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板材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7532发布日期:2019-08-20 23:27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可调式板材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调式板材支架,用于支撑各种建筑板材。



背景技术:

现有各种板材支架被用于在工厂厂房、住宅等场合支撑板材。例如,在地基或者楼层上,利用板材支架可以使得板材铺装于地面上方,从而利用板材构成架高的建筑结构层,例如地板、床等。板材下方的空间中可排布水、电、燃气、通讯、暖气的管线等等。

一种类型的板材支架是高度固定的。这种板材支架通常以一系列规格提供,每个规格具有固定的高度,用户可以根据预期的板材高度来选择板材支架的规格。这种板材支架的结构简单,但难以实现任意的板材高度,并且板材铺装后的调平操作困难。

另一种类型的板材支架是高度可变的。这种板材支架也是以一系列规格提供,每个规格具有可调的高度范围。使用这种板材支架,可以将板材支撑在任意高度。然而,现有的可调式板材支架通常具有单一的高度调节机制。在板材铺装后,板材对高度调节机制存在制约,因而可能难以利用该高度调节机制对板材进行调平。因此,需要先将各板材支架的支撑高度精准调平后再铺装板材,或是边铺装边调平。不论是哪种调平方式,都存在施工效率难以提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可调式板材支架,其能够在板材铺装后方便地实现调平。

为此,本申请在其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调式板材支架,用于以可调的支撑高度支撑板材,所述可调式板材支架包括:

底座,其被构造成适于安装在将要被铺装板材的支撑面上;

立管,其下端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底座上,并且其上端设有内螺纹;

螺杆,其设有与立管的内螺纹啮合的外螺纹,螺杆的下侧部分旋入立管中、上侧部分从立管露出;

螺杆锁紧螺母,其构造成适于将螺杆相对于立管锁紧;以及

板材支撑件,其构造成适于紧固在螺杆上端处,并且用于支撑板材;

其中,所述立管配备有用于带动立管相对于底座和板材支撑件转动以便调节支撑高度的第一高度调节部,所述螺杆配备有用于带动螺和立管相对于底座转动以便调节支撑高度的第二高度调节部。

可选地,所述立管在下端铆接于底座,并且所述立管的下端于底座之间的配合使得在立管被旋拧以克服一旋拧扭矩后才能相对于底座转动。

可选地,所述旋拧扭矩选自0~10牛米的范围,优选选自0~5牛米的范围。

可选地,第一高度调节部为形成在所述立管外周上的至少一对夹持平面。

可选地,第二高度调节部为形成在所述螺杆上端的凸出或凹入的旋拧部,在可调式板材支架上铺装了板材的状态下,所述旋拧部位于各板材的角部之间限定的空间内并且可从上方触及以便被旋拧。

可选地,固定于所述螺杆上端的所述板材支撑件充当第二高度调节部。

可选地,所述板材支撑件为支撑板,其由套装在螺杆上部的支撑套筒支撑,所述支撑套筒紧固在支撑板上或是嵌装固定在支撑板中。

可选地,所述支撑套筒由套筒锁紧螺母锁紧于螺杆上;并且

所述支撑套筒具有与螺杆的外螺纹啮合的内螺纹;或者所述支撑套筒套装在螺杆上端的无螺纹轴部上,并且由螺杆的无螺纹轴部与带螺纹主体部分之间的台肩支撑。

可选地,所述板材支撑件为固定在螺杆上端的支撑板或角形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或角形支撑板被构造成适于在其上紧固支撑条料,所述支撑条料上适于铺装支撑板材。

可选地,第一和第二高度调节部中的一个为用于在可调式板材支架上铺装板材之前调节支撑高度的初步调节部,另一个为用于在可调式板材支架上铺装了板材后调节支撑高度的精准调节部,所述精准调节部适于在底座和板材支撑件不被转动的状态下调节支撑高度。

根据本申请,可调式板材支架具有初步调节(粗调)机制和精准调节(调平)机制,分别用于板材铺装前的支撑高度确定和板材铺装后的板材调平。这样,在铺装了全部或一定数量的板材后,可通过精准调节机制微调支撑高度,从而方便且快速地实现各板材表面的平整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可行实施方式的可调式板材支架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的可调式板材支架的正视图。

