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雨水集溉系统的生态植物候车亭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80654发布日期:2019-11-20 00:5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雨水集溉系统的生态植物候车亭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城市家具领域,提供一种具有雨水集溉系统的生态植物候车亭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扩张挤压了城市空间,压缩了城市绿地面积。在公众场所或城市家具上重新引入植被是保护生态环境行之有效的措施,已经不乏成功之作。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是主要的绿色环保出行方式之一。

公共交通工具中的公共汽车与有轨电车在运营时,候车亭为常备的配套设施,是城市中的一种典型城市家具,数量较多、分布较广,若进行绿色种植形成生态植物候车亭则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也正是因为候车亭数量较多、分布较广,进行绿色种植后的后期维护(主要是灌溉保墒)成本较高,对于较为偏远的候车亭,后期维护更加困难,这也是制约生态植物候车亭发展的主要原因,候车亭生态效益较低。

现有技术中,通过雨水收集对于植物进行灌溉的技术大都是从高出往低处的灌溉,像候车亭这类从低处向高处垂直类的灌溉技术甚少,由低往高处的灌溉也都以电力技术为主,不能达到绿色节能的效果。此外这些技术采用的都是靠自然做工或纯人工的方法,考虑到人与自然结合做工的方法较少,人不能直观地感受到这些技术的生态性,不能普遍地唤醒大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技术实现要素: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雨水集溉系统的生态植物候车亭使用方法。

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具有雨水集溉系统的生态植物候车亭使用方法,它利用设置在生态植物候车亭内的雨水集溉系统,在雨天时收集并储存雨水,在有人乘坐升降座椅时将收集的雨水由低至高地输送至生态植物候车亭的植被系统对生态植物进行灌溉;

生态植物候车亭包括由固设在基础上的立柱、固联在立柱上具有亭顶与亭背的亭面构成的候车亭主体,设置在亭面外表面上包括植物层、植物层下的有机化合物系统层、有机化合物系统层下的覆土层的植被系统,固设在立柱上位于亭背内侧的固定座椅,移动时沿竖向的移动设置在亭背外表面上的升降座椅;

雨水集溉系统包括雨水收集系统和雨水灌溉系统,雨水收集系统包括固设在亭背上的集水箱,均布在覆土层内上下走向且与集水箱相通的若干集水管,均布在每根集水管上与集水管联通的集水器,集水箱的外侧壁竖直,在集水箱底板上开设联通槽;

雨水灌溉系统包括设置在亭背内位于集水箱下面的出水箱,均布在覆土层内上下走向且与出水箱相通的若干输水管,外端敞口的箱型结构的出水箱顶板为集水箱底板,在出水箱顶板下面通过座椅活门联动装置摆动设置有用于当有人乘坐升降座椅致升降座椅下行时封堵联通槽以隔离集水箱和出水箱、当无人乘坐升降座椅升降座椅自动上行时开启联通槽以联通集水箱和出水箱的活门装置,在出水箱敞口内通过座椅推板联动装置密封的移动设置有用于当有人乘坐升降座椅致升降座椅下行时压缩出水箱内部空间、当无人乘坐升降座椅升降座椅自动上行时扩张出水箱内部空间的推板,在输水管的最高点上串设单向阀用于由输水管至集水管单向相通,输水管的下口位于出水箱底部;

还包括如下步骤:

(1)、收集雨水

1)、雨天时,雨水通过植物层、有机化合物系统层渗透到覆土层,在覆土层内,经集水器渗透至集水管并由集水管汇流至集水箱临时蓄存;

2)、若无人乘坐升降座椅,升降座椅位于最高点,活门装置处于使联通槽开度最大的开启状态,集水箱与出水箱联通,雨水经联通槽从集水箱流入出水箱;

(2)、灌溉植被系统

1)、集水箱和出水箱隔离

当有人乘坐升降座椅时,乘客对于升降座椅施加压力,致升降座椅由最高点至最低点逐渐下行,座椅活门联动装置动作,活门装置摆动并致联通槽的开度由大至小直至活门装置完全封堵联通槽,集水箱和出水箱隔离;

