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08833发布日期:2020-04-17 16:57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车库是供车辆停放之场所,然而传统立体车库或立体停车楼的占地面积大,土地利用率较低,将近三分之一的所占面积均为车道,无法停放车辆,只起到了车辆过渡的作用,不能满足现有较多车辆的停放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立体车库,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立体车库,包括一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车库包括一钢材搭建而成的车库架,所述车库架包括至少两层停车层;

所述停车层内设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包括至少四根横向排布的横向导轨、至少四根纵向排布的纵向导轨,所述横向导轨与所述纵向导轨呈网格状排布;

所述第一导轨上设有至少两块载车板,所述载车板的横截面呈长方形,所述载车板的下部设有四个与所述第一导轨相匹配的滑轮,四个所述滑轮设置在所述载车板的四个角部;

所述第一导轨的外侧设有用于推动所述载车板的第一推动装置,所述第一推动装置安装在所述车库架上;

所述车库架的一侧设有一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一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一侧设有一车辆出入口,所述升降平台上设有一与所述第一导轨对接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一侧设有第二推动装置。

所述载车板上设有两个用于固定车辆的车轮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横截面呈半圆形。

所述横向导轨的导轨槽与所述纵向导轨的导轨槽的连接处倒圆角。

所述载车板的外侧部上贴附有一用于缓冲的第一橡胶层。

所述第一推动装置包括一安装在所述车库架上的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前部安有一长条状的第一推动板,所述第一推动板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二橡胶层;

所述第二推动装置包括一安装在所述升降平台上的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前部安有一长条状的第二推动板,所述第二推动板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三橡胶层。

所述升降平台的一侧安有一倾斜板,所述倾斜板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倾斜板的上表面设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立体车库,通过此设计,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更节省空间,减少了所需车道,相比传统的立体车库能停放更多的车辆,更为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停车层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导轨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立体车库,包括一立体车库,立体车库包括一钢材搭建而成的车库架1,车库架包括至少两层停车层;停车层内设有第一导轨2,第一导轨包括至少四根横向排布的横向导轨10、至少四根纵向排布的纵向导轨11,横向导轨与纵向导轨呈网格状排布;第一导轨上设有至少两块载车板4,载车板的横截面呈长方形,载车板的下部设有四个与第一导轨相匹配的滑轮9,四个滑轮设置在载车板的四个角部;第一导轨的外侧设有用于推动载车板的第一推动装置3,第一推动装置安装在车库架上;车库架的一侧设有一升降装置8,升降装置包括一升降平台5,升降平台一侧设有一车辆出入口,升降平台上设有一与第一导轨对接的第二导轨,第二导轨一侧设有第二推动装置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立体车库,通过此设计,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更节省空间,减少了所需车道,相比传统的立体车库能停放更多的车辆,更为实用。

为了便于停放车辆,载车板采用一钢板,钢板的上表面设有防滑纹。钢板的表面涂覆有一防锈涂层。滑轮可采用万向轮。载车板上设有两个用于固定车辆的车轮的限位块,限位块的横截面呈半圆形。

为了便于滑轮转向,横向导轨的导轨槽与纵向导轨的导轨槽的连接处倒圆角。

载车板的外侧部上贴附有一用于缓冲的第一橡胶层。调整较停车层内侧的载车板的位置时,通过第一推动装置与第二推动装置推动外侧的载车板,并使外侧载车板推动内侧的载车板移动,进而相邻的两个载车板之间易发生碰撞,利用第一橡胶层形成缓冲,减少两个载车板之间的碰撞损伤。

第一推动装置包括一安装在车库架上的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的前部安有一长条状的第一推动板,第一推动板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二橡胶层;第二推动装置包括一安装在升降平台上的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的前部安有一长条状的第二推动板,第二推动板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三橡胶层。利用第二橡胶层与第三橡胶层形成缓冲,减少碰撞损伤。

升降平台的一侧安有一倾斜板7,倾斜板的横截面呈三角形,倾斜板的上表面设有防滑纹。以形成斜坡,便于用户将车辆停放至升降平台上的载车板上。

使用时,升降平台上的第二导轨上留有一载车板,用户将车辆行过倾斜板停至载车板上,升降装置进行升降,使升降平台与相应的停车层位于同一高度,第二导轨包括两根纵向排布的纵向导轨,第二导轨的纵向导轨与第一导轨的纵向导轨相对接后,通过第二推动装置将载车板推至相应停车层内的第一导轨上,通过第一推动装置与第二推动装置调整载车板位置,完成车辆停放;在取出车辆时,升降装置进行升降,使升降平台与相应的停车层位于同一高度,通过第一推动装置与第二推动装置调整载车板位置,并利用第一推动装置将载车板自第一导轨推至第二导轨上,升降装置下降至地面,用户将车辆驶出,完成取车。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立体车库,包括一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车库包括一钢材搭建而成的车库架,所述车库架包括至少两层停车层;

所述停车层内设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包括至少四根横向排布的横向导轨、至少四根纵向排布的纵向导轨,所述横向导轨与所述纵向导轨呈网格状排布;

所述第一导轨上设有至少两块载车板,所述载车板的横截面呈长方形,所述载车板的下部设有四个与所述第一导轨相匹配的滑轮,四个所述滑轮设置在所述载车板的四个角部;

所述第一导轨的外侧设有用于推动所述载车板的第一推动装置,所述第一推动装置安装在所述车库架上;

所述车库架的一侧设有一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一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一侧设有一车辆出入口,所述升降平台上设有一与所述第一导轨对接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一侧设有第二推动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板上设有两个用于固定车辆的车轮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横截面呈半圆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导轨的导轨槽与所述纵向导轨的导轨槽的连接处倒圆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板的外侧部上贴附有一用于缓冲的第一橡胶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装置包括一安装在所述车库架上的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前部安有一长条状的第一推动板,所述第一推动板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二橡胶层;

所述第二推动装置包括一安装在所述升降平台上的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前部安有一长条状的第二推动板,所述第二推动板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三橡胶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的一侧安有一倾斜板,所述倾斜板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倾斜板的上表面设有防滑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立体车库。一种新型立体车库,包括一立体车库,立体车库包括一钢材搭建而成的车库架,车库架包括至少两层停车层;停车层内设有第一导轨,第一导轨包括至少四根横向排布的横向导轨、至少四根纵向排布的纵向导轨,横向导轨与纵向导轨呈网格状排布。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立体车库,通过此设计,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更节省空间,减少了所需车道,相比传统的立体车库能停放更多的车辆,更为实用。

技术研发人员:孟峻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孟峻松
技术研发日:2019.03.21
技术公布日:2020.0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