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合剪力墙连接结构、水平连接结构及竖向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0135发布日期:2020-05-22 22:15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叠合剪力墙连接结构、水平连接结构及竖向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合剪力墙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使用预制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但是在目前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仍存在施工效率较低等问题。

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以实心预制混凝土构件为主的结构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及难点,例如,预制构件侧面出筋导致构件生产自动化程度低;现场钢筋连接导致质量管控困难;构件自重大导致塔吊型号大、现场吊装困难、运输不便;后浇带连接导致模板及钢筋作业量大、工人需求量大等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目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效率低下、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了以下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叠合剪力墙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两个预制墙,每个预制墙包括第一墙板、第二墙板及结合件,其中所述第一墙板与第二墙板间隔开一定距离相对设置以形成空腔,所述结合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墙板与第二墙板固接;以及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用于连接所述至少两个预制墙,混凝土至少被浇筑在所述空腔中,所述至少两个预制墙通过所述连接体和被浇筑的混凝土形成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叠合剪力墙水平连接结构,包括:两个预制墙或两个以上的预制墙,所述两个预制墙或两个以上的预制墙水平方向设置以使得相邻两个预制墙形成任意形结构,每个预制墙包括第一墙板、第二墙板及结合件,其中所述第一墙板与第二墙板间隔开一定距离相对设置以形成空腔,所述结合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墙板与第二墙板固接;以及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用于连接所述两个预制墙,混凝土至少被浇筑在所述空腔中,所述两个预制墙或两个以上的预制墙通过所述连接体和被浇筑的混凝土形成所述任意形结构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任意形结构为一字形结构、l形结构、t形结构和/或斜向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一种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结构,包括:两个预制墙,所述两个预制墙上下设置,每个预制墙包括第一墙板、第二墙板及结合件,其中所述第一墙板与第二墙板间隔开一定距离相对设置以形成空腔,所述结合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墙板与第二墙板固接;以及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用于连接所述两个预制墙,混凝土至少被浇筑在所述空腔中,所述两个预制墙通过所述连接体和被浇筑的混凝土形成竖向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体为钢筋连接体和/或钢板连接体。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体包括钢筋连接体,并且所述钢筋连接体的形状设置为增强所述至少两个预制墙的连接强度。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体包括一维形式的钢筋线状连接体,并且所述钢筋线状连接体为:折线形状、螺旋形状、弯钩形状或波纹形状中的一种、或多种形状的结合形状;和/或所述连接体包括二维形式的钢筋片状连接体,并且所述钢筋片状连接体为:u形状、整体环形状、端部环形状、或网形状中的一种、或多种形状的结合形状;和/或所述连接体包括三维形式的钢筋笼状连接体,并且所述钢筋笼状连接体为:所述钢筋片状连接体与所述钢筋线状连接体形成的钢筋笼状连接体、所述钢筋线状连接体形成的钢筋笼状连接体、或所述钢筋片状连接体形成的钢筋笼状连接体。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体包括钢筋连接体,并且所述钢筋连接体上设置有增强相邻两个预制墙的连接强度的增强部。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增强部为设置在连接体端部的凸起结构和/或加粗结构。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凸起结构为设置在连接体端部的并筋或横筋;所述加粗结构为设置在连接体端部的端板结构、墩粗结构、增加套筒结构或增加螺母结构。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体包括钢板连接体,并且所述钢板连接体设置有增强相邻两个预制墙的连接强度的增强部。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钢板连接体为平面形状连接体,并且在所述钢板连接体上设置有开孔或凸起以作为所述增强部;和/或所述钢板连接体为平面弯曲形状连接体,弯曲形状部分作为所述增强部;和/或所述钢板连接体的端部设置有作为所述增强部的端板结构或加粗结构。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位于相邻两个预制墙的空腔中;或者所述连接体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墙板和/或第二墙板中,所述连接体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一墙板和/或第二墙板的形成空腔的一侧、或者从所述第一墙板和/或第二墙板的形成空腔的一侧的相对侧、或者从所述第一墙板和/或第二墙板的端部延伸至外侧。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相邻两个预制墙的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的边缘成:紧靠形式或分离形式;和/或错开形式或对齐形式;和/或榫卯形式或键槽形式。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结合件为钢筋笼,所述钢筋笼分别与所述第一墙板与第二墙板固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两个预制墙、两个预制墙或两个以上的预制墙还包括功能层,所述功能层为保温层、防火层和/或防水层,所述功能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墙板与第二墙板的一个墙板的内侧面,所述功能层与所述第一墙板与第二墙板的另一墙板形成所述空腔;以及所述结合件包括第一结合件及第二结合件,所述第二结合件为功能结合件,所述第一结合件固接至所述另一墙板,所述第二结合件的一端穿过所述功能层固接至所述一个墙板,所述第二结合件的另一端固接至所述另一墙板、或者连接至所述第一结合件。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体包括成型连接钢筋笼。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体为钢筋笼、和连接钢筋或片状连接钢筋,钢筋笼位于相邻两个预制墙的邻接处,所述连接钢筋或片状连接钢筋的两端从钢筋笼内侧和/或外侧分别延伸至相邻两个预制墙的空腔内。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连接钢筋或片状连接钢筋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一侧分别位于钢筋笼处或钢筋笼附近,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另一侧分别位于相邻两个预制墙的空腔内。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连接钢筋或片状连接钢筋设置为一层或多层。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相邻两个预制墙之间间隔开预定距离以形成现浇段,所述钢筋笼设置在所述现浇段处,并且所述连接钢筋或片状连接钢筋延伸通过相邻两个预制墙的第一墙板与第二墙板之间的空腔的一部分或全部、和延伸至和/或延伸通过所述现浇段,并且在所述空腔与现浇段浇筑混凝土,所述预制墙通过所述现浇段的混凝土与连接体形成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结构中上下设置的两个预制墙之间不设有设置水平楼板的空间。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结构中上下设置的两个预制墙的一侧或两侧留有间隔,以便通过一侧或两侧的间隔来设置水平楼板。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相邻两个预制墙中的一个预制墙的厚度小于另一预制墙的厚度。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混凝土为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细石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或发泡混凝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水平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预制墙的边缘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叠合剪力墙一字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叠合剪力墙一字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叠合剪力墙一字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叠合剪力墙一字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叠合剪力墙一字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四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叠合剪力墙l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叠合剪力墙l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叠合剪力墙l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叠合剪力墙l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四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叠合剪力墙t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叠合剪力墙t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公开的叠合剪力墙t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公开的叠合剪力墙t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公开的叠合剪力墙t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四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公开的叠合剪力墙斜向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公开的叠合剪力墙斜向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公开的叠合剪力墙斜向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公开的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结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公开的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结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装配式建筑通常是将在工厂中预制成型的构件运至施工现场后在进行装配连接。其中预制构件中的预制墙结构形式可以为多种,为了方便运输、方便吊装并且能够实现现场浇筑,通常可以采用壳体形式的预制墙。壳体形式的预制墙中的壳体可以充当浇筑模板,则大大减少了支模量,从而大大减少施工现场的手工作业,提高了施工效率;大大减少支模量,从而能够节约耗材,降低施工成本,减少建筑垃圾,有利于环保。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叠合剪力墙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两个预制墙,每个预制墙包括第一墙板、第二墙板及结合件,其中第一墙板与第二墙板间隔开一定距离相对设置以形成空腔,结合件分别与第一墙板与第二墙板固接;以及连接体,连接体用于连接至少两个预制墙,混凝土至少被浇筑在空腔中,至少两个预制墙通过连接体和被浇筑的混凝土形成连接。

如图1所示,上述至少两个预制墙11、12、13可以形成水平连接结构(例如图1中,a、b、c、d、e所示,其中这些图中示出了设置后预制墙的俯视示意图),也可以形成竖向连接结构(例如图1f所示,在该图中示出了设置后预制墙的侧视示意图)。其中,图1a示出了相邻两个预制墙所形成的形状为一字形的情况;图1b示出了相邻两个预制墙所形成的形状为l形的情况;图1c示出了相邻三个预制墙所形成的形状为t形的情况;图1d示出了相邻两个预制墙所形成的形状为斜向形状且两个预制墙的内夹角小于90度的情况;图1e示出了相邻两个预制墙所形成的形状为斜向形状且两个预制墙的内夹角大于90度的情况;图1f示出了相邻两个预制墙上下设置的竖向结构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图1中所示出的例子仅仅是用于示例作用,并不用作本公开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设计情况来进行调整从而形成其他相应的形状。另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应当理解,上述形状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要来组合使用。

相邻两个预制墙的两个墙板的边缘可以设置成:紧靠形式或分离形式;和/或错开形式或对齐形式;和/或榫卯形式或键槽形式。根据本公开的思想,相邻两个预制墙的两个墙板的边缘的设置形式也可以是上述各种形式中的两种或多种。需要注意的是,图2中所示出的例子仅仅是用于示例作用,并不用作本公开的限制,

如图2a所示,两个预制墙21、22的边缘设置成榫卯形状,图2a1为侧视示意图,图2a2及2a3为两种情况的俯视示意图,其中,如图2a2所示,两个预制墙21、22的各自的两个墙板中的一个墙板可以设置成榫卯形状而另一墙板不设置成榫卯形状,如图2a3所示,两个预制墙21、22的各自的两个墙板均设置成榫卯形状。

如图2b所示,两个预制墙21、22的边缘可以设置成键槽形状,图2b1为侧视示意图,图2b2及2b3为两种情况的俯视示意图,其中,如图2b2所示,两个预制墙21、22的各自的两个墙板中的一个墙板可以设置成键槽形状而另一墙板不设置成键槽形状,如图2b3所示,两个预制墙21、22的各自的两个墙板均设置成键槽形状。

如图2c所示,两个预制墙21、22的边缘可以设置成错开形状,图2c1和2c2为侧视示意图的主视示意图及后视示意图,图2c3为俯视示意图,两个预制墙的第一墙板的相邻处与第二墙板的相邻处错开一定角度。

如图2d所示,两个预制墙21、22的边缘设置成分离形状的一种形式,图2d1和2d2为侧视示意图的主视示意图及后视示意图,图2d3为俯视示意图,图d1所示的两个墙板可以分离,图2d2所示的另外的两个墙板可以紧靠。

如图2e所示,两个预制墙21、22的边缘设置成对齐形状的一种形式,图2e1为侧视示意图,图2e2为俯视示意图,两个预制墙的各自两个墙板相应对齐。

如图2f所示,两个预制墙21、22的边缘设置成分离形状的一种形式,图2f1为侧视示意图,图2f2为俯视示意图,两个预制墙的各自两个墙板相应分离。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方式,上述连接体可以为钢筋连接体,钢筋连接体可以为直线形状。

可选地,钢筋连接体的形状可以设置为增强至少两个预制墙的连接强度。连接体可以包括一维形式的钢筋线状连接体,并且钢筋线状连接体可以为:折线形状(例如在钢筋的两端进行折线式弯折等)、螺旋形状(例如使用螺旋形式的钢筋等)、弯钩形状(例如钢筋的两端具有弯钩)或波纹形状(例如钢筋成波纹形状或者其他曲线形状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形状的结合形状。连接体可以包括二维形式的钢筋片状连接体,并且钢筋片状连接体可以为:u形状(例如弯折成u形的钢筋)、整体环形状(例如钢筋环)、端部环形状(例如端部存在环形部分)、或网形状(例如钢筋网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形状的结合形状。连接体可以包括三维形式的钢筋笼状连接体,并且钢筋笼状连接体可以为:钢筋片状连接体与钢筋线状连接体形成的钢筋笼状连接体、钢筋线状连接体形成的钢筋笼状连接体、或钢筋片状连接体形成的钢筋笼状连接体。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连接体也可以为上述一维形式的钢筋线状连接体、二维形式的钢筋片状连接体、三维形式的钢筋笼状连接体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形状的组合,例如三维形式的钢筋笼状连接体中的钢筋线状连接体可以采用一维形式的钢筋线状连接体的形式,钢筋片状连接体可以采用二维形式的钢筋片状连接体的形式等等。

还可选地,钢筋连接体上可以设置有增强相邻两个预制墙的连接强度的增强部。增强部可以为设置在连接体端部的凸起结构和/或加粗结构。凸起结构可以为设置在连接体端部的并筋或横筋。加粗结构可以为设置在连接体端部的端板结构、墩粗结构、增加套筒结构或增加螺母结构。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种方式,上述连接体可以包括钢板连接体,钢板连接体可以是平面形状的钢板。

可选地,钢板连接体可以设置有增强相邻两个预制墙的连接强度的增强部。钢板连接体可以为平面形状连接体,并且在钢板连接体上可以设置有开孔或凸起以作为增强部。钢板连接体可以为平面弯曲形状连接体,弯曲形状部分可以作为增强部。钢板连接体的端部可以设置有作为增强部的端板结构(例如在钢板的端部或其他部分焊接另一钢板等)或加粗结构(加粗结构的直径大于其他部分的直径)。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钢板连接体可以为上述平面形状连接体、平面弯曲形状连接体、及端部具有端板结构或加粗结构的连接体的任意两种或三种的组合。

上述各种形式的连接体可以位于至少两个预制墙的相邻两个预制墙的空腔中,例如,连接体的一端或一部分可以位于相邻两个预制墙的一个预制墙的空腔中,而连接体的另一端或其他部分可以位于相邻两个预制墙的另一个预制墙的空腔中。

