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剪力墙的注浆管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3696发布日期:2020-05-29 12:14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剪力墙的注浆管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剪力墙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剪力墙的注浆管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装配式产业的发展,目前在很多地方都实施了装配式的试点。预制剪力墙作为装配式建筑的重要部件结构,其整体的施工对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有着重大的影响。目前,在预制剪力墙施工中,需要进行注浆施工,传统的预制剪力墙注浆口的注浆管接驳到剪力墙的外侧,注浆结束后,在注浆套管和出浆套管处均塞上橡胶塞,防止混凝土浆液漏出(如图1所示)。待混凝土浆液凝固并达到一定强度后,拔出橡胶塞,此时,在预制剪力墙的面上会形成凹陷(如图2所示),而目前的预制剪力墙厚度都不大,因此此凹槽的形成就说明整个剪力墙不是全截面。对常规使用的200mm厚的剪力墙影响就比较大,甚至影响结构的承载力。而且,在墙面上存在凹陷,影响剪力墙的美观,后期需要修补,对施工带来极大的不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剪力墙的注浆管道结构,结构简单,采用单侧注浆,施工方便,而且施工完成后不会使预制剪力墙的墙面上留下凹陷,保证预制剪力墙的强度和整体的美观,避免后期修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制剪力墙的注浆管道结构,包括套筒,所述套筒设置在剪力墙的两侧,所述套筒上设置有注浆口和出浆口,所述注浆口设置在所述出浆口的下方;

所述注浆口处设置有注浆套管,所述注浆套管的一端通过所述注浆口连通所述套筒,另一端伸出所述剪力墙的浇筑完成面设置;

所述出浆口处设置有出浆套管,所述出浆套管的一端通过所述出浆口连通所述套筒,另一端伸出所述剪力墙的浇筑完成面设置;

所述注浆套管和所述出浆套管的开口均设置在所述剪力墙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注浆套管与所述出浆套管上均设置有用于防止混凝土流出的橡胶塞。

进一步地,所述注浆套管和所述出浆套管均伸出所述剪力墙的述浇筑完成面不少于50mm。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分别设置在所述剪力墙的两侧,所述第一套筒设置在所述注浆套管开口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二注浆口与第二注浆套管连接,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二出浆口与第二出浆套管连接,所述第二注浆套管与所述第二出浆套管横贯设置在所述剪力墙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

所述第一钢筋设置在所述剪力墙内并部分贯穿设置在所述套筒内,所述第二钢筋部分伸出设置在楼板上,所述第一钢筋与所述第二钢筋通过所述套筒浇筑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注浆套管通过玻璃胶与所述注浆口固定连接,所述出浆套管通过玻璃胶与所述出浆口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注浆套管与所述出浆套管均采用塑料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预制剪力墙的注浆管道结构,通过将注浆套管和出浆套管的开口均设置在剪力墙的同一侧,直接在单侧采用注浆设备进行注浆,能够有效简化施工程序,避免注浆设备的移动对施工带来不便。同时,将注浆套管和出浆套管均伸出剪力墙的浇筑完成面设置,待注浆完成且混凝土浆液固定达到一定强度后,拔出橡胶塞时不会在剪力墙面上留下凹陷。由于注浆套管和出浆套管的伸出设置,甚至可以省去拔除橡胶塞的步骤,直接采用砂轮机等设备沿剪力墙的浇筑完成面切除注浆套管和出浆套管即可。操作简单方便,而且能够有效保持墙面的平整。而且单侧注浆施工,后期在切除注浆套管和出浆套管时,只需要对剪力墙的单一侧进行施工即可,方便快捷,有利于提高施工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注浆结束后塞入橡胶塞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浆液凝固后去除橡胶塞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预制剪力墙的注浆管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所述浇筑完成后在注浆管套中塞入橡胶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所述注浆管套拔除橡胶塞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所述沿剪力墙面切除注浆管套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剪力墙;2-套筒;21-第一套筒;211-第一注浆口;212-第一出浆口;213-第一注浆套管;214-第一出浆套管;22-第二套筒;221-第二注浆口;222-第二出浆口;223-第二注浆套管;224-第二出浆套管;3-楼板;41-第一钢筋;42-第二钢筋;5-橡胶塞;6-凹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3所示,一种预制剪力墙1的注浆管道结构,包括套筒2,套筒2设置在剪力墙1的两侧。还包括第一钢筋41和第二钢筋42,第一钢筋41设置在剪力墙1内并部分贯穿设置在套筒2内,第二钢筋42部分伸出设置在楼板3上,第一钢筋41与第二钢筋42通过套筒2浇筑连接。通过设置第一钢筋41和第二钢筋42,使得混凝土浆液浇筑凝固后,混凝土浆液将第一钢筋41、第二钢筋42融合到剪力墙1中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能够有效地保证浇筑完成后剪力墙1整体的强度。

