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装的幕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8690发布日期:2019-08-13 20:26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拆装的幕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幕墙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便于拆装的幕墙。



背景技术:

幕墙,是建筑物的外墙护围,像幕布一样挂上去,故又称为悬挂墙,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

公开号为CN201510829076.X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带竖向铝制封边的幕墙,其技术要点是:包括玻璃附框、幕墙正面板块和框状铝合金型材;所述框状铝合金型材位于所述幕墙正面板块的侧面,其包括:第一折弯连接部和第二折弯连接部,所述第一折弯连接部通过型材定位件、紧固件与所述幕墙正面板块固定;所述第二折弯连接部为U形槽,其与玻璃附框压板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部位位于U形槽的底部,所述U形槽开口处设有盖板;所述框状铝合金型材的端部或所述玻璃附框压板上设有用于安装密封胶条用的胶条槽口。

上述方案中解决了安装幕墙过程中使用密封胶密封拼接处,造成胶污染的问题,但是安装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螺栓,而拧紧螺栓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安装的过程十分繁琐,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工。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拆装的幕墙,用于减少安装过程中所要花费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幕墙,包括横梁,所述横梁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安装有幕墙板,所述安装架背离横梁的端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侧壁面转动连接有用于固定幕墙板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架连接有限制安装板转动的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幕墙板安装入安装槽内的过程中,使用安装板将幕墙板固定,借助限位块限制安装板的转动,使得安装完成的幕墙板连接的更加的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槽底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均滑移连接有限位杆,下方两根所述限位杆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承托块,上方两根所述限位杆共同连接有第二承托块,所述第一承托块与第二承托块纵向截面均为U字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时将幕墙板放入第一承托块和第二称承托块的U型槽口内,接着将幕墙板推入安装槽内,由于在将幕墙板安装入安装槽内之前先确定了位置,使得安装变得更加的准确,同时安装的过程中也不需要调整幕墙板的位置,安装的过程变的更加的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上方两根所述限位杆远离限位槽的端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第二承托块朝向限位杆的侧面开设有与滑块配合的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承托板与限位杆之间可以移动,在安装时,先将第二承托板向上移动,将幕墙板插入第一承托板的U型槽口内,再将第二承托板向下移动,将幕墙板嵌入第二承托板的U型槽口内,之后将幕墙板安装入安装槽内。将幕墙板置入U型槽口的过程由从侧面滑入变成直接放入,放置的过程变得更加的简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架靠近安装板的端面开设有转动槽,所述限位块置于转动槽内且与转动槽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板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所述水平部表面开设有第二让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幕墙板安装入安装槽内之后,通过旋转限位块,将限位块旋入第二让位槽中,使用限位块限制了安装板的旋转,增加幕墙板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槽内均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限位杆一端接触,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槽底面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更换损坏的幕墙板时,将限位杆转入转动槽内,此时安装板没有受到限位杆的限制,幕墙板不会受到安装板的限制,在第一弹簧施加的弹力的作用下,幕墙板从安装槽内向外移动,此时就可方便的更换损坏的幕墙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上端面铰接有限制杆,所述转动槽远离安装板的侧壁开设有限制槽,所述限制杆一端置于限制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限位块旋转入第二让位槽内之后,将限制杆的一端置入限制槽内,转动块的旋转受到限制杆的限制,转动块保持静止状态,起到限制安装板转动的作用,进一步增加幕墙板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板内侧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橡胶垫填补了安装板竖直部与幕墙板侧壁之间的间隙,使得安装完成之后的幕墙板不会产生移动,使安装完后的幕墙板更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架背离于安装槽的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横梁开设有与支撑板配合的支撑槽,所述支撑板置于支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上下两块支撑板实现安装架与横梁之间的安装,安装时只需要将支撑板插入支撑槽内,安装架就完成了安装,使安装架的安装的过程更加的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块所述支撑板的相对面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朝向支撑板的端面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穿过所述支撑板,所述转轴远离转动杆的端面同轴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铰接有连接杆,两根所述连接杆对称于圆盘轴心设置,所述连接杆均铰接有锁止杆,所述锁止杆与支撑板滑移连接,所述支撑槽侧壁开设有与锁止杆配合的锁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撑板置入支撑槽内,通过旋转转动杆,使两根锁止杆插入锁止槽内,从而实现了安装架与横梁之间的固定,固定的过程只需旋转转动杆就可实现,减少了安装架安装所需要花费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杆朝向支撑板的端面开设有抵接孔,所述抵接孔对称设置于转动杆的转动轴线两侧,所述抵接孔内均滑移连接有紧固杆,所述支撑板朝向转动杆的端面开设有与紧固杆配合的紧固槽,所述抵接孔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紧固杆端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锁止杆插入锁止槽的同时,紧固杆也同时插入紧固槽内,使得旋转杆不会再产生移动,从而使锁止杆与锁止槽不会脱离连接,增加了安装架与横梁之间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安装幕墙板的过程中,幕墙板的固定通过结构的互相卡接来实现,减少了螺栓的使用,也就相应的减少了拧动螺栓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使得安装幕墙板的过程变得更加的快捷;

