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驻车保护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3207发布日期:2020-05-20 00:23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驻车保护棚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驻车保护棚。



背景技术:

在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日常家用轿车的过程中,阻力非常大,虽然新能源汽车的有电非常多,且符合当今社会对于环保、降低碳排放的诸多要求,但是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不够成熟,造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故障,使得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无法达到人们预期的效果。

近些年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普及,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日趋成熟,但随之出现新能源汽车充电事故也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有很大成分是因为电池充电过程中外界因素造成的电池损坏而出现的问题,电池充电要求的环境比较严苛,需要尽量恒温且避免水等导体介质与充电接口产生接触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携带使用、且适用范围广的新能源汽车用驻车保护棚。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驻车保护棚,包括前支撑杆、前套杆、前限位孔、前限位弹珠、前套杆轴、前横杆、前横杆轴、后支撑杆、后套杆、后限位孔、后限位弹珠、后套杆轴、后横杆、后横杆轴、防护罩、充电插口、绞盘、钢丝;所述的前支撑杆为圆形中空结构,所述的前套杆直径大于前支撑杆且紧密套设置于前支撑杆上,所述的前限位孔设置于前套杆下端位置,所述的前限位弹珠设置于前支撑杆上端,所述的前横杆通过前套杆轴与前套杆连接且能自由转动,所述的前横杆轴用于连接前横杆,所述的后支撑杆为圆形中空结构,所述的后套杆直径大于后支撑杆且紧密套设置于后支撑杆上,所述的后限位孔设置于后套杆下端位置,所述的后限位弹珠设置于后支撑杆上端,所述的后横杆通过后套杆轴与后套杆连接且能自由转动,所述的后横杆轴用于连接后横杆,所述的防护罩为耐风化柔性材料覆盖于前套杆、后套杆和钢丝上,所述的充电插口设置于防护罩上对应车辆充电接口位置,所述的绞盘设置于前套杆顶端且通过焊接方式固定,所述的钢丝为绞盘内钢丝且与后套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防护罩为两层结构,外层为反光材料,内层为保温材料。

优选的,所述的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下方设置有行走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的行走支架为十字硬性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行走支架下方每个角设置有行走轮且行走轮为万向轮。

优选的,所述的前套杆和后套杆靠近车辆侧设置有防撞垫。

进一步的,所述的防护垫为软弹性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能够实现操作者在新能源汽车停放后,将本装置快速安装,进行充电;在驻车充电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避免阳光直射等外界因素对于车辆内部充电环境的影响,从而保护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安全性;装置使用简单、方便收纳,收纳后不占用车辆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驻车保护棚的单一架体结构示图。

图2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驻车保护棚的整体架体结构示图。

图3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驻车保护棚的整体使用状态示图。

附图标记:支撑杆1、前套杆11、前限位孔12、前限位弹珠13、前套杆轴14、前横杆15、前横杆轴16、后支撑杆2、后套杆21、后限位孔22、后限位弹珠23、后套杆轴24、后横杆25、后横杆轴26、防护罩3、充电插口31、绞盘4、钢丝41、行走轮5、行走支架51、防撞垫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看图1-图3,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驻车保护棚,包括前支撑杆1、前套杆11、前限位孔12、前限位弹珠13、前套杆轴14、前横杆15、前横杆轴16、后支撑杆2、后套杆21、后限位孔22、后限位弹珠23、后套杆轴24、后横杆25、后横杆轴26、防护罩3、充电插口31、绞盘4、钢丝41;所述的前支撑杆1为圆形中空结构,用于整体装置的支撑;所述的前套杆11直径大于前支撑杆1且紧密套设置于前支撑杆1上,能够根据车辆实际高度对装置高度进行调整,提高装置的实用性;所述的前限位孔12设置于前套杆11下端位置,所述的前限位弹珠13设置于前支撑杆1上端,所述的前限位孔和前限位弹珠配合使用实现装置的调整高度后的固定;所述的前横杆15通过前套杆轴14与前套杆11连接且能自由转动,便于装置的折叠和伸展,能够将装置在回收时进行折叠便于收纳;所述的前横杆轴16用于连接前横杆15;所述的后支撑杆2为圆形中空结构,用于整体装置的支撑;所述的后套杆21直径大于后支撑杆2且紧密套设置于后支撑杆2上,能够根据车辆实际高度对装置高度进行调整,提高装置的实用性;所述的后限位孔22设置于后套杆21下端位置,所述的后限位弹珠23设置于后支撑杆2上端,所述的前限位孔和前限位弹珠配合使用实现装置的调整高度后的固定;所述的后横杆25通过后套杆轴24与后套杆21连接且能自由转动,便于装置的折叠和伸展,能够将装置在回收时进行折叠便于收纳;所述的后横杆轴26用于连接后横杆25;所述的防护罩3为耐风化柔性材料覆盖于前套杆11、后套杆21和钢丝41上,用于覆盖车辆,整体装置的功能部件实现车辆在驻车情况下的防太阳直射及防潮;所述的充电插口31设置于防护罩3上对应车辆充电接口位置,便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的连接;所述的绞盘4设置于前套杆11顶端且通过焊接方式固定,所述的钢丝41为绞盘4内钢丝41且与后套杆21固定连接,所述的绞盘4与钢丝41配合使用实现整体装置的快速安装和收纳功能,提高装置的实际使用效果。

