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具存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15582发布日期:2020-09-15 19:02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载具存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载具收纳设备,尤其涉及停靠轻型载具的停车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共享经济迅速发展,共享单车作为共享经济的代表广为人知。共享单车的设计理念即随走随停,既保护了环境,又方便了人民的出行。但没过多久,大街上的自行车到处都有,随意停放,没有一个专门停放共享单车的地方。而且城市占地资源有限,随意停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通流畅程度,同时也有损市容。本产品是为节省城市占地资源,完善市容市貌而设计的自行车存取装置。

如今,在国家环保的政策的激励下,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共享单车的出先便是顺应这一历史潮流的。而自行车的存取问题更是这一潮流的附属产品。怎样用更小的占地面积合理储存自行车便是人们需要考虑的。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设计了占地面积小,实用性能强的自行车存取装置。

经检索,谢丽君发明的一种基于太阳能电池的公共自行车存取装置(专利号cn201721588126.0),其存取自行车的装置是通过创造一个一定空间的区域,利用限位装置来对自行车进行存取,该装置的自行车存取作用并不明显,而且存取自行车的自动化程度并不高,不适用于目前我国的自行车存取现状

经检索,周益邦等发明的双层智能自行车存取装置(专利号cn201820298795.2),它是由支架,控制面板,存车按钮,取车按钮,条形码识别器,车位输入器,条形码出票器,控制器1号,固定杆,陷入式固定停车板,斜式双侧护杆和电控螺纹锁组成。其中电控螺纹锁由控制器2号,微型电动机和螺纹锁芯组成。此装置适合面向小区业主和业务方面,安全便捷。但对于大面积的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现象却无能为力。不能更好的解决共享单车的存取问题。

经检索,吕强等发明的自行车存取装置(专利号cn201810578349.1)外形采用八边形结构,经自行车约束在停车装置外架上,绕中心呈辐射状排列,可随外架旋转,节省空间。通过斜楔机与竖直挡板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自行车的完全固定。斜楔机构变垂直运动为水平运动,使用者脚踩弹簧压板,控制横杆移动,从而实现对车轮的固定,采用圆柱凸轮机构实现间歇运动和自锁,凸轮机构的每个停歇阶段对应外架的一条边转到最低点,方便存取自行车,简谐运动方便人控制装置停止,然后存取自行车;圆柱凸轮实现外架的自锁,防止外架因自行车停放严重不平衡时自己转动。

总体上,目前我国对于自行车存取问题的研究不在少数,但对于共享单车这种大面积公共自行车的存取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国内的自行车存取装置大多过于理想化和片面化,不能够更好的解决共享单车的存取问题。从国内的自行车存取装置来看,当今市场还没有大批量采纳,基本无法满足共享单车的存取条件。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重点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载具存取装置,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

用来停放载具的固定机构,其将载具与其自身固定;

动力机构,与固定机构动力连接,其带动固定机构转动并收纳载具,

固定机构为多个且阵列的设置在动力机构的四周,固定机构以面向动力机构合拢的方式将载具收纳,并通过展开的方式供载具取出。

本发明为实现载具存取的功能,应包含动力机构与固定机构,动力机构可采用任何现有的动力形式,例如电推动、液压推动等,相对应的可以是电动机、电动滑轨、直线电动机、电动推杆或者液压推杆等。固定机构用来固定载具,其形状不限,例如两轮载具可以使用板状承载,三轮载具可加宽或者根据轮距改变形状,以此类推。固定机构能够做合拢与展开的动作,因此其存取载具时是采用转动的方式实现的,其可以是在固定在机架上转动,转动的方式可以是通过转轴,也可以是其他现有的方式。

同时,动力机构位于中间位置,固定机构围绕动力机构布置。动力机构与固定机构之间的传动方式由动力机构采用何种动力决定,例如将电动机的输出轴通过常见的传动机构与固定机构连接,比如通过采用齿轮、传动轴等机构改变传动方向,带动固定机构转动;每个固定机构均可有一套电动机带动,也可根据现有的传动技术,使用一套电动机带动多个固定机构转动;再例如,可将液压推杆横向布置在一定高度,且将其推杆与固定机构的一端连接,启动液压推杆拉动固定机构绕铰接处转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动力机构包括有:

电动机;

丝杠,其与电动机传动连接;

滑动组件,其包括有螺纹连接在丝杠上的滑块,

固定机构的一端固定并铰接,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滑块连接,通过滑块的滑动而实现自身转动。

本方案的动力机构采用升降的方式带动固定机构的合拢与展开,具体采用丝杠螺母的升降方式。

先将电动机和固定机构各自分别固定,其中固定机构一端固定在机架或者地面并铰接,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丝杠上的螺母或者滑块连接,滑块的上下移动带动连接件运动,连接件拉动固定机构使其绕铰接处转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固定机构包括有:

载具托架,其上设置有将载具固定在其自身的固定件,且载具托架通过连接杆与滑块连接。固定件可采用任何现有技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有咬合组合块与推拉组合块,咬合组合块包括有带锯齿的头部与凹字形的尾部,推拉组合块包括带有多个凸轮的凸轮杆、依次设置在凸轮上的倒凹字形的拉拽模块与支撑模块,凸轮杆竖直固定设置且其能同轴自转,拉拽模块与支撑模块可通过固定设置的水平滑轨做水平移动,滑块外壁也开设有用来与头部相配合的锯齿,拉拽模块与支撑模块侧面均分别设置有盒状承载体,承载体内开设有供凸轮杆穿过的通孔,且凸轮位于承载体内,转动凸轮杆并通过凸轮带动承载体在水平滑轨上滑动,使推拉组合模块的状态转换,当转动凸轮杆使拉拽模块与尾部脱离时,支撑模块承托尾部,当转动凸轮杆使拉拽模块与尾部接触时,支撑模块脱离尾部。

本方案提供了两个技术方案,其一是固定机构可与动力机构分离的方案,该方案主要由咬合组合块实现;其二是分离之后的固定机构保持状态的方案,该方案是在咬合组合块的技术上通过推拉组合块实现。

凸轮杆和水平滑轨均可通过机架等方式固定,其中凸轮杆能同轴转动,滑轨的滑动路径由拉拽模块与支撑模块的运动轨迹决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有将动力机构套装在内的外壳,外壳外壁开设有供连接杆运动的通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凸轮杆底部通过锥齿轮连接有横向设置的操作轴,操作轴伸出外壳。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载具托架上开设有供轮子驶入的限位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滑块外壁设置有连接板,与头部相配合的锯齿开设在连接板上。

连接板与滑块之间可作为装配件,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例如螺纹连接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外壳顶部设置有锥形外罩,优选的在电动机输出轴与丝杠之间还设置有联轴器。

有益效果:采用丝杠螺母机构的升降来实现固定机构的转动,转动收纳后的载具更加节省占地面积,适应不规则的停车场。同时也降低了电机功率需求的,保证运动传递的准确平稳。双凸轮结构保证联动运动的精准同时精简结构,且使用方便快捷,不易损坏。采用立体式存储载具,既能节约城市的空间资源,产品外形又美观,可以有效的美化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拉拽模块与支撑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凸轮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凸轮杆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的凸轮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拉拽模块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的支撑模块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咬合组合块的主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咬合组合块的立体图。

图12为本发明的载具托架的主视剖面图。

图13为本发明的支撑模块的变形例立体图一。

图14为本发明的支撑模块的变形例立体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用作动词的“固定”或“固定”设置等,指一种连接关系,若无明确写明固定在何处或者与何固定,则可根据现有技术的常规固定方式,例如固定在机架上的方式进行理解。

如图2至图4所示,动力机构以电控设备为例,尤其以电动机1为基础进行示例。

启动电动机1带动丝杠2转动,滑块3向上运动并通过连接件拉动载具托架14转动。当滑块3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电动机1停止,转动凸轮杆4带动两个凸轮5转动,此时在相对上方的凸轮5转动使得与拉拽模块6相连的承载体8做直线运动,拉拽模块6便因此拉动咬合组合块11运动,使头部13与连接块10脱离啮合。在上方的凸轮5转动的同时,下方的凸轮5也通过转动使得与支撑模块7相连的承载体8做直线运动,支撑模块7便能在拉拽模块6后退的同时,自身向前运动,拖住咬合组合块11并限制其脱离。此时咬合组合块11便稳定的被支撑模块7拖住无法下落,固定在载具托架14上的载具实现的“存”。

