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8865发布日期:2019-07-10 09:27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户外泳池、庭院水池等小型水面越来越多,普遍问题是一段时间后表面会漂浮许多杂物,影响美观,通常情况下,会有清洁工在岸边利用漏斗打捞,费时费力,并且无法完全清理干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装置,使得池内的漂浮物能够自动收集到箱内,达到清洁水池表面污物的作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清洁装置,包含:

浮桶;包括桶体、设置于所述桶体内并与所述桶体的桶底固定连接的中心柱;其中,所述中心柱内具有腔体,所述桶体的上沿具有用于被夹杂有杂物的水流进入的开口,所述中心柱朝所述桶体的上沿方向延伸,并有部分从所述桶体的所述开口伸出;

可调配重,设置在所述桶体内或所述桶体外,带动空载的所述桶体下沉至所述桶体的上沿与所述水平面齐平的位置;

滤水篮,设置于所述桶体内,被所述中心柱穿过;所述滤水篮用于承接进入所述桶体内的杂物;

浮桶盖,与所述中心柱可拆卸连接,且与所述桶体相互隔开;所述浮桶盖与所述桶体之间形成被水流涌入的进水区;

浮环,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桶体,并与所述桶体相对运动;其中,所述浮环用于在所述桶体下沉时从所述桶体的上沿逐渐冒出,所述浮环还用于所述桶体下沉至极限位置时抵住所述浮桶盖;

排水装置,设置在所述中心柱的腔体内;其中,所述中心柱上开设与所述排水装置对接的进水口,所述桶体的桶底还开设与所述排水装置对接的出水口;

太阳能组件,设置在所述浮桶盖的上表面,并与所述排水装置电性导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由于清洁装置包括浮桶、可调配重、设置在桶体内的滤水篮、排水装置,具体的,浮桶包括:桶体,并且在桶体的上沿具有用于被夹杂有杂质的水流入的开口,通过可调配重可带动空载的桶体下沉至桶体的上沿与水平面齐平的位置,从而使得水面上的漂浮物能够流入桶体内,另外,通过设置在桶体内的滤水篮承接进入桶体内的杂物,从而能够将水中的杂物分离出来,再利用排水装置将桶体内过滤后的水抽出,从而使得带有杂物的水流入桶体内,经滤水篮过滤杂质,然后通过排水装置将桶体内的水排出的整个过程能够得到不断的循环,进而使得池内的漂浮物能够自动收集到箱内,达到清洁水池表面污物的作用。

另外,清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浮桶盖上的太阳能组件、分别与太阳能组件和排水装置电性连接的储能模块,因此可通过太阳能组件发电,给排水装置提供电力,使得清洁装置无需外接电路,从而可完全实现自我循环。

另外,清洁装置还包括:浮桶盖和套设在浮桶上的浮环,该浮桶盖与桶体相互隔开,浮桶盖与桶体之间形成被水流涌入的进水区,当晚上太阳能组件不再发电或者桶体内垃圾过多时,浮桶会往下沉,当浮桶往下沉到极限位置时,浮桶盖与水面接触,此时浮环与浮桶盖抵持,通过浮桶盖和浮环可防止浮桶进一步下沉,从而可避免清洁装置在没电的时候沉入水底,当白天时,由于太阳能组件能够继续发电,排水装置继续工作,将浮桶内的水排出桶外,此时浮桶上浮,清洁装置即可继续工作,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通过浮桶盖可使得清洁装置仅仅依靠太阳能供电,就能够完全实现自我供给和自我循环,无需外部条件干涉,进而提高了清洁装置的使用便利性,而且,由于浮桶下沉至极限位置后,浮环与浮桶盖抵持,还可防止浮桶内的垃圾从浮桶的开口中飘出。

进一步的,所述浮环的上沿与空载的所述桶体的上沿齐平。由于浮环的上沿与空载的桶体的上沿齐平,因此当可调配重带动空载的桶体下沉至桶体的上沿与水平面齐平的位置时,浮环的上沿也与水平面齐平,此时,浮环可防止已进入桶体内的漂浮物从桶体的开口中飘出,进而可提高清洁装置的实用性。

