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房屋植筋用的钻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84285发布日期:2020-04-07 15:48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房屋植筋用的钻孔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房屋植筋用的钻孔系统。



背景技术:

"植筋"技术是一项针对混凝土结构较简捷、有效的连接与锚固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如:施工中漏埋钢筋或钢筋偏离设计位置的补救、构件截面加固补筋、上部结构扩跨、顶升对梁和柱的接长、房屋加层接柱和高层建筑增设剪力墙的植筋等。

现有建筑植筋中常采用人工手持大型电钻对建筑墙体进行钻孔,之后对钢筋涂胶后插入孔内进行植筋固定,这中植筋方式中工人不仅需要手持笨重的电钻的同时还要携带多根钢筋进行钻孔操作,这极大的增加了建筑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在钻孔操作中飞溅的水泥还很容易造成工人被误伤,飞扬的灰尘还很容易被工人吸入体内,影响工人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用于房屋植筋用的钻孔系统。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房屋植筋用的钻孔系统,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

行走车体,行走车体上设有推行把手,且行走车体上还设有用于储备植筋的储备箱及用于储存胶水的储备瓶;

手持式钻孔装置,钻孔装置中的安装接头通过软轴与位于行走车体上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以及

用于吸收钻孔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的滤尘装置,滤尘装置包括设于钻孔装置上的中空状集尘罩及用于抽取负压并排空集尘罩内粉尘的除尘电机,集尘罩可沿钻孔装置的高度方向往复滑动;

其中,当集尘罩贴合于待钻孔墙壁处时集尘罩可沿钻孔装置的高度方下行并使得安装于安装接头上的钻头从集尘罩中穿出并在待钻孔墙壁上进行钻孔。

上述的钻孔系统,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滤尘装置还包括:

滤尘桶,滤尘桶设于行走车体上,且滤尘桶的进气口通过连接软管与集尘罩的内部连通;

滤尘袋,滤尘袋套设于滤尘桶内;以及

两端设有开口且呈中空状的滤尘管,滤尘管的进气口与滤尘桶内部连通,除尘电机设于滤尘管内。

上述的钻孔系统,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滤尘装置还包括第一滤尘板,第一滤尘板设于滤尘管中,且第一滤尘板位于除尘电机及滤尘管的进气口之间。

上述的钻孔系统,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滤尘装置还包括第二滤尘板,第二滤尘板设于滤尘管中,且第二滤尘板位于除尘电机及滤尘管的出气口之间。

上述的钻孔系统,还具有这样的特征,钻孔系统还包括:

中空状套筒,套筒沿钻孔装置的高度方向可拆卸式的安装于钻孔装置上;

连杆,连杆的下端由套筒的上端伸入套筒内,集尘罩设于连杆的上端,钻头穿过连杆上端并穿入集尘罩中;以及

复位簧,复位簧设于套筒内,复位簧的一端连接于套筒的内壁上,复位簧的另一端连接于连杆的下端。

上述的钻孔系统,还具有这样的特征,钻孔系统还包括多个用于固定连接软管的卡扣,卡扣设于套筒上。

上述的钻孔系统,还具有这样的特征,集尘罩由透明材料制成。

上述的钻孔系统,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储备箱包括中空的储备箱体及卡接于储备箱体上的箱体盖板,箱体盖板上设有多个插接孔,插接孔呈阵列排布。

上述的钻孔系统,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储备瓶包括中空的储备瓶体及螺旋连接于储备瓶体的储备瓶盖,储备瓶盖上设有刮拭孔。

上述的钻孔系统,还具有这样的特征,钻孔系统还包括用于归纳物品的置物箱,置物箱设于行走车体上。

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钻孔系统在进行钻孔时贴合于待钻孔墙壁处的集尘罩可沿钻孔装置的高度方下行并使得安装于安装接头上的钻头从集尘罩中穿出并在待钻孔墙壁上进行钻孔,从而有效防止钻孔时水泥的飞溅和泥土的飞扬,从而有效保护工人的同时还可提供一个相对清洁的施工环境。本发明提供的钻孔系统具有使用简单、功能实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的钻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字母a处对应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1、行走车体;2、推行把手;3、储备箱;31、储备箱体;32、箱体盖板;33、插接孔;4、储备瓶;41、储备瓶体;42、储备瓶盖;43、刮拭孔;5、钻孔装置;6、安装接头;7、软轴;8、驱动电机;9、集尘罩;10、除尘电机;11、钻头;12、滤尘桶;13、连接软管;14、滤尘袋;15、滤尘管;16、第一滤尘板;17、第二滤尘板;18、套筒;19、连杆;20、复位簧;21、卡扣;22、置物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的钻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字母a处对应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的钻孔系统,包括:行走车体1,行走车体1上设有推行把手2,且行走车体1上还设有用于储备植筋的储备箱3及用于储存胶水的储备瓶4;手持式钻孔装置5,钻孔装置5中的安装接头6通过软轴7与位于行走车体1上的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以及用于吸收钻孔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的滤尘装置,滤尘装置包括设于钻孔装置5上的中空状集尘罩9及用于抽取负压并排空集尘罩9内粉尘的除尘电机10,集尘罩9可沿钻孔装置5的高度方向往复滑动。

