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定位的建筑用塑料模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4058发布日期:2019-04-03 00:07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定位的建筑用塑料模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模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定位的建筑用塑料模壳。



背景技术: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

从长远来看,未来5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提高到76%以上,城市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95%以上。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和中心城市的发展预示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起飞,也预示了建筑业更广阔的市场即将到来。据智研咨询资料不完全统计,2013年至2020年,中国建筑业将增长130%。其中,2018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占全球建筑业总产值的19.1%。智能建筑市场前景广阔,在2020年前,中国用于节能建筑项目的投资至少是1.5万亿。我国建筑节能蓝图蕴含着对节能材料和技术数万亿元的商机。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在的建筑用塑料模壳在使用时往往存在定位不便,同时存在后期拆卸不便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定位的建筑用塑料模壳,具有定位方便,拆卸便携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定位的建筑用塑料模壳,包括模壳本体,所述模壳本体的下端四周设置有边肋,所述模壳本体的内部上端设置有底肋,所述模壳本体的内部四周设置有侧肋,所述边肋的槽内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定位块,所述侧肋的表面设置有定位孔,所述侧肋之间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侧肋之间连接处固定有固定销,所述边肋的表面与定位板对应位置设置有刻度线。

优选的,所述边肋包括滑槽和固定槽,其中,所述边肋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定位板滑动收缩的固定槽,所述边肋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定位板滑动限位的滑槽。

优选的,所述定位板的两端与滑槽对应位置设置有限位滑块。

优选的,所述限位滑块靠近模壳本体的一端设置有防止定位板脱离边肋的限位块,所述边肋的表面与滑槽对应位置固定有限位卡块。

优选的,所述定位块与定位板采用一体成型加工而成,所述定位块的下端与边肋的底面相平齐。

优选的,所述模壳本体、边肋和定位板的外表面均设置为光滑结构。

优选的,所述底肋的数量与模壳本体的一侧的侧边的侧肋数量一致,所述底肋的数量不低于两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模壳本体安装在固定的板面上,将连接杆固定在模壳本体内的侧肋上,对准定位孔,通过固定销将连接杆与侧肋固定,有效提高模壳本体的承载能力,同时将定位板从固定槽抽出,使定位块与地面水平,通过观测边肋上的刻度线,精准确定定位板移动的距离,使定位块精准定位,这样实现塑料模壳的快速精准定位,避免定位不便的麻烦,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壳本体;2、定位孔;3、侧肋;4、边肋;41、滑槽;42、固定槽;5、定位板;51、限位滑块;6、定位块;7、连接杆;8、固定销;9、底肋;10、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定位的建筑用塑料模壳,包括模壳本体1,模壳本体1的下端四周设置有边肋4,模壳本体1的内部上端设置有底肋9,模壳本体1的内部四周设置有侧肋3,边肋4的槽内设置有定位板5,定位板5的另一端设置有定位块6,侧肋3的表面设置有定位孔2,侧肋3之间固定有连接杆7,连接杆7与侧肋3之间连接处固定有固定销8,边肋4的表面与定位板5对应位置设置有刻度线10。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边肋4包括滑槽41和固定槽42,其中,边肋4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定位板5滑动收缩的固定槽42,边肋4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定位板5滑动限位的滑槽41。

为了方便定位板5进行滑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定位板5的两端与滑槽41对应位置设置有限位滑块51。

为了避免定位板5脱离边肋4,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限位滑块51靠近模壳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防止定位板5脱离边肋4的限位块,边肋4的表面与滑槽41对应位置固定有限位卡块。

为了提高结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定位块6与定位板5采用一体成型加工而成,定位块6的下端与边肋4的底面相平齐。

为了方便进行倒模,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模壳本体1、边肋4和定位板5的外表面均设置为光滑结构。

为了提高整体结构的一致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底肋9的数量与模壳本体1的一侧的侧边的侧肋3数量一致,底肋9的数量不低于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模壳本体1安装在固定的板面上,将连接杆7固定在模壳本体1内的侧肋3上,对准定位孔2,通过固定销8将连接杆7与侧肋3固定,有效提高模壳本体1的承载能力,同时,将定位板5从固定槽42抽出,定位块6与地面水平,通过观测边肋4上的刻度线10,确定移动的距离,这样实现快速精准定位,避免定位不便的麻烦,提高施工效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