进一步的,所述桶体包括:内壁、与所述内壁相对的外壁;其中,所述外壁包括:与所述浮环滑动配合的第一外环面、位于所述第一外环面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一外环面同轴的第二外环面;其中,所述第一外环面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外环面的直径;

所述桶体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外环面和所述第二外环面并用于承托所述浮环的承靠面;其中,所述浮环在与所述桶体的承靠面相抵后,所述浮环的上沿与所述桶体的上沿处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浮环的外环面的直径从所述浮环的下沿至所述浮环的上沿的逐渐增大。由于浮环的外环面的直径从浮环的下沿至浮环的上沿逐渐增大,因此浮环的浸泡于水中时,随着浮环的逐步下沉其浮力也是越来越大的。

进一步的,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储能模块,设置在所述中心柱的腔体内,并分别与所述太阳能组件和所述排水装置电性导通。

由于清洁装置还包括储能模块,因此通过储能模块储蓄太阳能组件所产生的电量,从而使得储能模块能够给排水装置提供相对稳定的电压。

进一步的,所述浮桶盖上开设用于被所述中心柱穿过的中心孔,所述中心柱上设有固定销,所述浮桶盖的所述中心孔的孔壁上开设凹槽,所述固定销插入所述凹槽中;

其中,所述固定销上具有金属导体,所述凹槽的槽底内设有与所述固定销的金属导体抵持的金属触点,所述中心柱的所述腔体内还设有电性连接所述固定销的所述金属导体与所述储能模块的第一导线,所述浮桶盖内还设有电性连接所述金属触点与所述太阳能组件的第二导线。

由于在浮桶盖上开设有被中心柱穿过的凹槽,并且在中心柱上设置有固定销,中心孔的孔壁上开设凹槽,固定销插入凹槽内因此通过固定销即可将浮桶盖固定在中心柱上。另外,由于固定销为金属导体,凹槽内设有金属触点,并且固定销通过第一导线与储能模块电性连接,凹槽内的金属触点通过第二导线与太阳能组件电性连接,因此通过固定销和凹槽内的金属触点可实现太阳能组件和排水装置之间的电性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柱包括:与所述桶体的桶底固定连接的第一柱体、与所述第一柱体同轴设置的第二柱体;其中,所述第二柱体与所述第一柱体转动连接,所述固定销嵌设于所述第二柱体上,并沿垂直于所述第二柱体的轴线方向进行滑动;

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由滤水篮的篮底向所述滤水篮的上沿延伸的中心套、与所述中心套同轴固定的把手;所述中心套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柱体上,所述把手分别与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滑动配合,并从所述浮桶盖的所述中心孔穿出;其中,所述把手还用于通过所述中心套带动所述滤水篮朝所述浮桶盖的方向进行运动,所述把手还用于在所述滤水篮抵住所述浮桶盖时,与所述第二柱体相互卡合,并带动所述第二柱体进行转动;

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柱体内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还用于所述第二柱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柱体转动至预设位置时,将所述固定销从所述第二柱体内顶出,所述固定销插入所述浮桶盖上的所述凹槽内,所述传动机构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柱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柱体转动至初始位置时带动所述固定销缩回所述第二柱体内,所述固定销脱离所述浮桶盖上的所述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柱体固定连接并用于抵住所述固定销的凸轮、套设于所述固定销上的弹簧,所述固定销具有凸缘部,所述弹簧分别与所述凸缘部和所述第二柱体的内壁抵持。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销为两个,沿所述中心柱的轴线方向,两个所述固定销位于所述中心柱的任意相对两侧,所述凹槽为两个,两个所述凹槽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销一一对应,两个所述固定销用于插入各自所对应的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的,沿所述中心柱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柱体任意相对的两侧分别开设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柱体任意相对的两侧分别开设第二滑槽,两个所述第二滑槽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滑槽一一对应,且两个所述第二滑槽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柱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柱体转动至预设位置时分别与各自所对应的所述第一滑槽连通;

所述把手包括:

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沿所述中心柱的轴线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滑板和所述第二滑板与所述中心套固定连接,均可滑动地插入所述第一滑槽中,且所述第一滑板和所述第二滑板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柱体相对所述第一柱体转动至预设位置时,沿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至所述第二滑槽中,且所述第一滑板和所述第二滑板均有部分穿过所述浮桶盖的所述中心孔,并与所述中心孔的孔壁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滤水篮的外表面靠近所述滤水篮的篮口部位与所述桶体的内壁紧密贴合。由于滤水篮的外表面靠近滤水篮的篮口部位与桶体的内壁紧密贴合,从而使得进入桶体内的水会先进入滤水篮内,并通过滤水篮将水中的杂质过滤掉。

进一步的,所述浮桶盖为锥形板,且从靠近所述桶体的一侧至远离所述桶体的一侧,所述锥形板的直径逐渐增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清洁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浮环与浮桶盖抵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浮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滤水篮、中心套和把手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浮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浮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浮桶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传动机构将固定销推入凹槽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传动机构将固定销带动缩回第二柱体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柱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浮桶;11、桶体;111、外壁;1111、第一外环面;1112、第二外环面;1113、承靠面; 112、进水区;113、排水区;12、中心柱;121、腔体;122、进水口;123、出水口;124、第一柱体;1241、第一滑槽;125、第二柱体;1251、第二滑槽;1252、第一柱段;1253、第二柱段;2、滤水篮;3、浮桶盖;31、中心孔;32、第一卡槽;33、第二卡槽;4、浮环;41、外环面;5、开口;6、固定销;61、凸缘部;7、中心套;8、把手;81、第一滑板;82、第二滑板;83、连接板;9、传动机构;91、椭圆形凸轮;92、弹簧;10、太阳能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清洁装置,如图1和2所示,清洁装置包括:浮桶 1、可调配重、滤水篮2、浮桶盖3、浮环4、排水装置、太阳能组件10,浮桶1包括:桶体 11、设置在桶体11内的并与桶体11的桶底固定连接的中心柱12,其中,中心柱12内具有腔体121,桶体11的上沿具有用于被夹杂有杂物的水流进入的开口5,中心柱12朝桶体11的上沿方向延伸,并且有部分从桶体11的开口5伸出,可调配重设置在桶体11内或者桶体11 外,可带动空载的桶体11下沉至桶体11的上沿与水平面齐平的位置,也就是说当清洁装置刚放入水中,池塘中的水和漂浮物还没有流入桶体内时,通过可调配重可使得桶体1的上沿与水平面齐平,从而方便水流入桶体1内,因此,需要强调的是,上述空载的桶体的意思是桶体内没有装入水和漂浮物时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可调配重可为放置在桶体11内的铁板,当然,在实际情况中,铁板还可嵌于桶底。

另外,如图2所述,滤水篮2设置在桶体11内,并被中心柱12穿过,可承接进入桶体 11内的杂物,另外,为了防止带有漂浮物的水不经过滤水篮2直接进入浮桶1内,滤水篮2 的外表面靠近滤水篮2的篮口部分与桶体11的内壁紧密贴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滤水篮2的外表面靠近滤水篮2的篮口部分与桶体11的内壁靠近开口5的部分紧密贴合,当滤水篮2放置到桶体11内后,滤水篮2将桶体11分割成进水区112和排水区113,滤水篮2 内部为进水区112,滤水篮2外部为排水区113,当夹杂有漂浮物的水进入滤水篮2中后,经滤水篮2的过滤,水流入排水区113。

另外,如图2所示,浮桶盖3与中心柱12可拆卸连接,并且与桶体11相互隔开,浮桶盖3与桶体11之间形成被水流涌入进水区112,浮环4可滑动地套设在桶体11内,并与桶体 11相对运动,其中,如图3所示,浮环4在桶体11下沉时从桶体11的上沿逐渐冒出,当桶体11下沉至极限位置时,浮环4抵持柱浮桶盖3。