所述的防护罩3为两层结构,外层为反光材料,内层为保温材料,能够保证新能源汽车在驻车充电时,车辆不受阳光直射和降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保证车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所述的前支撑杆1和后支撑杆2下方设置有行走支架51。

所述的行走支架51为十字硬性结构。

所述的行走支架51下方每个角设置有行走轮5且行走轮5为万向轮。

所述的前套杆11和后套杆21靠近车辆侧设置有防撞垫6。

所述的防撞垫6为软弹性材料。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驻车保护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支撑杆、前套杆、前限位孔、前限位弹珠、前套杆轴、前横杆、前横杆轴、后支撑杆、后套杆、后限位孔、后限位弹珠、后套杆轴、后横杆、后横杆轴、防护罩、充电插口、绞盘、钢丝;所述的前支撑杆为圆形中空结构,所述的前套杆直径大于前支撑杆且紧密套设置于前支撑杆上,所述的前限位孔设置于前套杆下端位置,所述的前限位弹珠设置于前支撑杆上端,所述的前横杆通过前套杆轴与前套杆连接且能自由转动,所述的前横杆轴用于连接前横杆,所述的后支撑杆为圆形中空结构,所述的后套杆直径大于后支撑杆且紧密套设置于后支撑杆上,所述的后限位孔设置于后套杆下端位置,所述的后限位弹珠设置于后支撑杆上端,所述的后横杆通过后套杆轴与后套杆连接且能自由转动,所述的后横杆轴用于连接后横杆,所述的防护罩为耐风化柔性材料覆盖于前套杆、后套杆和钢丝上,所述的充电插口设置于防护罩上对应车辆充电接口位置,所述的绞盘设置于前套杆顶端且通过焊接方式固定,所述的钢丝为绞盘内钢丝且与后套杆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驻车保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罩为两层结构,外层为反光材料,内层为保温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驻车保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下方设置有行走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驻车保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支架为十字硬性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驻车保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支架下方每个角设置有行走轮且行走轮为万向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驻车保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套杆和后套杆靠近车辆侧设置有防撞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驻车保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撞垫为软弹性材料。


技术总结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驻车保护棚,包括前支撑杆、前套杆、前限位孔、前限位弹珠、前套杆轴、前横杆、前横杆轴等,所述的前支撑杆为圆形中空结构,所述的前套杆直径大于前支撑杆且紧密套设置于前支撑杆上,所述的前限位孔设置于前套杆下端位置,所述的前限位弹珠设置于前支撑杆上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能够实现操作者在新能源汽车停放后,将本装置快速安装,进行充电;在驻车充电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避免阳光直射等外界因素对于车辆内部充电环境的影响,从而保护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安全性;装置使用简单、方便收纳,收纳后不占用车辆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张峰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全顺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7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