图3-图9是图1中的可调式板材支架中的主要元件的视图。

图10是图1中的可调式板材支架中的支撑套筒的一种改型结构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中的可调式板材支架中的支撑套筒的另一种改型结构的剖视图。

图12、图13是根据本申请的可选实施方式的可调式板材支架的局部剖视图。

图14-图16是图1中的可调式板材支架的可行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7是图1中的可调式板材支架的高度初步调节操作的示意图。

图18是图1中的可调式板材支架的高度精准调节操作的示意图。

图19、图20分别是图12、图13所示可调式板材支架的可行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申请的一些可行实施方式。需要指出,各图并非按比例绘制的。某些细节可能被加大以便清楚地展示,还有一些非必要示出的细节被略去。

本申请总体上涉及一种可调式板材支架(简称可调式支架),其能够提供可调的支撑高度,以将建筑板材支撑在预期的高度处。可调式支架可以以多种规格提供,每个规格具有相应的可调的支撑高度范围。

本申请的可调式支架100的一种可行实施方式在图1、图2中示出。如图中所示,该可调式支架100主要包括:底座1;立管2,其限定中心轴线,立管2下端铆接在底座1上并且相对于底座1具有绕所述中心轴线转动的能力,立管2上端中形成有内螺纹;螺杆3,其沿高度(即长度)的全部或绝大部分具有适于与立管2的内螺纹啮合的外螺纹,使得螺杆3能够从立管2上端旋入立管2中,并且通过螺杆3与立管2之间的相对旋转调节螺杆3从立管2中露出的高度;螺母4,带有弹性垫圈,螺合于螺杆3,用于抵靠着立管2上端旋紧而将螺杆3相对于立管2锁定;支撑套筒5,其在螺母4上方螺合于螺杆3,通过支撑套筒5相对于螺杆3旋转,可调节支撑套筒5在螺杆3上的轴向位置(即高度);支撑板6,其由支撑套筒5支撑并且固定于支撑套筒5;螺母7,带有弹性垫圈和平垫圈,螺合于螺杆3,用于将支撑板6轴向锁定于螺母7与支撑套筒5之间,并且将支撑套筒5固定于螺杆3。

可调式支架100的主要组成元件的可行结构在图3-图9中示出。

首先,图3-图5展示了底座1的可行结构。底座1由金属片材压制而成,具有平坦的基部11和在基部11中部相对于基部11向上偏移的隆起部12。隆起部12中形成有中央通孔13,用于被立管2的下端边缘部分从中插入以便与底座1铆接。基部11中形成有围绕隆起部12分布的若干安装孔14。安装孔14可以具有不同的尺寸,用于不同规格的水泥钉/膨胀螺栓/螺钉等紧固件同支撑面连接。

基部11适于支撑在用于铺装建筑板材的支撑面(例如地板)上,可以具有各种适宜在支撑面上支撑并排布的形状,例如圆形(图4)、方形(图5)等等。非圆形的基部11有益于施工时各安装孔14的定位。例如,可以预先在支撑面上统一标记出或形成用于多个可调式支架100的紧固件位置。对于圆形的基部11,也可以在基部11上形成定位特征,以便于各安装孔14在支撑面上的定位。

对于不适合采用紧固件的支撑面,可以用涂布在基部11底面上的粘合剂将底座1固定在支撑面上。多余的粘合剂可被挤入安装孔14并且可能溢出一些,这有利于底座1在支撑面上的连接强度。

图6中展示了立管2的一种可行结构。立管2可由金属管材加工(包括挤压工序)而成。立管2包括:主体部分21,位于主体部分21下面且相对于主体部分21增大直径的下部22,和位于主体部分21上面且相对于主体部分21减小直径的上部25。所述下部22在下端与底座1铆接在一起,一种具体铆接方式是在下部22形成一圈鼓出部23、并在下部22的下边缘形成向外的翻边24,底座1的隆起部12的内周边缘被轴向夹持在鼓出部23与翻边24之间。所述上部25中形成有内螺纹,用于与螺杆3的外螺纹啮合。

立管2中的直径变化部位可通过挤压实现。

根据可调式支架100的规格,立管2具有不同的高度(长度),主要取决于主体部分21的轴向长度。当然,对于最小规格的立管2,可以取消主体部分21,使得上部25与下部22直接衔接。