另外,如图8所示,排水装置设置在中心柱12的腔体121内,同时,在中心柱12上开设于排水装置对接的进水口122,该进水口122与排水区113连通,桶体11的桶底还开设与排水装置对接的出水口123,清洁装置还包括:储能模块,该储能模块设置在中心柱12体内,并与排水装置电性导通,太阳能组件10设置在浮桶盖3的上表面,并与储能模块电性导通,在实际情况中,太阳能组件10为光伏面板,通过太阳能组件10能够给排水装置提供电力,在实际情况中,排水装置可为排水阀,并且排水阀的进水端与进水口122对接,并紧密贴合,排水阀的出水端与出水口123对接,并紧密贴,因此可防止水流入中心柱12的腔体121内,损坏排水装置和储能模块。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2所示,由于清洁装置包括浮桶1、可调配重、设置在桶体11 内的滤水篮2、排水装置,具体的,浮桶1包括:桶体11,并且在桶体11的上沿具有用于被夹杂有杂质的水流入的开口5,通过可调配重可带动空载的桶体11下沉至桶体11的上沿与水平面齐平的位置,从而使得水面上的漂浮物能够通过桶体11的开口5流入桶体11内,另外,通过设置在桶体11内的滤水篮2承接进入桶体11内的杂物,从而能够将水中的杂物分离出来,同时通过排水装置还能够将桶体11内的水抽出,从而使得带有杂物的水流入桶体11内,经滤水篮2过滤杂质,然后通过排水装置将桶体11内的水排出的整个过程能够得到不断的循环,进而使得池内的漂浮物能够自动收集到箱内,达到清洁水池表面污物的作用。

另外,清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浮桶盖3上的太阳能组件10、分别与太阳能组件10和排水装置电性连接的储能模块,因此可通过太阳能组件10发电,给排水装置提供电力,使得清洁装置无需外接电路,从而可实现自我循环。

另外,如图3所示,清洁装置还包括:浮桶盖3和套设在浮桶1上的浮环4,该浮桶盖3 与桶体11相互隔开,浮桶盖3与桶体11之间形成被水流涌入的进水区112,当晚上太阳能组件10不再发电或者桶体11内垃圾过多时,浮桶1会往下沉,当浮桶1往下沉到极限位置时,浮桶盖3与水面接触,此时浮环4与浮桶盖3抵持,通过浮桶盖3和浮环4的浮力可防止浮桶1进一步下沉,从而可避免清洁装置在没电的时候沉入水底,当白天时,由于太阳能组件 10能够继续发电,排水装置继续工作,将浮桶1内的水排出桶外,此时浮桶1上浮,清洁装置即可继续工作,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通过浮桶盖3可使得清洁装置仅仅依靠太阳能供电,就能够完全实现自我供给和自我循环,无需外部条件干涉,进而提高了清洁装置的使用便利性,而且,由于浮桶1下沉至极限位置后,浮环4与浮桶盖3抵持,还可防止浮桶1内的垃圾从浮桶1的开口5中飘出,避免晚上太阳能无法发电时,白天收集好的垃圾会从浮桶 1的开口5中飘出。

具体的,如图2和5所示,浮环4的上沿与空载的桶体11的上沿齐平,也就是说,当桶体内还没有装入水和漂浮物时,浮环4的上沿与桶体11的上沿齐平,并且浮环4的外环面 41的直径从浮环4的下沿至浮环4的上沿逐渐增大,浮环4为一个空心的浮环4,其材质可为塑料,由于浮环4的上沿与空载的桶体11的上沿齐平,因此当可调配重带动空载的桶体11 下沉至桶体11的上沿与水平面齐平的位置时,浮环4的上沿与水平面齐平,浮环4处于时浮时沉的状态,当水面泛起波澜的时候,水面的漂浮物会飘入桶体11内,而且由于浮环4与水平面齐平,可防止进入桶体11内的漂浮物从桶体11内飘出。

另外,如图2和7所示,为了使浮环4与空载的桶体11的上沿齐平,桶体11包括:内壁、与内壁相对的外壁111,外壁111包括:与浮环4滑动配合的第一外环面1111、位于第一外环面1111的下方并与第一外环面1111同轴的第二外环面1112,其中,第一外环面1111 的直径小于第二外环面1112的直径,桶体11还包括:连接第一外环面1111和第二外环面1112 的承靠面1113,承靠面1113与浮环4的下沿抵持,用于承托浮环4,当浮环4与桶体11的承靠面1113相抵后,浮环4的上沿与桶体11的上沿处于同一平面。

