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洞口的夹心保温承重墙板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9356发布日期:2019-07-20 01:03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洞口的夹心保温承重墙板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移动装配式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洞口夹心保温承重墙板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城镇化的大规模发展,建筑行业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传统建筑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多、人力成本高、污水多、费时、耗能等缺点逐渐显现。装配式建筑就是在这个进程中迎来了发展机遇。

传统装配式建筑的带洞口的夹心保温承重墙板在生产时需要进行的支模、拆模、砂浆凝结等工序,生产周期长,而且生产过程中桁架钢筋与两层钢筋网片之间连接不够稳定,在后浇筑过程中容易产生位移,影响最终成品的质量,不能够达到结构抗震设计要求,特别是对于现在信息技术的长足发展,采用中控系统进行带洞口的夹心保温承重墙板的自动化生产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带洞口的夹心保温承重墙板及其生产工艺,实现桁架钢筋与两层钢筋网片之间可靠连接,符合结构抗震设计要求,满足国家标准相关规定;同时实现钢筋骨架在自动线生产,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降低投资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带洞口的夹心保温承重墙板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中控系统拆分带洞口的夹心保温承重墙板产品数据,把产品分为两面,发送边模数据至自动置模装置,同时发送钢筋和混凝土数据至自动钢筋系统、布料机系统和搅拌站系统;

s2.空模台清洗完成,自动置模装置的机械手根据产品边模数据对第一面墙板进行边模布置,边模包含矩形磁性边模;

s3.边模布置完成后,刷脱模剂和布置垫条,模台自动流转到钢筋网片加工机工位,布置第一面墙板的钢筋网片以及吊钩与内螺纹套筒;

s4.第一面墙板的钢筋网片布置完成之后,模台轮转到布料机系统的布料工位,搅拌站通过输料装置把混凝土运送至布料机,后者根据中控系统发送的数据对模台上的第一面墙板产品进行布料;布料完成后,通过振捣设备对所布置的混凝土振捣密实形成第一面湿墙板;

s5.在第一面湿墙板上放置保温板和冷热断桥连接件;

s6.前述工作完成后,中控系统控制摆渡车和码垛机提升设备将第一面湿墙板堆放到养护窑内进行养护;

s7.第一面湿墙板养护出窑前1~3小时,制作第二面墙板的模台根据中控控制系统指令流转到机械手置模处,进行第二面墙板的边模布置,第二面墙板的边模包含齿状磁性边模和矩形磁性边模;

s8.第二面墙板的边模布置完成后,模台自动流转到钢筋网片加工机工位,布置第二面墙板产品的底层钢筋网片;

s9.底层网片布置完成后,模台流转到钢筋骨架布置工位,其中钢筋骨架一侧与前述齿形磁性边模齿合固定;

s10.底层钢筋网片和钢筋骨架固定完成后,模台流转到钢筋桁架机工位,布置钢筋桁架;

s11.钢筋桁架固定完成后,模台流转到上层钢筋网片放置工位,进行上层钢筋网片的放置并与钢筋桁架固定;

s12.第二面墙板的底层钢筋网片、钢筋骨架、钢筋桁架以及上层钢筋网片固定完成后,模台根据控制指令流转到布料机系统的布料工位,搅拌站通过输料装置把混凝土运送至布料机,后者根据中控系统发送的数据对模台上的第二面墙板产品进行布料;布料完成后形成第二面湿墙板,模台流转到翻板机工位;

s13.经过养护好的第一面墙板通过模台流转到翻板机工位,翻板机将第一面墙板翻转180度后横移到在此工位等待叠放的第二面湿墙板上方,再进行叠放;完成叠放后第一面和第二面墙板共同进行振捣密实,形成带洞口的夹心保温承重墙板;夹心保温承重墙板通过模台轮转和码垛机设备被放置到养护窑进行第二次养护,养护时间4~12小时,同时第一面墙板空模台流转到置模装置进行下一轮生产。