其二:通过设置限制杆和限制槽,使得在外力的作用下幕墙板不会与安装架产生脱离,使得安装好的幕墙板连接的更加稳固;

其三:安装完成之后,在需要更换损坏的幕墙板时,只需要将安装的过程反向操作一遍,就可将损坏的幕墙板进行更换,更换的过程中不需要拧动螺栓,只需要转动一些机构就可实现幕墙的更换,更换的过程变的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安装板的示意图;

图3位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为图1的B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安装组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安装组件的示意图。

图中:1、横梁;11、支撑槽;12、锁止槽;2、安装架;21、安装槽;211、限位槽;212、第一让位槽;22、限位杆;23、第一弹簧;24、第一承托板;25、第二承托板;251、滑槽;26、滑块;27、转动槽;28、限制槽;31、安装板;311、水平部;312、竖直部;313、第二让位槽;32、橡胶垫;4、限制组件;41、限位块;42、限制杆;5、安装组件;51、支撑板;511、放置槽;512、底座;513、紧固槽;52、圆盘;53、转轴;54、转动杆;541、抵接孔;55、连接杆;56、锁止杆;57、挡板;58、紧固杆;59、第二弹簧;6、幕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便于拆装的幕墙,如图1所示,包括横梁1、与横梁1连接的安装架2、用于压紧幕墙板6的安装板31、用于限制安装板31转动的限制组件4和安装组件5(见图5)。横梁1为矩形,上下两根横梁1共同与安装架2连接。安装架2为框状,其与安装板31转动连接,通过安装板31将幕墙板6与安装架2固定。限制组件4连接于安装架2端面,通过设置限制组件4,用于防止安装板31旋转,使幕墙板6的安装更加稳定。安装组件5与安装架2固定连接,通过安装组件5将安装架和横梁1固定。

如图2所示,安装架2远离横梁1的端面开设有呈矩形的安装槽21,安装槽21垂直于横梁1下端面的两侧壁均开设有呈矩形的第一让位槽212,第一让位槽212将安装架2的端面贯穿。安装板31与第一让位槽212铰接,安装板31包括呈矩形的水平部311和呈矩形的竖直部312,竖直部312垂直于安装槽21底面时,竖直部312的端面与安装槽21的底面留有间隙。水平部311平行于安装槽21底面时,水平部311远离竖直部312的端面与安装架2的端面处于同一平面。在安装幕墙板6(见图1)的过程中,通过水平部311将幕墙板6夹持于安装板31与安装槽21之间,实现幕墙板6的安装。