另外,如图1和2所示,浮桶盖3为锥形板,并且从靠近桶体11的一侧至远离桶体11 的一侧,锥形板的直径逐渐增大,由于浮桶盖3的直径是逐渐增大的,因此在浮桶盖3接触水面后,浮桶盖3所产生的浮力是逐步增大的,由于浮桶盖3的浮力逐步增大所起到的缓冲作用就,可避免桶体11在下沉过程中,一下子连同浮桶盖3也拉入水底,在实际情况中,为了使浮桶盖3足够轻,浮桶盖3可为空心的结构。

另外,如图4所示,为了固定浮桶盖3,浮桶盖3上开设有中心孔31,中心柱12的上端穿过该中心孔31,同时,在中心柱12上设有固定销6,浮桶盖3的中心孔31的孔壁上开设凹槽(图中未标示),固定销6插入凹槽内,在实际情况中,固定销6具有两个,两个固定销 6沿中心柱12的轴线相对设置于中心柱12的两侧,同时凹槽也具有两个,两个固定销6和两个凹槽一一对应,各固定销6用于插入各自所对应的凹槽内。

另外,为了使储能模块与太阳能组件10电性连接,固定销6上设置有金属导体,凹槽的槽底设有与固定销6抵持的金属触点,同时,中心柱12的腔体121内还设有电性连接固定销 6上的金属导体和储能模块的第一导线,浮桶盖3内还设有电性连接金属触点与太阳能组件 10的第二导线,当固定销6插入凹槽中后,固定销6上的金属导体与凹槽内的金属触点接触,金属导体与金属触点电性连接,另外,为了调节电压,第一导线上设置有第一控制器,该第一控制器能够调节太阳能组件和储能模块之间的电压,储能模块和排水装置之间连接有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分别与储能模块和排水装置电性连接,第二控制器能够调节储能模块与排水装置之间的电压。

另外,当滤水篮2中杂物积累到一定的量时,需要将滤水篮2取出,为了方便滤水篮2 取出,如图7所示,中心柱12包括:与桶体11的桶底固定连接的第一柱体124、与第一柱体124同轴设置的第二柱体125,第二柱体125与第一柱体124转动连接,具体的,第二柱体125和第二柱体125均为空心圆柱,固定销6嵌设在第二柱体125上,并沿垂直于第二柱体125的轴线方向进行滑动,具体的,在第二柱体125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第二柱体125内腔的通孔,通孔垂直于第二柱体125的轴线,固定销6嵌设在通孔内。

另外,如图5所示,清洁装置包括:中心套7、把手8,其中,中心套7由滤水篮2的篮底向滤水篮2的上沿延伸,并可滑动地套设在第一柱体124上,把手8与中心套7同轴固定,把手8分别与第一柱体124和第二柱体125滑动配合,并可朝浮桶盖3的方向进行运动,把手8在滤水篮2抵住浮桶盖3时,与第二柱体125相互卡合,并带动第二柱体125进行转动,同时,如图9和10所示,清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柱体125内的传动机构9,当第二柱体125相对第一柱体124转动至预设位置时,传动机构9将固定销6从第二柱体125内顶出,固定销6插入浮桶盖3上的凹槽内,当第二柱体125相对第一柱体124转动至初始位置时,传动机构9带动固定销6缩回第二柱体125内,此时,固定销6脱离浮桶盖3上的凹槽。

