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养护结构及使用其的养护产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42888发布日期:2019-12-27 16:39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养护结构及使用其的养护产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养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养护结构及使用其的养护产品。



背景技术:

混凝土工程往往由于施工周期快以及缺乏有效的养护措施和手段等原因,导致混凝土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温度裂缝和干燥收缩裂缝,在环境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甚至出现大体积混凝土里表温度超过40℃,远远超过国家标准25℃的要求;对于墙体结构混凝土和柱体结构等体量较小的混凝土,由于养护不周而产生8~15℃/d的降温速率的情况较为普遍,由此导致的混凝土温度裂缝异常突出。在保湿养护不良的情况下,结构表层混凝土难以得到充分的养护,甚至表层混凝土水分蒸发严重,导致混凝土表面强度较低,回弹验收不合格;再者,由于工期紧,混凝土模版周转频率较高,混凝土带模养护时间较短,混凝土过早暴漏于空气中,尤其在大风地区,导致混凝土早期碳化较为严重。

由于养护的导致的混凝土强度、裂缝、耐久性等问题,以立面结构混凝土尤为突出,立面结构混凝土无法保持长期的保湿养护,采用传统喷淋养护工艺,施工现场喷淋导致水积聚不易排除,影响施工操作,且在喷淋时无法同时实现保温,甚至喷淋时,混凝土表明水分蒸发带走热量,导致混凝土降温速率加大,增大混凝土温降开裂的风险;传统的立面结构混凝土的保温养护方法以挂覆棉被等为主,但其无法与混凝土表面紧密贴合,环境气流能够灌入混凝土面层,导致其保温效果大打折扣。

综上,当前工程施工进度快,普遍存在混凝土养护效果不佳,养护方法不便的问题,并且因为养护工程出现瑕疵导致混凝土质量问题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混凝土养护不佳、养护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凝土养护结构及使用其的养护产品,使得混凝土结构有效保湿、保温,安装方便、即贴即拆并可反复使用。

一种混凝土养护结构,包括防护层、保温层、隔水层、保湿层,所述防护层、保温层、隔水层、保湿层依次设置;所述保温层为低密度多孔保温材料;所述隔水层与保湿层复合一体化设置。

其中,所述低密度多孔保温材料为橡塑海绵、聚酯纤维保温材料、有机泡沫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低密度多孔保温材料其导热系数不大于0.05w/m.k。

其中,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5-20mm。

其中,所述隔水层为pe或者pvc薄膜。

其中,所述隔水层其克重为80-120g/m2

其中,所述保湿层为土工布或高倍吸水树脂或聚酯纤维布。

其中,所述防护层为pvc塑料膜、pe塑料膜或防水布中的一种。

其中,所述防护层面积大于保温层,所述防护层包裹保温层并覆盖保温层的反面边缘。

其中,所述防护层在保温层的反面边缘覆盖宽度为5-10cm。

其中,所述养护结构其多层结构之间通过缝制连接。

其中,所述缝制连接是指通过阻燃涤纶线进行缝制。

其中,其对缝制线孔设置有密封结构。

其中,所述密封结构是指石蜡密封层。

其中,所述养护结构还包括发热结构。

其中,所述发热结构为电加热装置。

其中,所述养护结构还包括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在所述防护层、保温层、隔水层、保湿层的任意相邻两层之间。

其中,所述支撑结构为支撑架。

一种混凝土保温保湿的养护产品,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养护结构,还包括自粘结构,所述自粘结构设置在所述养护结构的保湿层未设置隔水层的一面上。

其中,所述养护产品还包括离型纸,所述离型纸活动设置在自粘结构表面。

其中,所述自粘结构所占面积为保湿层面积的5-30%

其中,所述自粘结构为无痕胶贴。

其中,所述无痕胶贴其每平方厘米与平面混凝土的粘附力不小于10kn。

其中,所述自粘结构设置在保湿层的边缘位置,所述自粘结构形成闭合图形。

其中,所述闭合图形为“口”字型、“田”字型、“日”字形、方形、圆形或椭圆形。

其中,所述养护产品还包括吸盘结构,所述吸盘结构设置在自粘结构上。

其中,所述吸盘结构为半球形的孔洞。

其中,所述孔洞的直径为0.5-1.5mm。

其中,所述孔洞的分布密度为4-10个/cm2

一种混凝土保温保湿的养护产品,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养护结构,还包括悬挂结构和固定装置,所述悬挂结构设置在养护结构的顶部,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养护结构的底部。