如图2和图3所示,安装槽21底面开设有四个圆柱形的限位槽211,限位槽211分别靠近安装槽21底面的夹角处,限位槽211的深度大于安装槽21的深度。四个限位槽211内均滑移连接有圆柱形限位杆22,限位杆22的长度大于安装槽21的深度。四个限位槽211内均设置有第一弹簧23,第一弹簧23的一端与限位槽211的底面焊接,其另一端与限位杆22端面焊接。通过设置第一弹簧23使限位杆22保持伸出限位槽211的状态,方便之后的幕墙板6的安装。下方两根限位杆22共同焊接有呈U字型的第一承托板24,上方两根限位杆22滑动连接有呈U字型的第二承托板25,第一承托板24和第二承托板25的长度和幕墙板6的长度相同。安装幕墙板6时将幕墙板6卡入第一承托板24和第二承托板25的U型槽内,先确定了幕墙板6的具体安装位置,接下来的安装的过程中就不需要调整幕墙板6的位置,使安装的过程变得更加的方便。同时在限位槽211内设有第一弹簧23,在更换幕墙板6时,幕墙板6会受到弹力的作用而向安装槽21外移动,使得拆卸幕墙板6时不需要再使用别的工具将幕墙板6从安装槽21内取出,使幕墙板6的拆卸的过程变得简单、方便。

由于第一承托板24和第二承托板25的位置固定,在将幕墙板置入U型槽口内时需要将幕墙板从第一承托板24和第二承托板25的侧面滑入,安装的过程较为麻烦。因此第二承托板25朝向限位杆的端面开设有呈T型的滑槽251,滑槽251将第二承托板25下端面贯穿。与第二承托板25连接的两根限位杆22远离限位槽211的端面均固定连接有与滑槽251配合的滑块26。在安装时,先将第二承托板25向上滑动,将幕墙板6下端置入第一承托板24的U型槽口内,之后向下移动第二承托板25,使幕墙板6的上端置入第二承托板25的U型槽口内,之后就可将幕墙板6朝向安装槽21移动,实现幕墙板6的安装。

如图1和图4所示,安装架2端面开设有两个矩形转动槽27,转动槽27分别将安装槽21的左右两侧壁面贯穿,转动槽27的开口朝向安装板31。限制组件4有两组,分别设置于转动槽27内。限制组件4包括限制杆42和与转动槽27转动连接的限位块41,限制杆42一端与限位块41上端面铰接。转动槽27朝向安装板31的侧壁开设有矩形限制槽28,限制杆42远离限位块41的一端可置于限制槽28内。水平部311远离竖直部312的侧壁开设有呈矩形的第二让位槽313,限位块41远离其铰接点的一端可置于第二让位槽313内。在将幕墙板6安装入安装槽21后,将限位块41旋入第二让位槽313中,同时也将限制杆42旋入限制槽28内,此时限位块41受到限制杆42的限制,限位块41保持静止,安装板31也就保持静止状态,使得安装好的幕墙板6更加的稳定。

由于安装板31需要转动,因此在完成安装之后,安装板31与幕墙板6之间存在间隙,为了减小安装板31与幕墙板6之间的间隙,使幕墙板6的安装更加的稳定。如图2所示,安装板31内侧面固定连接有呈L型的橡胶垫32,橡胶垫32长度与安装板31的长度相同。通过橡胶垫32与幕墙板6的接触,增加了幕墙板6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5所示,安装组件5设置于安装架2相背于安装槽21的侧面,安装组件5的数量为两组,分别靠近安装架2的上下两端。安装组件5包括支撑板51、圆盘52、连接杆55和锁止杆56。支撑板51为矩形,其一端面与安装架2的上端面或下端面处于同一平面。