第一墙板与第二墙板之间的结合件可以为钢筋笼,钢筋笼可以分别与第一墙板与第二墙板固接(例如钢筋笼的侧部网片可以埋入第一墙板与第二墙板)。

上述至少两个预制墙还可以包括功能层,功能层可以为保温层、防火层和/或防水层,功能层可以设置在第一墙板与第二墙板的一个墙板(例如外页板)的内侧面,功能层与第一墙板与第二墙板的另一墙板(例如内页板)形成空腔;以及结合件包括第一结合件及第二结合件,第二结合件为功能结合件,第一结合件固接至另一墙板,第二结合件的一端穿过功能层固接至所述一个墙板,第二结合件的另一端固接至所述另一墙板、或者连接至第一结合件。其中,第一结合件可以为钢筋笼、桁架钢筋、连接钢筋或钢筋网片等形式。

在本公开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两个预制墙的连接体可以为成型连接钢筋笼。可选地,连接体可以包括钢筋笼、和连接钢筋或片状连接钢筋。钢筋笼位于相邻两个预制墙的邻接处,连接钢筋或片状连接钢筋的两端从钢筋笼内侧和/或外侧分别延伸至相邻两个预制墙的空腔内。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描述的连接体可以具有上述的连接体的增强形状或增强结构,根据本公开可以进行组合使用等。为了简洁起见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上述连接钢筋或片状连接钢筋可以为多段的形式,例如包括分别位于钢筋笼两侧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一侧分别位于钢筋笼处或钢筋笼附近,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另一侧分别位于相邻两个预制墙的空腔内。

连接钢筋或片状连接钢筋设置可以为一层或多层。

可选地,相邻两个预制墙之间可以间隔开一定的距离,这样间隔开的空间可以形成现浇段,钢筋笼设置在现浇段处,并且连接钢筋或片状连接钢筋延伸通过相邻两个预制墙的第一墙板与第二墙板之间的空腔的一部分或全部、和延伸至和/或延伸通过现浇段,并且在空腔与现浇段浇筑混凝土,预制墙通过现浇段的混凝土与连接体形成连接。

其中混凝土可以为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细石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或发泡混凝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将预制墙设置到位;放置连接体,使得连接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相邻两个预制墙的空腔中;以及至少在空腔内浇筑混凝土。

本公开提供的叠合剪力墙连接结构采用通过工厂预制的成型连接钢筋笼实现可分离式暗柱连接,避免了在施工现场大量安装、绑固钢筋,从而大大减少施工现场的手工作业,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可实现高度工业化、自动化生产、节省人工、降低综合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了建筑体系的工业化程度、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材料损耗、且工厂集中环保处理、有利于实现四节一环保的要求。而且,现场浇筑后的墙体,试验验证表明其受力性能等同于现浇结构,安全可靠,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叠合剪力墙连接结构详细地说明。

首先,对叠合剪力墙水平连接结构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公开提供了叠合剪力墙水平连接结构,其中两个预制墙或两个以上的预制墙,两个预制墙或两个以上的预制墙水平方向设置以使得相邻两个预制墙形成任意形结构,每个预制墙包括第一墙板、第二墙板及结合件,其中第一墙板与第二墙板间隔开一定距离相对设置以形成空腔,结合件分别与第一墙板与第二墙板固接;以及连接体,连接体用于连接两个预制墙,混凝土至少被浇筑在空腔中,两个预制墙或两个以上的预制墙通过连接体和被浇筑的混凝土形成任意形结构连接。该任意形结构可以为一字形结构、l形结构、t形结构和/或斜向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下面将针对各结构进行分别描述。

叠合剪力墙一字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一(紧靠、不出筋、无功能层)。

如图3所示,该叠合剪力墙一字形水平连接结构可以包括:第一预制墙100、第二预制墙200、和连接体400。第一预制墙100与第二预制墙200水平平行设置,形成一字形连接节点结构,其中图3为将第一预制墙100与第二预制墙200设置后的俯视示意图。

第一预制墙1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101、第二墙板1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101和第二墙板102的墙板结合件103,在第一墙板101与第二墙板102之间形成空腔104。第二预制墙2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201、第二墙板2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201和第二墙板202的墙板结合件203,在第一墙板201与第二墙板202之间形成空腔204。其中第一预制墙100和第二预制墙200可以在工厂中预制成型,并且运送至施工现场,通过吊装到位。

墙板结合件103、203可以为钢筋笼或桁架等形式,并且分别与第一墙板101与第二墙板201固接,例如分别与第一墙板101、201和第二墙板102、202中埋入的钢筋网片或钢筋相连接,从而固定至墙板上。

当墙板结合件103、203为成型连接钢筋笼形式时,成型连接钢筋笼包括设置在第一墙板101、201的厚度范围内的在第一墙板纵筋、设置在第二墙板102、202厚度范围内的第二墙板纵筋以及沿成型连接钢筋笼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钢筋网片,钢筋网片的一侧与第一墙板纵筋连接,钢筋网片的另一侧与第二墙板纵筋连接。

连接体400在第一预制墙100的空腔104与第二预制墙200的空腔204中延伸,这样当在空腔204中浇筑混凝土之后,通过混凝土与连接体400将两个预制墙紧固地连接。

虽然在图3中示出了连接体400为钢筋的形式,但是根据本公开,连接体400也可以为钢板的形式。

当连接体400为钢筋形式时,连接体400的形状可以为图3所示的直线形,连接体400的形状也可以设置成增强第一预制墙100和第二预制墙200之间的连接强度的形状。例如,为了增强两个预制墙之间的连接强度,连接体400的形状可以设置成在预制墙厚度方向与之后在空腔104和204中现场浇筑的混凝土的接触面积更大的形状,以增强图3的第一预制墙100和第二预制墙200之间的连接强度。

作为举例,连接体400可以包括一维形式的钢筋线状连接体,并且钢筋线状连接体可以为:折线形状(例如在钢筋的两端进行折线式弯折等,这样通过折线形状来增加了预制墙厚度方向上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螺旋形状(例如使用螺旋形式的钢筋等,这样通过螺旋形状来增加了预制墙厚度方向上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弯钩形状(例如钢筋的两端具有弯钩,这样通过弯钩形状来增加了预制墙厚度方向上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或波纹形状(例如钢筋成波纹形状或者其他曲线形状等,这样通过波纹或曲线形状来增加了预制墙厚度方向上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中的一种、或多种形状的结合形状。连接体400可以包括二维形式的钢筋片状连接体,并且钢筋片状连接体可以为:u形状(例如弯折成u形的钢筋)、整体环形状(例如钢筋环)、端部环形状(例如端部存在环形部分)、矩形或网形状(例如钢筋网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形状的结合形状,封闭式钢筋能够提高连接钢筋的强度,则在能够达到相同强度的情况下,封闭式钢筋的长度能够小于直线形单根钢筋,从而能避免干涉预制墙与其他构件连接,从而进一步方便施工。连接体400可以包括三维形式的钢筋笼状连接体,并且钢筋笼状连接体可以为:钢筋片状连接体与钢筋线状连接体形成的钢筋笼状连接体、钢筋线状连接体形成的钢筋笼状连接体、或钢筋片状连接体形成的钢筋笼状连接体。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连接体400也可以为上述一维形式的钢筋线状连接体、二维形式的钢筋片状连接体、三维形式的钢筋笼状连接体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形状的组合,例如三维形式的钢筋笼状连接体中的钢筋线状连接体可以采用一维形式的钢筋线状连接体的形式,钢筋片状连接体可以采用二维形式的钢筋片状连接体的形式;二维形式的钢筋片状连接体和三维形式的钢筋笼状连接体中所使用的钢筋可以为一维形式的钢筋线状连接体的形状等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公开的思想进行组合使用。

钢筋形式的连接体400可以设置有增强两个预制墙100、200的连接强度的增强部。增强部可以为设置在连接体400端部的凸起结构和/或加粗结构。凸起结构可以为设置在连接体端部的并筋(在连接体延伸方向上设置)或横筋(与连接体延伸方向垂直的设置),该设置可以通过焊接等固定方式。加粗结构可以为设置在连接体400端部的端板结构(例如在端部垂直设置板状结构)、墩粗结构(端部的直径大于其他部分的直径)、增加套筒结构或增加螺母结构。可选地,也可以在除端部之外的其他部分来设置上述凸起结构和/或加粗结构,凸起结构和/或加粗结构的数量可以为根据实际需要的多个。

虽然图3中未示出,但是根据本公开,连接体400可以为钢板的形式。除了可以为平整钢板的形式之外,该钢板的形式还可以包括增强两个预制墙100、200的连接强度的增强部。例如,钢板连接体可以为平面形状连接体,并且在钢板连接体上可以设置有开孔或凸起以作为增强部,这些开孔或凸起将起到增强两个预制墙100、200的连接强度的作用。钢板连接体可以为平面弯曲形状连接体,弯曲形状部分通过增大预制墙厚度方向的接触面积来作为增强部。另外,钢板连接体的端部可以设置有作为增强部的端板结构或加粗结构。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钢板连接体可以为上述具有开孔或凸起的平面形状连接体、平面弯曲形状连接体、及端部具有端板结构或加粗结构的连接体的任意两种或三种的组合。

上述各种形式的连接体400可以位于两个预制墙100、200的空腔104、204中,例如,连接体400的一端或一部分可以位于预制墙100的空腔104中,而连接体400的另一端或其他部分可以位于预制墙200的空腔204中。除了图3所示的结构之外,连接体400也可以延伸通过空腔104、204,例如可以在更多个预制墙中使用一个整体的连接体。

上述连接体400可以在工厂成型制造,并且运送至现场后再与预制墙进行连接,然后浇筑混凝土。

根据本公开的可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叠合剪力墙一字形水平连接结构还可以包括竖向约束连接件,例如竖向约束钢筋105、205。竖向约束钢筋105、205可以分别位于空腔104、204中,并且在预制墙的高度方向中延伸,例如在预制墙的高度方向中插入该竖向约束钢筋。竖向约束钢筋105、205分别设置在封闭式连接体400的一端(例如具有u形端部的内侧或其他封闭形式的端部的内侧)。竖向约束钢筋105、205可以用于对连接体400进行约束和定位。一方面,能够避免连接体400安装到位后在外力作用下移位,从而避免再次对连接体400进行调整,方便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在后期现场浇筑过程连接体400发生移位,从而保障了浇筑的质量,从而保障浇筑后的墙体的高强度和高质量。其中,竖向约束钢筋的数量可以为合适数量的任意个,可选地竖向约束钢筋的数量为两个,在保障对连接体400约束的同时,避免设置多个竖向约束钢筋,从而方便施工,降低施工成本。其中,竖向约束钢筋可以设置在连接体400的中部,可选地两个竖向约束钢筋分别穿设在封闭式连接钢筋的两端,方便施工,从而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

连接体400之间的连接方式、与墙板结合件103、203的连接方式等可以为多种。例如可以通过钢丝、铁丝绑固、或者通过钢筋结合件连接,可选地,连接体400的一端搭接在预制墙的墙板结合件103上,另一端搭接在墙板结合件203上。

此外,上述连接体400可以为多段的形式,例如包括第一段连接体和第二段连接体,第一段连接体的大部分可以位于空腔104中并且一个端部延伸至空腔204中,第二段连接体的大部分可以位于空腔204中并且一个端部延伸至空腔104中。

连接体400可以设置为一层或多层。例如可以根据预制墙的墙板结合件103、203的层数来进行设置等。

其中混凝土可以为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细石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或发泡混凝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施例还包括一种叠合剪力墙一字形水平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将预制墙设置到位形成一字形水平放置;放置连接体(例如从预制墙的侧面插入等),使得连接体至少一部分位于相邻两个预制墙的空腔中;以及在空腔内浇筑混凝土。其中,预制墙及连接体均可以在工厂预制成型,并且运送至施工现场。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预制墙的两个墙板可以是错开形式或对齐形式;和/或榫卯形式或键槽形式,上述各种形式可以两种或多种并存。其具体描述可以参照关于图2的描述。虽然,预制墙的边缘形状不相同,但是连接体与预制墙的连接等均可以采用与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另外,例如在两个预制墙的相邻墙板之间存在较大间隙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支模的方式来浇筑混凝土。

叠合剪力墙一字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二(分离、不出筋、无功能层)。

与叠合剪力墙一字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预制墙之间可以间隔开一定的距离,这样间隔开的空间可以形成现浇段300(图4中以虚线示出)。

如图4所示,该叠合剪力墙一字形水平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墙100、第二预制墙200、和连接体400。第一预制墙100和第二预制墙200间隔开预定距离,该间隔开的空间300形成现浇段(即在施工现场通过在现浇段两侧支模的方式来浇筑混凝土)。第一预制墙100与第二预制墙200水平平行设置,形成一字形连接节点结构,其中图4为将第一预制墙100与第二预制墙200设置后的俯视示意图。

第一预制墙1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101、第二墙板1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101和第二墙板102的墙板结合件103,在第一墙板101与第二墙板102之间形成空腔104。第二预制墙2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201、第二墙板2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201和第二墙板202的墙板结合件203,在第一墙板201与第二墙板202之间形成空腔204。其中第一预制墙100和第二预制墙200可以在工厂中预制成型,并且运送至施工现场,通过吊装到位。

墙板结合件103、203可以为钢筋笼或桁架等形式,并且分别与第一墙板101、201和第二墙板102、202中埋入的钢筋网片相连接,从而固定至墙板上。

以成型连接钢筋笼为例,成型连接钢筋笼包括设置在第一墙板101、201的厚度范围内的在第一墙板纵筋、设置在第二墙板102、202的厚度范围内的第二墙板纵筋以及沿成型连接钢筋笼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钢筋网片,钢筋网片的一侧与第一墙板纵筋连接,钢筋网片的另一侧与第二墙板纵筋连接。