2)、推板压缩出水箱内部空间

在升降座椅由最高点至最低点逐渐下行的同时,座椅推板联动装置动作,致推板在出水箱敞口内移动以压缩出水箱内部空间;

3)、出水箱内的雨水上行至集水器

出水箱内的雨水受压经输水管上行至输水管的最高点通过单向阀导入集水管后充盈集水器;

4)、灌溉植被系统

雨水经集水器依次渗透至覆土层、有机化合物系统层、植物层,对植被系统进行灌溉;

5)、收集过多的雨水

灌溉植被系统后剩余的雨水和植被系统承接到的雨水经集水管流入集水箱。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的具有雨水集溉系统的生态植物候车亭使用方法,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与再利用,节约了水资源,是一种节能的灌溉方式。

通过乘客的参与进行灌溉,不需要电力,达到了绿色节能的效果。

上述的具有雨水集溉系统的生态植物候车亭使用方法,升降座椅包括具有座板和靠板的座椅,竖向的固设在亭背和座板之间的气压弹簧,转动设置在靠板和座板上的阻尼滑轮,阻尼滑轮分别滚动设置在集水箱的外侧壁和亭背上,在座板和亭背之间衬设有缓冲材料。

上述的具有雨水集溉系统的生态植物候车亭使用方法,矩形结构的联通槽由内向外往下方倾斜6mm~12mm,座椅活门联动装置包括摆轴沿联通槽的纵向摆动设置在联通槽外侧的偏心轴,转动设置在靠板上的弹性回转滑轮,转动设置在亭背上高度不低于升降座椅位于最高点时靠板的高度的导向滑轮,一端环绕在弹性回转滑轮上、另一端固联在偏心轴上侧又移动设置在导向滑轮上的牵引绳;偏心轴的直径不小于联通槽的槽宽,弹性回转滑轮包括固联在靠板上的滑轮座,转动设置在滑轮座上的滑轮、设置在滑轮座和滑轮之间的蓄能弹簧,蓄能弹簧通过滑轮施加在牵引绳上的最小力矩不小于偏心轴施加在牵引绳上的最大力矩。

上述的具有雨水集溉系统的生态植物候车亭使用方法,在偏心轴的上侧敷设有用于在偏心轴和联通槽之间形成密封层的流体密封材料。

上述的具有雨水集溉系统的生态植物候车亭使用方法,座椅推板联动装置包括固联在座板下面的竖向齿条,固联在推板上的横向齿条,转动设置在亭背上一大一小两个相啮合的齿轮,小齿轮与竖向齿条啮合,大齿轮与横向齿条啮合。

上述的具有雨水集溉系统的生态植物候车亭使用方法,在竖向齿条内开设竖向导向槽与固联在亭背上的竖向导板构成导槽滑块副,在横向齿条内开设横向导向槽与固联在亭背上的横向导板构成导槽滑块副。

上述的具有雨水集溉系统的生态植物候车亭使用方法,在出水箱顶板上嵌设用于由集水箱至出水箱单向联通的单向阀,在推板和出水箱敞口之间设置有流体密封材料,在集水管和集水箱之间设置有用于滤除雨水内杂物的过滤材料。

上述的具有雨水集溉系统的生态植物候车亭使用方法,单向阀为蝶形单向阀。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具有雨水集溉系统的生态植物候车亭的结构示意图及无人乘坐的状态图;

图2是一种具有雨水集溉系统的生态植物候车亭的结构示意图及有人乘坐的状态图;

图3是图2的a处视图;

图4是一种具有雨水集溉系统的生态植物候车亭的效果图;

图5是一种具有雨水集溉系统的生态植物候车亭的另一效果图;

图6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座椅活门联动装置等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7所示,一种具有雨水集溉系统的生态植物候车亭使用方法,它利用设置在生态植物候车亭1内的雨水集溉系统2,在雨天时收集并储存雨水,在有人乘坐升降座椅时将收集的雨水由低至高地输送至生态植物候车亭的植被系统对生态植物进行灌溉。