滑块3此时已经与该“存”有载具的固定机构脱离,当需要继续“存”载具时,选择空着的固定机构,转动与之配合的凸轮杆4,使支撑模块7与咬合组合块11脱离接触,同时的也使拉拽模块6转动着插入到咬合组合块11尾部12内并推动咬合组合块11与连接块10啮合,此时咬合组合块11即使没有支撑模块7的支撑,也不会失控掉落。此时再次启动电动机1并使电动机1反转,滑块3向下运动并带动载具托架14转动展开,将载具驶入载具托架14的限位槽18内,便可再次“存”载具。当需要“取”载具时,动作步骤与上述继续“存”载具的示例相同。

当需要取出载具时,只需转动与该载具相适配的凸轮杆4,并使拉拽模块6推动咬合组合块11与连接块10啮合即可,最后启动电机使滑块3带动咬合组合块11下降,最终固定机构的载具托架14展开。

值得注意的是,推拉组合块仅能做水平运动,且不能出现不受控的自转或偏转,为此设置了滑轨(未图示),拉拽模块6与支撑模块7下方各设置有一滑轨,该滑轨的形状正好与拉拽、支撑模块7的运动轨迹相匹配,由于滑轨本身具有一定的限位作用,因此在滑轨上运动的推拉组合块的各组成部分能按照预先设想的路径运动。承载体8与凸轮5之间并没有连接关系,因其分别与拉拽模块6、支撑模块7连接,故而其不会掉落,其开设有通孔9供凸轮杆4转动,而凸轮5则位于承载体8内转动,因此确切的说,承载体8在凸轮5的推动下带动拉拽模块6与支撑模块7运动。

拉拽模块6与支撑模块7中始终只有任一者能与咬合组合块11接触,若拉拽模块6与咬合组合块11接触,则支撑模块7必然与其分离,若支撑模块7与咬合组合块11接触,则拉拽模块6必然与其分离。如图5只图7所示,由于拉拽模块6与支撑模块7相对于咬合组合块11来说是此消彼长的态势,因此存在一种极限状态,即上下两个凸轮5在水平面上的夹角α等于180度,通俗的说是两个凸轮5位于水平面上的两端,在此极限状态下,支撑模块7与拉拽模块6之间相对的水平距离最远,在拉拽模块6将咬合组合块11拉近并脱离时,为保证支撑模块7仍能拖住咬合组合块11,可以适当提高支撑模块7与拉拽模块6的之间的高度间隔。

当动力机构采用液压等设备时,尤其以液压升降机为基础进行示例时所起到的效果与电动机1的效果相同,均是供滑块3上下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个固定机构均有一套咬合组合块11与推拉组合块相配合,为更好的集成,可以通过一个动力机构驱动多个固定机构运动,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每一个固定机构均由一个动力机构驱动。

为能更加方便使用,且能更加美观,使用圆柱状或多边形柱状的外壳15将动力机构、咬合组合块11、推拉组合块等机构套装在内。其目的还在于使用外壳15代替了机架,用来固定凸轮杆、供推拉组合块滑动的滑轨、固定机构和电动机1等。而为了更好的在外壳15外面操作凸轮杆4,使用传动机构改变传动方向,例如通过锥齿轮17连接一操作轴16,该操作轴16可伸出外壳15。

如图13和图14所示的支撑块7的变形例,由于凸轮杆4上的两个凸轮5存在极限状态,因此需要提高支撑模块7与拉拽模块6之间的高度差,也就等同于提高两个凸轮5之间的高度差。本变形例在无需提高高度差的情况下仍能实现技术效果,即图13和图14所示的拉拽模块6的变形例的结构,该拉拽模块6在主视图看来仍是倒凹字形结构,相应的支撑模块7也可采用类似结构,即在其顶部采用扇形或者饼形的形状,使其即使在极端状态下,由于其较大的面积,没有及时“拖住”咬合组合块11的概率就相对较小,只要略微加快转动凸轮杆4的速度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