其中,所述悬挂结构为吊钩,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电磁铁装置、连接绳,电磁铁装置位于连接绳的两端。

其中,所述养护产品还包括软磁条,所述软磁条设置在养护结构的两侧边上,两侧软磁条的磁极布置相反。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凝土保温保湿的养护结构,可以实现与混凝土的紧密贴合,同时起到保温和保湿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技术可将保湿层的水分封锁于混凝土表面,在无水分补充的情况下,可实现混凝土的长期保湿;本实用新型的保温层材料导热系数较小,实现混凝土表面的良好保温。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养护产品的自粘结构可实现与混凝土的自由粘合与拆装,可以重复利用且通过自粘材料使其紧密的贴合在混凝土表面,能够确保外界气流无法与混凝土直接产生热量交换,保温效果远优于混凝土模板的保温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养护产品的混凝土表面强度在保温和保湿的双重作用下发展较优,回弹强度较高,同时可大幅降低混凝土的早期碳化,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养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4中所述养护结构其防护层包裹着保温层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6中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8中所述养护产品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8中自粘结构形状的其中一个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8中自粘结构形状的其中一个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8中自粘结构形状的其中一个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9中本实用新型中吸盘结构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10、15中所述养护结构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10、15中所述养护结构的侧视图

图11为实施例10、15中所述固定装置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11中所述养护结构的剖视图

图13为实施例12中本实用新型养护产品的安装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12中本实用新型养护产品的放大的安装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12使用本实用新型养护产品的保温3天的温度数据图

图16为实施例12使用本实用新型养护产品的保温13天的温度数据图

图17为实施例12使用本实用新型养护产品时混凝土表面湿度数据图

图18为对比例1中混凝土养护的温度数据图

图19为实施例13中使用本实用新型养护产品时混凝土的温度数据图

图20为实施例13使用本实用新型养护产品时混凝土表面湿度数据图

图21为实施例13中本实用新型养护产品的安装示意图

图22为实施例14中本实用新型养护产品的安装示意图

其中,1为自粘结构,2为保湿层,3为保温层,4为防护层,5为隔水层,6为电加热装置,7为电源线,8为防水胶带,9为墙体,10为桥柱,11为吸盘结构,12为吊钩,13为固定装置,14为穿绳口,15为吊挂孔,16为软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内容用于具体介绍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养护结构及使用其的养护产品,以及使用这种养护产品进行混凝土养护的方法。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混凝土保温保湿的养护结构,包括防护层4、保温层3、隔水层5、保湿层2,所述防护层4、保温层3、隔水层5、保湿层2依次设置。

其中所述保温层3选择使用低密度多孔保温材料,所述低密度多孔保温材料,其密度低,重量轻,有效减少本实用新型本身的自重,这就有利于将本实用新型的养护结构贴合在混凝土表面;其还具有多孔这一特性,一方面进一步减小产品自重,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空气的导热系数低的性质,提高保温层3的保温性能。

