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渐变曲面清水混凝土墙体的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40234发布日期:2020-02-28 11:49阅读:6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渐变曲面清水混凝土墙体的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近年来,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引入建筑行业,已成为当前建筑业的热点,在解决高难度建筑的施工建设和控制施工工期的同时,与bim技术的结合、应用则成为了人们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渐变曲面清水混凝土墙体的施工工艺。

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渐变曲面清水混凝土墙体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清水混凝土配摸方法及混凝土配比、振捣成型、修补、养护工序;(2)明缝和对拉螺栓孔的bim设计可视化;(3)清水混凝土泵送和模板散拼技术;

其中:所述的清水混凝土配摸方法及混凝土配比、振捣成型、修补、养护工序:

a.该墙体设计为空间弧形,以径向弧状为渐变曲面,施工方案采用钢模、铝模与木模搭配组合,局部木模镶嵌在钢模、铝模之间,弥补了单一模板弧状异型成膜的缺陷,同时采用bim技术建模、放样及配摸控制,施工中严格加强模块化的综合管理;

b.利用bim体量模型,根据模板模数及观感效果,深化模板排布及螺栓孔洞的排布;

c.在计算机软件中把三维图纸摊开,图纸按照弧状木模、平面钢模或者铝模排版并进行编号、标注好实际尺寸;

d.根据标注的尺寸,在整体模板上进行放样及螺栓孔洞的定位;

e.精确木模的裁剪、成品标记,建议木模、钢模或铝模所开螺栓孔处采取相关的防漏浆措施,保证混凝土浇筑后的观感质量;

f.不同材质的模板宜选用不同的脱模剂,涂刷后进行平面拼装,不同材质模板之间的固定需牢固,防止变形与膨胀;板缝需打胶,根部需采用定位筋内外限定位置,然后背面采用主龙骨固定成型;

g.利用定制弧形次龙骨,拿捏好集成模板的整体弧度后进行加固、支撑。按照清水墙体模板验收规范要求,平行检查模板的垂直度、平整度及支撑系统紧固件的扭矩和板缝缝隙大小;其中需注意检查两面的施工误差,尽量做到两面成型,尤其是外迎水面平整度、垂直度的质量控制,需做好平行检查,要求立模隐蔽前需做好互检、专检、交接检;

h.浇筑混凝土前需查看混凝土厂家的试配单及成品配比单,严格控制外加剂的掺加量,提前根部湿润、接浆处理,防止烂根及蜂窝、麻面、孔洞的出现;

i.委派专业混凝土振捣工,在适宜的环境温度下进行浇筑,上部需做好保湿养护工作并加以覆盖;

j.混凝土浇筑后待同条件试块达到拆模强度后方可组织拆模,拆模时需小心翼翼,禁止破损构件楞角;

k.接缝打磨处理,如有细部气泡、麻面等需采用混凝土厂家级配的砂浆进行修补,孔洞也需采用混凝土厂家级配的细石混凝土填塞,蜂窝需剔除松散层,也是采用上述厂家材料予以修补、养护、打磨后成型,以上处理措施需同步做好色差控制。

作为优化:所述的明缝和对拉螺栓孔的bim设计可视化:墙体设计竖向明缝,上下需竖直,对拉螺栓孔的排列需美观;运用bim技术确立明缝和对拉螺栓孔排立效果图,对模板的设计进行校差,同时审查、核准,作为施工与验收的依据。

作为优化:所述的清水混凝土泵送和模板散拼技术:对清水混凝土的整体要求应无色差,颜色需一致,虽然建筑物上、下部位的结构外形不一样,混凝土配比不同,接槎部位理应颜色也一致,这就要求混凝土供应商需经过多次配比试验消除色差,在确定适合的曲面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中,要求做到在模板成型面上,不能有大的气泡,而一般泵送混凝土需加有引气剂,以便于混凝土的泵送;

曲面清水混凝土模板下料后,在模板制作间拼装成大块模板,后再吊运至工作面安装,然而,在经过几个施工段的施工后,由于相应施工段模板需要层层予以安全防护,大模板无法一次吊运至工作面安装,还需要进行散装,散件模板在制作间下料以后,应组织表面清理后才可以安装、加固,过程施工中要确保能克服与其它工作面的施工障碍,保证整体工程进度的推进。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渐变曲面清水混凝土墙体模板的设计、混凝土的配比与浇筑,同时利用bim技术的建模与实地放线以及测量机器人的应用等,来确保清水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的界定。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1.清水混凝土墙体施工方案

该墙体设计为空间弧形曲面200mm厚清水混凝土墙,高度约5.1m,以楼层高度竖向明缝分格,间距为2400mm,缝宽20mm,以径向弧状为渐变曲面。设计要求成型后的混凝土表面不作任何外装饰,以混凝土自然本色状态为饰面,强调了混凝土溶于自然的外表机理。

外露墙面的清水混凝土对于整体模板的设计与施工要求非常高,在施工过程中控制点比较多,施工质量要求相当高。由于楼层较高,模板安装与拆除有较大难度,因此对所有的拼缝要求严格。

1.1清水混凝土配摸方法及混凝土配比、振捣成型、修补、养护工序

鉴于该墙体设计为空间弧形,以径向弧状为渐变曲面,施工质量要求很高。传统的木模相对定型钢模、铝模刚度较低,极易产生变形与胀模,很难达到清水混凝土墙体的施工要求。故施工方案拟采用钢模、铝模与木模搭配组合,局部木模镶嵌在钢模、铝模之间,弥补了单一模板弧状异型成膜的缺陷,同时采用bim技术建模、放样及配摸控制,施工中严格加强模块化的综合管理。

