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杆立柱入地遮挡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9035发布日期:2019-08-13 20:28阅读:842来源:国知局
栏杆立柱入地遮挡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栏杆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栏杆立柱入地遮挡盖。



背景技术:

栏杆立柱应用的领域非常的广泛,特别是在建筑领域,栏杆立柱安装在建筑物的地面上,在栏杆立柱与地面相连接的位置处,有相当一部分情况是直接暴露在外,或者是对相连接的位置处进行一些简单的平整处理,或者一些措施是在这个相连接的位置上加上一个法兰形状的遮挡盖对其进行遮盖,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个相连接的位置进行保护和美观。

但是,这个类似法兰体的遮挡盖多数只能跟随栏杆立柱一起安装,不能在栏杆立柱安装好后再进行安装,而且安装好之后如果它受到损坏,要拆下更换时会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栏杆立柱入地遮挡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具有易拆装、易更换、不易造成人员被刮伤更加安全、可以在栏杆立柱安装好之后再进行安装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栏杆立柱入地遮挡盖,包括:设置有第一缺口的第一半盖体,以及设置有第二缺口的第二半盖体,所述第一半盖体和所述第二半盖体可拆式插接装配,且装配成型后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组成的通孔与栏杆立柱的表面相贴合并供栏杆立柱穿过。

实现上述方案的栏杆立柱入地遮挡盖,通过将栏杆立柱入地遮挡盖制作成两部分,即第一半盖体和第二半盖体,并且预留出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供栏杆立柱穿过,由于第一半盖体和第二半盖体可拆卸式插接装配,这种方式使得栏杆立柱入地遮挡盖具有易拆装、易更换及可以在栏杆立柱安装后再进行安装的特点,而且更加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盖体的侧端面上凸出设置有平行于地面布置的第四板,所述第四板远离第一半盖体一端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四板垂直布置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半盖体的内侧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翻边相适配的凹槽。

实现上述方案的栏杆立柱入地遮挡盖,通过凹槽与第二翻边的配合限位,进而第一半盖体被第二半盖体勾住,使得第一半盖体和第二半盖体连接更加的紧密,且使第一半盖体和第二半盖体不易相向分离,与栏杆立柱配合得更加紧密、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半盖体的侧端面上凸出设置有隔挡于所述第一半盖体的内侧表面的隔挡部,所述隔挡部远离所述第二半盖体一端的上边沿设置有第二倒角。

实现上述方案的栏杆立柱入地遮挡盖,隔挡部对第一半盖体具有上下方向上的隔挡作用,进而第一半盖体和第二半盖体插接装配完毕后,第一半盖体与第二半盖体不易上下错位,结构更加稳固。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通孔两侧,所述隔挡部同样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位于所述通孔两侧。

实现上述方案的栏杆立柱入地遮挡盖,在通孔的两侧都设置有凹槽、隔挡部、第四板和第二翻边,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半盖体和第二半盖体的连接强度,使得第一半盖体和第二半盖体连接得更加紧密、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盖体上设置有与地面相垂直布置的插接件,所述第二半盖体上设置有与地面相垂直布置的插接槽,所述插接件和所述插接槽的形状相适配。

实现上述方案的栏杆立柱入地遮挡盖,插接件与插接槽之间相互配合,方便第一半盖体和第二半盖体进行安装与拆卸,而且两者之间装配后,结构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半盖体的端面相连接的第一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一半盖体相远离一端的第一翻边。

实现上述方案的栏杆立柱入地遮挡盖,第一板和与第一翻边不仅相互具有支撑作用,使得插接件更加牢固、不易破损,而且这种设计的插接件与插接槽相适配后,插接槽对第一翻边具有较佳的隔挡作用,使得第一半盖体和第二半盖体插接装配后不易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翻边在远离所述第一半盖体方向一端设置有第一倒角。

实现上述方案的栏杆立柱入地遮挡盖,在保证了第一板与第一翻边的功能的基础上,倒角的设计有利于安装人员快速将插接件对准插接槽,进一步有利于快速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半盖体朝向地面的内侧面一体成型有形成所述插接槽的第二板和第三板。

实现上述方案的栏杆立柱入地遮挡盖,第二板和第三板的设计有利于快速在第二半盖体朝向墙面的内侧面上成型出上述要求的插接槽,制作工艺更加简单,且结构相对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板与所述第二板相远离的一侧表面设置有连接于所述第二半盖体上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有两根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板的两侧。

实现上述方案的栏杆立柱入地遮挡盖,加强筋位于第三板和第二半盖体之间,有效的支撑住了第三板,使得第三板不易折断,进而使得第一半盖体与第二半盖体之间不易松动,延长了栏杆立柱入地遮挡盖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件和所述插接槽均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通孔的两侧布置。

实现上述方案的栏杆立柱入地遮挡盖,在通孔的两侧均设置有插接件与插接槽,加大了第一半盖体和第二半盖体的连接强度,使得第一半盖体和第二半盖体装配完毕后更加牢靠、不易脱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将栏杆立柱入地遮挡盖制作成两部分,即第一半盖体和第二半盖体,并且预留出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供栏杆立柱穿过,由于第一半盖体和第二半盖体可拆卸式插接装配,这种方式使得栏杆立柱入地遮挡盖具有易拆装、易更换及可以在栏杆立柱安装后再进行安装的特点;

