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省料的灌装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67943发布日期:2019-12-20 21:34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省料的灌装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桩灌注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省料的灌装车。



背景技术:

水泥管桩是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常用于建筑物的基础,一般是利用柴油打桩机打入地下。通常制作水泥管庄都是先制作出钢筋骨架然后在钢筋骨架外浇筑上水泥,在浇筑混凝土桩时,首先用到搅拌楼,搅拌楼主要用作混凝土的搅拌,搅拌完成后由摆渡车将混凝土送至灌装装置处,由分料车将混凝土浇灌到模具内进行成型。

在将混凝土浇筑到模具内后,模具转动并通过离心力使得混凝土均匀分布在模具内壁上,此时浇筑到模具内的混凝土量决定了管桩的壁厚,若下料量太多,会导致管桩侧壁过厚,造成原料的浪费,因此需要合理的控制下料量,从而达到节省原料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省料的灌装车,具有节省原料,绿色环保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省料的灌装车,包括支架、设置于支架的下料斗、开设于下料斗下端的下料口,所述下料斗包括截面呈方形的方形段和呈漏斗状的漏斗段,所述下料斗内设置有刮料机构,所述刮料机构包括设置于下料斗外侧壁的驱动组件、连接于驱动组件动力输出端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呈u形设置且一端伸入下料斗内,所述连接杆伸入下料斗的一端连接有刮料组件,所述支架且位于下料口下方的位置可升降设置有导料架,所述支架设置有用于驱动导料架升降的升降组件,所述导料架转动设置有导料斗,所述导料架设置有用于驱动导料斗沿模具宽度方向转动的转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楼内的混凝土经摆渡车输送到下料斗内,经下料斗导向向下输送,当一个工作循环完成后,驱动组件启动并驱动连接杆以及刮料组件沿下料斗方形段的侧壁实现滑动,刮料组件沿方形段的内壁实现滑动,通过刮料组件对方形段内壁粘附的物料刮下,从而达到节省材料的作用;物料由下料斗落下后,首先进入导料斗,导料斗由转动组件驱动转动,从而使得导料斗在一定范围内摆动,这样下料时使得混凝土呈s形下料,通过导料斗的摆幅,控制物料下料的宽度,从而使得物料分布更均匀,通过升降组件调节导料架以及导料斗的高度,从而改变物料抛出的初始高度,进而调整物料的下料范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下料斗外壁的第一支座、转动设置于第一支座的第一丝杠、螺纹连接于第一丝杠的第一滑座、固定连接于下料斗外壁的刮料电机,所述刮料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于第一丝杠并驱动第一丝杠转动,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刮料电机带动第一丝杠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滑座沿第一丝杠长度方向实现移动,由于第一丝杠与下料斗方形段的侧壁平行,进而带动连接杆沿方形段侧壁移动,连接杆带动刮料组件实现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刮料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连接杆的横轴、连接于横轴的刮板,所述刮板呈倾斜设置且边沿抵接于下料斗的方形段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当连接杆由驱动组件带动移动时,可以带动刮板沿方形段内壁移动,由于刮板的边沿紧贴在方形段的内壁,当刮板移动时,可以对方形段内壁实现刮泥,从而将粘附在方形段内壁的混凝土刮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刮板通过扭簧转动连接于横轴,所述刮板始终有朝向方形段内壁转动的趋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当驱动组件带动刮板向下移动时,刮板的边沿仅仅抵接在方形段内壁上,当驱动组件带动刮板向上移动时,当刮板内壁面碰到混凝土,在混凝土的推动下可以使得刮板向上转动一定角度,从而防止将混凝土向上刮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架四个竖直杆的第二支座、转动连接于第二支座的第二丝杠、螺纹连接于第二丝杠的第二滑座、固定连接于支架的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于第二丝杠,所述导料架固定连接于第二滑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升降电机带动第二丝杠转动,从而驱动第二滑座沿第二丝杠实现移动,进而带动导料架以及导料斗实现升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料斗上端呈长方体设置,下端呈漏斗状设置,所述导料斗上边沿转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转动连接于导料架,所述导料架延伸有延伸架,所述转动组件设置于延伸架,所述转动组件的施力端作用于导料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料斗可以相对于导料架实现转动,下料时,通过转动组件驱动导料斗实现转动,从而带动导料斗摆动,实现布料更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连接于延伸架的转动电机、连接于转动电机输出轴的转动杆、固定连接于转动杆的凸轮,所述转动杆穿设于凸轮的偏心位置,所述凸轮侧壁抵接于导料斗外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电机启动时,可以带动凸轮转动,当凸轮转动时,通过凸轮侧壁与导料斗抵接,当凸轮的高点抵接在导料斗侧壁时,可以驱动导料斗向一侧转动,凸轮继续转动,导料斗复位,从而实现导料斗的摆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料斗下端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延伸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位弹簧对导料斗施加一个始终朝向凸轮的拉力,当凸轮转动至低点与导料斗侧壁抵接时,通过复位弹簧可以将导料斗拉回。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搅拌楼内的混凝土经摆渡车输送到下料斗内,经下料斗导向向下输送,当一个工作循环完成后,驱动组件启动并驱动连接杆以及刮料组件沿下料斗方形段的侧壁实现滑动,刮料组件沿方形段的内壁实现滑动,通过刮料组件对方形段内壁粘附的物料刮下,从而达到节省材料的作用;物料由下料斗落下后,首先进入导料斗,导料斗由转动组件驱动转动,从而使得导料斗在一定范围内摆动,这样下料时使得混凝土呈s形下料,通过导料斗的摆幅,控制物料下料的宽度,从而使得物料分布更均匀,通过升降组件调节导料架以及导料斗的高度,从而改变物料抛出的初始高度,进而调整物料的下料范围;

