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支模板可调节底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4007发布日期:2019-04-03 00:07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支模板可调节底托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支模板可调节底托结构,属于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支模板可调节底托就是就是通过在支模板的下部设置底托来调节其高度,是一种能方便施工的支撑固定工具。

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支模板调节底托调节由于建筑物的各楼层的使用要求不同,不同楼层之间的层高可能不同,而支模板高度是固定的,一般通过在支模板的下部设置底托来调节其高度,然而目前的底托结构也是固定的,底托的高度不方便调节,有时造成支模板的使用不方便,工作效率低下,同时不够便捷稳固,支撑力不足不易调节固定,现在急需一种用于支模板可调节底托结构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支模板可调节底托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便于组合安装,支撑固定效果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支模板可调节底托结构,包括支撑块、便捷调节机构以及支撑固定机构,所述便捷调节机构设置在支撑块下侧,所述支撑固定机构设置在支撑块下侧,所述便捷调节机构包括固定筒、上调节筒、调节杆、调节固定块、下调节筒以及支撑固定头,所述固定筒设置在支撑块下端面右侧,所述上调节筒设置在调节杆环形侧面上侧,所述调节杆设置在下调节筒内环形侧面上侧,所述调节固定块设置在调节杆环形侧面,所述下调节筒设置在上调节筒下侧,所述支撑固定头设置在支撑块下端面左侧,所述支撑固定机构包括底托调节块、折叠轴、支撑杆、支撑主体、支撑凸块、支撑内孔,所述底托调节块设置在支撑主体上端面,所述折叠轴设置在支撑主体内部右侧,所述支撑主体设置在下调节筒环形侧面,所述支撑凸块设置在底托调节块前端面,所述支撑内孔开设在底托调节块内部后侧。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下端面设有防滑垫。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筒内环形侧面设有内螺纹,所述调节杆环形侧面设有外螺纹,且内螺纹与外螺纹规格相匹配,所述上调节筒内环形侧面设有内螺纹,所述下调节筒内环形侧面设有内螺纹,所述下调节杆环形侧面设有外螺纹,所述支撑主体内环形侧面设有内螺纹,所述下调节杆通过螺纹与支撑主体相连接,所述调节固定块内环形侧面设有内螺纹,所述调节固定块通过螺纹与调节杆相连接,所述支撑固定头环形侧面设有外螺纹,所述支撑固定头通过螺纹与上调节杆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设有三组,且三组支撑杆规格相同,所述折叠轴设有三组,且三组折叠轴规格相同,所述调节固定块设有多组,且多组调节固定块规格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主体上端面设有限位块,且限位块设有三组。

进一步地,所述底托调节块内部右侧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环形侧面设有内螺纹,内螺纹与调节杆外螺纹相匹配,所述支撑内孔设有内螺纹,且支撑内孔内螺纹与下调节筒外螺纹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上调节筒、下调节筒和调节杆可设有多组,且多组上调节筒、下调节筒和调节杆可进行拼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支模板可调节底托结构,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固定筒、上调节筒、调节杆、调节固定块、下调节筒以及支撑固定头,该设计方便对支模的高度进行调节,解决了原有支模板调节底托高度不方便调节的问题,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调节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添加了底托调节块、折叠轴、支撑杆、支撑主体、支撑凸块、支撑内孔,该设计提高了支撑固定的稳定性,解决了原有支模板调节底托支撑力不足不易调节固定的问题,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稳固性。

因支撑主体上端面设有限位块,且限位块设有三组,该设计提高了支撑的稳固性,因支撑杆下端面设有防滑垫,该设计使支撑杆增加防滑性能,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便于组合安装,支撑固定效果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支模板可调节底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支模板可调节底托结构中便捷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支模板可调节底托结构中支撑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支模板可调节底托结构中底托调节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块、2-便捷调节机构、3-支撑固定机构、21-固定筒、22-上调节筒、23-调节杆、24-调节固定块、25-下调节筒26-支撑固定头、31-底托调节块、32-折叠轴、33-支撑杆、34-支撑主体、35-支撑凸块、36-支撑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支模板可调节底托结构,包括支撑块1、便捷调节机构2以及支撑固定机构3,便捷调节机构2设置在支撑块1下侧,支撑固定机构3设置在支撑块1下侧。