所述钢筋系统包括钢筋网片加工装置、钢筋骨架加工装置和桁架加工装置,所述步骤s2中矩形磁性边模的布置用以实现外叶墙板的上下企口。

所述中控系统连接模台轮转系统用以控制模台的自动流转,所述自动置模装置、钢筋网片加工、钢筋骨架加工装置、桁架加工装置、布料机系统、搅拌站系统、翻板机、养护窑以及行车均与中控系统连接用以接收中控系统的指令。

所述步骤s5中冷热断桥连接件下端插入到第一面湿墙板内,所述步骤s9中钢筋骨架一侧与前述齿形磁性边模齿合固定,用以实现第二面墙板的顶部与连梁的上部出筋。

所述步骤s11中底层钢筋网片和上层钢筋网片通过绑扎或焊接的方式与钢筋桁架进行固定连接,钢筋桁架布置在洞口的下方。

所述步骤s13中第一面墙板翻转180度后叠放在第二面湿墙板上方,冷热断桥连接件插入到第二面湿墙板内。

一种带洞口的夹心保温承重墙板,包括外叶墙板和内叶墙板,所述外叶墙板和内叶墙板上开设有洞口,所述洞口的两侧设置有暗柱,所述外叶墙板和内叶墙板之间安装有保温板,所述保温板紧贴安装在外叶墙板的内表面,所述外叶墙板和内叶墙板之间安装冷热断桥连接件,所述外叶墙板内设置有外叶钢筋网片,所述内叶墙板内设置有内叶钢筋网片,所述保温板与内叶墙板之间还设置有后浇带钢筋网片,在洞口的下方,后浇带钢筋网片与内叶钢筋网片之间通过绑扎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安装有桁架钢筋,所述内叶墙板的上部安装有钢筋骨架,所述钢筋骨架与内叶墙板固定连接。

所述洞口的拐角处安装有洞口加强筋。

所述钢筋骨架通过拉筋与内叶墙板内的内叶钢筋网片相连接。

所述连梁侧面纵筋位于内叶墙板和钢筋骨架的下端交接处做飞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避免了传统墙体工艺的支模、拆模、水泥砂浆凝结时间长的问题,节约了施工工期,实现桁架钢筋与两层钢筋网片之间可靠连接,符合结构抗震设计要求,满足国家标准相关规定;同时实现钢筋骨架在自动线生产,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降低投资成本,本发明利用信息化系统来实现设计、生产、运输的全过程控制,进一步减少人工,降低劳动强度,避免当前用工荒,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带洞口夹心保温承重墙板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1—1方向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2—2方向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3—4方向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外叶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内叶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图6,一种带洞口的夹心保温承重墙板,包括外叶墙板1和内叶墙板2,所述外叶墙板1和内叶墙板2上开设有洞口3,所述洞口3的两侧设置有暗柱4,所述外叶墙板1和内叶墙板2之间安装有保温板6,所述保温板6紧贴安装在外叶墙板1的内表面,所述外叶墙板1和内叶墙板2之间安装冷热断桥连接件12,所述外叶墙板1内设置有外叶钢筋网片7,所述内叶墙板2内设置有内叶钢筋网片8,所述保温板6与内叶墙板2之间还设置有后浇带钢筋网片9,在洞口3的下方,后浇带钢筋网片9与内叶钢筋网片8之间通过绑扎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安装有桁架钢筋13,所述内叶墙板2的上部安装有钢筋骨架10,所述钢筋骨架10与内叶墙板2固定连接。

所述洞口3的拐角处安装有洞口加强筋5。

所述钢筋骨架10通过拉筋14与内叶墙板2内的内叶钢筋网片8相连接。

所述连梁侧面纵筋11位于内叶墙板2和钢筋骨架10的下端交接处做飞筋。

一种带洞口的夹心保温承重墙板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中控系统拆分带洞口的夹心保温承重墙板产品数据,把产品分为外叶墙板1和内叶墙板2,发送边模数据至自动置模装置,同时发送钢筋和混凝土数据至自动钢筋系统、布料机系统和搅拌站系统;

s2.空模台清洗完成,自动置模装置的机械手根据产品边模数据对外叶墙板1进行边模布置,边模包含矩形磁性边模,边模布置预留出洞口3;

