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停车位布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9637发布日期:2020-05-26 16:59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停车位布局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停车位布局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私家车购买的数量也逐年剧增,对于停车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现有的停车场中,车辆在出场时要在闸机处进行人工或网络缴费后,抬起抬杆以进行通行,当遇到网络不通畅或时工作人员临时离开时,则可能会造成拥堵。由于现有停车场中的车辆多为随机停放,极易出现跨车位停车的情况,造成资源浪费,并且由于传统的停车位缺乏对停靠车辆的必要保护,经常会对周边车辆进行擦碰,对车主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停车位布局结构,包括防护装置、第一感测装置以及至少一个限位桩;所述第一感测装置铺设于停车位的地面上,用于对车辆的停靠情况进行感测;所述防护装置设置于停车位的入口端,用于对停靠车辆提供防护;所述限位桩设置于停车位的停止端,用于对停靠车辆进行限位;所述防护装置在无车辆停靠时呈现收纳状态;在有车辆停靠时呈现释放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安装在停车位的地面上;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进行位置调整;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部分或全部收纳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中。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装置上还设置有第二感测装置;所述第二感测装置用于对所述防护装置是否存在被遮挡的情况进行感测;所述第二感测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表面上;当有车辆进行停靠,且感测到所述防护装置在设定时间段内无遮挡时,所述防护装置将调整为释放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装置上还开设有用于对停靠车辆进行充电的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设置于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壁上;当所述防护装置处于释放状态时,对所述充电接口进行展现。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桩安装在所述第一感测装置上或停车位的地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装置为充电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感测装置上分布有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感测装置为红外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装置的横截面呈现圆形或椭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感测装置为地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停车位布局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首先,在所布局的第一感测装置与限位桩的协同配合下,能够使车辆准确的停靠在停车位的范围之内,不会出现一车占用二位的情况,避免资源的浪费。此外,通过在停车位入口处安装的防护装置的方式,还能够进一步地对所停靠的车辆提供必要的保护,能够避免出现停靠车辆被其他车辆进行擦碰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车主的财产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停车位布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防护装置110的立体图;

图3为图1中防护装置110在另一使用状态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停车位布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该停车位100包括防护装置110、第一感测装置120以及至少一个限位桩130。其中,该防护装置110设置于停车位的入口端,用于对停靠车辆提供防护;该第一感测装置120铺设于停车位的地面上,用于对车辆的停靠情况进行感测,第一感测装置上分布有重力传感器121,当车辆一旦驶入停车位,第一感测装置就能够对其实现实时的感测。限位桩130设置于停车位的停止端,用于对停靠车辆进行限位,确保停靠车辆完全停靠正在停车位之内。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在第一感测装置的特定位置安装重力传感器的方式来实现对停靠车辆的检测。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防护装置安装在停车位入口的正中间;限位桩的数量为两个,用于抵持车辆的两排车轮;第一感测装置为地磅。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该限位桩既可以安装在停车位的地面上,也可以安装在第一感测装置上。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为图1中防护装置110的结构图。防护装置110采用伸缩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二连接部112。其中,第一连接部的底端固定的安装在停车位的地面上,具体的可以通过挖槽浇筑的形式实现固定安装;第二连接部11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111活动连接;第二连接部112能够相对第一连接部111进行位置调整;第二连接部112能够部分或全部收纳于第一连接部111之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护装置110在无车辆停靠时呈现出图3所表现出的收纳状态;在有车辆停靠时呈现图2所表现出的释放状态,在防护装置110在释放状态下的整体高度应当高于普通车型的车头高度。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当防护装置110呈现收纳状态时,其上表面与停车位地面保持水平或略低于停车场地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护装置110上还安装有第二感测装置113以及充电接口114;其中,第二感测装置113用于对防护装置110被遮挡的情况进行感测。该充电接口114用于对停靠的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具体的,第二感测装置113安装在第二连接部112的表面上;当有车辆进行停靠,第二感测装置会对车辆是否对防护装置110存在遮挡的情况进行判断。假设车辆未完全驶入停车位,或是需要进行车辆位置调整,则能够感测到防护装置110被车辆所遮挡,此时防护装置110应当仍旧处于收纳状态。知道感测到防护装置在设定时间段内均无遮挡时,才将防护装置将调整为释放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当防护装置110处于收纳状态下,充电接口114并不会对外部进行展现,以避免发生漏电或人员触电的情况。只有当防护装置110处于释放状态时,才会对充电接口114向外部进行展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充电接口114具体设置于第二连接部112的侧壁上。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该第二感测装置为红外传感器;该防护装置为可收缩的充电桩;防护装置的横截面呈现圆形或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停车位布局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首先,在所布局的第一感测装置与限位桩的协同配合下,能够使车辆准确的停靠在停车位的范围之内,不会出现一车占用二位的情况,避免资源的浪费。此外,通过在停车位入口处安装的防护装置的方式,还能够进一步地对所停靠的车辆提供必要的保护,能够避免出现停靠车辆被其他车辆进行擦碰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车主的财产安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停车位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装置、第一感测装置以及至少一个限位桩;所述第一感测装置铺设于停车位的地面上,用于对车辆的停靠情况进行感测;所述防护装置设置于停车位的入口端,用于对停靠车辆提供防护;所述限位桩设置于停车位的停止端,用于对停靠车辆进行限位;所述防护装置在无车辆停靠时呈现收纳状态;在有车辆停靠时呈现释放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位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安装在停车位的地面上;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进行位置调整;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部分或全部收纳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停车位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上还设置有第二感测装置;所述第二感测装置用于对所述防护装置是否存在被遮挡的情况进行感测;所述第二感测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表面上;当有车辆进行停靠,且感测到所述防护装置在设定时间段内无遮挡时,所述防护装置将调整为释放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停车位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上还开设有用于对停靠车辆进行充电的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设置于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壁上;当所述防护装置处于释放状态时,对所述充电接口进行展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停车位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桩安装在所述第一感测装置上或停车位的地面上。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停车位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为充电桩。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停车位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测装置上分布有压力传感器。

8.如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停车位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测装置为红外传感器。

9.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停车位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的横截面呈现圆形或椭圆形。

10.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停车位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测装置为地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停车位布局结构,包括防护装置、第一感测装置以及至少一个限位桩;所述第一感测装置铺设于停车位范围的地面上,用于对车辆停靠情况进行感测;所述防护装置设置于停车位的入口端,用于对停靠车辆提供防护;所述限位桩设置于停车位的停止端,用于对停靠车辆进行限位;所述防护装置在无车辆停靠时呈现收纳状态;在有车辆停靠时呈现释放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首先,在所布局的第一感测装置与限位桩的协同配合下,能够使车辆准确的停靠在停车位的范围之内,不会出现一车占用二位的情况。此外,通过在停车位入口处安装的防护装置,还能对所停靠的车辆提供必要的保护,能够避免出现停靠车辆被其他车辆进行擦碰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廖远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恒大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04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