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5044发布日期:2019-06-14 23:32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混凝土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化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装配式混凝土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由预制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其特点是大量的建筑部件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现浇作业大大减少,工期短;构件标准化,生产效率高,相应的构件成本下降,装配式建筑的性价比高。

目前,相邻墙体之间的拐角位置连接的施工工序繁杂,耗费的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装配式混凝土连接结构,在相邻墙体内预制部件,使得相邻墙体之间拐角位置连接的施工工序减少,缩短安装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装配式混凝土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墙体和垂直于第一墙体的第二墙体,所述第二墙体与所述第一墙体的对应位置开口且所述第二墙体的开口连通所述第一墙体的开口,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上的开口贯穿于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顶部,所述第一墙体的开口内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墙体的开口内设置有与第一连接件插接配合的第二连接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互垂直的两墙体之间采用已预制在第一墙体内的第一连接件和已预制在第二墙体内的、与第一连接件插接配合的第二连接件进行连接,实现相邻墙体之间拐角位置的连接,现场施工工序少,安装时间缩短。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若干呈直角型的钢板、呈“L”型的第一套筒、第一钢筋和第一套管,所述钢板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墙体的开口内,钢板包括竖直的第一钢条和水平的第二钢条,所述第二钢条水平穿过所述第二墙体的开口,第一套筒设置在最顶部的第一钢条上,所述第一套筒内的拐角位置处设置有包裹树脂胶的树脂胶囊,所述第一钢筋固定在相邻所述钢板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套管固定在所述第一墙体的开口底部且与所述第一钢筋插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直角型的钢板加强了相邻墙体之间拐角位置的连接联系,增强了相邻墙体之间拐角位置的刚性,相邻钢板之间采用密焊在其侧面的第一钢筋连接,加强了第一连接件的整体性,整体结构更好,第一钢筋与固定在第一墙体开口底部的第一套管插接配合,使得第一连接件与第一墙体的连接更稳固。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套管、第二钢筋和呈“L”型的第二套筒,相邻所述第二钢条上竖直穿设同一第二钢筋,所述第二套筒位于第二钢筋的最顶部且与所述第一套筒插接配合,所述第二套管固定在所述第二墙体的开口底部且与所述第二钢筋插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套筒与第一套筒插接配合,且第二套筒在进入第一套筒内部时,利用第二套筒的头部刺破树脂胶囊以使其内部的树脂胶流出覆盖第二套筒与第一套筒的插接位置并固化,第二套筒与第一套筒的连接更稳固,进而加强了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的连接,第二钢筋插与固定在第二墙体的开口底部的第二套管插接配合,使得第二连接件与第二墙体的连接更稳固。

优选的,所述第一墙体对应所述第一套筒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槽盒,第一槽盒连通第一墙体的开口,所述第一套筒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槽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套筒与设置在第一墙体内的第一槽盒螺纹连接,进而第一连接件与第一墙体的连接更稳固。

优选的,所述第一槽盒内设置有包裹树脂胶的树脂胶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套筒拧进第一槽盒内时,挤压树脂胶囊使其内的树脂胶溢出,第一套筒与第一槽盒的螺纹连接处被树脂胶覆盖固化,进而第一连接件与第一墙体的连接更稳固。

优选的,所述第一钢筋对称固定在相邻所述钢板的两侧,所述第一套管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在第一墙体的开口底部对应两所述第一钢筋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钢筋对称固定在相邻钢板的侧面上并与固定在第一墙体开口底部的第一套管插接配合,增大第一连接件与第一墙体的接触面积,使第一连接件与第一墙体的连接更稳固。

优选的,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一套筒插接配合的端部尖端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套筒与第一套筒插接配合时,第二套筒的端部刺破第一套筒内的树脂胶囊,其内部的树脂胶溢出,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的插接位置处被树脂胶覆盖固化,进而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的连接更稳固

优选的,所述第二墙体的下部水平内嵌有第三钢筋,所述第三钢筋水平穿过所述第一墙体的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钢筋贯穿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拐角连接位置,进一步加强了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之间的联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已预制的第一墙体与已预制的第二墙体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插接配合再进行浇筑固定,减少了相邻墙体之间拐角位置的现场连接工序,安装时间缩短;

