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裂缝隔墙板及其组合式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7234发布日期:2019-12-06 18:01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裂缝隔墙板及其组合式墙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讲题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裂缝隔墙板及其组合式墙体。



背景技术:

内隔墙板是用于建筑物内部隔墙的墙体预制条板,一般用于非承重墙。

现有的内隔墙板一般在板体的两侧设置子母槽,通过设置的子母槽能够对同样的板体进行拼接,从而完成隔墙的设计建造。

现有的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522434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墙体,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若干隔墙板,隔墙板的板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互相配合的凸条和凹槽,左右相邻的两板体的凸条和凹槽相扣合且两板体上下交错设置,左边的本体的端部和右边板体的中部对齐。

但是,现有的内隔墙板相互之间仅仅采用粘结砂浆进行粘结,在受到冲击时,其受到的冲击力会不加衰减的在隔墙板之间传播,尤其是在横向方向上,很容易使得粘结砂浆层得到破坏,导致墙体产生裂缝,影响隔墙板的隔热、保温,严重导致房屋垮塌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裂缝隔墙板,其优点是能够增加相邻板体的连接强度,使得相邻的板体之间在拼接后横向不易产生裂缝。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裂缝隔墙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相对的两侧各自设置有子槽和母槽,板体横向拼接的两侧的子槽和母槽内均向板体内部开设有注浆孔,板体的板面上开设有至少一组、两个连接凹槽,两个连接凹槽相对地设置在板体横向拼接的子槽一侧和母槽一侧,且向板体外形成有一致的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板体的两侧设置子槽和母槽能够方便相邻的板体之间的定位对接,加强板体的整体的连接强度,通过配合在子槽和母槽内开设的注浆孔,能够使得两个板体之间形成砂浆柱,从而从板体的内部进一步地增强了相邻板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在此基础上设置的连接凹槽能够使得相邻板体的板面之间进一步地增强连接强度,在拼接后,可以向连接凹槽内涂覆粘结砂浆,粘结砂浆凝固后将相邻板体的连接,避免相邻板体在受到冲击力后横向发生移动从而造成的墙体裂缝,提高了墙体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板体纵向拼接的两侧的板面上设置有与横向拼接的两侧的板面上形成的连接凹槽同样结构的连接凹槽,且向板体外形成有一致的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板体的四个侧面均设置连接凹槽,能够进一步地增强相邻板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凹槽呈梯形,其开口形成于梯形的上底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两组连接凹槽,能够使得相邻板体在拼接后横向增设两道连接结构,增强了隔墙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注浆孔包括由外向内延伸形成的连接部和位于板体内部形成于连接段端部的锁止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部为直管状,所述锁止部为倒锥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管状的连接部在注入砂浆之后能够形成砂浆柱,增大了砂浆柱与板体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板体之间的连接稳定;倒锥状的锁止部能够在砂浆凝固后形成对砂浆柱的锁定,同时增大整体砂浆柱与板体的接触面积,提高砂浆柱与板体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板体包括两个加强板和成型于两个加强板之间的填充板,所述填充板是由发泡水泥或陶粒泡沫混凝土或聚苯颗粒与水泥的混合物填充成型而成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发泡水泥或者陶粒泡沫混凝土或聚苯颗粒水泥的混合物形成的填充板具有材质轻、材料环保的特点,在生产过程中均可重复利用,无废料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组合式墙体,其优点是墙体结构稳定,不易产生裂缝。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组合式墙体,包括若干防裂缝隔墙板,左右相邻、上下相邻的防裂缝隔墙板的板体通过子槽和母槽相对接,相邻的两个板体上相对应的注浆孔同心对接,且在注浆孔内形成有砂浆柱;相邻的两个板体的板面上相对应的连接凹槽的开口相连接,形成有封闭的粘结槽,且在粘结槽内形成有粘结砂浆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个板体对接之后,在注浆孔设置砂浆柱能够增强相邻板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相邻的板体之间连接更加牢固、稳定;相邻板体的连接凹槽的开口相对接,形成了由两个梯形槽组成的粘结槽,粘结槽内填充、涂覆粘结砂浆,等到粘结砂浆凝固后,在粘结槽内形成了粘结砂浆层,从而能够进一步地连接相邻两个板体,减轻了由于冲击力导致的横向裂缝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砂浆柱是由注入在注浆孔内的粘结砂浆成型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粘结砂浆层是由涂覆在粘结槽内的粘结砂浆成型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通过在板体的两侧设置的子槽和母槽,以及在子槽和母槽内部开设的砂浆孔,能够在相邻的板体拼接时,增强板体的连接强度,能够有效抵抗后期相邻板体之间的冲击力,并且同时在板面上设置连接凹槽,能够进一步地增强板体之间的连接强度,整体上能够有效缓解相邻内隔墙板之间的冲击力,避免发生相邻板体之间的横向移动,降低了由内隔墙板拼接的墙体产生裂缝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长边侧和短边侧均设置有连接凹槽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向剖面视图;

