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停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42320发布日期:2020-04-28 19:48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停车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停车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停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迅速,人们对生活水准的提高,轿车从城市普及到农村,大部分家庭已经至少具备一辆小汽车,汽车的保有量不断的上升,城市里随处可见的拥堵状况,违停、乱停等现象使人们带着各种抱怨,不仅妨碍了居民生活,还严重破坏了城市的环境。

城市发展日益受到土地、空间等资源短缺的约束,机动车暴增使城区停车设施严重短缺,带来巨大压力,建立立体停车库是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的需求、是填补城市停车位缺口,完善交通配套设施的需求、是提升城市形象和品味的需求。

申请号2017102191774公开了一种外入旋转塔梳齿升降辊传输立体车库,该方案采用圆柱整体泊车框架,由两组以上能旋转360度的停车平台系统,以及两排以上梳齿升降辊传输通道系统组成,该方案解决了城市停车难的问题。该方案通过倒轻轨旋转驱动托架系统将空泊车为旋转到进出通道上,再通过梳齿升降辊传输通道系统将车辆抬升至泊车高度,完成泊车操作,为此该方案,其复杂的结构特征使得在泊车过程中需要将与空泊车位呈一圆周处的车位同时驱动旋转,当旋转驱动部件损坏时,整个立体车库无法正常运转,为此在突发情况下存在无法泊车和取车的问题,降低了泊车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停车库,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立体停车库存在泊车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立体停车库,包括圆环柱形停车库、承接待泊车车辆的承台、以及将所述承台上的车辆传送至所述圆环柱形停车库内的驱动组件;所述圆环柱形停车库由若干呈扇形柱体的车位组件拼接形成,且每个所述车位组件均对应一所述承台和一所述驱动组件。

优选的,所述车位组件由多层叠置的且排列形成圆弧形的框架车位组成。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沿对应所述框架车位的轴心旋转的旋转台以及可升降设置于所述旋转台上的升降台;所述旋转台的旋转角度与所述框架车位的圆弧形角度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承台设置有用于承接待泊车车辆的承载板以及驱动所述承载板于水平面内旋转的旋转组件。

优选的,所述承台设置于所述车位组件上任意一层框架车位处。

优选的,在所述升降台上设置转送车辆的车载板。

优选的,在所述车载板上设置有可沿所述框架车位的圆弧形径向伸缩的导轨;所述导轨伸出后与对应的所述框架车位搭接。

由上可知,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圆环柱体形停车库,有效的解决城市用地面积小,停车难的问题;采用多个互不影响的车位组件,提高了突发状况时的泊车效率;采用扇形柱体的车位组件,泊车过程的旋转角度小于180°,缩短停靠时间,存取车更快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停车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现有立体停车库采用单一的旋转驱动部件完成车位的旋转,当旋转驱动部件损坏时,整个立体停车库无法正常运转,为此在突发情况下存在无法泊车和取车的问题,降低了泊车效率。

如图1所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立体停车库,包括圆环柱形停车库、承接待泊车车辆的承台10、以及将承台10上的车辆传送至圆环柱形停车库内的驱动组件20。

本实施例提供的圆环柱形停车库可以修建于地下,采用地下立体停停车库,将地面停车占用空间面积节省到地面以下,地面节省空间提高公园绿地美化需求,并利用空间布置增加停车数量,有效的解决了因地面停车面积不够导致的困难,并且两台升降机各控制半幅停车库的停车运转,降低了单次存取车时间,使车主有更好的停车体验。

为了实现突发情况下的正常泊车,本实施例提供的圆环柱形停车库由若干呈扇形柱体的车位组件30拼接形成,且每个车位组件30均对应一承台10和一驱动组件20。为此,当其中一个车位组件30发生故障时,其他车位组件30依然能够正常运转,完成车辆的泊车和取车操作。