2.当连接杆由驱动组件带动移动时,可以带动刮板沿方形段内壁移动,由于刮板的边沿紧贴在方形段的内壁,当刮板移动时,可以对方形段内壁实现刮泥,从而将粘附在方形段内壁的混凝土刮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机构和导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刮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模具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下模的局部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离心机构与模具本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下料斗;3、下料口;4、方形段;5、漏斗段;6、刮料机构;7、驱动组件;8、连接杆;9、刮料组件;10、第一支座;11、第一丝杠;12、第一滑座;13、刮料电机;14、横轴;15、刮板;16、加强板;17、副杆;18、副板;19、振动器;20、导料架;21、升降组件;22、导料斗;23、转动组件;24、第二支座;25、第二丝杠;26、第二滑座;27、升降电机;28、连接板;29、皮带;30、延伸架;31、转动电机;32、转动杆;33、凸轮;34、复位弹簧;35、定位螺栓;36、上模;37、下模;38、挂接组件;39、锁紧组件;40、密封组件;41、挂接端;42、卡扣端;43、回拉杆;44、挂接杆;45、挂钩;46、转动盘;47、收紧带;48、延伸块;49、连接环;50、定位组件;51、定位盘;52、定位槽;53、把手;54、第一阶梯;55、第二阶梯;56、橡胶片;57、驱动机构;58、第一连接组件;59、模具本体;60、第二连接组件;61、机架;62、驱动电机;63、主动带轮;64、从动带轮;65、转动架;66、下卡环;67、上卡环;68、锁合组件;69、延伸杆;70、连接盘;71、内齿圈;72、外齿圈;73、上凸台;74、下凸台;75、锁合螺栓;76、限位块;77、限位槽;78、辅助机构;79、导料机构;80、离心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水泥管桩的布料装置,包括支架1、焊接固定于支架1的下料斗2、开设于下料斗2下端的下料口3,下料斗2上端设置有用于辅助下料的辅助机构78,下料斗2下端设置有控制下料摆幅的导料机构79,支架1下方设置有模具本体59,还包括用于带动模具本体59转动的离心机构80(标示于图8)。

如图1和图2所示,下料斗2包括截面呈方形的方形段4和呈漏斗状的漏斗段5,方形段4和漏斗段5焊接衔接,辅助机构78包括设置在下料斗2内的刮料机构6,刮料机构6包括固定设置于下料斗2外侧壁的驱动组件7、连接于驱动组件7动力输出端的连接杆8,连接杆8呈u形设置且一端伸入下料斗2内,连接杆8伸入下料斗2的一端连接有刮料组件9。

搅拌楼内的混凝土经摆渡车输送到下料斗2内,经下料斗2导向向下输送,当一个工作循环完成后,驱动组件7启动并驱动连接杆8以及刮料组件9沿下料斗2方形段4的侧壁实现滑动,刮料组件9沿方形段4的内壁实现滑动,通过刮料组件9对方形段4内壁粘附的物料刮下,从而达到节省材料的作用。

