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块建筑叠合板用变截面单向预制空心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4805发布日期:2019-10-12 23:29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块建筑叠合板用变截面单向预制空心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构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集块建筑叠合板用变截面单向预制空心板。



背景技术:

现有建筑楼盖根据施工方式可将楼盖分为整体式、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三种。装配整体式楼盖取整体式楼盖及装配式楼盖二者之长,具有整体刚度大、抗震性能好、施工简便、缩短工期等优点。混凝土叠合板是在预制板上加浇一层现浇混凝土而形成的装配整体式楼盖,按受力情况可分为一次受力叠合板和二次受力叠合板。一次受力叠合板在施工阶段不受力,只在使用阶段受力,施工阶段需在板底设置支撑。在施工阶段,以预制板作为现浇层混凝土的模板,预制板下方免设支撑,此时预制板承受其自重、后浇层混凝土重量和施工期间荷载,待上层现浇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再由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形成的叠合截面承受使用荷载,构成了二次受力叠合板,这种叠合板更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节约资源。

装配式配筋砌块砌体建筑是竖向承重采用装配式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的装配式建筑。装配式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是经预制砌块砌体构件吊装、安装实现竖向钢筋和水平钢筋可靠连接后,在墙体孔洞内和连接柱内浇筑混凝土形成的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承重结构。砌块砌体墙的预制实现了砌筑工人的全时作业,无怠工现象,同时又为砌筑作业的机械化提供了工序上的安排,是降低人工用量、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的重要举措。装配式配筋砌块砌体建筑是装配式建筑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装配式配筋砌块砌体建筑具有节资金、节工时、节人力、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工程应用优势,有必要推动促进装配式配筋砌块砌体建筑健康快速发展。

尽管建筑工程中出现了各种技术成熟且大量应用的叠合板用预制底板,但存在现浇混凝土叠合层用量大、施工期间需要设置支承、受力不够合理等问题,而且目前建筑工程中出现的预制底板并不符合装配式配筋砌块砌体建筑的模数要求,为此,有必要发明与装配式配筋砌块砌体建筑适应的、性能优异的叠合板用预制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集块建筑叠合板用变截面单向预制空心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集块建筑叠合板用变截面单向预制空心板,所述变截面单向预制空心板两端为支座区域,中间为跨中区域,所述两端支座区域长度相等,所述支座区域的板厚小于跨中区域的板厚,所述跨中区域沿宽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贯穿板端的纵向孔洞,所述变截面单向预制空心板内设置有纵向受力钢筋。

更进一步的,所述跨中区域的板侧沿高度方向分为板侧上部、板侧中部和板侧下部,所述板侧上部为竖直平面且该部位的板宽小于板侧下部,所述板侧下部与支座区域板侧相同,为竖直平面,所述板侧中部为内凹圆弧面,内凹圆弧面两端分别与板侧上部和板侧下部相连。

更进一步的,所述纵向受力钢筋包括负弯矩筋和正弯矩筋,所述跨中区域上部沿宽度方向设置若干个贯穿板端的负弯矩筋,所述支座区域沿宽度方向设置若干个贯穿板端的正弯矩筋。

更进一步的,所述支座区域板端为齿状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变截面单向预制空心板的宽度为200mm的整数倍。

更进一步的,所述支座区域的板厚不小于50mm,长度为400mm-600mm。

更进一步的,所述跨中区域的板厚与叠合楼盖的厚度相同。

更进一步的,所述板侧上部的高度为30mm-50mm。

更进一步的,所述纵向受力钢筋的钢筋等级不低于HRB400级或HRBF400级。

更进一步的,所述变截面单向预制空心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不仅符合叠合板的二次受力特点,还与配筋砌块砌体建筑模数相匹配,本实用新型在生产时,首先在工厂生产线批量生产单向预制空心板,再根据需要切割出需要的跨度及板型,最终形成变截面单向预制空心板,改进了“一模一板”的低效生产方式,同时此种生产模式可确保跨中区域顶面平整,对平整度的控制更加精准;跨中区域的板厚大于支座区域的板厚,这种变截面的设置与施工期间板的受力状况相符,现浇混凝土叠合层只局部布置在预制空心板的支座区域,该区域的叠合可实现叠合板的连续受力,进而加强预制板与墙体或支承梁之间的连接,实现竖向构件在楼层处的连接;在施工期间本实用新型不需设置支承,由变截面单向预制空心板承担自重、叠合层自重以及施工活荷载,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工程成本;本实用新型跨中区域设置的纵向孔洞其内可用于布置预留线管,具有节省混凝土用量、减轻预制板自重、减小施工期间的正弯矩、提高板的变形能力、增加板隔声功能的应用优势;为更好的满足预制空心板的承载力计算、裂缝控制验算及挠度验算的要求,可对预制空心板的纵向受力钢筋施加预应力。本实用新型具有施工期间免支承、节省材料、减轻预制构件自重、增加板的隔声功能等优点,适应了绿色、节能、环保要求,可在工程建设中大范围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集块建筑叠合板用变截面单向预制空心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跨中区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座区域结构示意图