所述保温层3未设置防护层4的另一面设置有隔水层5,所述隔水层5与保湿层2复合一体化设置。所述隔水层5与保湿层2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组合,通过将本实用新型的隔水层5与保湿层2复合,使得所述隔水层5与保湿层2一体化设置,显著提高了养护结构的柔韧性,有利于将本实用新型的养护结构更加服帖的设置在混凝土表面。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所述低密度多孔保温材料进行优选,所述保温层3可以是橡塑海绵、聚酯纤维保温材料、有机泡沫材料中的多种组合的复合材料,也可以是前述三种材料的其中一种材料。这三种材料都有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并且其密度较轻,减轻养护结构的自重。上述保温层材料,其导热系数应不大于0.05w/m.k,以确保其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所述保温层3的厚度为5-20mm,以保证隔热效果与养护结构厚度之间的平衡,更加适用于工程需要。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隔水层5选择为pe或者pvc薄膜,所述隔水层5其克重优选为80-120g/m2。现有的养护结构,其隔水层很厚,保湿层较薄,这就导致实际上保湿层隔水层总厚度一定的情况下,保湿的效果并不好,本实用新型所用的隔水层5其克重较轻,厚度薄,在保湿层隔水层总厚度一定的情况下,其保湿效果更好。

所述保湿层2为具有吸水保湿能力的材料,其中优选,所述保湿层2可以为土工布或者高倍吸水树脂或聚酯纤维布。这些材料可以更好的保证养护结构在贴合在混凝土表面后的湿度,满足混凝土养护中湿度的要求。

实施例4

实施例1中,所述的防护层4为pvc塑料膜、pe塑料膜或防水布中的一种,这些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防水、防火、防老化效果,故可以对保温层3起到良好的防护效果。其中优选,如图2所示的是保温层3未设置防护层4的一面,所述防护层4的尺寸要大于保温层3的尺寸,从而使得防护层4可以盖住保温层3,并对保温层3的反面边缘进行包裹,其中优选所述防护层4在保温层3的反面边部留出5-10cm的覆盖重叠部分。这就使得保温层3不会暴露在外部,提高了保温性能,延长了产品使用寿命。

实施例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养护结构,所述防护层4、保温层3、隔水层5、保湿层2数层结构优选通过阻燃涤纶线在其边缘处缝制连接,牢固配合,相比其他连接方式,这种连接方式更为牢固;除此以外,本实用新型还对缝制线孔进行密封处理,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将石蜡熔化为液态,滴在所述缝制线孔上,石蜡固化后形成石蜡密封层,密封所述缝制线孔,从而增强实用新型整体的防水性能。

实施例6

如图3所示,所述养护结构还可以包括发热结构,所述发热结构设置在保温层3和隔水层5之间。其中优选,所述发热结构为电加热装置6。所述电加热装置6可以为电阻丝等。使用时,电加热装置6产热,实现混凝土养护时温度可控的效果。

实施例7

除了上述所述养护结构,本实施例中养护结构还可以包括支撑结构,例如竹制支撑架,所述支撑结构可以放在任意两层之间,可以提高养护结构的结构强度,减少形变。

实施例8

如图4所示,一种混凝土保温保湿的养护产品,在实施例1-7中所述养护结构或者其组合的养护结构的基础上,还包括自粘结构1。所述保湿层2一面设置有隔水层5,另一面设置有自粘结构1。所述自粘结构1可用于将养护产品粘贴在待养护的混凝土表面,本实施例中所述自粘结构1优选为无痕胶贴,所述无痕胶贴是一种聚氨酯复合材料,能够与混凝土表面实现反复的黏贴和拆除。所述无痕胶贴其厚度范围为0.8-2mm,所述无痕胶贴其每平方厘米与平面混凝土的粘附力不小于10kn。相比其他的自粘结构,所述无痕胶贴在沾水的情况下也能与混凝土表面贴合紧密,不像传统的热敏胶,沾水后即失效;亦无需对混凝土表面预先增加其他装置或者其他操作,简化了操作,提高了养护产品设置在混凝土表面时的稳定性。

其中优选,上述自粘结构1所占面积为保湿层2面积的5-30%,给保湿层2与混凝土表面留下充分的接触面积,保证本实用新型养护产品的保温和保湿效果。所述自粘结构1设置在保湿层2的边缘位置,所述自粘结构1形成闭合图形。通过设置将自粘结构1设置为闭合图形,在将养护产品贴合在混凝土表面以后,可以牢牢锁住水分,避免水分从自粘结构1中泄出。其中优选如图5、图6、图7所示,所述自粘结构1设置的形状可以为“口”字型,也可以为“田”字型、“日”字形、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形状。

