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工程用的保护围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45059发布日期:2019-10-23 01:30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工程用的保护围栏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力施工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力工程用的保护围栏。



背景技术:

电力施工过程中,需要设置障碍物以将施工现场保护起来,一方面,防止不明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对电力设备造成危害;另一方面,防止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目前常见所使用的围栏还普遍存在支撑面积较大,不便于携带转运,且折叠变形的操作流程繁琐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工程用的保护围栏,支撑面积小,便于折叠携带运输,且折叠方便快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力工程用的保护围栏,包括若干个栏框,所述栏框的两侧对称设有转轴,相邻所述栏框的转轴之间设有连接块用于连接,若干个所述栏框通过连接块连接组成围栏本体,围栏本体还设有定位插杆,所述定位插杆贯穿插接于所述连接块上能够将相邻的两个所述栏框插接定位于同一平面。

多个栏框通过转轴与连接块的连接组成围栏本体,栏框可通过转轴相对连接块进行转动折叠,有效减小了保护围栏的体积,便于取拿携带转运;同时需要使用保护围栏时,先将多个栏框进行展开,再利用定位插杆插接在连接块上,使相邻的栏框保持在同一平面相对固定,进而使操作人员能根据实际的情况可将保护围栏摆设成多种形状来进行围蔽,例如一字形、l形或矩形等。

进一步,相邻所述栏框的转轴之间呈竖直等距排列设有三个连接块,在转轴的上、中、下均设有连接块,使相邻的栏框的转轴通过连接块进行相连更稳固。

进一步,所述连接块的两侧对称设有通孔,所述连接块通过所述通孔套接在相邻所述栏框的转轴上用于将两个所述栏框进行连接。在通孔内置入轴承,使转轴通过轴承与通孔进行相对转动连接,便于栏框通过转轴进行转动折叠。

进一步,组成围栏本体的首个所述栏框设有插框,所述插框包括竖杆和固定焊接在竖杆两端的横杆,所述横杆的一端通过弹簧顶推穿插过所述栏框的杆体并伸出。

进一步,组成围栏本体的尾端所述栏框设有插孔,所述插孔的位置与所述横杆的穿出位置对应设置。

当需要使围栏本体围成矩形的围栏时,将首尾两端的栏框作为最后的连接点,其通过插框的横杆穿出插入插孔内进行连接,可当作一个可打开门供作业人员进入,在需要进行打开时,通过拉动插框的竖杆,使横杆缩回栏框内与另一栏框的插孔分离,进而打开进入,弹簧两端设有挡片并固定焊接在横杆上,此时随着横杆的回缩并且弹簧的挡片被栏杆阻挡,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人员进入后,松开拉着竖杆的手,由于弹簧回复,横杆被重新插入插孔内,形成围闭。

进一步,所述连接块的中间设有穿孔供所述定位插杆进行穿插。

进一步,所述定位插杆的两侧对称设有两排方形插块,每排所述方形插块有三个并呈等距竖直排列。

进一步,相邻所述栏框的转轴上对称设有方形定位套,所述方形定位套的数量与位置均与所述方形插块对应设置,所述方形定位套与所述方形插块进行插接。

定位插杆在对相邻的栏框进行插接定位时,使方形插块与转轴上的方形定位套的对应插接,使相邻栏框之间不能通过转轴相对转动折叠,保持相邻栏框在同一平面固定。

进一步,所述定位插杆在顶端的所述方形定位套与中间的所述方形插块之间套接有弹簧。当发生倾倒或其它意外情况时,定位插杆的方形插块与转轴的方形定位套的插接可能会松开,而在顶端的方形定位套和中间的方形插块之间套接弹簧,弹簧向两边顶紧产生相对的力,可有效防止定位插杆松动而导致的插接不稳,使定位插杆插接保持稳固。

进一步,所述定位插杆的顶端设有拉环,便于对定位插杆进行向上提脱,使定位插杆的方形插块不再与转轴的方形定位套插接,令栏框可通过转轴转动进行折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保护围栏由多个栏框的转轴通过连接块相连组成,栏框可通过转轴相互转动进而被变形对扣置于垒叠状态,这有效减小了保护围栏的体积,便于取拿携带转运;且定位插杆采用弹簧顶推安装,在连接时使相邻的栏框稳固连接不可转动,而需要收起时,可快捷的通过拉环上提抽脱,解除对栏框的限制,即可对两处栏框进行转动变形,这能够使保护围栏整体的变形折叠操作方便高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水平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4是图1对扣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6是定位插杆的方形插块与方形定位套的插接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栏框、2-转轴、201-方形定位套、3-连接块、4-定位插杆、401-方形插块、402-拉环、5-插框、501-竖杆、502-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图7所示,以围成矩形的围栏本体为例:

围栏本体包括八个栏框1,栏框1的整体呈方形支撑设置,栏框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转轴2,相邻栏框1的转轴2之间设有连接块3用于连接,三个连接块3呈竖直等距排列在相邻栏框1的转轴2之间,连接块3的两侧对称设有通孔,连接块3通过通孔套接在相邻栏框1的转轴2上用于将两个栏框1进行连接,在通孔内置入轴承,使转轴2通过轴承与通孔进行相对转动连接,便于栏框1通过转轴2进行转动折叠,围栏本体还设有定位插杆4,连接块3的中间设有穿孔供定位插杆4进行穿插,定位插杆4的两侧对称设有两排方形插块401,每排方形插块401有三个并呈等距竖直排列,相邻栏框1的转轴2上对称设有方形定位套201,方形定位套201的数量与位置均与方形插块401对应设置,方形定位套201与方形插块401进行插接,保持相邻栏框1在同一平面固定,定位插杆4在顶端的方形定位套201与中间的方形插块401之间套接有弹簧,定位插杆4的顶端设有拉环402,围栏本体的首个栏框1设有插框5,插框5包括竖杆501和固定焊接在竖杆501两端的横杆502,横杆502的一端通过弹簧顶推穿插过栏框1的杆体并伸出,组成围栏本体的尾端栏框1设有插孔,插孔的位置与横杆402的穿出位置对应设置,横杆402穿出能够插入插孔内。

如图2—图5所示,栏框1通过转轴2与连接块3的连接组成围栏本体,栏框1可通过转轴2相对连接块3进行转动折叠,有效减小了保护围栏的体积,便于取拿携带转运。其中图2—图3所示是保持相邻两个栏框1的定位插杆4进行插接的状态,使其进行四层的折叠状态;图4—图5所示是令所有的定位插杆4不再对转轴2进行插接定位,使其进行八层的折叠状态;作业人员可根据其需要进行放置的面积等考虑其需要的折叠方式。

如图1所示,需要使用保护围栏时,先将多个栏框1进行展开,再利用定位插杆4插接在连接块3上,使相邻的栏框1保持在同一平面相对固定形成侧栏,进而使操作人员将保护围栏摆设成矩形来进行围蔽。围成后,将首尾两端的栏框1作为最后的连接点,其通过插框5的横杆402穿出插入插孔内进行连接,可当作一个可打开门供作业人员进入,在需要进行打开时,通过拉动插框5的竖杆501,使横杆502缩回栏框1内与另一栏框1的插孔分离,进而打开进入,弹簧两端设有挡片并固定焊接在横杆502上,此时随着横杆502的回缩并且弹簧的挡片被栏杆阻挡,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人员进入后,松开拉着竖杆501的手,由于弹簧回复,横杆502被重新插入插孔内,形成围闭。

如图6—图7所示,定位插杆4在对相邻的栏框1进行插接定位时,使方形插块401与转轴2上的方形定位套201的对应插接,使相邻栏框1之间不能通过转轴2相对转动折叠,保持相邻栏框1在同一平面固定。定位插杆4在顶端的方形定位套201与中间的方形插块401之间套接有弹簧,当发生倾倒或其它意外情况时,定位插杆4的方形插块401与转轴2的方形定位套201的插接可能会松开,而在顶端的方形定位套201和中间的方形插块401之间套接弹簧,弹簧向两边顶紧产生相对的力,可有效防止定位插杆4松动而导致的插接不稳,使定位插杆4插接保持稳固。定位插杆4采用弹簧顶推安装,可快捷的上提抽脱对两处栏框1进行转动变形,这能够使保护围栏整体的变形折叠操作方便高效。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插杆4的顶端设有拉环402,便于对定位插杆4进行向上提脱,使定位插杆4的方形插块401不再与转轴2的方形定位套201插接,令栏框1可通过转轴2转动进行折叠。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

首先将保护围栏整体转动置于(图2所示)的水平支撑姿态,此时需先通过定位插杆4的方形插块401对两个相邻栏框1的转轴2上的方形定位套201插接,使相邻的两个栏框1进行插接定位在同一平面形成后面侧栏,接着对拉前后两处侧栏将左右的栏框1展开,依此将左右两侧的栏框1插接定位形成左右侧栏,最后,通过首尾两个的栏框1上的插框3与插孔的插接,形成前面侧栏,形成一个矩形保护围栏(图1所示),自此保护围栏的展开流程结束。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似,所不同之处在于,将围栏本体展开为一字形进行围蔽,在每两个相邻的栏框1之间均插接有定位插杆4即可进行展开,在需要进行收起折叠时,可根据需要折叠的层数来对定位插杆4进行上提脱离,这有效减小了保护围栏的体积,便于取拿携带转运,能够使保护围栏整体的变形折叠操作方便高效。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