1-支座区域,2-跨中区域,3-纵向孔洞,4-负弯矩筋,5-正弯矩筋,6-板侧上部,7-板侧中部,8-板侧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阐述。

参见图1-3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集块建筑叠合板用变截面单向预制空心板,所述变截面单向预制空心板两端为支座区域1,中间为跨中区域2,所述两端支座区域1长度相等,所述支座区域1的板厚小于跨中区域2的板厚,所述跨中区域2沿宽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贯穿板端的纵向孔洞3,所述变截面单向预制空心板内设置有纵向受力钢筋。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房屋建筑楼盖与屋盖叠合板用预制底板。对于单一厚度不配置箍筋和弯起钢筋的一般板类受弯构件,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安全储备明显大于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安全储备。叠合板用预制底板在施工阶段免设支承时,其处于两端简支的受力状态,最大剪力出现在支座区域1,最大弯矩出现在跨中区域2,如果把支座区域1局部的板厚减薄而形成变截面板,则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安全储备将降低,但其安全储备仍不低于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安全储备。由于只在支座区域1局部将板厚变薄,所以此种做法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裂缝控制验算及挠度验算的影响较小。相比于施工阶段免支承的较厚预制底板,变截面预制底板降低了自重;相比于施工阶段设支承的较薄预制底板,尽管跨中区域2的板厚增加了,但达到了施工免支承的目的。因此,预制底板的变截面形式兼顾了施工免支承和减轻构件自重的两个目标,同时还能确保楼面平整控制精准化。

本实用新型所述变截面单向预制空心板的宽度通常为200mm的整数倍,可根据工程需要选择系列板宽进行预制生产。所述变截面单向预制空心板沿跨度方向截面高度是变化的,支座区域1的板厚小于跨中区域2的板厚,支座区域1板厚一般不小于50mm,所述跨中区域2的板厚与叠合楼盖的厚度相同,其厚度大小通过设计计算确定。沿变截面单向预制空心板的跨度方向,两端支座区域1的长度是相同的通常为400mm-600mm。用于所布置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以实现叠合板的连续受力。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只布置在支座区域1,只在支座区域1形成叠合,而跨中区域2并不需要叠合,最终形成局部叠合的叠合楼盖。所述跨中区域2沿宽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贯穿板端的纵向孔洞3,形成空心板,而支座区域1的截面高度偏小,不具备设置纵向孔洞3的条件,纵向孔洞3截面形状及孔洞间距主要取决于板的截面高度及纵向受力钢筋布置,要保证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及纵向孔洞3间肋宽满足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述跨中区域2的板侧沿高度方向分为板侧上部6、板侧中部7和板侧下部8,所述板侧上部6为竖直平面且该部位的板宽小于板侧下部8,所述板侧下部8与支座区域1板侧相同,为竖直平面,所述板侧中部7为内凹圆弧面,内凹圆弧面两端分别与板侧上部6和板侧下部8相连,所述板侧上部6的高度为30mm-50mm,此种结构保证了两相邻变截面单向预制空心板板侧的可靠连接。所述纵向受力钢筋包括负弯矩筋4和正弯矩筋5,所述跨中区域2上部沿宽度方向设置若干个贯穿板端的负弯矩筋4,所述支座区域1沿宽度方向设置若干个贯穿板端的正弯矩筋5,所述纵向受力钢筋的钢筋等级不低于 HRB400级或HRBF400级,应满足承载力计算、裂缝控制验算及挠度验算的要求,当不满足要求时,可对纵向受力钢筋施加一定水平的预应力,当纵向受力钢筋为普通钢筋时,变截面单向预制空心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当对纵向受力钢筋施加预应力时,变截面单向预制空心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优选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40。所述支座区域1板端为齿状结构,齿状的尺寸与砌块模数相符,既保证墙体对板支承的可靠性,又不影响圈梁布置及墙体竖向连接。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集块建筑叠合板用变截面单向预制空心板,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