所述自粘结构1表面还可以活动设置有离型纸,所述离型纸在养护产品不使用时覆盖在自粘结构1表面,避免自粘结构1遭到污染或破坏;当使用养护产品时揭开离型纸,从而将自粘结构1暴露出来;当养护产品使用完毕后,将自粘结构1处理干净,将离型纸覆盖于其上,从而方便养护产品的保存,便于下次使用。

实施例9

在实施例8所述的养护产品的基础上,所述养护产品还可以包括吸盘结构11,如图8所示,所述吸盘结构11设置在自粘结构1上,所述吸盘结构11可以为半球形的孔洞,其中优选,所述孔洞的直径为0.5-1.5mm,所述孔洞的分布密度为4-10个/cm2。当自粘结构1与混凝土表面粘合时,按压自粘结构1,所述吸盘结构内的部分气体被排出,吸盘结构内形成负压,使本实用新型与混凝土的粘合力更强,尤其在混凝土表面湿润的情况下,无痕胶贴与混凝土粘合力较小时,吸盘结构能够起到较好的吸附效果。

实施例10

除了实施例8或实施例9所述的养护产品以外,如图9、图10所示,所述养护产品还可以包括养护结构、悬挂结构和固定装置13,所述悬挂结构设置在养护结构的顶部,所述固定装置13设置在养护结构的底部。具体来说,所述悬挂结构为吊钩12,吊钩12一端固定养护结构上的吊挂孔15,另一端可挂在固定位置上,例如钢筋;如图11所示,所述固定装置13包括电磁铁装置51、连接绳52,连接绳52贯通养护结构上的穿绳口14,连接绳52的两端设置有电磁铁装置51,电磁铁装置51位于养护结构的两端。通过悬挂结构将养护产品挂在混凝土结构顶部突出的钢筋上,通过电磁铁装置51将养护产品固定在混凝土表面,实现简单快速的固定。

实施例11

在实施例8或9或10的养护产品的基础上,所述养护产品还可以包括软磁条16,如图12所示是一种养护结构的横向剖视图,所述软磁条16设置在养护结构的两侧边上,两侧软磁条的磁极布置相反。如此设置,当养护产品竖直并排放置时,相邻两个养护产品在其侧边处可以紧密相吸,从而增加相邻养护产品的密封度。

以下内容将介绍所述养护产品在混凝土养护中的具体应用。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中将介绍,将本实用新型的养护产品应用于高3m、厚0.8m、长20m的侧墙结构的混凝土养护的情况。为了便于将养护产品的安装,本实用新型的养护产品被制作成1.1m×1.1m×0.4mm的尺寸。

本实施例中,所述养护产品的防护层4,保温层3,隔水层5,保湿层2、自粘结构1依次设置,防护层4为pvc塑料膜,保温层3为橡塑海绵,隔水层5为pe薄膜,保湿层2为土工布,自粘结构1为无痕胶贴。所述pvc塑料膜从橡塑海绵的正面进行包裹,并在背面的边缘覆盖。所述背面边缘覆盖的宽度为5cm。所述橡塑海绵的导热系数为0.05w/m.k,所述橡塑海绵的厚度为20mm。所述隔水层5与土工布复合一体化设置,所述隔水层5其pe薄膜的克重为80g/m2。防护层4,保温层3,隔水层5,保湿层2之间通过阻燃涤纶线在其边缘处缝制连接,使用石蜡进行密封。所述无痕胶贴的厚度为2mm,所述无痕胶贴其每平方厘米与平面混凝土的粘附力为11kn。本实施例中,所述养护产品其自粘结构1所占面积为保湿层2面积的5%,所述自粘结构1为闭合的方形。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在保湿层2上喷淋水雾,使保湿层2润湿,为混凝土表面保湿做好准备。如图13,将所述养护产品移动至墙体9根部,从墙体9根部开始,将养护产品与混凝土表面贴合,具体来说,按照贴合高度将所述养护产品分为下、中、上三个部分贴在墙体9表面。如图14所示,先将下部的养护产品沿着墙脚贴起,而中部养护产品的底端覆盖在下部养护产品上,所述覆盖部分的宽度为2-5cm,以此类推,上部的养护产品的底端也覆盖中部养护产品2-5cm。这种压边的设置方法,有效阻止了水流会流入不同部分养护产品之间的缝隙中,提高了养护产品的防水效果。所述三部分的养护产品贴合完成后,使用防水胶带8将上部的养护产品的上端封住,以免雨水灌入。

