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钢房屋屋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4810发布日期:2019-10-12 23:29阅读:1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钢房屋屋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轻钢房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钢房屋屋面结构。



背景技术:

轻钢房屋建造技术是由北美式样木结构建造技术演变而来的,由于目前钢铁工业非常发达,轻钢房屋建造技术也随之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轻钢房屋具有结构稳定、造价低廉、应用范围广和工期短的特点,其是未来房屋建造的重点。轻钢房屋的屋面结构体系重量仅为国内传统的混凝土楼板体系的四分之一到六分之一,其较轻的屋面重量可使墙体的承重量大大减少,并且由于其特殊的轻质结构使得建造工艺变得更为简单,对于轻钢房屋而言,屋面是确保其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防水透气、安装简易和结实耐用的轻钢房屋屋面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轻钢房屋屋面结构,包括屋面支撑架、OSB屋面面板和V形加固架,OSB屋面面板固定铺设在屋面支撑架外壁上,OSB屋面面板包括第一屋面斜面板、第二屋面斜面板、第三屋面斜面板和第四屋面斜面板,第一屋面斜面板的一端侧面面缘成型设有第二屋面斜面板,第三屋面斜面板位于第二屋面斜面板一端侧面面缘,第三屋面斜面板的另一端侧面面缘成型设有第四屋面斜面板,第一屋面斜面板、第二屋面斜面板、第三屋面斜面板和第四屋面斜面板的竖直方向投影高度相等,V形加固架安装固定在各屋面斜面板之间的连接处。

进一步的,所述V形加固架包括第一斜面壁和第二斜面壁,第一斜面壁壁缘朝外延伸成型设有第二斜面壁,V形加固架设置在屋面斜面板之间的连接处上方,第一斜面壁紧贴一端屋面斜面板外壁,第二斜面壁紧贴另一端斜面板外壁,第一斜面壁与第二斜面壁的折弯处和屋面斜面板之间的连接处处在同一面上,铆钉沿第一斜面壁和第二斜面壁的长度方向均布固定设置在其外侧壁缘并贯穿铆合其面壁和屋面斜面板板壁。

进一步的,所述OSB屋面面板的外壁上均匀铺设有防水透气膜。

进一步的,所述防水透气膜上表面均匀铺设一层屋顶瓦。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轻钢房屋屋面结构,其通过铆钉铆合固定V形加固架和OSB屋面面板,这样大大提高了屋面结构的抗风抗震性;由于其采用防水透气膜作为防水层,其可使屋顶在防止水分进入的同时还能进行空气的交换;其具有防水透气、安装简易和结实耐用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轻钢房屋屋面结构的分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轻钢房屋屋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轻钢房屋屋面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屋面支撑架;2、OSB屋面面板;3、V形加固架;4、铆钉;5、防水透气膜;6、屋顶瓦;21、第一屋面斜面板;22、第二屋面斜面板;23、第三屋面斜面板;24、第四屋面斜面板;31、第一斜面壁;32、第二斜面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以便于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轻钢房屋屋面结构,包括屋面支撑架1、OSB屋面面板2和V形加固架3,OSB屋面面板2固定铺设在屋面支撑架1外壁上,OSB屋面面板2包括第一屋面斜面板21、第二屋面斜面板22、第三屋面斜面板23和第四屋面斜面板24,第一屋面斜面板21的一端侧面面缘成型设有第二屋面斜面板22,第三屋面斜面板23位于第二屋面斜面板22一端侧面面缘,第三屋面斜面板23的另一端侧面面缘成型设有第四屋面斜面板24,第一屋面斜面板21、第二屋面斜面板22、第三屋面斜面板23和第四屋面斜面板24的竖直方向投影高度相等,V形加固架3安装固定在各屋面斜面板之间的连接处。

如图3所示,V形加固架3包括第一斜面壁31和第二斜面壁32,第一斜面壁31壁缘朝外延伸成型设有第二斜面壁32,V形加固架3设置在屋面斜面板之间的连接处上方,第一斜面壁31紧贴一端屋面斜面板外壁,第二斜面壁32紧贴另一端斜面板外壁,第一斜面壁31与第二斜面壁32的折弯处和屋面斜面板之间的连接处处在同一面上,铆钉4沿第一斜面壁31和第二斜面壁32的长度方向均布固定设置在其外侧壁缘并贯穿铆合其面壁和屋面斜面板板壁。

更具体的,OSB屋面面板2的外壁上均匀铺设有防水透气膜5。

更具体的,防水透气膜5上表面均匀铺设一层屋顶瓦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其主要通过铆钉4铆合固定V形加固架3和OSB屋面面板2,对OSB屋面面板2进行了二次加固,提高其抗风抗震的性能,并且然后在其OSB屋面面板2外壁铺设一层防水透气膜5作为一级防水,最后在防水透气膜5的上表面加盖一层屋顶瓦6作为二级防水,其多层防水机构大大提高了其防水性能。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