连接体400在第一预制墙100的空腔104与第二预制墙200的空腔204中延伸,这样当在空腔中浇筑混凝土之后,通过混凝土与连接体将两个预制墙紧固地连接。

虽然在图4中示出了连接体400为钢筋的形式,但是根据本公开,连接体400也可以为钢板的形式。当连接体400为钢筋形式或钢板形式时,其形状及增强部的设置方式与上述叠合剪力墙一字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一可以相同。竖向约束连接件的设置方式也可以与上述叠合剪力墙一字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连接体400自身的连接方式、与墙板结合件103、203的连接方式等可以为多种。例如可以通过钢丝、铁丝绑固、或者通过钢筋结合件连接,可选地,连接体400的一端搭接在预制墙的墙板结合件103上,另一端搭接在墙板结合件203上。

此外,上述连接体400可以为多段的形式,例如包括第一段连接体和第二段连接体,第一段连接体的大部分可以位于空腔104中并且端部延伸至空腔204中,第二段连接体的大部分可以位于空腔204中并且端部延伸至空腔104中。

连接体400可以设置为一层或多层。例如可以根据预制墙的墙板结合件103、203的层数来进行设置等。

如图5所示,可以在现浇段300处设置成型连接钢筋笼402,该钢筋笼402与连接钢筋401一起构成上述连接体400。连接钢筋笼402可以在现浇段的高度方向上延伸,并且连接钢筋401在两个预制墙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图5所示的结构也可以包括参照图4所描述的竖向约束件,及竖向约束钢筋105、205,且实现相同的功能等。连接钢筋401与墙板结合件103、203及钢筋笼402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可以通过钢丝、铁丝绑固、或者通过钢筋结合件连接,可选地,连接钢筋401的搭接在预制墙的墙板结合件103、墙板结合件203及钢筋笼402上。此外,连接钢筋401可以为多段的形式,例如包括第一段连接体和第二段连接体,第一段连接体的一端可以位于空腔104中并且另一端位于钢筋笼402处,第二段连接体的一端可以位于空腔204中并且另一端位于钢筋笼402处。连接钢筋401可以设置为一层或多层。例如可以根据预制墙的墙板结合件103、203和/或钢筋笼402的层数来进行设置等。

上述连接体400、或者钢筋笼402与连接钢筋401可以在工厂成型制造,并且运送至现场后再与预制墙进行连接,然后浇筑混凝土。

其中混凝土可以为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细石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或发泡混凝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施例还包括一种叠合剪力墙一字形水平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将预制墙设置到位形成一字形水平放置;放置连接体(例如将钢筋笼放入,并且将连接钢筋从预制墙的侧面插入等);以及在空腔内浇筑混凝土。其中,预制墙及连接体均可以在工厂预制成型,并且运送至施工现场。在连接体包括钢筋笼与连接钢筋的情况下,该施工方法可以包括:将预制墙设置到位形成一字形水平放置;放置钢筋笼;将连接钢筋插入,使得连接钢筋位于相邻两个预制墙的空腔中;以及在空腔和现浇段内浇筑混凝土。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预制墙的两个墙板可以是错开形式或对齐形式;和/或榫卯形式或键槽形式,上述各种形式可以两种或多种并存。其具体描述可以参照关于图2的描述。虽然,预制墙的边缘形状不相同,但是连接体与预制墙的连接等均可以采用与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

叠合剪力墙一字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三(出筋、分离或紧靠、无功能层)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预制墙的墙板的出筋来构成连接体。

如图6所示,该叠合剪力墙一字形水平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墙100、第二预制墙200、和连接体401、402。第一预制墙100与第二预制墙200水平平行设置,形成一字形连接节点结构。

图6a1示出了墙板内侧出筋的分离示意图;图6a2示出了墙板内侧出筋的结合示意图;图6b1示出了墙板端侧出筋的分离示意图;图6b2示出了墙板端侧出筋的结合示意图。除了图示的方式之外,也可以在墙板的外侧出筋。

第一预制墙1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101、第二墙板1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101和第二墙板102的墙板结合件103,在第一墙板101与第二墙板102之间形成空腔104。第二预制墙2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201、第二墙板2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201和第二墙板202的墙板结合件203,在第一墙板201与第二墙板202之间形成空腔204。其中第一预制墙100和第二预制墙200可以在工厂中预制成型,并且运送至施工现场,通过吊装到位。

墙板结合件103、203可以为钢筋笼或桁架等形式,并且分别与第一墙板101、201和第二墙板102、202中埋入的钢筋网片相连接,从而固定至两个墙板上。

墙板结合件103、203为成型连接钢筋笼形式时,成型连接钢筋笼包括设置在第一墙板101、201的厚度范围内的在第一墙板纵筋、设置在第二墙板102、202的厚度范围内的第二墙板纵筋以及沿成型连接钢筋笼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钢筋网片,钢筋网片的一侧与第一墙板纵筋连接,钢筋网片的另一侧与第二墙板纵筋连接。

作为示例,如图6a1和6a2所示,为墙板内侧出筋的方式,如图6b1和6b2所示,为墙板端侧出筋的方式。钢筋分别从第一墙板101、201和第二墙板102、202中延伸出来,其中从第一墙板101和第二墙板102延伸出来的钢筋构成第一连接体401,从第一墙板201和第二墙板202延伸出来的钢筋构成第二连接体402。如图6a2和6b2所示,两个连接体搭接或连接在一起便可以形成相邻两个预制墙的连接体。

根据本公开的思想,可选地仅从一个预制墙延伸出钢筋构成连接体,该连接体可以延伸入另一预制墙的空腔中(例如,从第一预制墙100的墙体中延伸出连接体,该连接体延伸入第二预制墙的空腔中);可选地,分别从两个预制墙的一个墙板延伸出钢筋构成连接体(例如从第一墙板101延伸出第一连接体401,该连接体延伸到空腔204,并且从第二墙板202延伸出第二连接体402,该连接体延伸到空腔104)等。综合而言,连接体的一端位于第一墙板和/或第二墙板中,连接体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一墙板和/或第二墙板的形成空腔的一侧、或者从第一墙板和/或第二墙板的形成空腔的一侧的相对侧、或者从第一墙板和/或第二墙板的端部延伸至外侧。

根据本公开,从墙板中延伸出的钢筋连接体可以与上述的钢筋线状连接体的形式相同,例如,每个钢筋的形状可以设置成:折线形状、螺旋形状、弯钩形状或波纹形状中的一种、或多种形状的结合形状,当从一个预制墙延伸出的两个钢筋的整体形状可以为:端部u形状、端部环形状、矩形中的一种、或多种形状的结合形状。也可以设置有增强两个预制墙的连接强度的增强部。增强部可以为设置在端部的凸起结构和/或加粗结构。凸起结构可以为设置在连接体端部的并筋或横筋。加粗结构可以为设置在端部的端板结构、墩粗结构、增加套筒结构或增加螺母结构。可选地,也可以在除端部之外的其他部分来设置上述凸起结构和/或加粗结构,凸起结构和/或加粗结构的数量可以为根据实际需要的多个。

根据本公开的可选实施方式,该叠合剪力墙一字形水平连接结构还可以包括上述的竖向约束连接件。

两个连接体401、402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可以搭接,也可以通过钢丝、铁丝绑固、或者通过钢筋结合件连接。连接体401、402可以设置为一层或多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图6中示出了两个预制墙之间存在有间隔空间(现浇段)的示例,但是两个预制墙也可以紧密连接,例如从一个预制墙延伸出的连接体完全延伸入另一预制墙的空腔中。

带有出筋的预制墙可以在工厂成型制造,并且运送至现场后再与预制墙进行连接,然后浇筑混凝土。

其中混凝土可以为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细石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或发泡混凝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施例还包括一种叠合剪力墙一字形水平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将预制墙设置到位形成一字形水平放置,使得两个连接体相互连接或搭接;以及在空腔内浇筑混凝土。其中,预制墙及连接体均可以在工厂预制成型,并且运送至施工现场。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预制墙设置成分离形式,但是预制墙的两个墙板可以是错开形式或对齐形式;和/或榫卯形式或键槽形式,上述各种形式可以两种或多种并存。其具体描述可以参照关于图2的描述。虽然,预制墙的边缘形状不相同,但是连接体与预制墙的连接等均可以采用与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

叠合剪力墙一字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四(分离或紧靠、出筋或不出筋、有功能层)。

本实施例与叠合剪力墙一字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一、二、三的主要区别在于,预制墙为三明治预制墙,即包含了功能层。

图7中仅示出了与图5对应的示意图,但是也可以是在叠合剪力墙一字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一、二、三的其他方式的基础上增加功能层。下面,将仅以图7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该叠合剪力墙一字形水平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墙100、第二预制墙200、和连接体400。第一预制墙100与第二预制墙200水平平行设置,形成一字形连接节点结构,其中图7为将第一预制墙100与第二预制墙200设置后的俯视示意图。

第一预制墙1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101、第二墙板1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101和第二墙板102的墙板结合件103,在第一墙板101与第二墙板102之间形成空腔104。第二预制墙2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201、第二墙板2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201和第二墙板202的墙板结合件203,在第一墙板201与第二墙板202之间形成空腔204。其中第一预制墙100和第二预制墙200可以在工厂中预制成型,并且运送至施工现场,通过吊装到位。

第一墙板101、201可以视为外页板,第二墙板102、202可以视为内页板。

两个预制墙100、200还包括功能层106、206,功能层106、206可以为保温层、防火层和/或防水层,功能层106、206设置在外页板的内侧面,功能层106、206与内页板形成空腔。如图7所示,功能层106、206分别设置在第一墙板101和第一墙板201的内侧。

墙板的结合件103、104包括第一结合件及第二结合件,第二结合件为功能结合件,第一结合件固接至第二墙板,第二结合件的一端穿过功能层固接至第一墙板,第二结合件的另一端固接至第二墙板、或者连接至第一结合件。例如,可以包括钢筋笼103、203(也可以为桁架钢筋、连接钢筋或钢筋网片等形式)与功能结合件107、207,钢筋笼103、203分别固接至第二墙板102、202,功能结合件107、207的一端穿过功能层固接至第一墙板101、201。虽然在图7中示出了功能结合件107、207的另一端固接至第二墙板102、202,但是也可以不延伸至第二墙板102、202中,而是功能结合件107、207的另一端与钢筋笼103、203实现连接。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此以钢筋笼103、203为例,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实施例中描述的墙板的结合件的形式。此外,当功能层为保温层的时候,该功能结合件107为保温结合件。

在本实施例中,除了增加了功能层及相应的功能层结合件之外,其他结构可以与叠合剪力墙一字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一、二、三中的结构分别相同。在此为了简洁起见,以两个预制墙分离的形式为例进行说明,紧靠形式及出筋形式的具体内容可参见上述相应的实施方式。

连接体400与上述根据分离形式、紧靠形式及出筋形式来描述的实施例中的相应连接体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的竖向约束连接件也可以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连接体与墙板结合件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连接体的层数设置也可以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其中混凝土可以为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细石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或发泡混凝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施例的一种叠合剪力墙一字形水平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也可以根据具体形式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预制墙的两个墙板可以是错开形式或对齐形式;和/或榫卯形式或键槽形式,上述各种形式可以两种或多种并存。其具体描述可以参照关于图2的描述。虽然,预制墙的边缘形状不相同,但是连接体与预制墙的连接等均可以采用与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

此外,针对包括功能层的叠合剪力墙的各种结构,作以下的进一步说明。

例如在如图7所示的分离形式中,在三明治预制墙的连接侧(一个三明治预制墙靠近另一个三明治预制墙的一侧),水平方向上,三明治预制墙的内页板短于三明治预制墙的外页板,两个三明治预制墙的外页板之间靠近设置,设有施工需要的缝隙(比较小),则两个三明治预制墙吊装就位后,两个内页板之间形成豁口,在宽度方向上,该豁口延伸至功能板处以形成现浇段。成型连接钢筋笼设置在现浇段处,连接钢筋的一段与预制墙连接,又一段与成型连接钢筋笼连接。

叠合剪力墙l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一(内页板紧靠、不出筋、无功能层)。

如图8所示,该叠合剪力墙l形水平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墙100、第二预制墙200、和连接体401、402。第一预制墙100与第二预制墙200水平平行设置,形成l形连接节点结构,其中图8为将第一预制墙100与第二预制墙200设置后的俯视示意图。

第一预制墙1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101、第二墙板1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101和第二墙板102的墙板结合件103,在第一墙板101与第二墙板102之间形成空腔104。第二预制墙2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201、第二墙板2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201和第二墙板202的墙板结合件203,在第一墙板201与第二墙板202之间形成空腔204。其中第一预制墙100和第二预制墙200可以在工厂中预制成型,并且运送至施工现场,通过吊装到位。

图8所示的实施例为第二墙板102、202紧靠,并且在两个预制墙的相连处形成现浇段300。

墙板结合件103、203可以为钢筋笼或桁架等形式,并且分别与第一墙板101、201和第二墙板102、202中埋入的钢筋网片相连接,从而固定至墙板上。

墙板结合件103、203为成型连接钢筋笼的情况下,成型连接钢筋笼包括设置在第一墙板101、201的厚度范围内的在第一墙板纵筋、设置在第二墙板102、202的厚度范围内的第二墙板纵筋以及沿成型连接钢筋笼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钢筋网片,钢筋网片的一侧与第一墙板纵筋连接,钢筋网片的另一侧与第二墙板纵筋连接。

虽然在图8中示出了连接体401、402为钢筋的形式,但是根据本公开,连接体401、402也可以为钢板的形式。另外,虽然在图8中示出了连接体401、402为分离的形式,但是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将两者设置成一体的形式,下面将参照分离形式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当连接体401、402为分离的形式时,二者相交的一端可以连接或搭接在一起。

