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65369发布日期:2019-08-17 02:24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建筑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装配式建筑。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建造住宅,是将住宅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住宅。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住宅装配式建造方式有以下优点和特点:在节能方面,综合能耗低,建造过程节能,墙体高效保温,门窗密闭节能,使用新能源及节能型产品;在节水方面,现场干法装配,区别于传统泥瓦匠施工模式的“干法造房”,大量节约施工用水;在节材方面,采取工厂规模化生产,质量、精度可控,最大限度减少材料损耗;在节地方面,更小面积实现同等功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在节时方面,工业化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进度可控,与传统建筑方式比,只需其1/3周期;在环保方面,减少了现场作业,无粉尘、噪音、污水污染,无二次装修大量建筑垃圾污染。因此,装配式住宅相对于现有的住宅具有明显的优势。

其中装配式墙板的安装过程为将下层墙板预留的纵向钢筋插入到上层墙板下口的钢套筒内,墙板位置校核完毕后才进行套筒注浆,从而实现上下层墙板之间的有效连接。

由于装配式墙板运输和吊装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墙板预留纵筋发生偏斜,偏斜后的预留钢筋会不容易插入到钢套筒内,因此需要在插接时矫正钢筋的垂直度,以保证预制墙板吊装一次完成。另外,若墙板预埋钢筋安装误差会导致预埋钢筋位置错误,预埋钢筋也不容易插入到钢套筒内。

现有的办法是采用一块定位钢板对预留钢筋的垂直度进行校核,定位钢板根据墙板灌浆套筒的位置加工,所开钢筋孔比钢筋直径略大,确保定位钢筋位置准确,在上层墙板吊装之前,先对下层墙板的上部预留纵筋用定位钢板进行校核,如果钢筋的位置正确,那么,下层墙板的上部预留纵筋会顺利地插入定位钢板上的钢筋孔中,如果位置不对,下层墙板的上部预留纵筋则不会插入定位钢板上的钢筋孔中,就需要对其进行调整。

但在预制墙板对准预留钢筋的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由于预制墙板高度比较高,钢筋套筒位于预制墙板的底部,工人看不到钢筋套筒,只能凭借感觉对准,因此很难将预制墙板的钢筋套筒与预留钢筋对准,对准需要较长的时间;二是有时在对准的过程中会造成预留钢筋的歪斜,更难实现对准;三是在定位板下压过程中以及预制墙板对准过程中,预留钢筋上会有泥灰颗粒或者钢筋铁锈掉落在下层墙板的顶部,当预制墙板安装后,泥灰或者铁锈会影响上层墙板与下层墙板连接处的平整度,从而影响上层墙板的垂直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装配式建筑,以解决现有预制墙板安装时钢筋套筒与下部预留纵筋难以对准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装配式建筑,采用一种预制墙板安装施工方法制得,预制墙板安装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采用定位件对下层墙板上部预留纵筋进行校核,定位件由两块定位板通过拼接件拼接而成,定位板上开设有若干个条形孔,条形孔延伸至定位板的边沿,条形孔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挡块,挡块与条形孔的端部能形成定位孔;定位板上还设有吹气件,吹气件包括活塞杆、定位套筒和活塞筒,活塞杆和定位套筒均固定在定位板顶部,定位套筒套设在活塞杆外部,活塞杆与定位套筒之间形成运动腔,活塞筒滑动连接在运动腔内,活塞杆滑动连接在活塞筒内,活塞筒底部开设有出气孔;

校核的具体步骤如下:将两块定位板分别置于下层墙板顶部且分别位于两排预留纵筋外侧,将各个预留纵筋分别卡入定位板上的条形孔内,然后将两块定位板互相靠近,直至各预留纵筋恰好与条形孔的端部相抵,两块定位板边沿相抵,并将挡块滑到条形孔内,对预留纵筋底部形成限位阻挡,然后用拼接件将两块定位板拼成一个整体,工人向上拉动整个定位件,若能够拉动定位件,表明预留纵筋未发生歪斜,若不能拉动定位件,表明预留纵筋歪斜,工人需要对歪斜的钢筋进行校正;

b.将定位件上滑至未发生歪斜的预留纵筋顶部;

c.将待安装的预制墙板吊装至下层墙板上方,工人手扶吊装的墙板引导降落,直至吊装的墙板底部与定位板顶部相贴,且吊装的墙板底部棱边恰好与各个定位套筒侧壁相抵;

d.吊装的墙板与定位件同步下降,当定位件底部靠近下层墙板顶部时,将定位件的两块定位板拆除,上层墙板继续下降,直至上层墙板底部与下层墙板顶部相抵,上层墙板安装完成。

本方案的原理在于:

本发明将传统的一块定位钢板设置为两块定位板拼接的结构,是由于发明人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传统的定位钢板是采用从上到下插入预留纵筋的方式,采用这样的做法很容易造成预留纵筋的弯曲,而本方案由于定位件为两块定位板拼接而成,可以在预留纵筋底部将两块定位板拼接好后,采用从下到上拉动的方式对预留纵筋进行校核,这样不会造成预留纵筋受压弯曲的问题;二是由于上层墙板需要降落至与定位件相抵,达到上层墙板定位(即上层墙板底部的钢筋套筒与下层墙板顶部的预留纵筋自动对准)的效果,然后两者再一起下降,若采用传统的整块定位钢板,在预留纵筋插入定位孔和钢筋套筒内后,定位钢板无法拆除,而本方案中两块定位板能够拆除,不会存在上述问题。

其中,两块定位板拼接后对预留纵筋进行校核的原理如下:两排预留纵筋分别横向穿入两块定位板上的各个条形孔内,直至预留纵筋与条形孔端部相抵,条形孔一侧滑动连接的挡块用于卡入条形孔内,使得挡块与条形孔的端部形成定位孔,将预留纵筋卡在其中,对预留纵筋形成周向限位和阻挡。

由于在定位件在预留纵筋上滑动时,预留钢筋上会有泥灰颗粒或者钢筋铁锈掉落在下层墙板的顶部,吹气件用于将掉落的灰尘和铁锈吹走,吹气件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在上层墙板与定位板相贴后,上层墙板与定位板同步下降的过程中,定位板上的活塞筒受压在运动腔内活动,活塞杆在活塞筒内滑动,将活塞筒内的空气通过出气口挤出,从而将下层墙板顶部掉落的灰尘和铁锈吹走。

吹气件中的定位套筒能够对上层墙板起到定位的作用,当上层墙板降落时,只需要上层墙板棱边与各个定位套筒的外壁均相贴,当上层墙板底部与定位板顶部相贴后,上层墙板底部的钢筋套筒与定位板上的定位孔恰好对齐,当上层墙板与定位板同步下降时,定位板能够对上层墙板起到引导的作用,从而能够使得预留纵筋轻易穿入上层墙板的钢筋套筒内。

采用本方案能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1、采用在定位板顶部设置的定位套筒能够对上层墙板实现定位,使得上层墙板底部的钢筋套筒与定位板上的定位孔恰好对齐,即上层墙板底部的钢筋套筒恰好与个预留纵筋对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上层墙板的钢筋套筒设置在底部导致钢筋套筒与预留纵筋难以对准的问题。

2、在上层墙板和定位板同步下降的过程中,还能带动吹气件喷出气体将定位板刮落的灰尘和铁锈吹走,避免在预制墙板安装后泥灰或者铁锈会影响上层墙板与下层墙板连接处的平整度,从而影响上层墙板的垂直度的问题。

3、吹气件除开起到吹气的作用,吹气件中的定位套筒还能实现对上层墙板的定位作用。

进一步,拼接件为两个,两个拼接件分别位于定位板的两端。通过两个拼接件实现两块定位板之间的拼接,拼接效果好。

进一步,拼接件包括插销、拼接通道和配合通道,插销和拼接通道设置在其中一块定位板上,配合通道设置在另一块定位板上,通过插销插入拼接通道和配合通道内实现两块拼接板的拼接。需要拼接两块定位板时,将插销插入拼接通道和配合通道内,即可实现两块拼接板的拼接;当需要拆除两块定位板时,将插销从拼接通道和配合通道内抽出,即可实现两块拼接板的拆卸,操作简单。

进一步,定位板上的挡块之间均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定位板上的各挡块之间能够通过连接杆连接成一个整体,实现挡块的整体运动。

进一步,连接杆固定有楔块,楔块的楔面能与插销相抵。通过插销在配合套筒内的运动,能够带动楔块的运动,从而带动与连接杆固定的各个挡块运动。

进一步,吹气件设置在其中一块定位板上。通过其中一块定位板上的吹气件吹气,即可实现将下层墙板顶部的灰尘和铁锈吹走。

进一步,未设置吹气件的定位板顶部设有定位配合套筒,定位配合套筒与定位套筒之间的距离用于插入预制墙板。上层墙板能够恰好卡在定位配合套筒与定位套筒之间,定位效果更好。