如图4和图5所示,导料机构79包括可升降设置在支架1上且位于下料口3下方位置的导料架20,在支架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导料架20升降的升降组件21,导料架20上还转动设置有导料斗22,导料架20设置有用于驱动导料斗22沿模具宽度方向转动的转动组件23。物料由下料斗2落下后,首先进入导料斗22,导料斗22由转动组件23驱动转动,从而使得导料斗22在一定范围内摆动,这样下料时使得混凝土呈s形下料,通过导料斗22的摆幅,控制物料下料的宽度,从而使得物料分布更均匀,通过升降组件21调节导料架20以及导料斗22的高度,从而改变物料抛出的初始高度,进而调整物料的下料范围。

如图8和图9所示,离心机构80包括设置在地面的两个驱动机构57,驱动机构57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组件58,还包括用于盛放混凝土的模具本体59,模具本体59的两端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组件58连接的第二连接组件60。在模具本体59内灌装混凝土后,将模具本体59通过第一连接组件58与第二连接组件60放到驱动机构57上,由驱动机构57带动转动,从而利用离心作用将混凝土均等分布在模具本体59的内壁上,形成水泥管。

如图6和图7所示,模具本体59包括呈空心半圆状管状设置的上模36和下模37,上模36和下模37边沿设置有挂接组件38,挂接组件38的一端连接于下模37,另一端连接于上模36,挂接组件38连接于下模37的两端设置有锁紧组件39,锁紧组件39对挂接组件38施加朝向下模37的力,上模36和下模37边沿设置有密封组件40;在灌装时,首先将上模36和下模37分离,将下模37放置于导料斗22的下方且沿轨道放置,通过支架1沿轨道移动,带动下料斗2以及导料斗22沿轨道移动,随着下料斗2沿下模37移动,同时下料斗2内的混凝土均匀洒布在下模37内,实现布料,当在下模37内完成装料后,将上模36盖合到下模37,转动挂接组件38,使得挂接组件38挂接到上模36,之后通过锁紧组件39将挂接组件38朝向下模37拉紧,从而将上模36和下模37锁紧,通过密封组件40增强上模36和下模37的密封性。

如图2所示,驱动组件7包括焊接固定设置于下料斗2外壁的第一支座10、转动设置于第一支座10并呈竖直设置的第一丝杠11、螺纹连接于第一丝杠11的第一滑座12、固定连接于下料斗2外壁的刮料电机13,刮料电机13的输出轴连接于第一丝杠11并驱动第一丝杠11转动,连接杆8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座12;通过刮料电机13带动第一丝杠1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滑座12沿第一丝杠11长度方向实现移动,由于第一丝杠11与下料斗2方形段4的侧壁平行,进而带动连接杆8沿方形段4侧壁移动,连接杆8带动刮料组件9实现移动。

如图3所示,刮料组件9包括固定连接于连接杆8的横轴14、转动套接于横轴14的刮板15,刮板15呈倾斜设置且边沿抵接于下料斗2的方形段4内壁;这样当连接杆8由驱动组件7带动移动时,可以带动刮板15沿方形段4内壁移动,由于刮板15的边沿紧贴在方形段4的内壁,当刮板15移动时,可以对方形段4内壁实现刮泥,从而将粘附在方形段4内壁的混凝土刮落。

如图3所示,刮板15通过扭簧转动连接于横轴14,从而使得刮板15始终有朝向方形段4内壁转动的趋势;这样当驱动组件7带动刮板15向下移动时,刮板15的边沿仅仅抵接在方形段4内壁上,当驱动组件7带动刮板15向上移动时,当刮板15内壁面碰到混凝土,在混凝土的推动下可以使得刮板15向上转动一定角度,从而防止将混凝土向上刮动。

如图3所示,刮板15与下料斗2内壁抵接的边沿设置有加强板16;由于刮板15的下边沿与下料斗2内壁抵接的边沿所受的摩擦力较大,因此对边沿处的磨损也较大,通过设置加强板16可以增加刮板15的耐磨性,从而延长刮板15的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连接杆8固定连接有副杆17、副杆17伸入漏斗段5的一端通过扭簧转动连接有副板18,副板18的边沿抵接于漏斗段5内壁;这样当连接杆8上下移动时,刮板15对方形段4内壁进行刮料,同时副板18对漏斗段5内壁进行刮料,从而使得刮料更全面。

如图3所示,副板18的宽度等于下料口3的宽度,这样当副板18沿漏斗段5内壁移动时,可以避免形成干涉。

如图3所示,在副杆17上固定连接有振动器19;由于副杆17与混凝土接触范围更广,因此容易在副杆17上黏连混凝土,通过设置振动器19,当工作完成时可以通过震动将副杆17上的混凝土抖落,避免混凝土黏连到副杆17上凝固。