当连接体401、402为钢筋形式时,连接体401、402的形状可以为图8所示的直线形,并且,连接体401、402的形状也可以设置成增强第一预制墙100和第二预制墙200之间的连接强度的形状。例如,为了增强两个预制墙之间的连接强度,连接体401、402的形状可以设置成在预制墙厚度方向与之后在空腔104和204中现场浇筑的混凝土的接触面积更大的形状,以增强图8的预制墙的第一预制墙100和第二预制墙200之间的连接强度。

例如,连接体401、402可以包括一维形式的钢筋线状连接体,并且钢筋线状连接体可以为:折线形状(例如在钢筋的两端进行折线式弯折等,这样通过折线形状来增加了预制墙厚度方向上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螺旋形状(例如使用螺旋形式的钢筋等,这样通过螺旋形状来增加了预制墙厚度方向上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弯钩形状(例如钢筋的两端具有弯钩,这样通过弯钩形状来增加了预制墙厚度方向上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或波纹形状(例如钢筋成波纹形状或者其他曲线形状等,这样通过波纹或曲线形状来增加了预制墙厚度方向上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中的一种、或多种形状的结合形状。连接体401、402可以包括二维形式的钢筋片状连接体,并且钢筋片状连接体可以为:u形状(例如弯折成u形的钢筋)、整体环形状(例如钢筋环)、端部环形状(例如端部存在环形部分)、矩形或网形状(例如钢筋网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形状的结合形状,封闭式钢筋能够提高连接钢筋的强度,则在能够达到相同强度的情况下,封闭式钢筋的长度能够小于直线形单根钢筋,从而能避免干涉预制墙与其他构件连接,从而进一步方便施工。连接体401、402可以包括三维形式的钢筋笼状连接体,并且钢筋笼状连接体可以为:钢筋片状连接体与钢筋线状连接体形成的钢筋笼状连接体、钢筋线状连接体形成的钢筋笼状连接体、或钢筋片状连接体形成的钢筋笼状连接体。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连接体401、402也可以为上述一维形式的钢筋线状连接体、二维形式的钢筋片状连接体、三维形式的钢筋笼状连接体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形状的组合,例如三维形式的钢筋笼状连接体中的钢筋线状连接体可以采用一维形式的钢筋线状连接体的形式,钢筋片状连接体可以采用二维形式的钢筋片状连接体的形式;二维形式的钢筋片状连接体和三维形式的钢筋笼状连接体中所使用的钢筋可以为一维形式的钢筋线状连接体的形状等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公开的思想进行组合使用。

钢筋形式的连接体401、402可以设置有增强两个预制墙100、200的连接强度的增强部。增强部可以为设置在连接体401、402端部的凸起结构和/或加粗结构。凸起结构可以为设置在连接体端部的并筋(在连接体延伸方向上设置)或横筋(与连接体延伸方向垂直的设置),该设置可以通过焊接等固定方式。加粗结构可以为设置在连接体401、402端部的端板结构(例如在端部垂直设置板状结构)、墩粗结构(端部的直径大于其他部分的直径)、增加套筒结构或增加螺母结构。可选地,也可以在除端部之外的其他部分来设置上述凸起结构和/或加粗结构,凸起结构和/或加粗结构的数量可以为根据实际需要的多个。

虽然图8中未示出,但是根据本公开,连接体401、402也可以为钢板的形式。除了可以为平整钢板的形式之外,该钢板的形式还可以包括增强两个预制墙100、200的连接强度的增强部。例如,钢板连接体可以为平面形状连接体,并且在钢板连接体上可以设置有开孔或凸起以作为增强部,这些开孔或凸起将起到增强两个预制墙100、200的连接强度的作用。钢板连接体可以为平面弯曲形状连接体,弯曲形状部分通过增大预制墙厚度方向的接触面积来作为增强部。另外,钢板连接体的端部可以设置有作为增强部的端板结构或加粗结构。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钢板连接体可以为上述具有开孔或凸起的平面形状连接体、平面弯曲形状连接体、及端部具有端板结构或加粗结构的连接体的任意两种或三种的组合。

上述各种形式的连接体401、402可以位于两个预制墙100、200的空腔104、204中,例如,连接体401、402的一端或一部分可以位于预制墙100的空腔104中,而连接体401、402的另一端或其他部分可以位于现浇段300中。

上述连接体401、402可以在工厂成型制造,并且运送至现场后再与预制墙进行连接,然后浇筑混凝土。

根据本公开的可选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叠合剪力墙l形水平连接结构还可以包括竖向约束连接件,例如竖向约束钢筋105、205、305。竖向约束钢筋105、205、305可以分别位于空腔104、204及现浇段300中,并且在预制墙的高度方向中延伸。竖向约束钢筋105、205、305分别穿设在封闭式连接体401、402的一端(例如具有u形端部或其他封闭形式的端部)。竖向约束钢筋105、205、305可以用于对连接体401、402进行约束和定位。一方面,能够避免连接体401、402安装到位后在外力作用下移位,从而避免再次对连接体401、402进行调整,方便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在后期现场浇筑过程连接体401、402发生移位,从而保障了浇筑的质量,从而保障浇筑后的墙体的高强度和高质量。其中,竖向约束钢筋的数量可以为合适数量的任意个,可选地竖向约束钢筋的数量为两个,在保障对连接体401、402约束的同时,避免设置多个竖向约束钢筋,从而方便施工,降低施工成本。其中,竖向约束钢筋可以设置在连接体401、402的中部,可选地三个竖向约束钢筋分别穿设在封闭式连接钢筋的两端,方便施工,从而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

如图8所示,可以在现浇段300处设置成型连接钢筋笼403。可以在现浇段300处设置成型连接钢筋笼403,该钢筋笼403与连接钢筋401、402一起构成连接体。成型连接钢筋笼403可以在现浇段300的高度方向上延伸,并且连接钢筋401、402在两个预制墙的宽度方向上延伸。

连接体401、402的相互连接方式以及与墙板结合件103、203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可以通过钢丝、铁丝绑固、或者通过钢筋结合件连接,可选地,连接体401、402的一端分别搭接或连接在预制墙的墙板结合件103、203上,另一端相互搭接或连接、或者搭接或连接在成型连接钢筋笼403上。

连接体401、402可以设置为一层或多层。例如可以根据预制墙的墙板结合件103、203或成型连接钢筋笼403的层数来进行设置等。

其中混凝土可以为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细石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或发泡混凝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施例还包括一种叠合剪力墙l形水平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将预制墙设置到位形成l形水平放置;放置连接体(例如从预制墙的侧面插入等),使得连接体位于相邻两个预制墙的空腔中;以及在空腔内浇筑混凝土。其中,预制墙及连接体均可以在工厂预制成型,并且运送至施工现场。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预制墙设置成紧靠形式,但是预制墙的两个墙板可以是错开形式或对齐形式;和/或榫卯形式或键槽形式,上述各种形式可以两种或多种并存。其具体描述可以参照关于图2的描述。虽然,预制墙的边缘形状不相同,但是连接体与预制墙的连接等均可以采用与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另外,例如在两个预制墙的相邻墙板之间存在较大间隙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支模的方式来浇筑混凝土。

叠合剪力墙l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二(分离、不出筋、无功能层)。

与叠合剪力墙l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预制墙之间可以间隔开一定的距离,这样间隔开的空间可以形成现浇段300。

如图9所示,该叠合剪力墙l形水平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墙100、第二预制墙200、和连接体401、402。第一预制墙100、第二预制墙200间隔开预定距离,该间隔开的空间为现浇段300(即在施工现场通过在现浇段两侧支模的方式来浇筑混凝土)。第一预制墙100与第二预制墙200水平平行设置,形成l形连接节点结构,其中图9为将第一预制墙100与第二预制墙200设置后的俯视示意图。

第一预制墙1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101、第二墙板1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101和第二墙板102的墙板结合件103,在第一墙板101与第二墙板102之间形成空腔104。第二预制墙2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201、第二墙板2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201和第二墙板202的墙板结合件203,在第一墙板201与第二墙板202之间形成空腔204。其中第一预制墙100和第二预制墙200可以在工厂中预制成型,并且运送至施工现场,通过吊装到位。

墙板结合件103、203可以为钢筋笼或桁架等形式,并且分别与第一墙板101、201和第二墙板102、202中埋入的钢筋网片相连接,从而固定至两个墙板上。

墙板结合件103、203为成型连接钢筋笼的情况下,成型连接钢筋笼包括设置在第一墙板101、201的厚度范围内的在第一墙板纵筋、设置在第二墙板102、202的厚度范围内的第二墙板纵筋以及沿成型连接钢筋笼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钢筋网片,钢筋网片的一侧与第一墙板纵筋连接,钢筋网片的另一侧与第二墙板纵筋连接。

虽然在图9中示出了连接体401、402为钢筋的形式,但是根据本公开,连接体401、402也可以为钢板的形式。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将两者设置成一体的形式,下面将参照图9的形式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当连接体401、402为分离的形式时,二者相交的一端可以连接或搭接在一起。

连接体401、402为钢筋或钢板的形式时的使用情况与叠合剪力墙l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一的方式相同,竖向约束连接件的使用可以与叠合剪力墙l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一相同,连接体401、402的相互连接方式以及与墙板结合件103、203的连接方式可以与叠合剪力墙l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一的方式相同,连接体401、402的层数设置可以与叠合剪力墙l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一的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连接体401、402、或者钢筋笼403与连接钢筋401可以在工厂成型制造,并且运送至现场后再与预制墙进行连接,然后浇筑混凝土。

其中混凝土可以为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细石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或发泡混凝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施例还包括一种叠合剪力墙l形水平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将预制墙设置到位形成l形水平放置;放置连接体(例如从预制墙的侧面插入等),使得连接体位于相邻两个预制墙的空腔中;以及在空腔内浇筑混凝土。其中,预制墙及连接体均可以在工厂预制成型,并且运送至施工现场。在连接体包括钢筋笼与连接钢筋的情况下,该施工方法可以包括:将预制墙设置到位形成l形水平放置;放置钢筋笼;将连接钢筋插入,使得连接钢筋位于相邻两个预制墙的空腔中;以及在空腔和现浇段内浇筑混凝土。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预制墙的两个墙板可以是错开形式或对齐形式;和/或榫卯形式或键槽形式,上述各种形式可以两种或多种并存。其具体描述可以参照关于图2的描述。虽然,预制墙的边缘形状不相同,但是连接体与预制墙的连接等均可以采用与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

叠合剪力墙l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三(出筋、分离或紧靠、无功能层)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预制墙的墙板的出筋来构成连接体。如图10所示,该叠合剪力墙l形水平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墙100、第二预制墙200、和连接体400。第一预制墙100与第二预制墙200水平平行设置,形成l形连接节点结构。

图10a示出了墙板内侧出筋的示意图;图10b示出了墙板端侧出筋的示意图。除了图示的方式之外,也可以在墙板的外侧出筋等。

第一预制墙1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101、第二墙板1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101和第二墙板102的墙板结合件103,在第一墙板101与第二墙板102之间形成空腔104。第二预制墙2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201、第二墙板2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201和第二墙板202的墙板结合件203,在第一墙板201与第二墙板202之间形成空腔204。其中第一预制墙100和第二预制墙200可以在工厂中预制成型,并且运送至施工现场,通过吊装到位。

在图10中示出了,第二墙板相接的情况,但是第一墙板之间也可以间隔开预定距离。两个预制墙之间的相邻处构成现浇段300。

墙板结合件103、203可以为钢筋笼或桁架等形式,并且分别与第一墙板101、201和第二墙板102、202中埋入的钢筋网片相连接,从而固定至两个墙板上。

墙板结合件103、203为成型连接钢筋笼的情况下,成型连接钢筋笼包括设置在第一墙板101、201的厚度范围内的在第一墙板纵筋、设置在第二墙板102、202的厚度范围内的第二墙板纵筋以及沿成型连接钢筋笼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钢筋网片,钢筋网片的一侧与第一墙板纵筋连接,钢筋网片的另一侧与第二墙板纵筋连接。

如图10a所示,为墙板内侧出筋的方式,如图10b所示,为墙板端侧出筋的方式。钢筋分别从第一墙板101、201和第二墙板102、202中延伸出来,其中从第一墙板101和第二墙板102延伸出来的钢筋构成第一连接体401,从第一墙板201和第二墙板202延伸出来的钢筋构成第二连接体402。如图10a和10b所示,两个连接体搭接在一起便可以形成相邻两个预制墙的连接体。

根据本公开的思想,可选地仅从一个预制墙延伸出钢筋构成连接体,该连接体可以延伸入现浇段中;可选地,仅从预制墙的一个墙板延伸出钢筋(例如从第一墙板101延伸出钢筋、从第二墙板202延伸出钢筋)等。

根据本公开,从墙板中延伸出的钢筋连接体可以与上述的钢筋线状连接体的形式相同,例如,每个钢筋的形状可以设置成:折线形状、螺旋形状、弯钩形状或波纹形状中的一种、或多种形状的结合形状,当从一个预制墙延伸出的两个钢筋的整体形状可以为:端部u形状、端部环形状、矩形中的一种、或多种形状的结合形状。也可以设置有增强两个预制墙的连接强度的增强部。增强部可以为设置在端部的凸起结构和/或加粗结构。凸起结构可以为设置在连接体端部的并筋或横筋。加粗结构可以为设置在端部的端板结构、墩粗结构、增加套筒结构或增加螺母结构。可选地,也可以在除端部之外的其他部分来设置上述凸起结构和/或加粗结构,凸起结构和/或加粗结构的数量可以为根据实际需要的多个。

根据本公开的可选实施方式,该叠合剪力墙l形水平连接结构还可以包括上述的竖向约束连接件。

两个连接体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可以搭接,也可以通过钢丝、铁丝绑固、或者通过钢筋结合件连接。连接体可以设置为一层或多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图10中示出了两个预制墙之间存在有现浇段的示例,但是两个预制墙也可以紧密连接。