下部22被压制以便在外周形成周向分布的至少一对彼此位置相对的夹持平面26。操作者可用扳手等工具卡在夹持平面26上(或者简单地用手抓住夹持平面26)以将立管2相对于底座1转动。

可以理解,夹持平面26也可以形成在立管2的其它位置。

立管2与底座1之间在铆接部位相配合,该铆接部位允许立管2与底座1之间相互转动。为使立管2相对于底座1转动,需要旋拧立管2以便克服一旋拧扭矩。该旋拧扭矩的大小可基于可调式支架100的规格、应用场合等因素而选择。例如,该旋拧扭矩可以在0-10牛米之间,优选在0-5牛米之间。

如图7所示,一种可行的螺杆3具有主体部分31,整个所述主体部分31形成有外螺纹。此外,在主体部分31上端上形成有供扳手等工具卡持的突出的旋拧部32,例如四角头、六角头等等。操作者可用扳手卡在旋拧部32上以将螺杆3相对于立管2转动。作为另一种可行结构,如图8所示,在主体部分31上端中形成有可被插头式扳手等工具插入的凹入的旋拧部32,例如四角槽、六角槽、一字槽等等。操作者可将插头式扳手插入旋拧部32中以将螺杆3相对于立管2转动。

进一步讲,对于较小直径的螺杆3,其可以是实心的。如果螺杆3直径较大,其可以是空心的。

图9中展示了支撑套筒5的一种可行结构,其包括平坦的支撑凸缘51和由支撑凸缘51中部向上延伸的筒部52。筒部52中形成有内螺纹,用于与螺杆3的外螺纹啮合。支撑凸缘51中可以形成螺钉孔53,用于利用螺钉穿过螺钉孔53(和/或利用粘合剂)将支撑凸缘51与支撑板6紧固在一起。在组装状态下,支撑凸缘51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

支撑套筒5中的内螺纹与立管2中的内螺纹旋向相同。这样,在螺母7锁紧的情况下,通过转动立管2的夹持部26,可以实现快速调节支撑套筒5和支撑板6与立管2之间的轴向距离。在螺母4锁紧的情况下,通过转动螺杆3的旋拧部32,可以实现精准调节(微调)支撑套筒5和支撑板6与立管2之间的轴向距离。

支撑板6为具有一定厚度和长宽(径向)尺寸的木质/金属/树脂/其他材质板体,中部形成有开孔以便套装在支撑套筒5的筒部52上,并且支撑板6被支撑凸缘51支撑。支撑板6的外轮廓形状可以为圆形、正方形、六边形等。支撑板6的上表面适于支撑建筑板材。由可调式支架100支撑的建筑板材的下表面与支撑面之间的距离定义为可调式支架100的支撑高度。

作为支撑套筒5与支撑板6之间的一种备选连接方式,如图10所示,可以将支撑套筒5直接嵌装固定在支撑板6中,而不必采用螺钉。

作为支撑套筒5与螺杆3之间的一种备选连接方式,如图11所示,可以在螺杆3的主体部分31上端形成相对于主体部分31减小直径且不带螺纹的减径轴部33,不带内螺纹的支撑套筒5套装于减径轴部33上并被减径轴部33与主体部分31之间产生的台肩支撑。减径轴部33上端形成有相对于其减小直径的螺纹部34,用于与螺母7啮合。螺纹部34上面可形成凸出的旋拧部32(也可以在螺纹部34中形成凹入的旋拧部32)。

作为可调式支架100中的支撑套筒5和支撑板6的一种替代方案,如图12所示,可以在螺杆3的上端35铆接大致平坦的支撑板(顶板)8。支撑板8可为金属件。在组装状态下,支撑板8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支撑板8的上表面适于安装支撑条料。支撑板8中可形成螺钉孔81,用于利用螺钉将支撑条料紧固在支撑板8上(和/或利用粘合剂)。

