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件叠合板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39976发布日期:2019-09-11 23:00阅读:2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件叠合板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叠合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制件叠合板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叠合板是一种利用预制混凝土板作为底板,在其上后浇混凝土叠合层,浇筑完成后二者作为装配整体式楼板,主要应用于装配式建筑和桥梁桥面叠合板结构。目前,普遍使用的叠合板加工方法是:将钢筋桁架放置在专用加工模具中,然后浇筑高流动性填料,再振动压实专用加工模具中的高流动性填料,使高流动性填料与钢筋桁架在模具内形成带钢筋桁架的叠合板。

然而在制作叠合板时的支座工艺比较繁琐,使叠合板的制作比较麻烦,且叠合板在制作完成后,会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开裂,影响使用。针对以上问题,以下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件叠合板的生产工艺,具有生产制作方便,且叠合板不会开裂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预制件叠合板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支模,利用钢筋和木板围绕成特定的形状,实现模具的制作;

b:浇筑,将制作好的混凝土浇筑到制作好的模具内,实现对混凝土的浇筑;

c:加工,对混凝土进行刮平、振捣和拉毛等工作,提高混凝土预制板的性能;

d:养护,对加工后的混凝土进行养护,使混凝土的性质稳定,不易损坏;

e:拆模,将经过养护的混凝土从模具内取出,或将组成模具的钢筋和木板从叠合板的周围拆下,使叠合板与模具脱离,完成脱模工作,便于叠合板的使用。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件叠合板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模包括以下步骤:

a:在已有的混凝土预制板的侧壁上,利用钢筋围绕成需要制作的叠合板的形状,用铁丝缠绕的方式将若干钢筋的连接处固定;

b:在钢筋围绕成的形状内加入若干木板,若干木板的一侧与钢筋相贴,并通过铁丝固定在钢筋上,形成模具,完成支模;

c:在木板远离钢筋的一侧抹上脱模剂,实现对模具的加工。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件叠合板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包括以下步骤:

a:混凝土的制作,将粗骨料、水泥、细骨料依次加入到搅拌机内,开启搅拌机,将骨料和水泥搅拌均匀,慢慢的向搅拌机内加入水,持续进行搅拌,当水全部加完后,继续搅拌一端时间,将原料搅拌均匀,制得混凝土;

b:预埋件与钢筋桁架的安装,在模具上开设若干通孔,在通孔内插入钢筋,制作成桁架,在制作成桁架的钢筋的两端套设上防回弹装置,在桁架上放置预埋件;

c:防回弹装置包括一个固定柱和三片弧形的固定块,所述固定柱上开设有圆台形的安装孔,三片所述固定片的结构相同,三片所述固定片可组合成一个圆台,所述圆台与安装孔配合,所述固定片远离弧形面的一侧设有三分之一的固定道,三个所述固定道可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固定道,所述固定道的内壁上固设有防滑纹;

d: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慢慢的倒入到模具内,使模具内的混凝土分布均匀,实现混凝土的浇灌。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件叠合板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包括以下步骤:

a:刮平,混凝土浇筑到模具内后,使用一块较长的板从混凝土的上端滑过,对混凝土进行第一次刮平,之后等到混凝土初凝后,再使用板从混凝土的上端滑过,对混凝土进行第二次刮平,使混凝土的表面平整,提高混凝土的品质;

b:振捣,在混凝土初凝后,在第二次刮平之前,将内部振捣器的输出轴快速插入到混凝土内,开启振捣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振捣完毕后,慢慢的将振捣器拔出混凝土,对混凝土的一处进行振捣后,继续对其另外的一些位置进行振捣密实,重复操作,对整块预制板进行振捣密实;

c:拉毛,在第二次刮平之后,将拉毛机移动到叠合板的一侧,移动拉毛机,使拉毛机在叠合板的上端面划出多条痕迹,实现拉毛工作。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制件叠合板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护的步骤如下:

a:预制板凝固后,在预制板上喷洒水雾,使预制板保持湿润。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预制件叠合板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的步骤如下:

a:将钢筋上的铁丝取下,把若干钢筋分开,之后将木板从桁架上取下,完成脱模。

本发明为一种预制件叠合板的生产工艺,可以使用简单的步骤对叠合板进行制作,且采用防回弹装置固定在叠合板的四侧,使叠合板在不同温度的环境内也不会膨胀或收缩,从而防止叠合板开裂,使叠合板能够更好的使用再多个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防回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防回弹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防回弹装置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防回弹装置;2、固定柱;3、固定块;4、防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预制件叠合板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支模,利用钢筋和木板围绕成特定的形状,实现模具的制作。支模包括以下步骤:

a:在已有的混凝土预制板的侧壁上,利用钢筋围绕成需要制作的叠合板的形状,用铁丝缠绕的方式将若干钢筋的连接处固定。

b:在钢筋围绕成的形状内加入若干木板,若干木板的一侧与钢筋相贴,并通过铁丝固定在钢筋上,形成模具,完成支模。

c:在木板远离钢筋的一侧抹上脱模剂,实现对模具的加工,。

b:浇筑,将制作好的混凝土浇筑到制作好的模具内,实现对混凝土的浇筑。浇筑包括以下步骤:

a:混凝土的制作,将粗骨料、水泥、细骨料依次加入到搅拌机内,开启搅拌机,将骨料和水泥搅拌均匀,慢慢的向搅拌机内加入水,持续进行搅拌,当水全部加完后,继续搅拌一端时间,将原料搅拌均匀,制得混凝土。

b:预埋件与钢筋桁架的安装,在模具上开设若干通孔,在通孔内插入钢筋,制作成桁架,在制作成桁架的钢筋的两端套设上防回弹装置,在桁架上放置预埋件。

c:如图1到图3所示,防回弹装置1包括一个固定柱2和三片弧形的固定块3,固定柱2上开设有圆台形的安装孔,三片固定片的结构相同,三片固定片可组合成一个圆台,圆台与安装孔配合,固定片远离弧形面的一侧设有三分之一的固定道,三个固定道可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固定道,固定道的内壁上固设有防滑纹4。

将三个固定块3分别放置在组成桁架的钢筋上,固定道正好将钢筋环绕住,再将钢筋和三个固定片一起塞入到安装孔内,使钢筋与固定块3固定,钢筋无法从安装孔较小的一端向安装孔较大的一端移动。安装孔开口较小的一端与叠合板的侧壁相抵。

在每根钢筋的两端都装上防回弹装置1,使叠合板四侧都有多个防回弹装置1抵在其侧壁上,从而使叠合板无法再膨胀,防止叠合板开裂。

d: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慢慢的倒入到模具内,使模具内的混凝土分布均匀,实现混凝土的浇灌。

c:加工,对混凝土进行刮平、振捣和拉毛等工作,提高混凝土预制板的性能。加工包括以下步骤:

a:刮平,混凝土浇筑到模具内后,使用一块较长的板从混凝土的上端滑过,对混凝土进行第一次刮平,之后等到混凝土初凝后,再使用板从混凝土的上端滑过,对混凝土进行第二次刮平,使混凝土的表面平整,提高混凝土的品质;

b:振捣,在混凝土初凝后,在第二次刮平之前,将内部振捣器的输出轴快速插入到混凝土内,开启振捣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振捣完毕后,慢慢的将振捣器拔出混凝土,对混凝土的一处进行振捣后,继续对其另外的一些位置进行振捣密实,重复操作,对整块预制板进行振捣密实;

c:拉毛,在第二次刮平之后,将拉毛机移动到叠合板的一侧,移动拉毛机,使拉毛机在叠合板的上端面划出多条痕迹,实现拉毛工作。

d:养护,对加工后的混凝土进行养护,使混凝土的性质稳定,不易损坏。养护的步骤如下:

a:叠合板凝固后,在叠合板上喷洒水雾,使叠合板保持湿润。

e:拆模,将经过养护的混凝土从模具内取出,或将组成模具的钢筋和木板从叠合板的周围拆下,使叠合板与模具脱离,完成脱模工作,便于叠合板的使用。脱模的步骤如下:

a:将钢筋上的铁丝取下,把若干钢筋分开,之后将木板从桁架上取下,完成脱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