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钢板片上弦的钢筋桁架叠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05534发布日期:2019-09-17 23:38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钢板片上弦的钢筋桁架叠合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钢板片上弦的钢筋桁架叠合板。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发展,钢筋桁架楼承板日益得到推广和应用,同时也对建筑设计多样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平面尺寸灵活,施工方便、降低经济成本等。

但传统的钢筋桁架楼承板中,单根钢筋形成钢筋桁架的上弦。由于单根钢筋的刚度较低,导致在建筑跨度较大的情况下,施工时需要设置临时支撑,造成施工困难、增加了经济成本。此外,传统的钢筋桁架楼承板还存在线管穿管难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经济、施工方便,无需支撑且跨度较大的叠合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钢板片上弦的钢筋桁架叠合板,包括钢筋桁架和浇筑底板;

其中,所述钢筋桁架包括若干上弦单元;所述上弦单元包括钢管和成对设置的钢板片;

所述钢板片沿所述浇筑底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钢板片沿其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浇筑底板;所述钢板片的下段浇筑于所述浇筑底板内;所述钢板片的上段伸出所述浇筑底板;

所述钢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钢板片之间;

所述钢板片和钢管围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加强肋。

优选地,所述钢板片沿长度方向开设若干孔洞;所述孔洞与所述钢管配合;所述孔洞沿所述钢板片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钢板片。

优选地,所述钢管为中空结构;所述钢管内穿过线管。

优选地,进一步包括下弦和腹筋;所述下弦和腹筋均浇筑于所述浇筑板内;

所述下弦位于所述钢板片的外侧;所述下弦平行于所述钢板片;所述腹筋位于所述下弦和钢板片之间;所述腹筋的两侧分别固定在所述下弦和钢板片上。

优选地,所述下弦为一底筋。

优选地,所述腹筋与下弦之间、所述腹筋与钢板片之间均为焊接固定。

优选地,进一步包括一钢筋;所述钢筋横跨且垂直于所述下弦;所述钢筋穿过所述腹筋和底筋之间的空间并伸入所述钢板片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上弦单元之间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钢板片沿长度方向的的截面形状包括z型、i型、l型、[型、┌型或者任意组合。

优选地,所述加强肋上设置线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成对钢板片作为钢筋桁架上的上弦,两片钢板片之间用钢管连接。浇筑混凝土时,成对的钢板片作为模板,使该叠合板局部变厚,从而形成带孔的加强肋。该加强肋的刚度较高,因此,该叠合板通过加强肋可以提供较大的支撑跨度且无需额外支撑。因此,降低了施工难度和经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基于钢板片上弦的钢筋桁架叠合板的系统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

图3(a)-(e)为图1钢板片的截面示意图。

图4(a)-(e)为图1的施工步骤示意图。

其中,1-下弦,2-腹筋,3-钢筋,4-浇筑底板,5-钢板片,6-钢管,7-孔洞,8-线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发明提出的基于钢板片上弦的钢筋桁架叠合板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发明,而仍然实现本发明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2所示,一种基于钢板片上弦的钢筋桁架叠合板,包括钢筋桁架和浇筑底板4;其中,钢筋桁架包括若干上弦单元;上弦单元之间平行设置;上弦单元取代了传统的单根钢筋上弦。具体,上弦单元包括钢管6和成对设置的钢板片5;钢板片5沿浇筑底板4的长度方向设置;钢板片5沿其长度方向垂直于浇筑底板4,即钢板片5的长度和宽度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浇筑底板4;钢板片5的下段浇筑于浇筑底板4内;钢板片5的上段伸出浇筑底板4;钢管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钢板片5之间;通过钢管6将两片钢板片5相互连接,使薄钢板作为模板时可以互相拉结;钢板片5和钢管6围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加强肋;即一对钢板作为模板进行浇筑混凝土以增加该叠合本的局部厚度,钢板片5和钢管6组成的上弦单元,经钢混凝土浇筑成型为加强肋。该加强肋具有支撑跨度大、刚度高的优点,因此无需额外支撑,降低了施工难度和经济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钢板片5沿长度方向开设若干孔洞7;孔洞7与钢管6配合;孔洞7沿钢板片5的厚度方向贯穿钢板片5。孔洞7的作用是与钢管6卡接配合,钢管6将一对钢板片5连接固定成一体。

在本实施例中,钢管6为中空结构;钢管6内穿过线管8。钢管6连通孔洞7。当线管8需要交叉布置时,一部分线管8中,每根线管8均单独穿过孔洞7和钢管6组成的安装通道,另一部分线管8设置在加强肋的上表面,两部分线管8之间相互避让,施工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下弦1和腹筋2;下弦1和腹筋2均浇筑于浇筑板内;下弦1位于钢板片5的外侧;下弦1平行于钢板片5;腹筋2位于下弦1和钢板片5之间;腹筋2的两侧分别固定在下弦1和钢板片5上。其中,钢板片5的外侧指的是远离钢管6的一侧。进一步地,下弦1为一底筋。

在本实施例中,腹筋2与下弦1之间、腹筋2与钢板片5之间均为焊接固定。焊接时,可以使用电阻焊与腹筋2焊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一钢筋3;钢筋3按照一定的间距均匀分布;钢筋3同样浇筑于浇筑板内;钢筋3横跨且垂直于下弦1;钢筋3穿过腹筋2和底筋之间的空间并伸入钢板片5的底部。腹筋2包括多段上下弯着的筋体,相邻的筋体之间形成一定的弯折角度,从而弯折角度处的筋体和底筋之间形成用于插入钢筋3的空间。钢筋3的作用是进一步提高该叠合板的刚度,从而可相应增加其支撑跨度。

如图3(a)-(e),钢板片5沿长度方向的的截面形状包括z型、i型、l型、[型、┌型或者任意组合。

本发明的具体施工步骤为:如图4(a)所示,通过钢管6将双片钢板片5连接;如图4(b)中,底筋与钢板片5之间通过腹筋2焊接连接;如图4(c)中,浇筑混凝土形成浇筑底板4;如图4(d)中,双片钢板片5作为模板,浇筑混凝土,使叠合板局部变厚,形成带孔的加强肋;如图4(e)步中,通过钢板片5上预留的孔洞7穿越线管8,也可在加强肋上放置线管8,从而达到线管8之间相互避让的目的。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钢板片上弦的钢筋桁架叠合板中,利用成对钢板片5作为钢筋桁架上的上弦1,两片钢板片5之间用钢管6连接。浇筑混凝土时,成对的钢板片5作为模板,使该叠合板局部变厚,从而形成带孔的加强肋。该加强肋的刚度较高,因此,该叠合板通过加强肋可以提供较大的支撑跨度且无需额外支撑。进一步地,加强肋上预留的孔洞7和钢管6配合,用于安装线管8。当多根线管8需要交叉分布时,可以通过其中一部分线管8分别从孔洞7穿行,另一部分平行放置于加强肋上从而达到线管8互相避让的目的,使该叠合板的成品板厚不会因为线管8而加大,同时放便了线管8铺设,施工便捷。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发明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发明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