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交换双载车板立体车库库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5669发布日期:2019-09-17 21:49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同时交换双载车板立体车库库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同时交换双载车板立体车库库位,适用于燃油车及未来电动车的高效存取与充电。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需求及产业升级,电动车辆市场迅速发展,对立体车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存取车辆速度快,效率高,同时要求车辆存放期间可以为其充电。现有车库为梳齿式平面移动车库、MAX履带式平面移动车库及单载车板式塔库等。梳齿式车库的库位上设有固定梳齿架,用于与台车小跑车梳齿架上下交换(小跑车上梳齿架可升降),完成车辆存取;履带(辊道)式平面移动车库在库位上设有前轮履带(辊道)与后轮履带(辊道),与台车上的履带(辊道)配合完成车辆存取。梳齿式车库、履带式车库的车辆存取效率较高,但完成对存放车辆的充电比较困难或成本很高;单载车板式塔库可以对存放车辆进行充电,但存在取载车板或送载车板的空行程现象。

综上所述,现有车库库位若要完成存取车辆的充电,需人工去库位完成或者进行无线充电,此两种方式均成本较高,且充电安全性不能保证。此外,上述库位均需要设置动力源来输送载车板,难以满足现代人们快节奏的需求,单载车板库位存取车辆较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车库库位充电成本高、充电安全性低以及需要设置动力源来输送载车板的问题,提供一种同时交换双载车板立体车库库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同时交换双载车板立体车库库位,包括库位机架、充电装置、库位搭接装置和至少一组滚轮输送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安装在库位机架上,包括中间固定座、弹簧、下绝缘板、下固定座、至少为一个摆动板;所述摆动板铰接在中间固定座上,摆动板的一端与中间固定座之间安装有弹簧,所述中间固定座通过下绝缘板安装在下固定座上,所述下固定座固定安装在库位机架上;所述库位搭接装置将外部动力传送给滚轮输送装置,所述滚轮输送装置包括至少一组上层主动输送单元和至少一组下层主动输送单元;所述上层主动输送单元将上层载车板移动,所述下层主动输送单元将下层载车板移动;所述库位搭接装置包括库位带座轴承、传动轴、上层载车板驱动链轮、左传动齿轮、下层载车板驱动链轮和右传动齿轮;所述传动轴通过库位带座轴承安装在库位机架上,所述上层载车板驱动链轮和左传动齿轮设置在传动轴上,且传动轴和上层载车板驱动链轮随左传动齿轮同时转动;所述下层载车板驱动链轮和右传动齿轮通过轴套设置在传动轴上,且下层载车板驱动链轮随右传动齿轮同时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主动输送单元包括上层输送滚轮、上层传动链轮、上层链轮轴和上层带座轴承;所述上层输送滚轮和上层传动链轮分别安装在上层链轮轴的两端,所述上层链轮轴通过上层带座轴承安装在库位机架上端,多个上层传动链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所述下层主动输送单元包括下层输送滚轮、下层传动链轮、下层链轮轴和下层带座轴承;所述下层输送滚轮和下层传动链轮分别安装在下层链轮轴的两端,所述下层链轮轴通过下层带座轴承安装在库位机架下端,多个下层传动链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所述上层载车板驱动链轮将动力传输给上层传动链轮,所述下层载车板驱动链轮将动力传输给下层传动链轮。

进一步地,所述滚轮输送装置为两组,分别设置在库位机架的两端,同轴设置的两个下层输送滚轮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轴上设置有中间传动链轮,下层载车板驱动链轮将动力传输给中间传动链轮,中间传动链轮驱动下层输送滚轮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滚轮输送装置还包括上层从动输送单元和下层从动输送单元;所述上层从动输送单元包括上层从动滚轮、上层链轮轴和上层带座轴承;所述上层从动滚轮安装在上层链轮轴上,所述上层链轮轴通过上层带座轴承安装在库位机架上端;所述下层从动输送单元包括下层从动滚轮、下层链轮轴和下层带座轴承;所述下层从动滚轮安装在下层链轮轴上,所述下层链轮轴通过下层带座轴承安装在库位机架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库位搭接装置还包括左定位轮和右定位轮;所述左定位轮设置在传动轴上,且随左传动齿轮同时转动;所述右传动齿轮通过轴套设置在传动轴上,且随右传动齿轮同时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库位机架上设置有第一棘爪,所述传动轴上设置有与左传动齿轮同轴转动的第一棘轮,所述第一棘爪与第一棘轮配合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库位机架上设置有第二棘爪,所述轴套上设置有与右传动齿轮同轴转动的第二棘轮,所述第二棘爪与第二棘轮配合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轴包括左传动轴和右传动轴,左传动轴和右传动轴通过联轴节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摆动板为三个,且平行设置;所述上层主动输送单元和下层主动输送单元均为五组。