利用bim体量模型,根据模板模数及观感效果,深化模板排布及螺栓孔洞的排布。

在计算机软件中把三维图纸摊开,图纸按照弧状木模、平面钢模或者铝模排版并进行编号、标注好实际尺寸。

根据标注的尺寸,在整体模板上进行放样及螺栓孔洞的定位。

精确木模的裁剪、成品标记,建议木模、钢模或铝模所开螺栓孔处采取相关的防漏浆措施,保证混凝土浇筑后的观感质量。

不同材质的模板宜选用不同的脱模剂,涂刷后进行平面拼装,不同材质模板之间的固定需牢固,防止变形与膨胀。板缝需打胶,根部需采用定位筋内外限定位置,然后背面采用主龙骨固定成型。

利用定制弧形次龙骨,拿捏好集成模板的整体弧度后进行加固、支撑。按照清水墙体模板验收规范要求,平行检查模板的垂直度、平整度及支撑系统紧固件的扭矩和板缝缝隙大小。其中需注意检查两面的施工误差,尽量做到两面成型,尤其是外迎水面平整度、垂直度的质量控制,需做好平行检查,要求立模隐蔽前需做好互检、专检、交接检。

浇筑混凝土前需查看混凝土厂家的试配单及成品配比单,严格控制外加剂的掺加量,提前根部湿润、接浆处理,防止烂根及蜂窝、麻面、孔洞的出现。

需委派专业混凝土振捣工,在适宜的环境温度下进行浇筑,上部需做好保湿养护工作并加以覆盖。

混凝土浇筑后待同条件试块达到拆模强度后方可组织拆模,拆模时需小心翼翼,禁止破损构件楞角。

接缝打磨处理,如有细部气泡、麻面等需采用混凝土厂家级配的砂浆进行修补,孔洞也需采用混凝土厂家级配的细石混凝土填塞,蜂窝需剔除松散层,也是采用上述厂家材料予以修补、养护、打磨后成型,以上处理措施需同步做好色差控制。

1.2明缝和对拉螺栓孔的bim设计可视化

该墙体设计竖向明缝,间距2400mm,缝宽20mm,上下需竖直,对拉螺栓孔的排列需美观。

运用bim技术确立明缝和对拉螺栓孔排立效果图,对模板的设计进行校差,同时报甲方、监理和设计审查和核准,并作为施工与验收依据。

1.3清水混凝土泵送和模板散拼技术

对清水混凝土的整体要求应无色差,颜色需一致。虽然建筑物上、下部位的结构外形不一样,混凝土配比不同,接槎部位理应颜色也一致,这就要求混凝土供应商需经过多次配比试验消除色差,在确定适合的曲面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中,要求做到在模板成型面上,不能有大的气泡,而一般泵送混凝土需加有引气剂,以便于混凝土的泵送。

曲面清水混凝土模板下料后,通常情形是在模板制作间拼装成大块模板,后再吊运至工作面安装,然而,在经过几个施工段的施工后,由于相应施工段模板需要层层予以安全防护,大模板无法一次吊运至工作面安装,还需要进行散装,散件模板在制作间下料以后,应组织表面清理后才可以安装、加固,过程施工中要确保能克服与其它工作面的施工障碍,保证整体工程进度的推进。

2.bim技术和测量机器人的应用

2.1建筑物可视化

可视化即“立体动感实物化”。根据施工图纸,运用bim技术进行三维建模,在电脑上可显示建筑物各个角度的剖面,也可显示外部形状和内部结构。bim技术提供了可视化的思路,施工前应将施工图纸以三维实物图形的立体图形展示在施工人员面前。

2.2施工前的协调

通过三维模型的建立,可以预见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在施工前予以解决。bim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形成协调数据、信息,供各专业在施工前期解决,避免在施工过程中浪费资源和耽误工期。

2.3清水混凝土墙体的计算机配模和实地放线

运用bim技术进行三维建模,确定建筑模型的三维几何尺寸和详细的三维坐标,然后将其导入测量机器人。使用bim技术精准放样,根据电脑算出实际尺寸,由测量机器人用相对坐标在平整地面放出大样,并且要确保截面的总的弧长和轴线的精确位置,然后在地面进行预拼装,最后在工作面用精度高的自动全站仪进行实地放线。

部分设备房内侧空间狭小,可运用测量机器人免棱镜功能,确定主轴线控制位置,使用塔吊把模板吊运在工作面进行拼装,并予以平整度、垂直度的测量与校准。

2.4施工放样的准确与快捷

径向弧状部分精确度要求高而且放点数量较多,自动全站仪任意选一个点就可以对各工作面精确放样,任意放样的参考前视点宜设置在以径向弧状为圆弧内延的圆心的直线任何的某一点上,作为内截与外截圆弧的前视控制点,克服了普通全站仪输入数据缓慢且容易出现偏差问题,一般五、六十点2小时内就能完成,效率也就大大地提高了。

3.局部液压提模施工技术

该墙体为5.10m层高的模板支撑系统,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需要编制模板专项施工方案,需经过结构力学计算,并附计算书报送企业技术负责人、总监审核、审批后方可实施。该系统局部可以采用定型大模与木模集成系统,考虑到结构造型为渐变曲面,组合的部分大模板系统也可根据曲面弧度拟用传统定制的滑模形式,鉴于大型模板集成系统重量大,支撑安装与拆模过程较为困难,也可局部拟用提升平台系统,大大考虑了施工作业段模板的周转及一次性投入的费用支出,提高了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同时,拟采用的平台系统也便于提高混凝土浇筑施工时作业人员的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