生态植物候车亭1包括由固设在基础3上的立柱101、固联在立柱101上具有亭顶102与亭背103的亭面104构成的候车亭主体105,设置在亭面104外表面上包括植物层401、植物层401下的有机化合物系统层402、有机化合物系统层402下的覆土层403的植被系统4,固设在立柱101上位于亭背103左侧表面上的固定座椅106,移动时沿竖向的移动设置在亭背103右侧的升降座椅107。

亭面104由金属板材制成,亭顶102与亭背103间可以采取平滑过渡形成一个整体式结构,也可以采取分体式结构,本案中,亭顶102与亭背103为一个整体式结构。亭背103的下部作为集水箱501和出水箱601的背板,兼做出水箱601的底板,出水箱601的底板右端平置,亭背103的末端经平滑过渡上翘后竖置作为升降座椅107的移动支撑之一。

升降座椅107包括具有座板1071和靠板1072的座椅,竖向的固设在亭背103和座板1071之间的气压弹簧1075,转动设置在靠板1072和座板1071上的阻尼滑轮1073,阻尼滑轮1073分别滚动设置在集水箱501的外侧壁和亭背103上,在座板1071和亭背103之间衬设有缓冲材料1074。

气压弹簧1075包括固联在亭背103上上端开口的缸体1076,密封连接在缸体1076上口上中间开设有执行杆导孔的执行杆法兰(图中未示出),移动设置在执行杆导孔内的执行杆1077,密封的储存于执行杆1077、执行杆法兰和缸体1076内腔之间的压缩空气,固联在执行杆1077下端的限位法兰(图中未示出)。限位法兰下表面和缸体1076内腔腔底共同作用以限定执行杆1077的下行极限位置,限位法兰上表面和执行杆法兰的下表面共同作用以限定执行杆1077的上行极限位置。

阻尼滑轮1073用于实现升降座椅107升降时的阻尼效应,减缓升降座椅107的升降速度,给乘客带来较好的乘坐体验,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雨水集溉系统2包括雨水收集系统5和雨水灌溉系统6。

雨水收集系统5包括固设在亭背103上的集水箱501,均布在覆土层403内上下走向且与集水箱501相通的若干集水管502,均布在每根集水管502上与集水管502联通的集水器503,集水箱501的外侧壁504竖直设置作为升降座椅107的移动支撑之一。

在集水箱底板506上开设联通槽505。矩形结构的联通槽505由左向右往下方倾斜6mm~12mm(本案中,取该高度差为8mm)以利于偏心轴封堵联通槽505。具体实施时,集水箱501的底板由沿集水箱501纵向设置的左右两片矩形底板507、508构成,左矩形底板507高于右矩形底板508,高差为8mm。右矩形底板508兼用作升降座椅107的基座,事实上,衬设在座板1071和亭背103之间的缓冲材料1074贴敷在右矩形底板508和亭背103顶端上,座板1071的最低点不低于出水箱601的最高点。

集水器503利用集水器503内外渗透压之差,水由高渗透压往低渗透压方向渗透以使内外渗透压趋于平衡,即,当集水器503内部渗透压小于外部渗透压时,水由外部渗透至内部,本例中用于集水;当集水器503内部渗透压大于外部渗透压时,水由内部渗透至外部,本例中用于灌溉,为现有技术,此不赘述。

雨水灌溉系统6包括设置在亭背103内位于集水箱501下面的出水箱601,均布在覆土层403内上下走向且与出水箱601相通的若干输水管602,右端敞口603的箱型结构的出水箱601顶板为集水箱底板,在出水箱顶板下面通过座椅活门联动装置7摆动设置有用于当有人乘坐升降座椅107致升降座椅107下行时封堵联通槽505以隔离集水箱501和出水箱601、当无人乘坐升降座椅107升降座椅107自动上行时开启联通槽505以联通集水箱501和出水箱601的活门装置,在出水箱敞口603内通过座椅推板联动装置8密封的移动设置有用于当有人乘坐升降座椅107致升降座椅107下行时压缩出水箱601内部空间、当无人乘坐升降座椅107升降座椅107自动上行时扩张出水箱601内部空间的推板604,在输水管602的最高点上串设单向阀605用于由输水管602至集水管502单向相通,输水管602的下口位于出水箱601底部。