便捷调节机构2包括固定筒21、上调节筒22、调节杆23、调节固定块24、下调节筒25以及支撑固定头26,固定筒21设置在支撑块1下端面右侧,上调节筒22设置在调节杆23环形侧面上侧,调节杆23设置在下调节筒25内环形侧面上侧,调节固定块24设置在调节杆23环形侧面,下调节筒25设置在上调节筒22下侧,支撑固定头26设置在支撑块1下端面左侧,该设计方便对支模的高度进行调节,解决了原有支模板调节底托高度不方便调节的问题。

支撑固定机构3包括底托调节块31、折叠轴32、支撑杆33、支撑主体34、支撑凸块35以及支撑内孔36,底托调节块31设置在支撑主体34上端面,折叠轴32设置在支撑主体34内部右侧,支撑主体34设置在下调节筒25环形侧面,支撑凸块35设置在底托调节块31前端面,支撑内孔36开设在底托调节块31内部后侧,该设计提高了支撑固定的稳定性,解决了原有支模板调节底托支撑力不足不易调节固定的问题。

支撑杆33下端面设有防滑垫,固定筒21内环形侧面设有内螺纹,调节杆23环形侧面设有外螺纹,且内螺纹与外螺纹规格相匹配,上调节筒22内环形侧面设有内螺纹,下调节筒25内环形侧面设有内螺纹,下调节杆23环形侧面设有外螺纹,支撑主体34内环形侧面设有内螺纹,下调节杆23通过螺纹与支撑主体34相连接,调节固定块24内环形侧面设有内螺纹,调节固定块24通过螺纹与调节杆23相连接,支撑固定头26环形侧面设有外螺纹,支撑固定头26通过螺纹与上调节杆23相连接,支撑杆33设有三组,且三组支撑杆33规格相同,折叠轴32设有三组,且三组折叠轴32规格相同,调节固定块24设有多组,且多组调节固定块24规格相同,支撑主体34上端面设有限位块,且限位块设有三组,底托调节块31内部右侧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环形侧面设有内螺纹,内螺纹与调节杆23外螺纹相匹配,支撑内孔36设有内螺纹,且支撑内孔36内螺纹与下调节筒25外螺纹相匹配,上调节筒22、下调节筒25和调节杆23可设有多组,且多组上调节筒22、下调节筒25和调节杆23可进行拼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在进行使用时,首先使用人员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缺陷,如果不存在问题的话就可以进行使用,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因固定筒21与上调节筒22通过螺纹相连接,调节杆23与上调节筒22通过螺纹相连接,下调节筒25与调节杆23通过螺纹相连接,调节固定块24与调节杆23通过螺纹相连接,使用人员旋转上下调节杆23精准调节高度,高度确定后再通过旋转调节固定块24将调节好的位置进行固定,因上调节筒22、下调节筒25和调节杆23可设有多组,且多组上调节筒22、下调节筒25和调节杆23可进行拼装,在高度不够的情况下,还可以继续用上调节筒22、下调节筒25和调节杆23进行拼装,从而达到预想高度,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调节便利性。

在调节完成后,因支撑杆33设有三组,且三组支撑杆33规格相同,折叠轴32设有三组,且三组折叠轴32规格相同,调节固定块24设有多组,且多组调节固定块24规格相同,支撑主体34上端面设有限位块,且限位块设有三组,使用人员将底托调节块31旋转至需要的位置,通过折叠轴32打开支撑杆33,进行支撑,限位块将支撑杆33角度固定,因底托调节块31内部右侧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环形侧面设有内螺纹,内螺纹与调节杆23外螺纹相匹配,支撑内孔36设有内螺纹,且支撑内孔36内螺纹与下调节筒25外螺纹相匹配,底托调节块31完成调节固定后,底托调节块31开设的通孔可再进行拼装上调节筒22、下调节筒25和调节杆23,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稳固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