带有出筋的预制墙可以在工厂成型制造,并且运送至现场后再与预制墙进行连接,然后浇筑混凝土。

其中混凝土可以为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细石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或发泡混凝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施例还包括一种叠合剪力墙l形水平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将预制墙设置到位形成l形水平放置;以及在空腔内浇筑混凝土。其中,预制墙及连接体均可以在工厂预制成型,并且运送至施工现场。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预制墙的两个墙板可以是错开形式或对齐形式;和/或榫卯形式或键槽形式,上述各种形式可以两种或多种并存。其具体描述可以参照关于图2的描述。虽然,预制墙的边缘形状不相同,但是连接体与预制墙的连接等均可以采用与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

叠合剪力墙l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四(分离或紧靠、出筋或不出筋、有功能层)。

本实施例与叠合剪力墙l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一、二、三的主要区别在于,预制墙为三明治预制墙,即包含了功能层。

图11中仅示出了与图9对应的示意图,但是也可以是在叠合剪力墙l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一、二、三的其他方式的基础上增加功能层。下面,将仅以图11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该叠合剪力墙l形水平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墙100、第二预制墙200、和连接体401、402。第一预制墙100与第二预制墙200水平平行设置,形成l形连接节点结构,其中图11为将第一预制墙100与第二预制墙200设置后的俯视示意图。

第一预制墙1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101、第二墙板1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101和第二墙板102的墙板结合件103,在第一墙板101与第二墙板102之间形成空腔104。第二预制墙2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201、第二墙板2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201和第二墙板202的墙板结合件203,在第一墙板201与第二墙板202之间形成空腔204。其中第一预制墙100和第二预制墙200可以在工厂中预制成型,并且运送至施工现场,通过吊装到位。

两个预制墙100、200还包括功能层106、206,功能层106、206可以为保温层、防火层和/或防水层,功能层106、206设置在第一墙板与第二墙板的一个墙板的内侧面,功能层106、206与第一墙板与第二墙板的另一墙板形成空腔。如图所示,功能层106、206分别设置在第一墙板101和第一墙板201的内侧。

第一墙板101、201可以视为外页板,第二墙板102、202可以视为内页板。

墙板的结合件103、203可以包括第一结合件及第二结合件,第二结合件为功能结合件,第一结合件固接至第二墙板,第二结合件的一端穿过功能层固接至第一墙板,第二结合件的另一端固接至第二墙板、或者连接至第一结合件。例如,可以包括钢筋笼103、203(也可以为桁架钢筋、连接钢筋或钢筋网片等形式)与功能结合件107、207,钢筋笼103固接至第二墙板102、202,功能结合件107、207的一端穿过功能层固接至第一墙板101、201。虽然在图11中示出了功能结合件107、207的另一端固接至第二墙板102、202,但是也可以延伸至第二墙板102、202中,而是功能结合件107、207的另一端与钢筋笼103实现连接。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此以钢筋笼103、203为例,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实施例中描述的墙板的结合件的形式。墙板结合件103、203可以为桁架等形式,并且分别与第一墙板101、201和第二墙板102、202中埋入的钢筋网片相连接,从而固定至两个墙板上。此外,当功能层为保温层的时候,该功能结合件107、207为保温结合件。

在本实施例中,除了增加了功能层及相应的功能层结合件之外,其他结构可以与与叠合剪力墙l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一、二、三中的结构分别相同。在此为了简洁起见,以两个预制墙分离的形式为例进行说明,紧靠形式及出筋形式的具体内容可参见上述相应的实施方式。

连接体401、402与上述根据分离形式、紧靠形式及出筋形式来描述的实施例中的相应连接体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另外,也可以包括钢筋笼403。

在本实施例中的竖向约束连接件也可以与与叠合剪力墙l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一、二、三相同。连接体与墙板结合件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与与叠合剪力墙l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一、二、三相同。连接体的层数设置也可以与与叠合剪力墙l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一、二、三相同。

其中混凝土可以为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细石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或发泡混凝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施例的一种叠合剪力墙l形水平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也可以根据具体形式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预制墙的两个墙板可以是错开形式或对齐形式;和/或榫卯形式或键槽形式,上述各种形式可以两种或多种并存。其具体描述可以参照关于图2的描述。虽然,预制墙的边缘形状不相同,但是连接体与预制墙的连接等均可以采用与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

叠合剪力墙t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一(垂直预制墙紧靠、不出筋、无功能层)。

如图12所示,该叠合剪力墙t形水平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墙100、第二预制墙200、第三预制墙300、和连接体401、402、403。第一预制墙100、第二预制墙200与第三预制墙300水平平行设置,形成t形连接节点结构,其中图12为将第一预制墙100、第二预制墙200与第三预制墙300设置后的俯视示意图。

第一预制墙1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101、第二墙板1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101和第二墙板102的墙板结合件103,在第一墙板101与第二墙板102之间形成空腔104。第二预制墙2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201、第二墙板2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201和第二墙板202的墙板结合件203,在第一墙板201与第二墙板202之间形成空腔204。第三预制墙3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301、第二墙板3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3301和第二墙板302的墙板结合件303,在第一墙板301与第二墙板302之间形成空腔304。其中第一预制墙100、第二预制墙200与第三预制墙300可以在工厂中预制成型,并且运送至施工现场,通过吊装到位。

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为第一预制墙100与第二预制墙200一字形设置,第三预制墙300在第一预制墙100与第二预制墙200相邻处垂直地设置且紧靠第一预制墙100与第二预制墙200,在第一预制墙100与第二预制墙200的相连处形成现浇段500。

墙板结合件103、203及303可以为钢筋笼或桁架等形式,并且分别与第一墙板101、201及301和第二墙板102、202及302中埋入的钢筋网片相连接,从而固定至墙板上。

墙板结合件103、203及303为成型连接钢筋笼的情况下,成型连接钢筋笼包括设置在第一墙板101、201及301的厚度范围内的在第一墙板纵筋、设置在第二墙板102、202及302的厚度范围内的第二墙板纵筋以及沿成型连接钢筋笼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钢筋网片,钢筋网片的一侧与第一墙板纵筋连接,钢筋网片的另一侧与第二墙板纵筋连接。

虽然在图12中示出了连接体401、402、403为钢筋的形式,但是根据本公开,连接体401、402、403也可以为钢板的形式。另外,虽然在图12中示出了连接体401与402为一体形式,而403为分离形式,但是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将三者设置成一体的形式,也可以将三者设置成单独形式,下面将参照图12中所示形式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当连接体401及402为一体而403为分离的形式时,连接体401及402的一部分分别位于空腔104和204中,并且连接体403连接至或搭接至连接体401及402的中间处且一部分位于空腔304中。

当连接体401、402、403为钢筋形式时,连接体401、402、403的形状可以为图12所示的直线形,并且,连接体401、402、403的形状也可以设置成增强第一预制墙100和第二预制墙200之间的连接强度的形状。例如,为了增强三个预制墙之间的连接强度,连接体401、402、403的形状可以设置成在预制墙厚度方向与之后在空腔104、204及304中现场浇筑的混凝土的接触面积更大的形状,以增强图12的预制墙的第一预制墙100、第二预制墙200及第三预制墙300之间的连接强度。

例如,连接体401、402、403可以包括一维形式的钢筋线状连接体,并且钢筋线状连接体可以为:折线形状(例如在钢筋的两端进行折线式弯折等,这样通过折线形状来增加了预制墙厚度方向上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螺旋形状(例如使用螺旋形式的钢筋等,这样通过螺旋形状来增加了预制墙厚度方向上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弯钩形状(例如钢筋的两端具有弯钩,这样通过弯钩形状来增加了预制墙厚度方向上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或波纹形状(例如钢筋成波纹形状或者其他曲线形状等,这样通过波纹或曲线形状来增加了预制墙厚度方向上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中的一种、或多种形状的结合形状。连接体401、402、403可以包括二维形式的钢筋片状连接体,并且钢筋片状连接体可以为:u形状(例如弯折成u形的钢筋)、整体环形状(例如钢筋环)、端部环形状(例如端部存在环形部分)、矩形或网形状(例如钢筋网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形状的结合形状,封闭式钢筋能够提高连接钢筋的强度,则在能够达到相同强度的情况下,封闭式钢筋的长度能够小于直线形单根钢筋,从而能避免干涉预制墙与其他构件连接,从而进一步方便施工。连接体401、402、403可以包括三维形式的钢筋笼状连接体,并且钢筋笼状连接体可以为:钢筋片状连接体与钢筋线状连接体形成的钢筋笼状连接体、钢筋线状连接体形成的钢筋笼状连接体、或钢筋片状连接体形成的钢筋笼状连接体。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连接体401、402、403也可以为上述一维形式的钢筋线状连接体、二维形式的钢筋片状连接体、三维形式的钢筋笼状连接体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形状的组合,例如三维形式的钢筋笼状连接体中的钢筋线状连接体可以采用一维形式的钢筋线状连接体的形式,钢筋片状连接体可以采用二维形式的钢筋片状连接体的形式;二维形式的钢筋片状连接体和三维形式的钢筋笼状连接体中所使用的钢筋可以为一维形式的钢筋线状连接体的形状等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公开的思想进行组合使用。

钢筋形式的连接体401、402、403可以设置有增强三个预制墙100、200、300的连接强度的增强部。增强部可以为设置在连接体401、402、403端部的凸起结构和/或加粗结构。凸起结构可以为设置在连接体端部的并筋(在连接体延伸方向上设置)或横筋(与连接体延伸方向垂直的设置),该设置可以通过焊接等固定方式。加粗结构可以为设置在连接体401、402、403端部的端板结构(例如在端部垂直设置板状结构)、墩粗结构(端部的直径大于其他部分的直径)、增加套筒结构或增加螺母结构。可选地,也可以在除端部之外的其他部分来设置上述凸起结构和/或加粗结构,凸起结构和/或加粗结构的数量可以为根据实际需要的多个。

虽然图12中未示出,但是根据本公开,连接体401、402、403可以为钢板的形式。除了可以为平整钢板的形式之外,该钢板的形式还可以包括增强三个预制墙100、200、300的连接强度的增强部。例如,钢板连接体可以为平面形状连接体,并且在钢板连接体上可以设置有开孔或凸起以作为增强部,这些开孔或凸起将起到增强三个预制墙100、200、300的连接强度的作用。钢板连接体可以为平面弯曲形状连接体,弯曲形状部分通过增大预制墙厚度方向的接触面积来作为增强部。另外,钢板连接体的端部可以设置有作为增强部的端板结构或加粗结构。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钢板连接体可以为上述具有开孔或凸起的平面形状连接体、平面弯曲形状连接体、及端部具有端板结构或加粗结构的连接体的任意两种或三种的组合。

上述连接体401、402、403可以在工厂成型制造,并且运送至现场后再与预制墙进行连接,然后浇筑混凝土。

根据本公开的可选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叠合剪力墙t形水平连接结构还可以包括竖向约束连接件,例如竖向约束钢筋105、205、305。竖向约束钢筋105、205、305可以分别位于空腔104、204、304及现浇段500中,并且在预制墙的高度方向中延伸。竖向约束钢筋105、205、305分别穿设在封闭式连接体401、402、403的一端(例如具有u形端部或其他封闭形式的端部)。竖向约束钢筋105、205、305可以用于对连接体401、402、403进行约束和定位。一方面,能够避免连接体401、402、403安装到位后在外力作用下移位,从而避免再次对连接体401、402、403进行调整,方便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在后期现场浇筑过程连接体401、402、403发生移位,从而保障了浇筑的质量,从而保障浇筑后的墙体的高强度和高质量。其中,竖向约束钢筋的数量可以为合适数量的任意个,可选地竖向约束钢筋的数量为两个,在保障对连接体401、402、403约束的同时,避免设置多个竖向约束钢筋,从而方便施工,降低施工成本。其中,竖向约束钢筋可以设置在连接体401、402、403的中部,可选地三个竖向约束钢筋分别穿设在封闭式连接钢筋的两端,方便施工,从而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

连接体401、402、403的相互连接方式以及与墙板结合件103、203及303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可以通过钢丝、铁丝绑固、或者通过钢筋结合件连接,可选地,连接体401、402、403的一端搭接在预制墙的墙板结合件103上,另一端设置在现浇段500中,可靠易检的钢筋搭接连接方式,使质量安全可控。如图12所示,可以在现浇段500处设置成型连接钢筋笼404。则连接体401、402、403的另一端可以连接或搭接至钢筋笼404上。

连接体401、402、403可以设置为一层或多层。例如可以根据预制墙的墙板结合件103、203及303或成型连接钢筋笼404的层数来进行设置等。

其中混凝土可以为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细石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或发泡混凝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施例还包括一种叠合剪力墙t形水平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将预制墙设置到位形成t形水平放置;放置连接体(例如从预制墙的侧面插入等),使得连接体位于相邻的三个预制墙的空腔中;以及在空腔内浇筑混凝土。其中,预制墙及连接体均可以在工厂预制成型,并且运送至施工现场。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预制墙的两个墙板可以是错开形式或对齐形式;和/或榫卯形式或键槽形式,上述各种形式可以两种或多种并存。其具体描述可以参照关于图2的描述。虽然,预制墙的边缘形状不相同,但是连接体与预制墙的连接等均可以采用与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另外,例如在三个预制墙的相邻墙板之间存在较大间隙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支模的方式来浇筑混凝土。