作为可调式支架100中的支撑套筒5和支撑板6的另一种替代方案,如图13所示,可以在螺杆3的上端35铆接角形支撑板(顶板)9。角形支撑板9可为金属件,具有相互垂直于横向部分91和纵向部分92。在组装状态下,横向部分91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横向部分91的上表面和纵向部分92的内表面适于被支撑条料抵靠。为此,横向部分91和纵向部分92中可形成螺钉孔93,用于利用螺钉将支撑条料紧固在角形支撑板9上(和/或利用粘合剂)。

图12、图13中的可调式支架100的其它方面与图1、图2中的实施方式相同或相似,不再具体描述。

可调式支架100的各个部分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而针对性地设计。

图14、图15展示了图1、图2中的可调式支架100的一种可行使用方式。多个可调式支架100可以呈矩阵分布,并且在底座1处通过紧固件和/或粘合剂等固定在支撑面上。建筑板材200以其角部被可调式支架100的支撑板6支撑。

为了让出可调式支架100的螺杆3的上端,建筑板材200的角部被加工出倒角,从而在铺设各建筑板材200的角部之间产生空间201。建筑板材200的外轮廓形状可以是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六边形等等,只要能够通过拼合多块建筑板材200而形成完整的结构层即可。每个建筑板材200可以在其各个角部被相应的可调式支架100支撑,例如,在正方形或长方形建筑板材200的情况下,每个建筑板材200可以在其四个角部被相应的可调式支架100支撑。另一方面,每个可调式支架100可同时支撑多个建筑板材200的角部。

在建筑板材200铺设好后,如有必要,可在建筑板材200上面在铺设附加的板材210,例如装饰性板材,如图14所示。当然,在某些应用场合,仅建筑板材200本身可能就足够了。

此外,如图16所示,如有必要(尤其是在建筑板材200上面没有附加的板材时),可在建筑板材200角部之间的空间201中填入填块202,以封闭所述空间201。

在铺设建筑板材200时,可调式支架100可如下安装。首先,将各可调式支架100在底座1处通过紧固件和/或粘合剂等固定在支撑面上。然后利用螺母4将螺杆3相对于立管2锁紧。

然后如果有必要,按住支撑板6,通过扳手卡在夹持平面26上(或用手抓持夹持平面26)以将立管2带着螺杆3相对于底座1转动,以便快速调节支撑套筒5和支撑板6与立管2之间的轴向距离,从而实现将可调式支架100的支撑高度快速调节到预定值。如图17所示。

接下来,可在支撑板6上铺装建筑板材200。在全部或一定数量的建筑板材200铺装好后,整体测量铺装好的建筑板材200的表面平整度。如有必要,先从上方松开螺母7,再通过利用扳手在凸出的旋拧部32(或凹入的旋拧部32)处将螺杆3相对于支撑套筒5和支撑板6旋拧,以便精准调节支撑套筒5和支撑板6与立管2之间的轴向距离,如图18所示,从而实现将可调式支架100的支撑高度精准调节到需要的/水平的精准高度。然后,利用螺母7将支撑板6相对于螺杆3锁紧。

可以看出,图1、图2中的可调式支架100的最显著特点是,在已经铺装路建筑板材的情况下,可从上方精调可调式支架100的支撑高度。

图19展示了图12所示可调式支架100的一种可行使用方式,其中,首先通过可调式支架100的支撑板8带动螺杆3相对于立管2转动,实现可调式支架100的支撑高度的初步调节。之后,利用螺母4将螺杆3相对于立管2锁紧。之后,利用螺钉(和/或利用粘合剂)将支撑板8紧固在支撑条料220上。可能需要在一根支撑条料220的相互间隔的位置上紧固多个可调式支架100。之后,将各可调式支架100固定在支撑面上,由此将多根支撑条料220以预定的分布模式分布在支撑面上方。

或者,也可以先在支撑面上的沿各行分布的位置处固定各可调式支架100,然后调节各可调式支架100的支撑高度,使得各可调式支架100的支撑板8基本等高。然后,在每行的可调式支架100上安装相应的支撑条料220。这样,也能将多根支撑条料220以预定的分布模式分布在支撑面上方。