进一步地,所述库位机架上还设置有机械限位块,所述上层输送滚轮和下层输送滚轮的侧面均设置有滚轮挡盖,所述上层传动链轮和下层传动链轮的侧面均设置有链轮挡盖。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库位上设有库位搭接装置,分别与台车上的上下层载车板搭接装置对接,将台车上的输送动力传到库位上,使库位省去了动力单元与输送控制系统,提高了库位存取车辆效率。

2.本实用新型库位上设有与载车板配套的充电机构,操作人员只需在乘入室插好插座就可在库位上对存放车辆进行充电,不需操作人员到库位处完成任何充电操作,充电成本较低且安全性较好。

3.本实用新型库位上设有上、下双层滚轮(其上空间用于存放上载车板与下载车板),库位上载车板的存取是同时进行的,取上层载车板时将下层空载车板入库,给上层存载车板时,将下层空载车板出库,库位始终留有一块载车板(负载或空载车板,以备同时交换用),提高了存取车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同时交换双载车板立体车库库位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同时交换双载车板立体车库库位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同时交换双载车板立体车库库位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同时交换双载车板立体车库库位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充电装置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充电装置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库位搭接装置正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库位搭接装置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滚轮输送装置侧视图。

附图标记:31-库位机架,32-充电装置,33-库位搭接装置,34-滚轮输送装置;35-连接轴,36-中间传动链轮,37-机械限位块;331-库位带座轴承,332-传动轴,333-上层载车板驱动链轮,334-左传动齿轮,335-下层载车板驱动链轮,336-左定位轮,337-右传动齿轮,338-右定位轮,339-轴套;51-第一棘爪,52-第一棘轮,53-第二棘爪,54-第二棘轮,55-联轴节,321-中间固定座,322-弹簧,323-下绝缘板,324-下固定座,325-摆动板,41-上固定座,42-上绝缘板,43-导电铜板;341-上层主动输送单元,342-下层主动输送单元,343-上层从动输送单元,344-下层从动输送单元;3411-上层输送滚轮,3412-上层传动链轮,3413-上层链轮轴,3414-上层带座轴承,3415-滚轮挡盖,3416-链轮挡盖,3421-下层输送滚轮,3422-下层传动链轮,3423-下层链轮轴,3424-下层带座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电动车的高效存取而设计的,同时适用于燃油车。立体车库有双层载车板乘入室、双层载车板升降机、双层载车板搬运台车、双层载车板库位,同时载车板与库位上带有为车辆充电的充电机构。台车与库位上带有动力库位搭接装置33,可以将台车上、下层载车板输送至库位上,库位上不用带动力单元,单独控制台车便可完成载车板从台车移到库位,或从库位移到台车上;载车板与库位组成为充电车充电机构,车辆存放时可依客户要求确定是否充电,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存取车辆效率高,同时可对车辆进行充电。

如图1至4所示,同时交换双载车板立体车库库位有双层载车板存放功能,上层用于存放带轿车的载车板,下层用于存放空载车板,同时可给轿车充电,库位滚轮输送装置34通过库位搭接装置33输送动力完成载车板的送出与回收。为实现上述功能,本实用新型的同时交换双载车板立体车库库位包括库位机架31、充电装置32、库位搭接装置33和两组滚轮输送装置34。

如图5和图6所示,充电装置32安装在库位机架31上,其包括中间固定座321、弹簧322、下绝缘板323、下固定座324、三个平行设置的摆动板325;摆动板325的中部铰接在中间固定座321上,中间固定座321用于给摆动板325确定位置,同时摆动板325可绕销轴转动,摆动板325的一端与中间固定座321之间安装有弹簧322,中间固定座321通过下绝缘板323安装在下固定座324上,下固定座324固定安装在库位机架31上;中间固定座321与外接电源电连接,并将电信号传输给摆动板325。同时,与此配合的载车板上设有上固定座41,上固定座41上设置有上绝缘板42,上绝缘板42的底端设置有三组导电铜板43,在需要给车辆充电时,带轿车的载车板移向库位过程,导电铜板43使摆动板325摆动一定角度,同时导电铜板43与摆动板325之间产生滑动,此时摆动板325在弹簧322的作用下与导电铜板43贴紧,相互间可传输电流,完成电连接,从而给车辆充电。此外,弹簧322的底端设置有紧定螺钉,紧定螺钉用于调节弹簧322的压力,调节导电板与摆动板325间的贴紧度。