叠合剪力墙t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二(分离、不出筋、无功能层)。

与叠合剪力墙t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预制墙300、与预制墙100及200形成的一字形结构间隔开一定距离从而形成t形结构,间隔开的空间可以形成现浇段。如图13所示,该叠合剪力墙t形水平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墙100、第二预制墙200、第三预制墙300、和连接体401、402、403。第一预制墙100、第二预制墙200、第三预制墙300间隔开预定距离,该间隔开的空间为现浇段500(即在施工现场通过在现浇段两侧支模的方式来浇筑混凝土)。第一预制墙100与第二预制墙200水平设置呈一字形,第三预制墙300水平垂直设置,这样第一预制墙100、第二预制墙200、第三预制墙300形成t形连接节点结构,其中图13为将第一预制墙100、第二预制墙200和第三预制墙300设置后的俯视示意图。

第一预制墙1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101、第二墙板1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101和第二墙板102的墙板结合件103,在第一墙板101与第二墙板102之间形成空腔104。第二预制墙2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201、第二墙板2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201和第二墙板202的墙板结合件203,在第一墙板201与第二墙板202之间形成空腔204。第三预制墙3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301、第二墙板3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301和第二墙板302的墙板结合件303,在第一墙板301与第二墙板302之间形成空腔304。其中第一预制墙100、第二预制墙200和第三预制墙300可以在工厂中预制成型,并且运送至施工现场,通过吊装到位。

墙板结合件103、203及303可以为钢筋笼或桁架等形式,并且分别与第一墙板101、201及301和第二墙板102、202及302中埋入的钢筋网片相连接,从而固定至墙板上。

墙板结合件103、203及303为成型连接钢筋笼的情况下,成型连接钢筋笼包括设置在第一墙板101、201及301的厚度范围内的在第一墙板纵筋、设置在第二墙板102、202及302的厚度范围内的第二墙板纵筋以及沿成型连接钢筋笼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钢筋网片,钢筋网片的一侧与第一墙板纵筋连接,钢筋网片的另一侧与第二墙板纵筋连接。

虽然在图13中示出了连接体401、402、403为钢筋的形式,但是根据本公开,连接体401、402、403也可以为钢板的形式。另外,虽然在图12中示出了连接体401、402、403为分离的形式,但是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将两者设置成一体的形式,下面将参照分离形式进行说明。

另外,虽然在图13中示出了连接体401与402为一体形式,而403为分离形式,但是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将三者设置成一体的形式,也可以将三者设置成单独形式,下面将参照图13中所示形式进行说明。

连接体401、402、403为钢筋或钢板的形式时的使用情况与叠合剪力墙t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一的方式相同,竖向约束连接件105、205、305、405的使用可以与叠合剪力墙t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一相同,连接体401、402、403的相互连接方式以及与墙板结合件103、203及303的连接方式可以与叠合剪力墙t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一的方式相同,连接体401、402、403的层数设置可以与叠合剪力墙t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一的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可以如图13所示,在现浇段500处设置钢筋笼404,钢筋笼404可以在预制墙的高度方向上延伸。

上述连接体401、402、403、或者钢筋笼403与连接钢筋401可以在工厂成型制造,并且运送至现场后再与预制墙进行连接,然后浇筑混凝土。

其中混凝土可以为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细石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或发泡混凝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施例还包括一种叠合剪力墙t形水平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将预制墙设置到位形成t形水平放置;放置连接体(例如从预制墙的侧面插入等),使得连接体位于相邻的三个预制墙的空腔中;以及在空腔内浇筑混凝土。其中,预制墙及连接体均可以在工厂预制成型,并且运送至施工现场。在连接体包括钢筋笼与连接钢筋的情况下,该施工方法可以包括:将预制墙设置到位形成t形水平放置;放置钢筋笼;将连接钢筋插入,使得连接钢筋位于相邻的三个预制墙的空腔中;以及在空腔和现浇段内浇筑混凝土。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预制墙的两个墙板可以是错开形式或对齐形式;和/或榫卯形式或键槽形式,上述各种形式可以两种或多种并存。其具体描述可以参照关于图2的描述。虽然,预制墙的边缘形状不相同,但是连接体与预制墙的连接等均可以采用与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

叠合剪力墙t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三:(出筋、分离或紧靠、无功能层)

在本实施例中,三个预制墙的墙板的出筋来构成连接体。如图14、15所示,该叠合剪力墙t形水平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墙100、第二预制墙200、第三预制墙300、和连接体401、402、403。第一预制墙100、第二预制墙200和第三预制墙300水平平行设置,形成t形连接节点结构。

图14示出了墙板内侧出筋的示意图;图15示出了墙板端侧出筋的示意图。除了图示的方式之外,也可以在墙板的外侧出筋等。

第一预制墙1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101、第二墙板1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101和第二墙板102的墙板结合件103,在第一墙板101与第二墙板102之间形成空腔104。第二预制墙2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201、第二墙板2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201和第二墙板202的墙板结合件203,在第一墙板201与第二墙板202之间形成空腔204。第三预制墙3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301、第二墙板3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101和第二墙板302的墙板结合件303,在第一墙板301与第二墙板302之间形成空腔304。其中第一预制墙100、第二预制墙200第三预制墙300可以在工厂中预制成型,并且运送至施工现场,通过吊装到位。

在图14、15中示出了,第三预制墙300与第一预制墙100和第二预制墙200形成的一字形结构紧靠的形式,但是第三预制墙300也可以间隔开一定的距离。三个预制墙之间的相邻处构成现浇段500。

墙板结合件103、203及303可以为钢筋笼或桁架等形式,并且分别与第一墙板101、201及301和第二墙板102、202及302中埋入的钢筋网片相连接,从而固定至墙板上。

墙板结合件103、203及303为成型连接钢筋笼的情况下,成型连接钢筋笼包括设置在第一墙板101、201及301的厚度范围内的在第一墙板纵筋、设置在第二墙板102、202及302的厚度范围内的第二墙板纵筋以及沿成型连接钢筋笼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钢筋网片,钢筋网片的一侧与第一墙板纵筋连接,钢筋网片的另一侧与第二墙板纵筋连接。

如图14所示,为墙板内侧出筋的方式,如图15所示,为墙板端侧出筋的方式。钢筋分别从第一墙板101、201及301和第二墙板102、202及302中延伸出来,其中从第一墙板101和第二墙板102延伸出来的钢筋构成第一连接体401,从第一墙板201和第二墙板202延伸出来的钢筋构成第二连接体402,从第一墙板301和第二墙板302延伸出来的钢筋构成第三连接体403。如图14和15所示,三个连接体搭接在一起便可以形成相邻三个预制墙的连接体。

根据本公开的思想,可选地仅从一个预制墙延伸出钢筋构成连接体,该连接体可以延伸入现浇段中;可选地,仅从预制墙的一个墙板延伸出钢筋(例如从第一墙板101延伸出钢筋、从第二墙板202延伸出钢筋,并且从第一墙板301延伸出钢筋)等。

根据本公开,从墙板中延伸出的钢筋连接体可以与上述的钢筋线状连接体的形式相同,例如,每个钢筋的形状可以设置成:折线形状、螺旋形状、弯钩形状或波纹形状中的一种、或多种形状的结合形状,当从一个预制墙延伸出的两个钢筋的整体形状可以为:端部u形状、端部环形状、矩形中的一种、或多种形状的结合形状。也可以设置有增强三个预制墙的连接强度的增强部。增强部可以为设置在端部的凸起结构和/或加粗结构。凸起结构可以为设置在连接体端部的并筋或横筋。加粗结构可以为设置在端部的端板结构、墩粗结构、增加套筒结构或增加螺母结构。可选地,也可以在除端部之外的其他部分来设置上述凸起结构和/或加粗结构,凸起结构和/或加粗结构的数量可以为根据实际需要的多个。

根据本公开的可选实施方式,该叠合剪力墙t形水平连接结构还可以包括上述的竖向约束连接件。

两个连接体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可以搭接,也可以通过钢丝、铁丝绑固、或者通过钢筋结合件连接。连接体可以设置为一层或多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图14、15中示出了三个预制墙之间存在有现浇段的示例,但是三个预制墙也可以紧密连接。

带有出筋的预制墙可以在工厂成型制造,并且运送至现场后再与预制墙进行连接,然后浇筑混凝土。

其中混凝土可以为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细石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或发泡混凝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施例还包括一种叠合剪力墙t形水平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将预制墙设置到位形成t形水平放置;以及在空腔内浇筑混凝土。其中,预制墙及连接体均可以在工厂预制成型,并且运送至施工现场。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预制墙的两个墙板可以是错开形式或对齐形式;和/或榫卯形式或键槽形式,上述各种形式可以两种或多种并存。其具体描述可以参照关于图2的描述。虽然,预制墙的边缘形状不相同,但是连接体与预制墙的连接等均可以采用与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

叠合剪力墙t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四:(分离或紧靠、出筋或不出筋、有功能层)。

本实施例与叠合剪力墙t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一、二、三的主要区别在于,预制墙为三明治预制墙,即包含了功能层。

图16中仅示出了与图12、13对应的示意图,但是也可以是在叠合剪力墙t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一、二、三的其他方式的基础上增加功能层。下面,将仅以图16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该叠合剪力墙t形水平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墙100、第二预制墙200、第三预制墙300、和连接体401、402、403。第一预制墙100与第二预制墙200水平平行设置形成一字形,第三预制墙300垂直于该一字形设置,从而形成t形连接节点结构,其中图16为将第一预制墙100、第二预制墙200和第三预制墙300设置后的俯视示意图。在图16a中,示出了第一预制墙100、第二预制墙200和第三预制墙300均间隔开较大的距离,形成t形现浇段,而在图16b中,第一预制墙100、第二预制墙200间隔距离较小,且第三预制墙300的间隔距离较大。当然,在本公开中也可以采用其他设置间隔。

第一预制墙1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101、第二墙板1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101和第二墙板102的墙板结合件103,在第一墙板101与第二墙板102之间形成空腔104。第二预制墙2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201、第二墙板2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201和第二墙板202的墙板结合件203,在第一墙板201与第二墙板202之间形成空腔204。第三预制墙3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301、第二墙板3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301和第二墙板302的墙板结合件303,在第一墙板101与第二墙板102之间形成空腔304。其中第一预制墙100、第二预制墙200和第三预制墙300可以在工厂中预制成型,并且运送至施工现场,通过吊装到位。

预制墙100、200还包括功能层106、206,功能层106、206可以为保温层、防火层和/或防水层。在图16中,第一预制墙100的第一墙板101和第二预制墙200的第一墙板201作为外页板使用,因此,在该两个墙板的内侧设置功能层。但是根据实际设计需要,也可以在第三预制墙300的外页板内侧增加功能层等。

上述功能层106、206设置在第一墙板101、201的内侧面,功能层106、206与第二墙板102、202形成空腔。

预制墙100和200的墙板的结合件可以包括第一结合件及第二结合件,第二结合件为功能结合件,第一结合件固接至第二墙板,第二结合件的一端穿过功能层固接至第一墙板,第二结合件的另一端固接至第二墙板、或者连接至第一结合件。例如,可以包括钢筋笼103、203(也可以为桁架钢筋、连接钢筋或钢筋网片等形式)与功能结合件107、207,钢筋笼103、203分别固接至各自的第二墙板102、202,功能结合件107、207的一端穿过功能层分别固接至各自的第一墙板101、201。虽然在图16中示出了功能结合件107、207的另一端固接至第二墙板102、202,但是也可以不延伸至第二墙板102、202中,而是功能结合件107、207的另一端与钢筋笼103、203实现连接。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此以钢筋笼103、203为例,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实施例中描述的墙板的结合件的形式。墙板结合件103、203可以为桁架等形式,并且分别与第一墙板101、201和第二墙板102、202中埋入的钢筋网片相连接,从而固定至两个墙板上。此外,当功能层为保温层的时候,该功能结合件107、207为保温结合件。对于预制墙300而言,其墙板结合件可以为钢筋笼或桁架的形式,因为其可以不包括功能层,因此可以不必设置功能结合件。

在本实施例中,除了增加了功能层及相应的功能层结合件之外,其他结构可以与叠合剪力墙t形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一、二、三中的结构分别相同。在此为了简洁起见,以三个预制墙分离的形式为例进行说明,紧靠形式及出筋形式的具体内容可参见上述相应的实施方式。

连接体401、402、403与上述根据分离形式、紧靠形式及出筋形式来描述的实施例中的相应连接体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另外,也可以包括成型连接钢筋笼404。在图16a中示出了t形的钢筋笼404,并且在图16b中示出了矩形的钢筋笼404。在实际的使用中,可以根据需要,例如三个预制墙的距离等来设置相应形状的钢筋笼。

在本实施例中的竖向约束连接件105、205、305、405也可以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连接体与墙板结合件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连接体的层数设置也可以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其中混凝土可以为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细石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或发泡混凝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施例的一种叠合剪力墙t形水平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也可以根据具体形式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墙板可以是错开形式或对齐形式;和/或榫卯形式或键槽形式,上述各种形式可以两种或多种并存。其具体描述可以参照关于图2的描述。虽然,预制墙的边缘形状不相同,但是连接体与预制墙的连接等均可以采用与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

叠合剪力墙斜向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一(内页板紧靠或不紧靠、不出筋、无功能层)。

如图17所示,该叠合剪力墙斜向水平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墙100、第二预制墙200、和连接体401、402。第一预制墙100与第二预制墙200水平平行设置,形成斜向连接节点结构,其中图17为将第一预制墙100与第二预制墙200设置后的俯视示意图。

第一预制墙1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101、第二墙板1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101和第二墙板102的墙板结合件103,在第一墙板101与第二墙板102之间形成空腔104。第二预制墙2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201、第二墙板2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201和第二墙板202的墙板结合件203,在第一墙板201与第二墙板202之间形成空腔204。其中第一预制墙100和第二预制墙200可以在工厂中预制成型,并且运送至施工现场,通过吊装到位。