如图4所示,升降组件21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架1四个竖直杆的第二支座24、转动连接于第二支座24的第二丝杠25、螺纹连接于第二丝杠25的第二滑座26、固定连接于支架1的升降电机27,升降电机27的输出轴连接于第二丝杠25,导料架20固定连接于第二滑座26;通过升降电机27带动第二丝杠25转动,从而驱动第二滑座26沿第二丝杠25实现移动,进而带动导料架20以及导料斗22实现升降。

如图4和图5所示,导料斗22上端呈长方体设置,下端呈漏斗状设置,导料斗22上边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板28,连接板28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导料架20,导料架20一侧延伸有延伸架30,转动组件23固定连接于延伸架30,转动组件23的施力端作用于导料斗22;导料斗22可以相对于导料架20实现转动,下料时,通过转动组件23驱动导料斗22实现转动,从而带动导料斗22摆动,实现布料更均匀。

如图5所示,转动组件23包括连接于延伸架30的转动电机31、连接于转动电机31输出轴的转动杆32、固定连接于转动杆32的凸轮33,转动杆32穿设于凸轮33的偏心位置,凸轮33侧壁抵接于导料斗22外壁;当转动电机31启动时,可以带动凸轮33转动,当凸轮33转动时,通过凸轮33侧壁与导料斗22抵接,当凸轮33的高点抵接在导料斗22侧壁时,可以驱动导料斗22向一侧转动,凸轮33继续转动,导料斗22复位,从而实现导料斗22的摆动。

如图4和图5所示,导料斗22下端连接有复位弹簧34,复位弹簧34的另一端连接于延伸架30;复位弹簧34对导料斗22施加一个始终朝向凸轮33的拉力,当凸轮33转动至低点与导料斗22侧壁抵接时,通过复位弹簧34可以将导料斗22拉回。

如图5所示,延伸架30端部转动套设于导料架20,延伸架30侧壁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35,定位螺栓35端部穿过延伸架30侧壁并抵紧于导料架20;当拧松定位螺栓35时,延伸架30可以相对于导料架20自由转动,从而将延伸架30调节至任意角度,之后再通过定位螺栓35将延伸架30固定,通过对延伸架30角度的调节,改变凸轮33相对于导料斗22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变凸轮33推动导料斗22的转动角度,进而根据不同模具本体59的宽度,调整下料的摆幅,避免混凝土洒到外面,造成材料浪费。

如图4所示,导料斗22的下端呈倒置的v形开设;这样在下料时,对物料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如图8所示,驱动机构57包括相对固定设置于地面的两个机架61、固定设置于机架61的驱动电机62、连接于驱动电机62输出轴的主动带轮63、转动连接于机架61的从动带轮64、连接于主动带轮63和从动带轮64之间的皮带29,第一连接组件58连接于从动带轮64;通过驱动电机62转动带动主动带轮63转动,主动带轮63带动从动带轮64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接组件58转动,由于模具本体59通过第二连接组件60连接在第一连接组件58上,因此可以带动模具本体59实现转动。

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连接组件58包括固定连接于从动带轮64中心轴的转动架65、固定连接于转动架65并呈半圆环形设置的下卡环66、一端铰接于下卡环66的上卡环67,上卡环67与下卡环66可以相对转动,上卡环67与下卡环66的自由端连接有锁合组件68,第二连接组件60卡接于上卡环67与下卡环66组成的圆环内;在安装时,首先打开锁合组件68,将上卡环67打开,之后将第二连接组件60卡接入下卡环66内,转动上卡环67至与下卡环66扣合,之后通过锁合组件68将上卡环67和下卡环66固定,完成连接,通过上卡环67和下卡环66的扣合卡接,不仅连接更方便,而且连接更牢固。

如图8和图9所示,第二连接组件60包括连接于模具本体59两端的延伸杆69,延伸杆69连接有连接盘70,连接盘70的直径等于上卡环67与下卡环66组成圆环的内径,连接盘70卡接于上卡环67与下卡环66组成的圆环内;连接盘70可以正好安装在上卡环67和下卡环66组成的圆环内实现卡接,将上卡环67扣合后,通过上卡环67和下卡环66将连接盘70卡紧固定,当驱动电机62转动时,可以带动连接盘70同步转动。