具体的,如图9和10所示,传动机构9包括:与第一柱体124固定连接的凸轮、套设在固定销6上的弹簧92,如图9和10所示,固定销6上具有凸缘部61,当弹簧92套设在固定销6上后,分别与凸缘部61和第二柱体125的内壁抵持,弹簧92为两个,每个固定销6上均套设一个弹簧92,如图9所示,凸轮为一个椭圆形凸轮91,由于凸轮与第二柱体125固定连接,在实际情况中,凸轮可通过连接柱与第一柱体124的内壁固定连接,当第二柱体125 相对第一柱体124转动时,也就是说,第二柱体125相对凸轮进行转动,当第二柱体125相对椭圆形凸轮91转动至预设位置时,椭圆形凸轮91的长边与两个固定销6抵持,将固定销 6往外推,使得固定销6插入中心孔31的凹槽内,从而将中心柱12与浮桶盖3固定在一起,当固定销6被椭圆形凸轮91抵持插入凹槽中后,固定销6的凸缘部61抵持柱弹簧92,将弹簧92压紧于第二柱体125的内壁上,如图10所示,当第二柱体125相对椭圆形凸轮91转动至初始位置时,椭圆形凸轮91的短边与固定销6相对设置,椭圆形凸轮91与两个固定销6 相互分离,此时,弹簧92的回弹力使得固定销6能够朝第二柱体125内运动,使得固定销6 缩回第二柱体125内。

同时,如图7和8所示,沿中心柱12的轴线方向,第一柱体124任意相对的两侧分别开设第一滑槽1241,同时第二柱体125任意相对的两侧也分别开设第二滑槽1251,两个第二滑槽1251分别与两个第一滑槽1241一一对应,当第二柱体125相对第一柱体124转动至预设位置时,两个第二滑槽1251还分别与各自所对应的第一滑槽1241连通,另外,具体的,如图5所示,把手8包括:第一滑板81和第二滑板82,第一滑板81和第二滑板82沿中心柱的轴线方向相对设置,并且第一滑板81和第二滑板82均与中心套7固定连接,而且均可滑动地插入第一滑槽1241中,当第二柱体125相对第一柱体124转动至预设位置后,第一滑板 81和第二滑板82还可以沿第一滑槽1241滑入第二滑槽1251中,并且,如图1所示,第一滑板81和第二滑板82还均有部分穿过浮桶盖3的中心孔31,并与中心孔31的孔壁卡接,具体的,如图4所示,中心孔31的孔壁上设有第一卡槽32和第二卡槽33,第一卡槽32的形状大小与第一滑板81相同,第二卡槽33的形状大小与第二滑板82相同,第一滑板81卡于第一卡槽32中,第二滑板82卡于第二卡槽33,但第一滑板81可沿第一卡槽32上下滑动,第二滑板82也可沿第二卡槽33上下滑动,同时,把手8还包括连接第一滑板81和第二滑板 82的连接板83,该连接板83设置在浮桶盖3外。

在实际情况中,当需要将滤水篮2取出时,可握住连接板83,拉动滤水篮2沿中心柱12 往上运动,第一滑板81和第二滑板82从第二滑槽1251中滑出,仅与第一滑槽1241接触,此时把手8不再受第二滑槽1251限制并可通过第一滑槽1241带动浮桶盖3与第二柱体125 一起转动,当第二柱体125被把手8带动转动后,凸轮与固定销6分离,通过弹簧92使得固定销6缩回第二柱体125内,固定销6与浮桶盖3的凹槽分离,继续向上拉动把手8,把手可带动滤水篮2和浮桶盖3一起往上运动,从而将滤水篮2提出浮桶1的桶体,此时分离滤水篮2和浮桶盖3即可。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第二柱体125相对第一柱体124转动的目的,如图11所示,第二柱体125包括:第一柱段1252、与第一柱段1252同轴设置第二柱段1253,其中,第一柱段1252的外径小于第二柱段1253的外径,第一柱段1252和第二柱段1253连接后,第一柱段1252和第二柱段1253之间形成台阶面,第二柱段1253插入第一柱体124内,台阶面与第一柱体124的上沿抵持,第二柱段1253的外径与第一柱体124的外径相等,第一柱段 1252和第一柱体124的内壁紧密贴合,在自然情况下,第一柱段1252无法在第一柱体124 内转动,只有通过工作人员转动第二柱段1253时,才能够使得第一柱段1252在第一柱体124 内转动,因此,通过上述方法可实现第二柱体125相对第一柱体124的转动,另外,具体的,上述固定销6设置在第一柱段1252上,为了实现第二柱体125相对第一柱体124进行转动的目的,在实际情况中,还可采用其他连接方式,例如第二柱体125和第二柱体125之间为螺纹连接时,第二柱体125也能够相对第一柱体124进行转动。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