需要说明的是,图17仅示出了斜向水平连接结构的一种示例,图17a中示出了两个预制墙的第二墙板紧靠在一起,而图17b则示出了两个预制墙的第二墙板相分离,并且在图17中示出了两个第二墙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两个墙板之间的距离或者夹角(例如锐角形式)。在本实施例中,以图17所示的样式来举例说明。

墙板结合件103、203可以为钢筋笼或桁架等形式,并且分别与第一墙板101、201和第二墙板102、202中埋入的钢筋网片相连接,从而固定至两个墙板上。

墙板结合件103、203为成型连接钢筋笼的情况下,成型连接钢筋笼包括设置在第一墙板101、201的厚度范围内的在第一墙板纵筋、设置在第二墙板102、202的厚度范围内的第二墙板纵筋以及沿成型连接钢筋笼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钢筋网片,钢筋网片的一侧与第一墙板纵筋连接,钢筋网片的另一侧与第二墙板纵筋连接。

连接体401、402可以为钢筋形式的连接体,例如在图17所示,但是根据本公开,连接体401、402也可以为钢板的形式。另外,虽然在图17中示出了连接体401、402为分离形式,但是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将两者设置成一体的形式,下面将参照图示的分离形式进行说明。

如图17所示,当连接体401、402为分离的形式时,二者相交的一端可以连接或搭接在一起。

当连接体401、402为钢筋形式时,连接体401、402的形状可以为图17所示的直线形,并且,连接体401、402的形状也可以设置成增强第一预制墙100和第二预制墙200之间的连接强度的形状。例如,为了增强两个预制墙之间的连接强度,连接体401、402的形状可以设置成在预制墙厚度方向与之后在空腔104和204中现场浇筑的混凝土的接触面积更大的形状,以第一预制墙100和第二预制墙200之间的连接强度。

例如,连接体401、402可以包括一维形式的钢筋线状连接体,并且钢筋线状连接体可以为:折线形状(例如在钢筋的两端进行折线式弯折等,这样通过折线形状来增加了预制墙厚度方向上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螺旋形状(例如使用螺旋形式的钢筋等,这样通过螺旋形状来增加了预制墙厚度方向上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弯钩形状(例如钢筋的两端具有弯钩,这样通过弯钩形状来增加了预制墙厚度方向上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或波纹形状(例如钢筋成波纹形状或者其他曲线形状等,这样通过波纹或曲线形状来增加了预制墙厚度方向上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中的一种、或多种形状的结合形状。连接体401、402可以包括二维形式的钢筋片状连接体,并且钢筋片状连接体可以为:u形状(例如弯折成u形的钢筋)、整体环形状(例如钢筋环)、端部环形状(例如端部存在环形部分)、矩形或网形状(例如钢筋网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形状的结合形状,封闭式钢筋能够提高连接钢筋的强度,则在能够达到相同强度的情况下,封闭式钢筋的长度能够小于直线形单根钢筋,从而能避免干涉预制墙与其他构件连接,从而进一步方便施工。连接体401、402可以包括三维形式的钢筋笼状连接体,并且钢筋笼状连接体可以为:钢筋片状连接体与钢筋线状连接体形成的钢筋笼状连接体、钢筋线状连接体形成的钢筋笼状连接体、或钢筋片状连接体形成的钢筋笼状连接体。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连接体401、402也可以为上述一维形式的钢筋线状连接体、二维形式的钢筋片状连接体、三维形式的钢筋笼状连接体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形状的组合,例如三维形式的钢筋笼状连接体中的钢筋线状连接体可以采用一维形式的钢筋线状连接体的形式,钢筋片状连接体可以采用二维形式的钢筋片状连接体的形式;二维形式的钢筋片状连接体和三维形式的钢筋笼状连接体中所使用的钢筋可以为一维形式的钢筋线状连接体的形状等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公开的思想进行组合使用。

钢筋形式的连接体401、402可以设置有增强两个预制墙100、200的连接强度的增强部。增强部可以为设置在连接体401、402端部的凸起结构和/或加粗结构。凸起结构可以为设置在连接体端部的并筋(在连接体延伸方向上设置)或横筋(与连接体延伸方向垂直的设置),该设置可以通过焊接等固定方式。加粗结构可以为设置在连接体401、402端部的端板结构(例如在端部垂直设置板状结构)、墩粗结构(端部的直径大于其他部分的直径)、增加套筒结构或增加螺母结构。可选地,也可以在除端部之外的其他部分来设置上述凸起结构和/或加粗结构,凸起结构和/或加粗结构的数量可以为根据实际需要的多个。

虽然图17中未示出,但是根据本公开,连接体401、402可以为钢板的形式。除了可以为平整钢板的形式之外,该钢板的形式还可以包括增强两个预制墙100、200的连接强度的增强部。例如,钢板连接体可以为平面形状连接体,并且在钢板连接体上可以设置有开孔或凸起以作为增强部,这些开孔或凸起将起到增强两个预制墙100、200的连接强度的作用。钢板连接体可以为平面弯曲形状连接体,弯曲形状部分通过增大预制墙厚度方向的接触面积来作为增强部。另外,钢板连接体的端部可以设置有作为增强部的端板结构或加粗结构。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钢板连接体可以为上述具有开孔或凸起的平面形状连接体、平面弯曲形状连接体、及端部具有端板结构或加粗结构的连接体的任意两种或三种的组合。

上述各种形式的连接体401、402可以位于两个预制墙100、200的空腔104、204中,例如,连接体401、402的一端或一部分可以位于预制墙100的空腔104中,而连接体401、402的另一端或其他部分可以位于现浇段300中。

上述连接体401、402可以在工厂成型制造,并且运送至现场后再与预制墙进行连接,然后浇筑混凝土。

根据本公开的可选实施方式,如图17所示,叠合剪力墙斜向水平连接结构还可以包括竖向约束连接件,例如竖向约束钢筋105、205、305。竖向约束钢筋105、205、305可以分别位于空腔104、204及现浇段300中,并且在预制墙的高度方向中延伸。竖向约束钢筋105、205、305分别穿设在封闭式连接体401、402的一端(例如具有u形端部或其他封闭形式的端部)。竖向约束钢筋105、205、305可以用于对连接体401、402进行约束和定位。一方面,能够避免连接体401、402安装到位后在外力作用下移位,从而避免再次对连接体401、402进行调整,方便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在后期现场浇筑过程连接体401、402发生移位,从而保障了浇筑的质量,从而保障浇筑后的墙体的高强度和高质量。其中,竖向约束钢筋的数量可以为合适数量的任意个,可选地竖向约束钢筋的数量为两个,在保障对连接体401、402约束的同时,避免设置多个竖向约束钢筋,从而方便施工,降低施工成本。其中,竖向约束钢筋可以设置在连接体401、402的中部,可选地三个竖向约束钢筋分别穿设在封闭式连接钢筋的两端,方便施工,从而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

连接体401、402的相互连接方式以及与墙板结合件103、203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可以通过钢丝、铁丝绑固、或者通过钢筋结合件连接,可选地,连接体401、402的一端连接或搭接在预制墙的墙板结合件103、203上,连接体401、402的另一端可以相互连接或搭接在一起,可靠易检的钢筋搭接连接方式,使质量安全可控。

虽然图17中未示出,但是可以在现浇段300处设置成型连接钢筋笼,该成型连接钢筋笼的形状可以与拐角的形状相适应,并且可以在工厂中预制,当包括成型连接钢筋笼的情况下,连接体401、402的另一端可以连接或搭接至钢筋笼上。

连接体401、402可以设置为一层或多层。例如可以根据预制墙的墙板结合件103、203或成型连接钢筋笼的层数来进行设置等。

其中混凝土可以为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细石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或发泡混凝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施例还包括一种叠合剪力墙斜向水平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将预制墙设置到位形成斜向水平放置;放置连接体(例如从预制墙的侧面插入等),使得连接体位于相邻两个预制墙的空腔中;以及在空腔内浇筑混凝土。其中,预制墙及连接体均可以在工厂预制成型,并且运送至施工现场。

另外,在本实施中,相邻两个预制墙的墙板可以是错开形式或对齐形式;和/或榫卯形式或键槽形式,上述各种形式可以两种或多种并存。其具体描述可以参照关于图2的描述。虽然,预制墙的边缘形状不相同,但是连接体与预制墙的连接等均可以采用与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另外,例如在两个预制墙的相邻墙板之间存在较大间隙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支模的方式来浇筑混凝土。

叠合剪力墙斜向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二(出筋、分离或紧靠、无功能层)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预制墙的墙板的出筋来构成连接体。如图18所示,该叠合剪力墙斜向水平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墙100、第二预制墙200、和连接体400。第一预制墙100与第二预制墙200水平平行设置,形成斜向连接节点结构。在图18中示出了两个预制墙的夹角为钝角的情况,但是其也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要来设计成锐角等。图18a中示出了两个预制墙组装前分离的状态,而图18b示出了两个预制墙组装后的状态。

第一预制墙1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101、第二墙板1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101和第二墙板102的墙板结合件103,在第一墙板101与第二墙板102之间形成空腔104。第二预制墙2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201、第二墙板2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201和第二墙板202的墙板结合件203,在第一墙板201与第二墙板202之间形成空腔204。其中第一预制墙100和第二预制墙200可以在工厂中预制成型,并且运送至施工现场,通过吊装到位。

图18中示出了从第一墙板101及第二墙板102与第一墙板201及第二墙板202的内侧出筋来形成连接体的情况。但是应当理解,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出筋方式,例如,从墙板端侧出筋,从墙板的外侧出筋等(例如将图6b1设置成斜向形状),也可以采用从第一预制墙的一个墙板出筋且从第二预制墙的一个墙板出筋来构成连接体的形式。

两个预制墙之间的相邻处构成现浇段300。

墙板结合件103、203可以为钢筋笼或桁架等形式,并且分别与第一墙板101、201和第二墙板102、202中埋入的钢筋网片相连接,从而固定至两个墙板上。

墙板结合件103、203为成型连接钢筋笼的情况下,成型连接钢筋笼包括设置在第一墙板的厚度范围内的在第一墙板纵筋、设置在外页板厚度范围内的第二墙板纵筋以及沿成型连接钢筋笼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钢筋网片,钢筋网片的一侧与第一墙板纵筋连接,钢筋网片的另一侧与第二墙板纵筋连接。

如图18所示,钢筋分别从第一墙板101、201和第二墙板102、202中延伸出来,其中从第一墙板101和第二墙板102延伸出来的钢筋构成第一连接体401,从第一墙板201和第二墙板202延伸出来的钢筋构成第二连接体402。如图18b所示,两个连接体搭接在一起便可以形成相邻两个预制墙的连接体。

根据本公开,从墙板中延伸出的钢筋连接体可以与上述的钢筋线状连接体的形式相同,例如,每个钢筋的形状可以设置成:折线形状、螺旋形状、弯钩形状或波纹形状中的一种、或多种形状的结合形状,当从一个预制墙延伸出的两个钢筋的整体形状可以为:端部u形状、端部环形状、矩形中的一种、或多种形状的结合形状。也可以设置有增强两个预制墙的连接强度的增强部。增强部可以为设置在端部的凸起结构和/或加粗结构。凸起结构可以为设置在连接体端部的并筋或横筋。加粗结构可以为设置在端部的端板结构、墩粗结构、增加套筒结构或增加螺母结构。可选地,也可以在除端部之外的其他部分来设置上述凸起结构和/或加粗结构,凸起结构和/或加粗结构的数量可以为根据实际需要的多个。

根据本公开的可选实施方式,该叠合剪力墙斜向水平连接结构还可以包括上述的竖向约束连接件。

两个连接体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可以搭接,也可以通过钢丝、铁丝绑固、或者通过钢筋结合件连接。连接体可以设置为一层或多层。

带有出筋的预制墙可以在工厂成型制造,并且运送至现场后再与预制墙进行连接,然后浇筑混凝土。

其中混凝土可以为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细石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或发泡混凝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施例还包括一种叠合剪力墙斜向水平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将预制墙设置到位形成斜向水平放置;以及在空腔内浇筑混凝土。其中,预制墙及连接体均可以在工厂预制成型,并且运送至施工现场。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预制墙的两个墙板可以是错开形式或对齐形式;和/或榫卯形式或键槽形式,上述各种形式可以两种或多种并存。其具体描述可以参照关于图2的描述。虽然,预制墙的边缘形状不相同,但是连接体与预制墙的连接等均可以采用与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

叠合剪力墙斜向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三(分离或紧靠、出筋或不出筋、有功能层)。

本实施例为三明治预制墙斜向水平连接结构。在该实施例中,该叠合剪力墙斜向水平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墙100、第二预制墙200、和连接体401、402。第一预制墙100与第二预制墙200水平平行设置,形成斜向连接节点结构,其中图19为将第一预制墙100与第二预制墙200设置后的俯视示意图。

第一预制墙1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101、第二墙板1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101和第二墙板102的墙板结合件103,在第一墙板101与第二墙板102之间形成空腔104。第二预制墙2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201、第二墙板2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201和第二墙板202的墙板结合件203,在第一墙板201与第二墙板202之间形成空腔204。其中第一预制墙100和第二预制墙200可以在工厂中预制成型,并且运送至施工现场,通过吊装到位。

第一墙板101、201可以视为外页板,第二墙板102、202可以视为内页板。

两个预制墙100、200还包括功能层106、206,功能层106、206可以为保温层、防火层和/或防水层,功能层106、206分别设置在第一墙板101、201的内侧面,功能层106、206分别与第二墙板102、202形成空腔。