如图9所示,上卡环67与下卡环66内壁均设置有内齿圈71,连接盘70外壁设置有与内齿圈71啮合的外齿圈72;安装时,连接盘70的外齿圈72与上卡环67和下卡环66的内齿圈71啮合,这样当上卡环67和下卡环66转动时,可以防止连接盘70与上卡环67和下卡环66发生相对转动,保证转动时的稳定性。

如图9所示,锁合组件68包括连接于上卡环67自由端的上凸台73、连接于下卡环66的下凸台74、螺纹连接于上凸台73和下凸台74的锁合螺栓75;当将上卡环67和下卡环66扣合后,上凸台73和下凸台74相互扣合,之后拧紧锁合螺栓75,实现锁合连接,从而保证结构的牢固性。

如图9所示,下卡环66边沿向内延伸有限位块76,连接盘70侧壁开设有供定位块卡入的限位槽77;在将连接盘70安装到下卡环66上时,通过将限位块76和限位槽77对齐嵌合,从而实现初步定位,保证安装的准确性,防止安装偏斜。

如图6所示,模具本体59包括呈空心半圆状管状的上模36和下模37,上模36和下模37边沿设置有挂接组件38,挂接组件38的一端连接于下模37,另一端连接于上模36,挂接组件38连接于下模37的两端设置有锁紧组件39,锁紧组件39对挂接组件38施加朝向下模37的力,上模36和下模37边沿设置有密封组件40;在下模37内灌装混凝土后,将上模36扣合到下模37上,之后通过挂接组件38将上模36和下模37挂接,之后通过锁紧组件39将挂接组件38收紧,从而使得挂接更加牢固,达到安装简便易于操作的效果。

如图6所示,挂接组件38包括转动连接于下模37的挂接端41、固定连接于上模36的卡扣端42,挂接端41与卡扣端42相挂接;挂接端41与下模37之间转动连接,当将上模36和下模37扣合后,转动挂接端41,使得挂接端41与卡扣端42相挂接,之后通过锁紧组件39将挂接端41朝向下模37拉动锁紧,实现固定。

如图7所示,挂接端41包括转动连接于下模37两端的回拉杆43、转动连接于两回拉杆43自由端的挂接杆44,挂接杆44呈u形设置,卡扣端42包括若干固定设置于上模36边沿的挂钩45,挂钩45沿上模36边沿均等分布,锁紧组件39作用于回拉杆43;由于在挂接杆44和下模37之间转动连接了回拉杆43,使得挂接杆44具有三个自由度,通过转动,可以先将挂接杆44挂接到挂钩45上,之后通过锁紧组件39带动回拉杆43朝向下模37转动,使得锁紧组件39朝向下模37移动并拉紧,从而将上模36和下模37固定;且连接时,只需要将挂接杆44挂接在挂钩45上即可,操作方便,不需要拧紧多个螺栓,达到了省时省力的效果。

如图7所示,锁紧组件39包括转动连接于下模37的转动盘46、卷绕于转动盘46的收紧带47,两回拉杆43上均连接有延伸块48,收紧带47的自由端设置有连接环49,连接环49套接于延伸块48,下模37设置有用于对转动盘46定位的定位组件50;将挂接杆44挂接到挂钩45上后,通过将连接环49挂接到延伸块48上,之后转动转动盘46,通过将收紧带47卷绕在转动盘46上,使得收紧带47张紧,从而对挂接杆44施加朝向下模37的拉力,从而将上模36和下模37锁紧,最后通过定位组件50将转动盘46固定住,避免转动盘46松动。

如图7所示,定位组件50包括固定设置于下模37的定位盘51,定位盘51与转动盘46同轴设置,定位盘51周缘开设有若干定位槽52,转动盘46转动连接有把手53,把手53通过转动可卡接于定位槽52;通过设置把手53可以更方便的转动转动盘46,当将转动盘46转动至收紧带47张紧状态时,转动把手53并将把手53卡接在定位槽52内,实现转动盘46的固定。

如图7所示,收紧带47可以采用尼龙绳;尼龙绳的强度较高,张力较强,可以保证结构的牢固性。如图6所示,密封组件40包括设置于下模37边沿的第一阶梯54、设置于上模36边沿的第二阶梯55,第一阶梯54与第二阶梯55卡合设置;当上模36和下模37扣合时,通过第一阶梯54和第二阶梯55的扣合,从而增加密封性。

如图6所示,第一阶梯54与第二阶梯55表面均包覆有橡胶片56;通过设置密封片,进一步增加上模36和下模37的密封性,避免漏料现象。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