本发明中当进行钻孔时工人可手持钻孔装置5并将集尘罩9顶在待钻孔墙壁处,此时集尘罩9可沿钻孔装置5的高度方下行并使得安装于安装接头6上的钻头11从集尘罩9中穿出并在待钻孔墙壁上进行钻孔,钻孔时产生的水泥及粉尘可由外罩于钻点周围的集尘罩9将其与环境隔离并收集后再由除尘电机10将其以抽负压的形式从集尘罩9中抽出排空。本发明中利用集尘罩9可有效避免钻孔产生的水泥的飞溅及粉尘的飞扬,从而为工人提供一个相对清洁的施工环境,避免因水泥飞溅而产生的误伤及因吸入粉尘而产生的不适感。本发明中为便于工人观察及钻孔,集尘罩9可由透明材料(如玻璃钢)制成。

本发明中为降低工人的操作强度,故在行走车体1上设置了用于储备植筋的储备箱3及用于储存胶水的储备瓶4,当钻孔完成后工人可直接从储备箱3中取出储备的植筋,并利用储备瓶4再植筋上涂拭胶水后将植筋插入钻孔中,即可完成植筋操作。

不同于常规植筋操作中直接使用大型电钻进行钻孔,本发明中利用软轴7实现驱动电机8与钻孔装置5中套轴的传动连接,从而利用软轴7的软传动带动安装接头6及安装于安装接头6上的钻头11的转动。不同于常规大型电钻的使用,本发明中上述软传动方式使得本发明中钻孔装置5(等同于常规电钻中的钻孔结构)可与驱动电机8(等同于常规电钻中用于驱动钻孔结构的驱动结构)分离,使得工人可直接手持钻孔装置5即可向上推进并进行钻孔,这种施工方式大大降低了工人的操作负担及劳动强度。本发明中软传动方式还可实现软轴7任意角度的摆动,大大增加工人的操作灵活性。

具体的,本发明中滤尘装置还包括:滤尘桶12,滤尘桶12设于行走车体1上,且滤尘桶12的进气口通过连接软管13与集尘罩9的内部连通;滤尘袋14,滤尘袋14套设于滤尘桶12内;以及两端设有开口且呈中空状的滤尘管15,滤尘管15的进气口与滤尘桶12内部连通,除尘电机10设于滤尘管15内。本发明中利用除尘电机10上风扇的转动使得集尘罩9内空间可产生负压,并进而使得由集尘罩9隔离并收集的水泥及粉尘可在负压作用下经连接软管13进入滤尘桶12中,再经位于滤尘桶12中滤尘袋14进行分离即可,分离后工人只需定期清洗或更换滤尘袋14即可继续使用。本发明中利用除尘电机10可将集尘罩9内水泥及粉尘快速排出,避免对工人的钻孔操作产生干扰。本发明中为进一步加强过滤作用及对除尘电机10的保护,可在滤尘管15中相对除尘电机10的两侧设置第一滤尘板16及第二滤尘板17。

具体的,本发明中钻孔系统还包括:中空状套筒18,套筒18沿钻孔装置5的高度方向可拆卸式的安装于钻孔装置5上;连杆19,连杆19的下端由套筒18的上端伸入套筒18内,集尘罩9设于连杆19的上端,钻头11穿过连杆19上端并穿入集尘罩9中;以及复位簧20,复位簧20设于套筒18内,复位簧20的一端连接于套筒18的内壁上,复位簧20的另一端连接于连杆19的下端,本发明中当将集尘罩9顶在待钻孔墙壁处时,集尘罩9可通过连杆19下压复位簧20,这使得集尘罩9下行的同时钻头11逐渐上行并最终从集尘罩9中穿出并进行钻孔作业。本发明中上述钻孔方式使得在钻孔时集尘罩9可时刻将钻孔产生的水泥及粉尘隔离并收集起来,避免其飞溅、飞扬对施工造成的干扰。本发明中还可于套筒18上设置多个用于固定连接软管13的卡扣21,本发明中当植筋完毕后即可将连接软管13从集尘罩9及滤尘桶12上拔下,并简单弯曲对折后再固定于卡扣21间。本发明中也可将套筒18拆下后归纳于置物箱22中。

具体的,本发明中储备箱3包括中空的储备箱体31及卡接于储备箱体31上的箱体盖板32,本发明中箱体盖板32上设有多个呈阵列排布的插接孔33,本发明中在进行储备携带植筋时可将植筋穿过插接孔33并插入储备箱体31中,本发明中利用规则排布的插接孔33实现对植筋限位的同时还可实现对植筋的有序排放,便于工人取用。

具体的,本发明中储备瓶4包括中空的储备瓶体41及螺旋连接于储备瓶体41的储备瓶盖42,本发明中储备瓶盖42上设有刮拭孔43,本发明中工人可直接利用刮拭孔43将胶水刮涂于植筋上。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