当养护工作结束后,将养护产品从混凝土上揭下,并清洗自粘结构上的尘土,使用离型纸将自粘结构覆盖,收好,备用。

混凝土养护效果:

在安装养护产品之前,我们在结构混凝土中设置混凝土结构中心温度测点以取得混凝土中心温度、混凝土表层5cm温度测点以取得混凝土表层温度,在结构混凝土施工地点设置环境温度测点以取得环境温度。当混凝土模板拆除后,混凝土表层温度降低,将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养护产品贴合于混凝土表面后,发现表面温度迅速回升,表层温度与中心温度逐渐趋向于平衡,且混凝土表层与混凝土中心协调降温,3天和13天的混凝土保温效果数据曲线分别如图15、图16所示。采用tramex公司生产的cemⅱ型混凝土阻抗湿度计测试混凝土表面湿度,混凝土拆模时,表面相对湿度为98.0%,当贴合养护产品后,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混凝土表面湿度测试(由于需要人工测试,因此测试时间点并未均匀分布),测试时,解开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材料,并在30秒内完成10次测试,测试完毕后,尽快恢复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产品的贴合状态,结果表明,由于自粘结构设置为闭合回路的形式,保湿层内的水分被封闭于混凝土表面,因此,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材料在贴合的3天内,混凝土表面相对湿度均为100%,之后缓慢降低,在测试的13天内,混凝土表面相对湿度最小值为96.8%,保湿效果良好,具体数据见图17。在良好的保湿效果下,结构混凝土表面未产生干缩微裂纹。

由于良好的保温保湿效果,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了较好的提升,由于良好的保温效果,使表层混凝土的强度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混凝土回弹7天强度较采用现有养护技术的混凝土具有显著提高,因此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试验段未出现裂缝;结构混凝土28天的碳化深度为0mm。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2相同的试验环境下,使用现有的养护材料进行测试。所述养护材料为塑料膜和无纺土工布复合而成,由于其无法与混凝土表面紧密贴合,环境气流对其保温保湿效果产生较大影响,混凝土拆模后,混凝土表层温度迅速较低,且在拆模后1天内,混凝土表层温度已降至与环境温度相当,混凝土中心温度的降温速率亦较大,其三天的温度数据变化如图18所示;由于其无法将水分封锁住,水分在环境气流的作用下,迅速流失,因此需要定时补水,因此混凝土表面的相对湿度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导致混凝土处于干湿循环的状态,对混凝土性能不利,且出现了较多的干缩微裂纹。

如表1所示,对比例1中的结构混凝土性能,明显劣于实施例12中的混凝土性能,其7天回弹强度显著低于实施例12中本实用新型技术的效果,并出现了5条温度裂缝;结构混凝土28天的碳化深度为4.5mm,明显劣于实施例12中的效果。

表1实施例12与对比例1的混凝土性能对比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2相同的试验环境下,使用现有的养护材料进行测试。所述现有养护材料其规格为4m×3m,混凝土养护布边部设有魔术贴,相邻的养护布通过魔术贴连接,在养护布内侧设有压敏胶。当进行混凝土养护时,养护布通过压敏胶贴合于混凝土表面,通过上部临水的方式补充水分。

应用效果:

由于魔术贴水适应性较差,遇水膨胀破坏,且工程应用环境尘土、杂物较多,其在粘黏大量尘土和杂物后,无法使用,因此,在应用中,魔术贴在水分和尘土杂物的作用下,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在微风的天气情况下,环境气流灌入养护布与混凝土之间,使养护布鼓包撑起,导致应用失败。当养护布脱离混凝土表面后,由于压敏胶是一种胶状物,其粘附在混凝土表面,难以清除。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中,所述养护产品应用于高6m、厚1.5m、长30m的墙体结构的养护。本实施例中,所述养护产品的尺寸为6.1m×1.2m×0.5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养护产品的防护层4,保温层3,隔水层5,保湿层2、自粘结构1依次设置,防护层4为pe塑料膜,保温层3为聚酯纤维保温材料,隔水层5为pvc薄膜,保湿层2为高倍吸水树脂,自粘结构1为无痕胶贴。所述pe塑料膜从聚酯纤维保温材料的正面进行包裹,并在背面的边缘覆盖。所述背面边缘覆盖的宽度为10cm。所述聚酯纤维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05w/m.k,所述聚酯纤维保温材料的厚度为10mm。所述隔水层5与高倍吸水树脂复合一体化设置,所述隔水层5其pvc薄膜的克重为120g/m2。防护层4,保温层3,隔水层5,保湿层2之间通过阻燃涤纶线在其边缘处缝制连接,使用石蜡进行密封。所述无痕胶贴的厚度为1.5mm,所述无痕胶贴其每平方厘米与平面混凝土的粘附力为10kn。本实施例中,所述养护产品其自粘结构1所占面积为保湿层2面积的15%,所述自粘结构1为闭合的“田”字形。本实施例中,所述养护产品还包括吸盘结构,所述吸盘结构设置于自粘结构1上,所述吸盘结构为直径为0.5mm的半球形孔洞,其每平方厘米里分布有10个。所述养护产品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在防护层与保温层之间。所述养护结构还可以包括软磁条16,所述软磁条16设置在养护结构的两侧边上,两侧软磁条的磁极布置相反。

同实施例12一样对养护产品的保湿层进行预润湿的操作。如图21所示,本实施例中,将养护产品以其长度方向从墙体9顶部向下与混凝土面层贴合,养护产品左右紧挨贴合,并通过软磁条16之间相互作用,加强相邻养护产品之间的密封。使用防水胶带8将上部的养护产品的上端封住,以免雨水灌入。

当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当时,将养护产品从混凝土上拆除,并清洗自粘结构1上的尘土,使用离型纸将自粘结构覆盖,收好,备用。

混凝土养护效果:

在安装养护产品之前,我们在结构混凝土中设置混凝土结构中心温度测点以取得混凝土中心温度、混凝土表层5cm温度测点以取得混凝土表层温度,在结构混凝土施工地点设置环境温度测点以取得环境温度。由于施工采用钢模板,其散热较快,混凝土达到温峰时的中心温度为56.1℃,表层温度为34.3℃,里表温差21.8℃,若保温养护不到位,则会进一步加大里表温差,产生温度裂缝的风险较大。当贴合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布后,混凝土表面温度逐渐升高,表层温度与中心温度逐渐趋向于平衡,里表温差逐渐缩小,将里表温差控制在不大于10℃,见图19。测试混凝土表面湿度,养护14天内,其相对湿度均不小于98%,见图20。结构混凝土未出现干缩裂缝和温度裂缝,养护效果较好。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中,所述养护产品应用于高8m、水平界面长宽为2m×2m的桥柱结构的混凝土养护。本实施例中所述养护产品的长宽尺寸为9.0m×2.0m。