进一步,出气孔开设在活塞筒的内侧。采用此种结构能够达到较好的吹气效果。

进一步,活塞筒底部设有保护层。保护层能够避免活塞筒底部划伤上层墙板顶部混凝土。

进一步,保护层为橡胶。橡胶质软,一方面能避免活塞筒底部划伤上层墙板顶部混凝土,另一方面还能增大活塞筒底部与上层墙板顶部之间的摩擦力,避免活塞筒底部打滑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定位板1、条形孔2、挡块3、连接杆4、楔块5、吹气件6、定位配合套筒60、活塞杆61、定位套筒62、活塞筒63、运动腔612、通孔6120、出气孔630、插销7、上层墙板10、钢筋套筒1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装配式建筑,采用一种预制墙板安装施工方法制得,预制墙板安装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采用定位件对下层墙板上部预留纵筋进行校核,定位件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

定位件由两块定位板1通过拼接件拼接而成,拼接件为两个,两个拼接件分别位于定位板1的两端,拼接件包括插销7、拼接通道和配合通道,插销7和拼接通道设置在其中一块定位板1上,配合通道设置在另一块定位板1上,通过插销7插入拼接通道和配合通道内实现两块拼接板的拼接。定位板1上开设有多个条形孔2,条形孔2的数量与下层墙板顶部每排预留纵筋的个数相同,条形孔2延伸至两块定位板1的相对面,条形孔2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挡块3(滑动连接的具体方式为:条形孔2侧边连通有一个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一个挡块3,挡块3与滑槽端部之间连有弹簧用于挡块3的复位),当挡块3滑到条形孔2内后,挡块3与条形孔2的端部能形成定位孔。各个挡块3之间通过连接杆4固定连接,连接杆4上还固定有一个楔块5,楔块5的楔面能与插销7相抵。

定位板1上还设有多个吹气件6,吹气件6包括活塞杆61、定位套筒62和活塞筒63,活塞杆61和定位套筒62均固定在定位板1顶部,定位套筒62套设在活塞杆61外部,活塞杆61与定位套筒62之间形成运动腔612,活塞筒63滑动连接在运动腔612内,活塞杆61滑动连接在活塞筒63内,活塞筒63底部内侧开设有出气孔630,定位套筒62上开设有通孔6120。

采用定位件对下层墙板顶部预留纵筋进行校核的具体步骤如下:

将两块定位板1分别置于下层墙板顶部且分别位于两排预留纵筋外侧,将各个预留纵筋分别横向卡入定位板1上的条形孔2内,然后将两块定位板1互相靠近,直至各预留纵筋恰好与条形孔2的端部相抵,两块定位板1边沿相抵,此时,将插销7插入拼接通道和配合通道内,将两块定位板1拼接成一个整体,在插销7插入的过程中,插销7还能带动楔块5运动,从而带动连接杆4上固定的各个挡块3运动,使得各个挡块3滑到条形孔2内,使得挡块3与条形孔2的端部形成一个定位孔,对预留纵筋底部形成周向的限位阻挡(定位孔相当于传统采用定位钢板校核时,定位钢板上开设的钢筋孔)。然后工人向上拉动整个定位件,若能够拉动定位件,表明预留纵筋未发生歪斜,若不能拉动定位件,表明预留纵筋歪斜,工人需要对歪斜的钢筋进行校正。

b.将定位件上滑至未发生歪斜的预留纵筋顶部;

c.将待安装的上层墙板10吊装至下层墙板上方,工人手扶吊装的上层墙板10引导降落,直至吊装的上层墙板10底部与定位板1顶部相贴,且吊装的上层墙板10底部棱边恰好与各个定位套筒62侧壁相抵;

d.吊装的上层墙板10与定位件同步下降,定位件对上层墙板10起到引导作用,下层墙板顶部的预留纵筋能够轻易插入上层墙板10底部的钢筋套筒11内,定位板1上的活塞筒63受压在运动腔612内活动,活塞杆61在活塞筒63内滑动,将活塞筒63内的空气通过出气口挤出,从而将下层墙板顶部掉落的灰尘和铁锈吹走,避免在上层墙板10安装后泥灰或者铁锈会影响上层墙板10与下层墙板连接处的平整度,从而影响上层墙板10的垂直度的问题。当定位件底部靠近下层墙板顶部时,将定位件上的插销7抽出,各个挡块3在弹簧作用下从条形孔2内滑出,然后工人滑动两块定位板1,使得两块定位板1互相远离,将两块定位板1拆除,吊装的上层墙板10继续下降,直至上层墙板10底部与下层墙板顶部相抵,上层墙板10安装完成。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未设置吹气件6的定位板1顶部固定有定位配合套筒60,定位配合套筒60与定位套筒62之间的距离与预制墙板的厚度相同。上层墙板10能够恰好卡在定位配合套筒60与定位套筒62之间,定位效果更好。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活塞筒63底部设有保护层,保护层为橡胶。橡胶质软,一方面能避免活塞筒63底部划伤上层墙板10顶部混凝土,另一方面还能增大活塞筒63底部与上层墙板10顶部之间的摩擦力,避免活塞筒63底部打滑的情况。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