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型内隔墙板及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7231发布日期:2019-12-06 18:01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型内隔墙板及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保型内隔墙板。



背景技术:

内隔墙板是用于建筑物内部隔墙的墙体预制条板,一般用于非承重墙。

现有的内隔墙板一般在板体的两侧设置子母槽,通过设置的子母槽能够对同样的板体进行拼接,从而完成隔墙的设计建造。

现有的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522434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墙体,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若干隔墙板,隔墙板的板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互相配合的凸条和凹槽,左右相邻的两板体的凸条和凹槽相扣合且两板体上下交错设置,左边的本体的端部和右边板体的中部对齐。

但是,现有的内隔墙板在受到冲击时,其受到的冲击力会不加衰减的在隔墙板之间传播,尤其是在横向方向上,容易导致墙体产生裂缝,影响隔墙板的隔热、保温,严重导致房屋垮塌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保型内隔墙板,其优点是能够对内隔墙板的连接进行有效的加强,降低墙体产生裂缝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环保型内隔墙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一侧形成有子槽,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母槽,所述板体的至少一侧的板面上开设有至少一组连接凹槽,每组连接凹槽包括两个,两个连接凹槽相对地设置在板面的两侧且向外形成有一致的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的板体可以通过子槽和母槽进行连接,方便相邻板体的定位对接,加强板体的整体的连接强度,同时在此基础上设置的连接凹槽能够使得相邻板体的板面之间进一步地增强连接强度,在拼接后,可以向连接凹槽内涂覆粘结砂浆,粘结砂浆凝固后将相邻板体的连接,减轻了在横向方向上板体容易产生裂缝的风险,提高了内隔墙体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板体呈矩形,所述板面上的连接凹槽设置有两组,两组连接凹槽沿板面的长度方向以板体的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两组连接凹槽,能够使得相邻板体在拼接后横向增设两道连接结构,增强了内隔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所述连接凹槽呈梯形,其开口形成于梯形的上底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梯形的连接凹槽能够增大粘结砂浆的粘结面积,且相邻板体的梯形的连接凹槽对接后,在其内部形成的粘结砂浆体更加稳定,能够有效地抵抗内隔板体受到冲击后的横向的冲击力,减轻横向板体之间形成裂缝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凹槽的深度为8-10mm。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板体包括两个加强板和成型于两个加强板之间的填充板,所述填充板是由发泡水泥或陶粒泡沫混凝土或聚苯颗粒与水泥的混合物填充成型而成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发泡水泥或者陶粒泡沫混凝土或聚苯颗粒水泥的混合物形成的填充板具有材质轻、材料环保的特点,在生产过程中均可重复利用,无废料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保型内隔墙板的连接结构,其优点是能够对内隔墙板的连接进行加强固定,降低墙体产生裂缝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环保型内隔墙板的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环保型内隔墙板,两个环保型内隔墙板的板体通过子槽和母槽横向粘结,两个板体上的连接凹槽的开口相对接从而在板面上形成了封闭的粘结槽,粘结槽内设置有粘结层,以用于连接两个板体的板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板体的连接凹槽的开口相对接,形成了由两个梯形槽组成的粘结槽,粘结槽内填充、涂覆粘结砂浆,等到粘结砂浆凝固后,在粘结槽内形成了粘结砂浆层,从而能够进一步地连接相邻两个板体,减轻了由于冲击力导致的裂缝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粘结层是填充于粘结槽内的粘结砂浆形成的粘结砂浆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粘结砂浆层与板面齐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粘结砂浆层与板面齐平,保证墙壁表面的平整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通过在板体两侧设置的子槽和母槽,以及配合在板面上开设的连接凹槽,整体上增强了内隔墙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能够有效缓解相邻内隔墙板之间的冲击力,降低了由内隔墙板拼接的墙体产生裂缝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是实施一突出板体两侧均开设连接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a-a向剖面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b-b向剖面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拼接后墙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板体;11、加强板;12、填充板;2、板面;3、子槽;4、母槽;5、连接凹槽;6、开口;7、粘结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环保型内隔墙板,包括板体1,板体1呈矩形,板体1的长边一侧设置有子槽3,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母槽4,相邻板体1的拼接通过子槽3与母槽4的插接配合进行定位,并且通过粘结砂浆进行粘结。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子母槽4,子槽3为“凸条状”,母槽4为“凹槽状”。

板体1的至少一侧的板面2上开设有至少一组、两个连接凹槽5,两个连接凹槽5分别相对地设置在板面2的两侧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每个板体1的同侧的板面2上设置有两组连接凹槽5,两组连接凹槽5以板体1的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连接凹槽5的外形呈等腰梯形,在其上底处开设有开口6,开口6方向水平向外开设,需要注意的是,所有连接凹槽5的开口6大小均一致,以保证在相邻的板体1对接时,相邻板体1一侧的连接凹槽5的开口6能够完全对应。

连接凹槽5的深度可以设置为8-10mm,以保证相邻板体1的有效连接。

参考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的内隔墙板的板体1包括两个加强板11和位于两个加强板11之间的填充板12,填充板12是采用发泡水泥或陶瓷泡沫混凝土或聚苯颗粒与水泥的混合物在模具内填充成型的。其中,若采用水泥与聚苯颗粒的混合物,水泥与聚苯颗粒的填充比例优选为:1:0.3-0.5。在内隔墙板的生产过程中,均无废料排放,所有废料均可以重复利用,既节约了成本,也符合绿色环保要求。

参考图2,在本实用新型中,不仅仅限于在板体1的一个侧面设置连接凹槽5,根据实际的需要,在板体1的两个侧面上均可以设置连接凹槽5,从而进一步增强板体1的连接强度。

实施例二

参考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保型内隔墙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实施例一中的至少连个环保型内隔墙板,相邻的两个板体1之间拼接时,先在子槽3和母槽4之间涂覆一层粘结砂浆,然后使得两个板体1通过子槽3和母槽4拼接在一起,两个板体1之间的连接凹槽5的开口6完全对接,从而使得两个连接凹槽5形成一个封闭的粘结槽7,粘结槽7内设置有粘结层,粘结层是通过在粘结槽7内填充粘结砂浆形成的,待粘结砂浆凝固后,能够将相邻板体1的板面2稳定地粘结在一起,从而增强了墙体的结构稳定性,降低裂缝产生的风险。

为了能够保证墙壁表面的平整性,粘结砂浆层与板面2的板面2齐平。

具体的由本实用新型的环保内隔墙板拼接而成的墙体,可以参考图7。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