本实施例中,所述养护产品的防护层4,保温层3,隔水层5,保湿层2依次设置,防护层4为防水布,保温层3为有机泡沫材料,隔水层5为pvc薄膜,保湿层2为聚酯纤维布,自粘结构1为无痕胶贴。所述防水布从有机泡沫材料的正面进行包裹,并在背面的边缘覆盖。所述背面边缘覆盖的宽度为8cm。所述有机泡沫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03w/m.k,所述有机泡沫材料的厚度为5mm。所述隔水层5与聚酯纤维布复合一体化设置,所述隔水层5其pvc薄膜的克重为100g/m2。防护层4,保温层3,隔水层5,保湿层2之间通过阻燃涤纶线在其边缘处缝制连接,使用石蜡进行密封。所述无痕胶贴的厚度为0.8mm,所述无痕胶贴其每平方厘米与平面混凝土的粘附力为15kn。本实施例中,所述养护产品其自粘结构1所占面积为保湿层2面积的30%,所述自粘结构1为闭合的日字型。所述养护产品还设置有吸盘结构,所述吸盘结构设置于自粘结构1上,所述吸盘结构为半球形的孔洞,其直径为1.5mm,每平方厘米分布有4个。

将养护产品备于现场,混凝土模板拆除后,同实施例12一样对养护产品的保湿层2进行预润湿的操作。本实施例中所述养护产品的安装方式与前几个实施例不同,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养护产品从下而上分为4个部分,如图22所示,而每个部分的养护产品又围绕桥柱10进行包裹,包裹式的养护产品存在1m宽的头尾重叠区域,通过设置这个重叠区域,有效提高桥柱混凝土的养护效果。所述从下而上的养护产品安装方法与实施例5的原理类似,上部的养护产品与下部的养护产品压边2-5cm,在最上部的养护产品的顶端也要使用防水胶带8进行密封,以免雨水从交界处灌入。

养护产品对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当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当时,将养护产品从混凝土上拆除,并清洗自粘材料上的尘土,使用离型纸将自粘材料覆盖,收好,备用。

在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材料良好的保温保湿效果下,混凝土里表温差在养护15天内不大于12℃,远优于标准限定的不大于25℃的要求,混凝土表面相对湿度在养护15天内不小于97%。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中,所述养护产品应用于高6m、厚1.5m、长30m的墙体结构的养护。本实施例中,所述养护产品的尺寸为6.1m×1.2m×0.5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养护产品的防护层4,保温层3,隔水层5,保湿层2依次设置,防护层4为pe塑料膜,保温层3为橡塑海绵和有机泡沫材料的复合结构,隔水层5为pe薄膜,保湿层2为高倍吸水树脂。所述pe塑料膜从保温层3的正面进行包裹,并在背面的边缘覆盖。所述背面边缘覆盖的宽度为10cm。所述保温层3的导热系数为0.03w/m.k,所述保温层3的厚度为20mm。所述隔水层5与高倍吸水树脂复合一体化设置,所述隔水层5其pe薄膜的克重为120g/m2。防护层4,保温层3,隔水层5,保湿层2之间通过阻燃涤纶线在其边缘处缝制连接,使用石蜡进行密封。所述养护产品还包括发热结构,所述发热结构设置在保温层3和隔水层5之间,其中优选,所述发热结构为电加热装置6。如图9,本实施例中所述养护产品还包括悬挂结构和固定装置13,所述悬挂结构设置在养护产品的顶部,所述固定装置13设置在养护产品的底部。所述悬挂结构为吊钩12,如图9、图10所示,养护产品的顶部设置有吊挂孔15,所述吊钩12通过吊挂孔15将养护产品吊住;所述养护产品的上下两端设置有穿绳口14。如图11所示,所述固定装置13包括电磁铁装置51、连接绳52,所述连接绳52与电磁铁装置51可形成自由拆装的牢固配合,连接绳52穿过穿绳口14,从而将两块或多块并列排布的养护产品串联起来;电磁铁装置51位于连接绳52的两端。

在养护产品安装前,利用喷壶等先将养护产品的保湿层2弄湿。使用时,通过吊钩12将养护产品挂在混凝土向外伸出的预埋钢筋上,养护产品受到重力向下悬垂并完全展开;待所述养护产品覆盖在待养护的混凝土表面后,将电磁铁装置51通上电,电磁铁装置51产生强大磁吸力,与混凝土的钢筋结构产生强力的磁力连接,从而将养护产品紧紧的固定在混凝土的表面。此时在给电加热装置6通电,从而加强混凝土养护时对于温度的控制,提高养护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