两块支撑板51的相背面均开设有呈矩形的放置槽511,放置槽511底面转动连接有圆盘52,圆盘52朝向放置槽511底面的端面固定连接有转轴53(见图6)。转轴53与圆盘52同轴设置且穿过支撑板51,其远离圆盘52的端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杆54。圆盘52远离转轴53的端面铰接有两根矩形的连接杆55,两根连接杆55对称于圆盘52的轴心设置,连接杆55的轴线穿过圆盘52的轴心且垂直于安装板31的转动轴线。两根连接杆55远离圆盘的一端均铰接有与连接杆55同轴设置的锁止杆56,锁止杆56远离连接杆55的一端穿过支撑板51向外延伸。安装槽21底面焊接有两个矩形的底座512,两根锁止杆56分别穿过同侧的底座512且与底座512滑移连接。放置槽511开口处螺栓连接有挡板57,挡板57将放置槽511完全封闭。横梁1上下两端面均开设有用于放置安装组件5的支撑槽11,支撑槽11将横梁1朝向安装架2的侧面贯穿,支撑槽11相对的两侧面均开设有与锁止杆56配合的锁止槽12。在安装架2安装时,将支撑板51插入支撑槽11内,通过旋转转动杆54,使两根锁止杆56插入锁止槽12内,从而实现了安装架2与横梁1之间的固定,固定的过程只需旋转转动杆54就可实现安装架2的固定,减少了时间的使用,变得更加的快捷,方便。

如图6所示,由于圆盘52为转动连接,在外力的振动下,圆盘52会开始转动,可能使锁止杆56从锁止槽12内脱离,从而导致安装架2与横梁1脱离的情况的发生,因此转动杆54连接有防止转动杆54转动的紧固杆58。转动杆54朝向支撑板51的侧壁开设有圆柱形抵接孔541,抵接孔541对称设置于转动杆54的转动轴线两侧。紧固杆58均滑移连接于两个抵接孔541内,紧固杆58的长度大于抵接孔541的深度。支撑板51朝向转动杆54的端面开设有与紧固杆58配合的紧固槽513,紧固杆58置于紧固槽513内实现转动杆54的固定。抵接孔541内设置有第二弹簧59,第二弹簧59的一端与抵接孔541的底面焊接,第二弹簧59的另一端与紧固杆58的一端焊接。在将锁止杆56插入锁止槽12的同时(见图5),紧固杆58也插入紧固槽513内,使得转动杆54不会再产生转动,也防止了锁止杆56与锁止槽12脱离,增加了安装架2与横梁1之间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安装幕墙板6时,先将安装架2上的支撑板51插入横梁1上的支撑槽11内,旋转转动杆54,转动杆54带动圆盘52旋转,圆盘52带动连接杆55和锁止杆56向支撑板51两侧移动,使锁止杆56伸出支撑板51并插入锁止槽12内,实现了安装架2与横梁1之间的固定。

在锁止杆56插入锁止槽12内的同时,紧固杆58移动到紧固槽513的上方,在弹力的作用下,紧固杆58插入紧固槽513内。之后无论对转动杆54施加任何力,转动杆54都不会产生转动,使得安装架2与横梁1稳定的连接。

安装完安装架2之后,将幕墙板6嵌入第一承托板24的U型槽口内,向下移动第二承托板25,直到幕墙板6与第二承托板25的U型槽口的底面接触。向安装槽21内推动幕墙板6,直到将第一承托板24和第二承托板25完全推入安装槽21内。在将幕墙板6推入安装槽21的过程中,幕墙板6使安装板31旋转,等到幕墙板6完全进入安装槽21内后,安装板31将幕墙板6夹持于安装板31的水平部311与安装槽21之间。接着将限位块41旋入第二让位槽313中,将限制杆42旋入限制槽28内。通过限制杆42使限位块41不会产生旋转,借助限位块41将安装板31限制,使安装板31不会产生旋转,起到了将幕墙板6紧固的作用。

在需要更换损坏的幕墙板6时,先将限制杆42从限制槽28内旋出,接着将限位块41旋入转动槽27内,之后安装板31不受限制,幕墙板6受到弹力的作用向安装槽21外移动,此时就可将幕墙板6进行更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