之后,在各支撑条料220上铺装建筑板材(建筑板材没有倒角)。在铺装好全部或一定数量的建筑板材后,测量建筑板材之间的平整度并在必要时对某个或某些支撑条料220进行精调(松开螺母4,再利用其立管2上的夹持平面26),实现各建筑板材的调平,之后,再旋紧螺母4。关于精调,需要指出,如果该可调式支架100尚未被建筑板材200全部包围,则可从可调式支架100尚未被包围的一侧伸入扳手进行精调;如果该可调式支架100已经被建筑板材200全部包围,则可掀开一块建筑板材200,然后伸入扳手进行精调。在立管2被转动时,螺杆3以及固定在其上的支撑板6保持不转动,从而不会影响已铺装的建筑板材200的前后左右位置。

图20展示了图13所示可调式支架100的一种可行使用方式,其中,首先通过可调式支架100的角形支撑板9带动螺杆3相对于立管2转动,实现可调式支架100的支撑高度的初步调节。之后,利用螺母4将螺杆3相对于立管2锁紧。之后,利用螺钉(和/或利用粘合剂)将角形支撑板9从底面和一个侧面紧固在支撑条料220上。可能需要在一根支撑条料220的相互间隔的位置上紧固多个可调式支架100。当然,也可以像前面描述的那样,先在支撑面上的沿各行分布的位置处固定各可调式支架100,然后在每行的可调式支架100上安装相应的支撑条料220。在将多根支撑条料220以预定的分布模式分布在支撑面上方之后,铺装建筑板材200以及精调的操作与参照图19描述的相同或相似,不再详细描述。

可以理解,对于图12、图13所示的两种可调式支架100,也可以先将各可调式支架100固定在支撑面上,然后再在各可调式支架100上安装支撑条料220。当然,这种施工方式通常仅在可调式支架100较高而允许操作者从下方进行支撑条料220安装的情况下才可行,并且对各可调式支架100在支撑面上的定位精度要求较高。

对于具有图11所示结构的可调式支架100来说,首先可以通过立管2的夹持部26转动立管2或通过螺杆3的旋拧部32转动螺杆3来实现可调式支架100的支撑高度的初步调节。之后在其上铺装建筑板材。在铺装了建筑板材后,如需精调建筑板材的平整度,可通过旋拧相应可调式支架100的夹持部26或旋拧部32实现精调。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基于本申请的原理,其它形式的可调式支架100可以构想出来。

通过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本申请的可调式支架具有两个高度调节部,其中一个高度调节部与立管关联而作用于立管,另一个高度调节部与螺杆关联而作用于螺杆。这样,两个高度调节部中的一个可主要用于可调式支架的支撑高度的初步调节,基本上在铺装建筑板材之前实施,另一个高度调节部主要用于可调式支架的支撑高度的精调,基本上在铺装了全部或一定数量的建筑板材之后实施,以实现各建筑板材的调平。采用两个高度调节部,分别在铺装建筑板材之前和之后对可调式支架进行初步调节和精调,同铺装之前精调、或是边铺装边精调的方案相比,可以简化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高度调节部为形成在立管外周上的至少一对夹持平面,用于支撑高度的初步调节,第二高度调节部为形成在螺杆上端的凸出或凹入的旋拧部,用于支撑高度的精准调节。由于旋拧部可从上方用扳手旋拧,因此这种支架可称作上调式支架。采用这种上调式支架,即使是在铺装了板材后,仍可从上方通过旋拧部而转动螺杆,实现支撑高度的精准调节。这大大地方便了铺装板材的平整度调节。

另外,根据本申请的各种可调式支架,能够在底座和上端的顶板(板材支撑件)保持不转动的情形下,通过转到高度调节部来实现支撑高度精调,已经铺装的板材不会因精调而错位(即使是微小错动)。具体而言,对于上调式支架的精调,不需要取下板材即可实现精调。对于利用立管实现的精调,仅在全部板材铺装好后需要下方操作空间时,掀开一块板材即可从下方进行精调。作为对比,现有技术中采用立管和螺杆的支架中,立管与底座固定(例如铆死)在一起、顶板与螺杆固定在一起,立管不能相对于底座转动,因此,在底座固定安装后,调节高度必然需要螺杆带着顶板转动,只要是支架上已经安装了板材,转动螺杆和顶板前需要先将其上的板材取下或掀开。

虽然这里参考具体的实施方式描述了本申请,但是本申请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示的细节。在不偏离本申请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可针对这些细节做出各种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