图4是图2中b-b向剖面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相邻板体拼接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c-c向剖面视图;

图7是图5中d-d向剖面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墙体拼接示意图。

图中,1、板体;11、加强板;12、填充板;2、子槽;3、母槽;4、注浆孔;41、连接部;42、锁止部;5、砂浆柱;6、连接凹槽;61、开口;7、粘结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防裂缝隔墙板,包括板体1,板体1呈矩形状,板体1的长边一侧设置有子槽2,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母槽3,板体1的短边一侧也可以设置子槽2和母槽3,相邻的板体1的拼接通过子槽2和母槽3的插接配合进行定位,并且通过粘结砂浆进行粘结对接。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子母槽3,子槽2为“凸条状”,母槽3为“凹槽状”。

板体1横向拼接的两侧的子槽2和母槽3内均开设有注浆孔4,这里的横向拼接主要指的是长边一侧作为拼接面,注浆孔4沿子槽2或者母槽3的长度方向设置包括但不限于三组,具体的注浆孔4的设置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板体1的长度以及安装需要进行设置。

参考图2和图4,更加具体的,注浆孔4包括连接部41以及锁止部42。连接部41是从子槽2或者母槽3的表面向内水平延伸开设的,其为直管状,优选地,其为圆管状;连接部41的长度和直径可以根据实际板体1的尺寸设置,优选地,其长度为15-20mm,其直径为8mm。

锁止部42成型于连接部41的延伸末端,其形状优选地采用倒锥状,远离连接部41的一端尺寸较大。

参考图1,同时,在板体1的表面上开设有包括但不限于至少一组、两个连接凹槽6,两个连接凹槽6分别相对地设置在板面的两侧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每个板体1的同侧的板面上设置有两组连接凹槽6,两组连接凹槽6以板体1的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参考图2和图3,当然,连接凹槽6的设置不仅仅限于在板体1的一个侧面设置连接凹槽6,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优选地,板体1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连接凹槽6;另外,为了能够进一步地增强相邻板体1的连接强度,在相邻板体1纵向拼接两侧,即短侧边的板面上同样设置有连接凹槽6。

连接凹槽65的外形呈等腰梯形,在其上底处开设有开口61(参考图1),开口61方向水平向外开设,需要注意的是,所有连接凹槽6的开口61大小均一致,以保证在相邻的板体1对接时,相邻板体1一侧的连接凹槽6的开口61能够完全对应。

连接凹槽6的深度可以设置有8-10mm,以保证相邻板体1的有效连接。

参考图1,在板面的长边一侧,连接凹槽6与注浆孔4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隔墙板的板体1包括两个加强板11和位于两个加强板11之间的填充板12,填充板12是采用发泡水泥或陶瓷泡沫混凝土或聚苯颗粒与水泥的混合物在模具内填充成型的。其中,若采用水泥与聚苯颗粒的混合物,水泥与聚苯颗粒的填充比例优选为:1:0.3-0.5。在内隔墙板的生产过程中,均无废料排放,所有废料均可以重复利用,既节约了成本,也符合绿色环保要求。

实施例二

参考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墙体,其由实施例一中的若干块防裂缝隔墙板拼接而成,相邻的板体1上下、左右均通过板体1的子槽2和母槽3相插接定位,横向拼接的两个板体1之间的两个注浆孔4同心,通过在注浆孔4内填充粘结砂浆,能够在相邻板体1之间形成砂浆柱5,两个板体1的子槽2和母槽3也通过粘结砂浆粘结。

参考图5和图7,在拼接后,两个板体1之间的连接凹槽6的完全对接,从而使得两个连接凹槽6形成一个封闭的粘结槽7,粘结槽7内设置有粘结层,粘结层是通过在粘结槽7内填充粘结砂浆成型地,等到粘结砂浆凝固后,能够将相邻板体1的板面稳定的连接在一起。

具体的由本实用新型的防裂缝隔墙板组成而成的组合式墙体如图8所示。

本实施的组合式墙体通过若干个防裂缝隔墙板拼接而成,相邻板体1之间通过在子槽2或者母槽3内设置砂浆柱5,以及在板面上设置连接凹槽6,两者共同起到增强组合式墙体连接强度的作用,减轻组合式墙体产生横向裂缝的风险。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