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拼式双向预制叠合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89507发布日期:2020-05-20 00:03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密拼式双向预制叠合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拼式双向预制叠合板结构,属于结构设计与预制装配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装配式建筑工程中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的应用量大面广。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多按预制叠合双向板拆分设计。预制叠合双向板其底板四周伸出钢筋,在楼板拼缝处预留后浇段,在后浇段处预制叠合双向板板底钢筋伸出后相互搭接连接。预制叠合板四周伸出钢筋使得构件生产效率低,且这种连接方式需在现场后浇段位置处支撑模板,安装时需规避钢筋碰撞,施工较为繁琐,施工效率低下。

另一方面,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采用密拼式连接时,可免去现场支模,施工效率高,但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拼缝处容易出现裂缝,影响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楼板的使用。以往拼缝的处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拼缝处抹灰处理,一种是在拼缝处打胶处理,这两种方式对裂缝控制的效果均不理想,达不到预期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密拼式双向预制叠合板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密拼式双向预制叠合板结构,包括若干相互拼接的预制叠合板,预制叠合板的一个边设置有若干连接键槽,若干连接键槽相互平行布置,左右两块预制叠合板的连接键槽同侧布置,前后两块预制叠合板的连接键槽对接布置;所述连接键槽内设置有若干连接桁架,所述连接桁架包括上部的主钢筋以及下部的第一附钢筋和第二附钢筋,所述第一附钢筋和第二附钢筋分别与主钢筋之间设置有折叠连接钢筋,所述第一附钢筋和第二附钢筋均设置在前后两块预制叠合板对接的一对连接键槽内,所述第一附钢筋和第二附钢筋分别设置在左右相邻的两对连接键槽内。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预制叠合板的表面具有混凝土层,混凝土层埋过主钢筋。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预制叠合板侧边设置有板底钢筋,板底钢筋位于连续两个连接键槽之间,板底钢筋为90°的弯曲结构,板底钢筋部分位于预制叠合板内。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预制叠合板与相邻预制叠合板拼接的边缘底部开设有板底凹槽,板底凹槽的外边缘具有板底倒角。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板底凹槽内填充有混凝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密拼式双向预制叠合板结构,预制叠合双向板连接更加安全、可靠,可适用于大跨度楼板;密拼式预制叠合双向板现场施工便捷,可免去现场大量模板工程,节省人工;预制叠合双向板拼缝处钢筋不需要从板侧伸出,解决现场钢筋碰撞不易于安装的问题;搭接连接钢筋直接置于连接键槽内,省去钢筋绑扎工作,节省施工工序;板底拼缝处两道拼缝处理,使密拼安装的预制叠合楼板不易开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预制叠合板的俯视图;

图4是相邻两块预制叠合板连接示意图;

其中,1-预制叠合板,2-连接键槽,3-主钢筋,4-第一附钢筋,5-第二附钢筋,6-折叠连接钢筋,7-板底倒角,8-板底钢筋,9-板底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密拼式双向预制叠合板结构,包括若干相互拼接的预制叠合板1,预制叠合板1的一个边设置有若干连接键槽2,连接键槽2宽100mm,键槽底部距板底25mm,相邻两个连接键槽2间距200mm,若干连接键槽2相互平行布置,左右两块预制叠合板1的连接键槽2同侧布置,前后两块预制叠合板1的连接键槽2对接布置,多块预制叠合板1相互拼接为一个整体楼板。

连接键槽2内设置有若干连接桁架,相邻两个连接桁架间距不大于600mm,所述连接桁架包括上部的主钢筋3以及下部的第一附钢筋4和第二附钢筋5,所述第一附钢筋4和第二附钢筋5分别与主钢筋3之间设置有折叠连接钢筋6,所述第一附钢筋4和第二附钢筋5均设置在前后两块预制叠合板1对接的一对连接键槽2内,起到连接作用,使得两块预制叠合板1形成一个整体,所述第一附钢筋4和第二附钢筋5分别设置在左右相邻的两对连接键槽2内。

预制叠合板1的表面具有混凝土层,混凝土层埋过主钢筋3。

预制叠合板1侧边设置有板底钢筋8,板底钢筋8位于连续两个连接键槽2之间,板底钢筋8为90°的弯曲结构,板底钢筋8部分位于预制叠合板1内,位于预制叠合板1外的板底钢筋8连接于主钢筋3或折叠连接钢筋6。

采用这种拼接方式,可以取消预制叠合双向板板间的后浇段连接方式,将预制叠合双向板后浇段连接改为密拼连接,解决预制叠合双向板施工繁琐的问题。

进一步的,预制叠合板1与相邻预制叠合板1拼接的边缘底部开设有板底凹槽9,板底凹槽9的长为100mm,宽为5mm,板底凹槽9的外边缘具有板底倒角7,板底倒角7为10mm*10mm;所述板底凹槽9内填充有混凝土,板底凹槽9内也可安装网片,采用高强度抗裂砂浆抹平处理,板底倒角7处采用专用微膨胀填缝剂填平。

采用这种拼接方式,可解决预制叠合楼板密拼接缝处容易出现裂缝的问题,使预制叠合板楼板密拼式连接技术更为完善。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密拼式双向预制叠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相互拼接的预制叠合板(1),预制叠合板(1)的一个边设置有若干连接键槽(2),若干连接键槽(2)相互平行布置,左右两块预制叠合板(1)的连接键槽(2)同侧布置,前后两块预制叠合板(1)的连接键槽(2)对接布置;所述连接键槽(2)内设置有若干连接桁架,所述连接桁架包括上部的主钢筋(3)以及下部的第一附钢筋(4)和第二附钢筋(5),所述第一附钢筋(4)和第二附钢筋(5)分别与主钢筋(3)之间设置有折叠连接钢筋(6),所述第一附钢筋(4)和第二附钢筋(5)均设置在前后两块预制叠合板(1)对接的一对连接键槽(2)内,所述第一附钢筋(4)和第二附钢筋(5)分别设置在左右相邻的两对连接键槽(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拼式双向预制叠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叠合板(1)的表面具有混凝土层,混凝土层埋过主钢筋(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拼式双向预制叠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叠合板(1)侧边设置有板底钢筋(8),板底钢筋(8)位于连续两个连接键槽(2)之间,板底钢筋(8)为90°的弯曲结构,板底钢筋(8)部分位于预制叠合板(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拼式双向预制叠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叠合板(1)与相邻预制叠合板(1)拼接的边缘底部开设有板底凹槽(9),板底凹槽(9)的外边缘具有板底倒角(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密拼式双向预制叠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底凹槽(9)内填充有混凝土。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密拼式双向预制叠合板结构,包括若干相互拼接的预制叠合板,预制叠合板的一个边设置有若干连接键槽,若干连接键槽相互平行布置,左右两块预制叠合板的连接键槽同侧布置,前后两块预制叠合板的连接键槽对接布置;连接键槽内设置有若干连接桁架,包括上部的主钢筋以及下部的第一附钢筋和第二附钢筋,第一附钢筋和第二附钢筋分别与主钢筋之间设置有折叠连接钢筋,第一附钢筋和第二附钢筋分别设置在左右相邻的两对连接键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密拼式双向预制叠合板结构,连接更加安全、可靠,可适用于大跨度楼板,并且现场施工便捷,可免去现场大量模板工程,节省人工。

技术研发人员:陈乐琦;田炜;吴敦军;李宁;卢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8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