墙板的结合件103、203可以包括第一结合件及第二结合件,第二结合件为功能结合件,第一结合件固接至第二墙板,第二结合件的一端穿过功能层固接至第一墙板,第二结合件的另一端固接至第二墙板、或者连接至第一结合件。例如,可以包括钢筋笼103、203(也可以为桁架钢筋、连接钢筋或钢筋网片等形式)与功能结合件107、207,钢筋笼103、203分别固接至第二墙板102、202,功能结合件107、207的一端穿过功能层分别固接至第一墙板101、201。虽然在图19中示出了功能结合件107、207的另一端固接至第二墙板102、202,但是也可以不延伸至第二墙板102、202中,而是功能结合件107、207的另一端与钢筋笼103实现连接。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此以钢筋笼103为例,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实施例中描述的墙板的结合件的形式。墙板结合件103、203可以为桁架等形式,并且分别与第二墙板102、202中埋入的钢筋网片相连接,从而固定至墙板上。此外,当功能层为保温层的时候,该功能结合件107、207可以为保温结合件。

在本实施例中,除了增加了功能层及相应的功能层结合件之外,其他结构可以与叠合剪力墙斜向水平连接结构实施例一、二中的结构分别相同。在此为了简洁起见,以两个预制墙分离的形式为例进行说明,紧靠形式及出筋形式的具体内容可参见上述相应的实施方式。

连接体401、402与上述根据分离形式、紧靠形式及出筋形式来描述的实施例中的相应连接体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另外,也可以包括钢筋笼403。

在本实施例中的竖向约束连接件105、205、305也可以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连接体与墙板结合件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连接体的层数设置也可以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其中混凝土可以为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细石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或发泡混凝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施例的一种叠合剪力墙斜向水平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也可以根据具体形式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预制墙设置成分离形式,但是预制墙的两个墙板可以是错开形式或对齐形式;和/或榫卯形式或键槽形式,上述各种形式可以两种或多种并存。其具体描述可以参照关于图2的描述。虽然,预制墙的边缘形状不相同,但是连接体与预制墙的连接等均可以采用与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

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结构实施例一:(无楼板)。

如图20所示,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墙100、第二预制墙200、和连接体401、402。第一预制墙100与第二预制墙200竖向设置,形成竖向连接节点结构,例如在图20中,第二预制墙200位于第一预制墙100的上侧,其中图20是预制墙放置后的侧视示意图。

第一预制墙1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101、第二墙板1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101和第二墙板102的墙板结合件103,在第一墙板101与第二墙板102之间形成空腔104。第二预制墙200可以包括第一墙板201、第二墙板202及用于连接第一墙板201和第二墙板202的墙板结合件203,在第一墙板201与第二墙板202之间形成空腔204。其中第一预制墙100和第二预制墙200可以在工厂中预制成型,并且运送至施工现场,通过吊装到位。

墙板结合件103、203可以为钢筋笼或桁架等形式,并且分别与第一墙板101、201和第二墙板102、202中埋入的钢筋网片相连接,从而固定至两个墙板上。以成型连接钢筋笼为例,成型连接钢筋笼包括设置在第一墙板的厚度范围内的在第一墙板纵筋、设置在第二墙板厚度范围内的第二墙板纵筋以及沿成型连接钢筋笼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钢筋网片,钢筋网片的一侧与第一墙板纵筋连接,钢筋网片的另一侧与第二墙板纵筋连接。

连接体401、402可以分别位于两个预制墙100、200的空腔104、204中,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连接体401、402可以为一体形成,例如在工厂中一体成型。

第一预制墙100的厚度可以与第二预制墙200的厚度不同(例如图20a中,第二预制墙200的厚度小于第一预制墙100的厚度),二者也可以相同(例如图20b)。当二者厚度相同时,连接体401、402的截面宽度可以相同(例如图20b所示),也可以不同。当二者厚度不同时,连接体401、402的截面宽度可以不同(例如图20a所示,厚度较小的预制墙空腔中的连接体的截面宽度小于厚度较大的预制墙空腔中的连接体的截面宽度),也可以不同。

虽然在图20中示出了连接体401、402为钢筋的形式,但是根据本公开,连接体401、402也可以为钢板的形式。

当连接体401、402为钢筋形式时,连接体401、402的形状可以为图20所示的局部直线形,连接体401、402的形状也可以设置成增强第一预制墙100和第二预制墙200之间的连接强度的形状。例如,为了增强两个预制墙之间的连接强度,连接体401、402的形状可以设置成在预制墙厚度方向与之后在空腔104和204中现场浇筑的混凝土的接触面积更大的形状,以增强图20的预制墙长度方向上第一预制墙100和第二预制墙200之间的连接强度。

例如,连接体401、402可以包括一维形式的钢筋线状连接体,并且钢筋线状连接体可以为:折线形状(例如在钢筋的两端进行折线式弯折等,这样通过折线形状来增加了预制墙厚度方向上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螺旋形状(例如使用螺旋形式的钢筋等,这样通过螺旋形状来增加了预制墙厚度方向上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弯钩形状(例如钢筋的两端具有弯钩,这样通过弯钩形状来增加了预制墙厚度方向上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或波纹形状(例如钢筋成波纹形状或者其他曲线形状等,这样通过波纹或曲线形状来增加了预制墙厚度方向上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中的一种、或多种形状的结合形状。连接体401、402可以包括二维形式的钢筋片状连接体,并且钢筋片状连接体可以为:u形状(例如弯折成u形的钢筋)、整体环形状(例如钢筋环)、端部环形状(例如端部存在环形部分)、矩形或网形状(例如钢筋网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形状的结合形状,封闭式钢筋能够提高连接钢筋的强度,则在能够达到相同强度的情况下,封闭式钢筋的长度能够小于直线形单根钢筋,从而能避免干涉预制墙与其他构件连接,从而进一步方便施工。连接体401、402可以包括三维形式的钢筋笼状连接体,并且钢筋笼状连接体可以为:钢筋片状连接体与钢筋线状连接体形成的钢筋笼状连接体、钢筋线状连接体形成的钢筋笼状连接体、或钢筋片状连接体形成的钢筋笼状连接体。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连接体401、402也可以为上述一维形式的钢筋线状连接体、二维形式的钢筋片状连接体、三维形式的钢筋笼状连接体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形状的组合,例如三维形式的钢筋笼状连接体中的钢筋线状连接体可以采用一维形式的钢筋线状连接体的形式,钢筋片状连接体可以采用二维形式的钢筋片状连接体的形式;二维形式的钢筋片状连接体和三维形式的钢筋笼状连接体中所使用的钢筋可以为一维形式的钢筋线状连接体的形状等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公开的思想进行组合使用。

钢筋形式的连接体401、402可以设置有增强两个预制墙100、200的连接强度的增强部。增强部可以为设置在连接体401、402端部的凸起结构和/或加粗结构。凸起结构可以为设置在连接体端部的并筋(在连接体延伸方向上设置)或横筋(与连接体延伸方向垂直的设置),该设置可以通过焊接等固定方式。加粗结构可以为设置在连接体401、402端部的端板结构(例如在端部垂直设置板状结构)、墩粗结构(端部的直径大于其他部分的直径)、增加套筒结构或增加螺母结构。可选地,也可以在除端部之外的其他部分来设置上述凸起结构和/或加粗结构,凸起结构和/或加粗结构的数量可以为根据实际需要的多个。

虽然图20中未示出,但是根据本公开,连接体401、402可以为钢板的形式。除了可以为平整钢板的形式之外,该钢板的形式还可以包括增强两个预制墙100、200的连接强度的增强部。例如,钢板连接体可以为平面形状连接体,并且在钢板连接体上可以设置有开孔或凸起以作为增强部,这些开孔或凸起将起到增强两个预制墙100、200的连接强度的作用。钢板连接体可以为平面弯曲形状连接体,弯曲形状部分通过增大预制墙厚度方向的接触面积来作为增强部。另外,钢板连接体的端部可以设置有作为增强部的端板结构或加粗结构。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钢板连接体可以为上述具有开孔或凸起的平面形状连接体、平面弯曲形状连接体、及端部具有端板结构或加粗结构的连接体的任意两种或三种的组合。

上述连接体401、402可以在工厂成型制造,并且运送至现场后再与预制墙进行连接,然后浇筑混凝土。

根据本实施例的可选方式,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结构还可以包括纵向约束连接件,例如纵向约束钢筋。纵向约束钢筋可以分别位于空腔104、204中,并且在预制墙的宽度方向中延伸。纵向约束钢筋分别穿设在封闭式连接体401、402的一端(例如具有u形端部或其他封闭形式的端部)。纵向约束钢筋可以用于对连接体401、402进行约束和定位。一方面,能够避免连接体401、402安装到位后在外力作用下移位,从而避免再次对连接体401、402进行调整,方便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在后期现场浇筑过程连接体401、402发生移位,从而保障了浇筑的质量,从而保障浇筑后的墙体的高强度和高质量。其中,纵向约束钢筋的数量可以为合适数量的任意个,可选地纵向约束钢筋的数量为两个,在保障对连接体401、402约束的同时,避免设置多个纵向约束钢筋,从而方便施工,降低施工成本。其中,纵向约束钢筋可以设置在连接体401、402的中部,可选地两个纵向约束钢筋分别穿设在封闭式连接钢筋的两端,方便施工,从而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

连接体401、402与墙板结合件103、203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可以通过钢丝、铁丝绑固、或者通过钢筋结合件连接,可选地,连接体401、402的一端连接在预制墙的墙板结合件103上,另一端连接在墙板结合件203上。

此外,上述连接体401、402可以为多段的形式,例如包括第一段连接体401和第二段连接体402,第一段连接体的大部分可以位于空腔104中并且端部延伸至空腔204中,第二段连接体的大部分可以位于空腔204中并且端部延伸至空腔104中。

连接体401、402可以设置为一层或多层。例如可以根据预制墙的墙板结合件103、203的层数来进行设置等。

在图20中,图20a和20b示出了没有功能层的情况,图20c和20d示出了存在功能层的情况。当预制墙包括功能层的情况下,除了功能层及墙板间的连接之外,其余部分可以与没有功能层的情况相同。因此,下面仅描述区别部分,对于相同部分不再赘述。

第一墙板101、201可以视为外页板,第二墙板102、202可以视为内页板。

如图20c和20d所示,两个预制墙100、200还包括功能层106、206,功能层106、206可以为保温层、防火层和/或防水层,功能层106、206设置在外页板的内侧面,功能层106、206与内页板形成空腔。

墙板的结合件可以包括第一结合件及第二结合件,第二结合件为功能结合件,第一结合件固接至第二墙板,第二结合件的一端穿过功能层固接至第一墙板,第二结合件的另一端固接至第二墙板、或者连接至第一结合件。例如,可以包括钢筋笼103、203(也可以为桁架钢筋、连接钢筋或钢筋网片等形式)与功能结合件107、207,钢筋笼103固接至第二墙板102、202,功能结合件107、207的一端穿过功能层固接至第一墙板101、201。虽然在图20中示出了功能结合件107的另一端固接至第二墙板102、202,但是也可以不延伸至第二墙板102、202中,而是功能结合件107、207的另一端与钢筋笼103、203实现连接。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此以钢筋笼103、203为例,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实施例中描述的墙板的结合件的形式。此外,当功能层为保温层的时候,该功能结合件107、207为保温结合件。

并且根据墙体的厚度情况,结合件的截面形状也可以进行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体401和第二连接体402之间的过渡形状可以为梯形、也可以为弧形等。

另外,连接体也可以为第一预制墙的出筋形式,具体出筋方式可以参见关于图6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例如,可以从位于下侧的预制墙的两个墙体分别出筋,并且该钢筋延伸至上侧预制墙的空腔中;也可以从位于上侧的预制墙的两个墙体分别出筋,并且该钢筋延伸至下侧预制墙的空腔中;也可以从位于上侧的预制墙的一个墙体出筋且从位于下侧的预制墙的一个墙体出筋,并且该钢筋分别延伸至另一预制墙的空腔中。

另外,混凝土可以为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细石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或发泡混凝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施例还包括一种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将预制墙设置到位形成上下竖向设置;放置连接体(例如从预制墙的上侧插入等),使得连接体位于相邻两个预制墙的空腔中;以及在空腔内浇筑混凝土。其中,预制墙及连接体均可以在工厂预制成型,并且运送至施工现场。根据本实施例的施工方法,还可以首先将第一预制墙设置到位,放置连接体,然后放置第二预制墙,以便形成竖向设置并且连接体位于第一预制墙和第二预制墙的空腔中,最后在空腔中浇筑混凝土。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预制墙的两个墙板可以是错开形式或对齐形式;和/或榫卯形式或键槽形式,上述各种形式可以两种或多种并存。其具体描述可以参照关于图2的描述。虽然,预制墙的边缘形状不相同,但是连接体与预制墙的连接等均可以采用与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另外,例如在两个预制墙的相邻墙板之间存在较大间隙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支模的方式来浇筑混凝土。

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结构实施例二(有楼板)。

图21中示出了一种有楼板的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结构。该实施例与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一预制墙100与第二预制墙200之间存在放置楼板600的空间。对于相同部分将不再赘述,以下仅说明区别部分。

第一预制墙100的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与第二预制墙200的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之间存在空间,以设置楼板600,楼板可以设置在一侧也可以设置在两侧。这样,楼板600设置在下侧预制墙的墙体上,上侧预制墙的墙体设置在楼板600上,通过在空腔中浇筑混凝土来形成竖向连接结构。

本实施例还包括一种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设置下侧预制墙;在下侧预制墙上设置楼板;在楼板上设置上侧预制墙;其中当单独放置连接体时,包括放置连接体(例如从预制墙的上侧插入等),使得连接体位于相邻两个预制墙的空腔中;以及在空腔内浇筑混凝土。其中,预制墙及连接体均可以在工厂预制成型,并且运送至施工现场。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