出水箱右端敞口603及移动设置在右端敞口603内的推板604构成一个液压缸结构。推板604为矩形板式结构,相应的,出水箱右端敞口603亦为矩形。

集水箱501和出水箱601的两侧板为一个整体的板式结构。

座椅活门联动装置7包括沿联通槽505的纵向设置在联通槽505外侧的摆轴701,设置在摆轴701上的偏心轴702,转动设置在靠板1072上的弹性回转滑轮703,转动设置在亭背103上高度不低于升降座椅107位于最高点时靠板1072的高度的导向滑轮704,一端环绕在弹性回转滑轮703上、另一端固联在偏心轴702上侧又移动设置在导向滑轮704上的牵引绳705。偏心轴702的直径不小于联通槽505的槽宽。弹性回转滑轮703包括固联在靠板1072上的滑轮座7031,转动设置在滑轮座7031上的滑轮7032、设置在滑轮座7031和滑轮7032之间的蓄能弹簧(图中未示出),蓄能弹簧通过滑轮7032施加在牵引绳705上的最小力矩不小于偏心轴702因偏心轴自重施加在牵引绳705上的最大力矩。

在偏心轴702的上侧敷设有用于在偏心轴702和联通槽505之间形成密封层的流体密封材料706。

座椅推板联动装置8包括固联在座板1071下面的竖向齿条801,固联在推板604上的横向齿条802,转动设置在亭背103上一大一小两个相啮合的齿轮803、804,小齿轮804与竖向齿条801啮合,大齿轮803与横向齿条802啮合。

为保证一大一小两个相啮合的齿轮803、804又分别与横向齿条801、竖向齿条802啮合的可靠性,在竖向齿条801内开设竖向导向槽805与固联在亭背103上的竖向导板806构成导槽滑块副,在横向齿条802内开设横向导向槽807与固联在亭背103上的横向导板808构成导槽滑块副。

在出水箱顶板上嵌设用于由集水箱501至出水箱单601向联通的单向阀509,用于在联通槽505关闭时雨水也可以导入出水箱601,在推板604和出水箱敞口603之间设置有流体密封材料606,在集水管502和集水箱501之间设置有用于滤除雨水内杂物的过滤材料510。

两处的单向阀509、605均为蝶形单向阀。

具有雨水集溉系统的生态植物候车亭除用于供乘客乘坐休憩、遮风避雨之外,还可在雨天时收集雨水,在有人乘坐升降座椅时将收集的雨水由低至高地输送至生态植物候车亭的植被系统对生态植物进行灌溉,按如下步骤使用:

(1)、收集雨水

1)、雨天时,雨水通过植物层、有机化合物系统层渗透到覆土层,在覆土层内,经集水器渗透至集水管并由集水管汇流至集水箱临时蓄存,在单向阀的作用下,雨水不会导入输水管;

2)、若无人乘坐升降座椅,升降座椅位于最高点,活门装置处于使联通槽开度最大的开启状态,集水箱与出水箱联通,雨水经联通槽从集水箱流入出水箱;

(2)、灌溉植被系统

1)、集水箱和出水箱隔离

当有人乘坐升降座椅时,乘客对于升降座椅施加压力,致升降座椅由最高点至最低点逐渐下行,座椅活门联动装置动作,活门装置摆动并致联通槽的开度由大至小直至活门装置完全封堵联通槽,集水箱和出水箱隔离;

2)、推板压缩出水箱内部空间

在升降座椅由最高点至最低点逐渐下行的同时,座椅推板联动装置动作,致推板在出水箱敞口内左移以压缩出水箱内部空间;

3)、出水箱内的雨水上行至集水器

出水箱内的雨水受压经输水管上行至输水管的最高点通过单向阀导入集水管后充盈集水器;

4)、灌溉植被系统

雨水经集水器依次渗透至覆土层、有机化合物系统层、植物层,对植被系统进行灌溉;

5)、收集过多的雨水

灌溉植被系统后剩余的雨水和植被系统承接到的雨水经集水管流入集水箱。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的具有雨水集溉系统的生态植物候车亭使用方法,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与再利用,节约了水资源,是一种节能的灌溉方式。

通过乘客的参与进行灌溉,不需要电力,达到了绿色节能的效果。

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