如图7和图8所示,库位搭接装置33用于和台车上相应的齿轮啮合,将行走台车的动力传输给库位上对应的滚轮输送装置34,省去库位上输送减速机及相应的电气控制部分。

库位搭接装置33包括库位带座轴承331、传动轴332、上层载车板驱动链轮333、左传动齿轮334、下层载车板驱动链轮335、右传动齿轮337。传动轴332通过库位带座轴承331安装在库位机架31上,库位带座轴承331用于支承传动轴332及左传动齿轮334、右传动齿轮337、定位轮和链轮等。上层载车板驱动链轮333、左传动齿轮334设置在传动轴332上,且传动轴332和上层载车板驱动链轮333随左传动齿轮334同时转动,也就是说,行走台车将动力传输给左传动齿轮334,左传动齿轮334带动传动轴332转动,传动轴332带动上层载车板驱动链轮333转动;下层载车板驱动链轮335和右传动齿轮337通过轴套339设置在传动轴332上,且下层载车板驱动链轮335随右传动齿轮337同时转动,也就是说,行走台车将动力传输给右传动齿轮337,右传动齿轮337带动下层载车板驱动链轮335转动。将左传动齿轮334接收的动力通过上层动力传动链条传给库位上层主动输送单元341,左传动齿轮334、左定位轮336与传动轴332之间用键联接,右传动齿轮337通过下层动力传动链条将接收的动力传给库位下层主动输送单元342组。传动轴332可设置为左传动轴和右传动轴,左传动轴和右传动轴通过联轴节55连接。

库位搭接装置33还包括左定位轮336右定位轮338;左定位轮336设置在传动轴332上,且随左传动齿轮334同时转动;右传动齿轮337通过轴套339设置在传动轴332上,且随右传动齿轮337同时转动。

如图2和图9所示,滚轮输送装置34包括五组上层主动输送单元341和五组下层主动输送单元342;上层主动输送单元341将上层载车板移动,下层主动输送单元342将将下层载车板移动。库位搭接装置33将行走台车动力传送给滚轮输送装置34。

上层主动输送单元341包括上层输送滚轮3411、上层传动链轮3412、上层链轮轴3413和上层带座轴承3414;上层输送滚轮3411和上层传动链轮3412分别安装在上层链轮轴3413的两端,上层链轮轴3413通过上层带座轴承3414安装在库位机架31上端,多个上层传动链轮3412之间通过链条连接,上层载车板设置在上层输送滚轮3411上,在上层输送滚轮3411的转动下移动。下层主动输送单元342包括下层输送滚轮3421、下层传动链轮3422、下层链轮轴3423和下层带座轴承3424;下层输送滚轮3421和下层传动链轮3422分别安装在下层链轮轴3423的两端,下层链轮轴3423通过下层带座轴承3424安装在库位机架31下端,多个下层传动链轮3422之间通过链条连接,下上层载车板设置在下层输送滚轮3421上,在下层输送滚轮3421的转动下移动。上层输送滚轮3411和下层输送滚轮3421的侧面均设置有滚轮挡盖3415,上层传动链轮3412和下层传动链轮3422的侧面均设置有链轮挡盖3416。

上层主动输送单元341的上层传动链轮3412与库位搭接装置33的上层载车板驱动链轮333通过链条连接;下层主动输送单元342的下层传动链轮3422与库位搭接装置33的下层载车板驱动链轮335通过链条连接,上层输送滚轮3411和下层输送滚轮3421,用于支承载车板,同时送出或收回载车板。

滚轮输送装置34还包括上层从动输送单元343和下层从动输送单元344;用于配合上层输送滚轮3411和下层输送滚轮3421对载车板进行输送。上层从动输送单元343包括上层从动滚轮、上层链轮轴3413和上层带座轴承3414;上层从动滚轮安装在上层链轮轴3413上,上层链轮轴3413通过上层带座轴承3414安装在库位机架31上端;下层从动输送单元344包括下层从动滚轮、下层链轮轴3423和下层带座轴承3424;下层从动滚轮安装在下层链轮轴3423上,下层链轮轴3423通过下层带座轴承3424安装在库位机架31下端。

滚轮输送装置34具体可为两组,分别设置在库位机架31的两端,同轴设置的两个下层输送滚轮3421之间通过连接轴35连接;连接轴35上设置有中间传动链轮36,下层载车板驱动链轮335将动力传输给中间传动链轮36,且驱动下层输送滚轮3421转动,即库位搭接装置33的下层载车板驱动链轮335将动力传输给中间传动链轮36,中间传动链轮36带动连接轴35转动,连接轴35带动下层输送滚轮3421。

库位机架31上还设置有机械限位块37,当载车板移动画出库位时,可通过机械限位块37对载车板的位置进行限定,也就是说,机械限位块37即为一个挡板,对载车板的错位移动进行阻止。

库位机架31上设置有第一棘爪51,传动轴332上设置有与左传动齿轮334同轴转动的第一棘轮52,第一棘爪51与第一棘轮52配合设置。库位机架31上设置有第二棘爪53,轴套339上设置有与右传动齿轮337同轴转动的第二棘轮54,第二棘爪53与第二棘轮54配合设置。两套棘爪组件用于防止上、下层载车板的意外退出。2套棘爪机构的避让动力来自行走台车的移动架,库位搭接装置33齿轮啮合前,棘爪与棘轮分离,载车板交接完后,行走台车上移动架退回,棘爪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摆回止动位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