s3.边模布置完成后,刷脱模剂和布置垫条,模台自动流转到钢筋网片加工机工位,布置外叶墙板的外叶钢筋网片7以及吊钩与内螺纹套筒;

s4.外叶墙板1的外叶钢筋网片7布置完成之后,模台轮转到布料机系统的布料工位,搅拌站通过输料装置把混凝土运送至布料机,后者根据中控系统发送的数据对模台上的外叶墙板1产品进行布料;布料完成后,通过振捣设备对所布置的混凝土振捣密实形成外叶墙板1的湿墙板;

s5.在外叶墙板1的湿墙板上放置保温板6和冷热断桥连接件12,冷热断桥连接件12插入到保温板6预留的插孔内;

s6.前述工作完成后,中控系统控制摆渡车和码垛机提升设备将外叶墙板1的湿墙板堆放到养护窑内进行养护;

s7.外叶墙板1的湿墙板养护出窑前1~3小时,制作第二面墙板的模台根据中控控制系统指令流转到机械手置模处,进行内叶墙板2的边模布置,内叶墙板2的边模包含齿状磁性边模和矩形磁性边模,内叶墙板2的边模布置预留出洞口3;

s8.内叶墙板2的边模布置完成后,模台自动流转到钢筋网片加工机工位,布置内叶墙板2产品的内叶钢筋网片8;

s9.内叶钢筋网片8布置完成后,模台流转到钢筋骨架布置工位,其中钢筋骨架10一侧与前述齿形磁性边模齿合固定;

s10.内叶钢筋网片8和钢筋骨架10固定完成后,模台流转到钢筋桁架机工位,布置钢筋桁架13;

s11.钢筋桁架13固定完成后,模台流转到上层钢筋网片放置工位,进行后浇带钢筋网片9的放置并与钢筋桁架13固定;

s12.内叶墙板2的内叶钢筋网片8、钢筋骨架10、钢筋桁架13以及后浇带钢筋网片9固定完成后,模台根据控制指令流转到布料机系统的布料工位,搅拌站通过输料装置把混凝土运送至布料机,后者根据中控系统发送的数据对模台上的内叶墙板产品进行布料;布料完成后形成内叶墙板的湿墙板,模台流转到翻板机工位;

s13.经过养护好的第一面墙板通过模台流转到翻板机工位,翻板机将外叶墙板翻转180度后横移到在此工位等待叠放的内叶墙板的湿墙板上方,再进行叠放;完成叠放后外叶墙板和内叶墙板共同进行振捣密实,形成带洞口的夹心保温承重墙板;带洞口的夹心保温承重墙板通过模台轮转和码垛机设备被放置到养护窑进行第二次养护,养护时间4~12小时,同时外叶墙板空模台流转到置模装置进行下一轮生产;

带洞口的夹心保温承重墙板经过养护后,通过倾翻机进行90度以下的倾翻,然后被行车脱模后放入货架;

脱模后的夹心保温承重墙板运送到堆场或施工现场,脱模后的空模台轮转到置模装置进行下一轮生产。

所述钢筋系统包括钢筋网片加工装置、钢筋骨架加工装置和桁架加工装置,所述步骤s2中矩形磁性边模的布置用以实现外叶墙板的上下企口。

所述中控系统连接模台轮转系统用以控制模台的自动流转,所述自动置模装置、钢筋网片加工、钢筋骨架加工装置、桁架加工装置、布料机系统、搅拌站系统、翻板机、养护窑以及行车均与中控系统连接用以接收中控系统的指令。

所述步骤s5中冷热断桥连接件12下端插入到外叶墙板1的湿墙板内,所述步骤s9中钢筋骨架10一侧与前述齿形磁性边模齿合固定,用以实现内叶墙板2的顶部与连梁的上部出筋。

所述步骤s11中后浇带钢筋网片9和内叶钢筋网片8通过绑扎或焊接的方式与钢筋桁架13进行固定连接,钢筋桁架13布置在洞口的下方。

所述步骤s13中外叶墙板1翻转180度后叠放在内叶墙板2的湿墙板上方,冷热断桥连接件12插入到内叶墙板2的湿墙板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