具体的,车位组件30由多层叠置的且排列形成圆弧形的框架车位31组成。上述框架车位31的圆弧角度可以根据场地需求任意设置,为了提高泊车效率,圆弧角度可以设置为不大于180°,该角度范围内的框架车位31,其驱动组件20的无需将车辆驱动旋转超过180°,结构简单,操作时间短,进而提高泊车效率。

在此基础上,若组成圆环柱形停车库的车位组件30的形状相同,即每个车位组件30的圆弧角度相等,圆环柱形停车库根据圆弧角度分割为若干独立的车位组件30;当圆弧角度为60°时,车位组件30的数量为6个;当圆弧角度为90°时,车位组件30的数量为4个。若组成圆环柱形停车库的车位组件30的形状不同,即每个车位组件30的圆弧角度不相等,圆环柱形停车库可以根据场地需求对车位组件30进行自由拼接,车位组件30的圆弧角度拼接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停车库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以两个框架车位31为例做详细说明,每个框架车位31的圆弧角度均为180°。

每个框架车位31均对应一承台10和一驱动组件20,其中承台10设置于车位组件30上任意一层框架车位31处,对于位于地下的圆环柱形停车库,承台10具体设置于底面处,位于最顶层框架车位31的上方,承台10所在的位置作为整个立体停车库的出入口。由于泊车和取车过程中,车头方向不同,为了实现统一管理,泊车过程可采用车头朝内,取车过程可采用车头朝外,为此在本实施例中,承台10设置有用于承接待泊车车辆的承载板以及驱动承载板于水平面内旋转的旋转组件。

为了实现待泊车车辆从承台10传送至框架车位31上,驱动组件20包括沿对应框架车位31的轴心旋转的旋转台21以及可升降设置于旋转台21上的升降台22,其中旋转台21的旋转角度与框架车位31的圆弧形角度相对应。

驱动组件20在升降台22上设置转送车辆的车载板23,在车载板23上设置有可沿框架车位31的圆弧形径向伸缩的导轨24,导轨24伸出后与对应的框架车位31搭接。

旋转台21可以为旋转柱,升降台22固定于旋转柱上,通过旋转柱的旋转驱动升降台22旋转;升降台22可以通过液压机组和链轮组驱动车载板23的旋转及升降。

在泊车过程中,车主将车辆停至立体停车库的入口的感应区内,停车库门打开,车主将车辆驶入承台10的承载板上即可离开,停车库门关闭;此时根据框架车位31上的车位情况,可将车辆的朝向实现调整,以防止泊车过程中对车辆的损坏,承台10的旋转组件完成承载台的旋转,控制车辆调头,当处于停车高峰期时,可控制车辆不进行旋转,取车时候再控制旋转掉头;驱动组件20的导轨24伸出并与承载板搭接,车辆通过导轨24传送至驱动组件20的车载板23上,驱动组件20通过旋转和升降将车载板23传送至框架车位31的空车位处,再次伸出导轨24与空车位搭接,将车辆从车载板23传送至空车位处即可。为了实现泊车的自动化控制,还可以在框架车位31的每个车位处设置有感应器,在立体停车库的入口处设置有与感应器连接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能够显示是否存在空车位以及空车位的数量,人们可通过观察显示装置上的显示信息将车辆行驶至存在空车位的入口处。

在取车过程中,驱动组件20通过旋转和升降将车载板23传送至框架车位31的取车对应的车位处,伸出导轨24与该车位搭接,将车辆从车位传送至车载板23,再驱动车载板23传送至承台10处,重复导轨24搭接和车辆传送过程即可。与泊车过程不同的是,取车后,车头需朝外,以便于车辆的驶出,为此在此过程中,还需通过承台10的旋转组件将承载板旋转至车头朝外。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停车库,采用圆环柱体形停车库,有效的解决城市用地面积小,停车难的问题;采用多个互不影响的车位组件,提高了突发状况时的泊车效率;采用扇形柱体的车位组件,泊车过程的旋转角度小于180°,缩短停靠时间,存取车更快捷。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