2、第一连接件加强了相邻墙体之间拐角位置的连接联系,增强了相邻墙体之间拐角位置的刚性,整体结构性更好;

3、贯穿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拐角连接位置的第三钢筋,加强了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之间的联系,增强了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拐角连接位置的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装配式混凝土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装配式混凝土连接结构的爆炸图;

图3是装配式混凝土连接结构的剖面图。

图中:1、第一墙体;2、第二墙体;3、钢板;31、第一钢条;32、第二钢条;4、第一套筒;5、第一钢筋;6、第一套管;7、树脂胶囊;8、第一槽盒;9、第二套管;10、第二钢筋;11、第二套筒;12、第二通孔;13、第三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以下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装配式混凝土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墙体1和垂直于第一墙体1的第二墙体2,第二墙体2与第一墙体1的对应位置开口且第二墙体2的开口连通第一墙体1的开口,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的开口贯穿于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的顶部。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墙体1的开口内竖直设置有若干呈直角型的钢板3,钢板3部分位于第一墙体1的开口内,钢板3包括竖直的第一钢条31和水平的第二钢条32,部分第二钢条32水平穿过第二墙体2的开口,相邻钢板3之间在其两侧面上对称密焊有第一钢筋5,以加强相邻钢板3之间的整体性,整体结构更好,第一墙体1的开口底部对应第一钢筋5的位置固定有两个与两根第一钢筋5插接配合的第一套管6,进而使得第一钢筋5与第一墙体1的连接更稳固。

最顶部的第一钢条31上开设有沿其宽度方向的第一通孔(图中未示出),第一通孔内转动连接有呈“L”型的第一套筒4,第一墙体1上对应第一套筒4的位置开设有槽口正对第一套筒4的第一槽盒8,第一套筒4的端部尖端设置且螺纹连接于第一槽盒8内,第一槽盒8远离第一套筒4端部的一侧设置有包裹树脂胶的树脂胶囊7,以使第一套筒4螺纹连接第一槽盒8的同时,尖形状的端部刺破树脂胶囊7,使树脂胶溢出覆盖第一套筒4与第一槽盒8的螺纹连接位置并固化,进而第一套筒4与第一槽盒8的连接更稳固。

位于第二墙体2开口内的第二钢条32上均沿其高度方向开设有第二通孔12,相邻第二通孔12内竖直套接有同一第二钢筋10,以加强相邻钢板3之间的整体性,整体结构更好,在第二墙体2的开口底部固定有与第二钢筋10插接配合的第二套管9,以使第二钢筋10与第二墙体2的连接更稳固。

第二钢筋10的上部朝向第一墙体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呈“L”型的第二套筒11,第二套筒11端部呈尖的形状且与第一套筒4插接配合,第一套筒4内的拐角位置处设置有包裹树脂胶的树脂胶囊7,以使第二套筒11插接第一套筒4的过程中,尖形状的端部刺破树脂胶囊7,使树脂胶溢出覆盖第一套筒4与第二套筒11的插接位置并固化,进而第一套筒4与第二套筒11的连接更稳固。

第二墙体2的下部水平内嵌有水平穿过第一墙体1开口的第三钢筋13,以加强第一墙体1与第二墙体2之间的联系,增强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拐角连接位置的刚性。

若干钢板3、一个第一套筒4、第一钢筋5和第一套管6组成第一连接件。

第二套管9、第二钢筋10和一个第二套筒11组成第二连接件。

具体安装过程:

将已预制好的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运输到施工现场,固定好第一墙体1的位置后,使第二墙体2侧面的开口正对第一墙体1侧面的开口且与第一墙体1贴合,进而第二钢条32部分位于第二墙体2的开口内,第三钢筋13部分位于第一墙体1的开口内,使第二钢筋10竖直穿插第二通孔12并插入第二墙体2开口底部的第二套管9内,同时第二套管9与第一套管6插接配合且接触位置有树脂胶溢出,待树脂胶固化,将第一墙体1与第二墙体2的开口位置浇筑混凝土直至开口位置均被填埋整平,等待一段时间直至混凝土变干硬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