传统的指接时对加工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并且指接处容易出现缺损斜接时可能出现接缝错位,从而影响集成材的抗拉强度。其次,上述方法的装配效率较低,且加工的板材间配合间隙较大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板材的装配结构,解决现有板材装配效率低,平整性差的问题。

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饰墙板的配合安装结构,包括两两配合的一组矩形装饰板本体,矩形装饰板本体包括装饰表面和安装面,其中一个所述矩形装饰板本体的一侧边上设置有上配合面,相邻矩形装饰板本体上设置有与上配合面搭接的下配合面;所述上配合面为从矩形装饰板本体的装饰表面下沉的台阶面,上配合面的外边缘设置有一组卡接凸台,卡接凸台的下沿设置有倒钩;所述下配合面为从矩形装饰板本体的安装面下沉的台阶面,所述下配合面上设置有与卡接凸台配合的卡接凹槽,所述卡接凹槽的底部设置有与倒钩配合卡紧的卡口。

为了方便装配且防止板材在使用后因为板材吸热吸湿膨胀导致强度的缩减,所以所述卡接凹槽的长度应为卡接凸台长度的1.5~2倍。

为了保证装饰板材的美观性,所述上配合面与下配合面的厚度之和等于矩形装饰板本体的厚度。

为了保证在使用后,两板材间的连接可靠性,所述倒钩为底部宽,顶部窄的斜楔结构,所述卡口为开口宽,底部窄的斜口结构。

为了保证对接平面的平整度高、装配性好,所述矩形装饰板本体为玻镁板材。

为方便快速安装,所述矩形装饰板本体的安装面上固定设置有一组挂钩件,墙面上固定设置有龙骨,挂钩件卡装在龙骨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上配合面和下配合面的配合装配,使两矩形装饰板本体间配合度更高,缝隙更小,两两间的缝隙一致性高,因此,使得整个装饰墙面的整体感更强。上配合面和下配合面间通过卡接凸台与卡接凹槽的配合安装,能够实现快速的拼接,而卡接凹槽的长度为卡接凸台长度的1.5~2倍,方便卡接凸台卡入卡接凹槽内,并通过倒钩和卡口的配合实现卡死固定,大大提高了装配的效率和连接可靠性。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装饰墙板的配合安装结构轴测图。

图2为装饰墙板的配合安装结构安装的示意图。

图3为多块装饰墙板的配合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板材的装配结构,由两块矩形装饰板本体1相互拼接而成,所述矩形装饰板本体1包括装饰表面101和安装面102。其中右侧的矩形装饰板本体1的一侧边上设置有上配合面2,左侧的矩形装饰板本体1上设置有与上配合面2搭接的下配合面3,上配合面2为从矩形装饰板本体1的装饰表面101下沉的台阶面,上配合面2的外边缘设置有一组卡接凸台4,卡接凸台4的下沿设置有倒钩5,倒钩5为底部宽,顶部窄的斜楔结构。

所述下配合面3为从矩形装饰板本体1的安装面102下沉的台阶面,上配合面2与下配合面3的厚度之和等于矩形装饰板本体1的厚度。下配合面3上设置有与卡接凸台4配合的卡接凹槽6,所述卡接凹槽6的底部设置有与倒钩5配合卡紧的卡口7,所述卡口7为开口宽,底部窄的斜口结构。为方便快速装配,卡接凹槽6的长度为卡接凸台4长度的1.5~2倍。通过卡口7和倒钩5的卡接,上配合面2与下配合面3的配合,使装饰板1表面平整。为方便将矩形装饰板本体1装配到墙体上,矩形装饰板本体1的安装面102上固定设置有一组挂钩件8,所述墙面上固定设置有龙骨9,挂钩件8的下端扣入龙骨9内从而将矩形装饰板本体1固定在墙面上。上配合面2与下配合面3更加的平整,方便两者的拼接,所述矩形装饰板本体1为玻镁板材。

实施例2:如图1至3所示,一种板材的装配结构,由三块或三块以上矩形装饰板本体1相互配合而成,矩形装饰板本体1存在三种结构,所述设置在中间的矩形装饰板本体1一侧设置有上配合面2,另一侧设置有下配合面3,位于两侧的矩形装饰板本体1,最外侧边为平整结构,与中间的矩形装饰板本体1配合的一边上设置有上配合面2或下配合面3。其他同实施例1。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