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风防潮的军用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0296发布日期:2019-11-15 22:09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风防潮的军用帐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户外帐篷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风防潮的军用帐篷。



背景技术:

帐篷是撑在地上遮蔽风雨、日光并供临时居住的棚子,多用帆布做成,连同支撑用的东西,可随时拆下转移。帐篷是以部件的方式携带,到达现场后才加以组装,所以,需要各种部件和工具。

常规的军用帐篷往往讲究搭建迅速,收装迅速,并且体型大,可供多人使用,同时也具备防风防潮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我们考虑到军用帐篷的使用地点千变万化,甚至会出现在一些极端气候的地区,为了加强军用帐篷的放风防潮效果,同时提高帐篷的保温效果,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防风防潮的军用帐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风防潮的军用帐篷,结构简单,通过多重支架固定,加强帐篷的防潮保温效果,还提高了透气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风防潮的军用帐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帐篷布、入口和挡雨板,所述帐篷布覆盖在支架上并留有入口,所述挡雨板设置在支架的顶部,所述支架设置有若干根,且每根支架上均设置有副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均设置有节点,所述节点均与挡雨板连接,所述帐篷布包括外篷布和内篷布,所述外篷布的内侧设置有管套,所述管套与支架套接连接并通过管套上的绳带紧固,所述内篷布的顶部与外篷布连接并设置在挡雨板的下方,同时将挡雨板与帐篷内部隔离,所述内篷布的底部设置有网兜并延伸至地面,在网兜中可以装载石子,鞋子等重物使之垂坠,带有了一定的储物功能,所述入口通过拉链与外篷布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的挡雨板设置有四片,四片挡雨板拼接成向上凸起的四角锥结构,相邻两个挡雨板之间设置有滑槽,并通过滑槽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的支架与副支架形成30度夹角,具有更好的稳定效果。

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的支架与副支架均采用的是铝合金材料,硬度高,材质轻,耐腐蚀效果好。

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的副支架的底部形成弧形钩。

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弧形钩嵌入地下,且在弧形钩的上方均卡接有反向的u形铁钩,提高支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的外篷布采用的是ptfe膜,具有良好的防风防潮效果,内篷布采用的是欧根纱面料,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入口内部的上方还设置有魔术贴,既可以将入口布块卷起固定粘连,又可以将拉链贴在魔术贴中,防止拉链晃动发出声响影响休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风防潮的军用帐篷,通过外篷布增强帐篷的防潮防风效果,通过内篷布增强帐篷内部的恒温性,通过挡雨板减少顶部积水,同时采用了双支架,提高了帐篷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为支架、2为外篷布、3为入口、4为挡雨板、5为副支架、6为内篷布、7为拉链、8为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防风防潮的军用帐篷,包括支架1、帐篷布、入口3和挡雨板4,帐篷布覆盖在支架1上并留有入口3,挡雨板4设置在支架1的顶部,支架1设置有若干根,且每根支架1上均设置有副支架5,支架1的顶部均设置有节点,节点均与挡雨板4连接,帐篷布包括外篷布2和内篷布6,外篷布2的内侧设置有管套,管套与支架1套接连接并通过管套上的绳带紧固,内篷布6的顶部与外篷布2连接并设置在挡雨板4的下方,同时将挡雨板4与帐篷内部隔离,内篷布6的底部设置有网兜并延伸至地面,在网兜中可以装载石子,鞋子等重物使之垂坠,带有了一定的储物功能,入口3通过拉链7与外篷布2活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挡雨板4设置有四片,四片挡雨板4拼接成向上凸起的四角锥结构,相邻两个挡雨板4之间设置有滑槽,并通过滑槽相互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支架1与副支架5形成30度夹角,具有更好的稳定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支架1与副支架5均采用的是铝合金材料,硬度高,材质轻,耐腐蚀效果好。

本实施例中的副支架5的底部形成弧形钩,弧形钩嵌入地下,且在弧形钩的上方均卡接有反向的u形铁钩,提高支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的外篷布2采用的是ptfe膜,具有良好的防风防潮效果,内篷布6采用的是欧根纱面料,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入口3内部的上方还设置有魔术贴8,既可以将入口布块卷起固定粘连,又可以将拉链贴在魔术贴中,防止拉链晃动发出声响影响休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风防潮的军用帐篷,通过外篷布增强帐篷的防潮防风效果,通过内篷布增强帐篷内部的恒温性,通过挡雨板减少顶部积水,同时采用了双支架,提高了帐篷的稳定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