其二,通过凹槽与第二翻边的配合限位,进而第一半盖体被第二半盖体勾住,使得第一半盖体和第二半盖体连接更加的紧密,且使第一半盖体和第二半盖体不易相向分离,与栏杆立柱配合得更加紧密、牢固;隔挡部对第一半盖体具有上下方向上的隔挡作用,进而第一半盖体和第二半盖体插接装配完毕后,第一半盖体与第二半盖体不易上下错位,结构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完毕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以背面展示;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第一半盖体;11、插接件;111、第一板;112、第一翻边;1121、第一倒角;12、第四板、13、第二翻边;2、第二半盖体;21、第二板;22、第三板;23、加强筋;24、凹槽;25、隔挡部;251、第二倒角;3、地面;4、栏杆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栏杆立柱入地遮挡盖,结合图1所示,该栏杆立柱入地遮挡盖安装于栏杆立柱4和地面3的连接处,以起到遮挡作用,且栏杆立柱入地遮挡盖的正面边沿均设置有斜面,以起到过渡、美观和安全作用。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栏杆立柱入地遮挡盖包括:第一半盖体1和第二半盖体2,第一半盖体1和第二半盖体2均由硬质塑料一体注塑成型,而金属材质一般制作成本较高,而且菱角分明容易伤人,本实用新型采用硬质塑料制成相对较为安全。第一半盖体1和第二半盖体2均呈片体结构,该栏杆立柱入地遮挡盖整体呈矩形形状以与栏杆立柱4相适配,且栏杆立柱入地遮挡盖中间的通孔与栏杆立柱4的截面呈相适配的矩形状。

结合图2和图3所示,第一半盖体1设置有第一缺口,第二半盖体2设置有第二缺口,第一半盖体1和第二半盖体2可拆式插接装配,且装配成型后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组成的通孔与栏杆立柱4(如图1所示)的表面相贴合并供栏杆立柱4(如图1所示)穿过。

通过将栏杆立柱入地遮挡盖制作成两部分,即第一半盖体1和第二半盖体2,并且预留出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供栏杆立柱4(如图1所示)穿过,由于第一半盖体1和第二半盖体2可拆卸式插接装配,这种方式使得栏杆立柱入地遮挡盖具有易拆装、易更换及可以在栏杆立柱4(如图1所示)安装后再进行安装的特点。

第一半盖体1上设置有与地面3相垂直布置的插接件11,第二半盖体2上设置有与地面3相垂直布置的插接槽,插接件11和插接槽的形状相适配,插接件11与插接槽之间相互配合,方便第一半盖体1和第二半盖体2进行安装与拆卸,而且两者之间装配后,结构牢固。

插接件11和插接槽均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通孔的两侧布置,在通孔的两侧均设置有插接件11与插接槽,加大了第一半盖体1和第二半盖体2的连接强度,使得第一半盖体1和第二半盖体2装配完毕后更加牢靠、不易脱落。

插接件11包括:第一板111以及第一翻边112,第一板111与第一半盖体1的端面相连接,第一翻边112设于第一板111与第一半盖体1相远离一端。第一板111和与第一翻边112不仅相互具有支撑作用,使得插接件11更加牢固、不易破损,而且这种设计的插接件11与插接槽相适配后,插接槽对第一翻边112具有较佳的隔挡作用,使得第一半盖体1和第二半盖体2插接装配后不易分离。

第一翻边112在远离第一半盖体1方向一端设置有第一倒角1121,在保证了第一板111与第一翻边112的功能的基础上,倒角1121的设计有利于安装人员快速将插接件11对准插接槽,进一步有利于快速安装。

第二半盖体2朝向地面3的内侧面一体成型有形成插接槽的第二板21和第三板22,第二板21和第三板22的设计有利于快速在第二半盖体2朝向墙面的内侧面上成型出上述要求的插接槽,制作工艺更加简单,且结构相对牢固。

第三板22与第二板21相远离的一侧表面设置有连接于第二半盖体2上的加强筋23,加强筋23有两根且分别位于第三板22的两侧,加强筋23位于第三板22和第二半盖体2之间,有效的支撑住了第三板22,使得第三板22不易折断,进而使得第一半盖体1与第二半盖体2之间不易松动,延长了栏杆立柱入地遮挡盖的使用寿命。

第一半盖体1的侧端面上凸出设置有平行于地面3(如图1所示)布置的第四板12,第四板12远离第一半盖体1一端下表面设置有与第四板12垂直布置的第二翻边13,第二半盖体2的内侧表面上设置有与第二翻边13相适配的凹槽24,通过凹槽24与第二翻边13的配合限位,进而第一半盖体1被第二半盖体2勾住,使得第一半盖体1和第二半盖体2连接更加的紧密,且使第一半盖体1和第二半盖体2不易相向分离,与栏杆立柱4配合得更加紧密、牢固。

第二半盖体2的侧端面上凸出设置有隔挡于第一半盖体1的内侧表面的隔挡部25,隔挡部25远离第二半盖体2一端的上边沿设置有第二倒角251,隔挡部25对第一半盖体1具有上下方向上的隔挡作用,进而第一半盖体1和第二半盖体2插接装配完毕后,第一半盖体1与第二半盖体2不易上下错位,结构更加稳固。

凹槽24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通孔两侧,隔挡部25同样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位于通孔两侧,在通孔的两侧都设置有凹槽24、隔挡部25、第四板12和第二翻边13,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半盖体1和第二半盖体2的连接强度,使得第一半盖体1和第二半盖体2连接得更加紧密、牢固。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