套筒2上设置有注浆口和出浆口,注浆口设置在出浆口的下方。注浆口处设置有注浆套管,注浆套管的一端通过注浆口连通套筒2,另一端伸出剪力墙1的浇筑完成面设置,注浆设备通过注浆套管将混凝土浆液从注浆口处浇筑到套筒2内。其中,浇筑完成面指的是剪力墙完成浇筑后所形成的外表面。出浆口处设置有出浆套管,出浆套管的一端通过出浆口连通套筒,另一端伸出剪力墙1的浇筑完成面设置,套筒2内的混凝土浆液经出浆口从出浆套管中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注浆套管通过玻璃胶与注浆口固定连接,出浆套管通过玻璃胶与出浆口固定连接,保证连接的稳固避免浇筑过程中注浆套管和出浆套管的脱落。当然,注浆套管与注浆口的连接,以及出浆套管与注浆口的连接,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如采用水工胶布缠绕固定等方式。

注浆设备设置在剪力墙1的其中一侧,采用单侧注浆施工方式,直接在一侧进行注浆,简化施工程序,避免注浆设备的移动对施工带来不便。剪力墙1设置有注浆设备的一侧称之为注浆侧,另一侧称之为非注浆侧,所有注浆套管和出浆套管的开口均设置在剪力墙1的注浆侧。套筒包括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22,第一套筒21设置在注浆侧,第二套筒22设置在非注浆侧。第一套筒21的第一注浆口211和第一出浆口212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注浆套管213和第一出浆套管214,第一注浆套管213和第一出浆套管214从剪力墙1的注浆侧伸出,从而使得第一注浆套管213与注浆设备连接,以实现对第一套筒21进行注浆。

第二套筒22的第二注浆口221处设置有第二注浆套管223,第二出浆口222处设置有第二出浆套管224,第二注浆套管223和第二出浆套管224横贯设置在剪力墙1内并从剪力墙1的注浆侧伸出,从而使得第二注浆套管223与设置在注浆侧的注浆设备连接,以实现对第二套筒22进行注浆。

如图4-6所示(图4-6仅示出剪力墙1注浆侧注浆口的情况,出浆口的情况与注浆口相同),施工时,首先启动注浆设备通过注浆套管对套筒进行注浆,待出浆套管处均匀流出混凝土浆液,确保套筒内充满混凝土浆液后,停止注浆并用橡胶塞5分别封堵注浆套管和出浆套管。待套管内的混凝土浆液凝固并达到一定强度后,如果拔出橡胶塞5,此时,注浆套管和出浆套管的端口处会留下橡胶塞5造成的凹陷6。由于在本实施例中,此凹陷6已对剪力墙1的墙面没有影响,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甚至可以省去拔除橡胶塞5的工序,待混凝土浆液浇筑完成且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直接采用砂轮机等设备沿剪力墙1面将所有伸出的注浆管套和出浆管套依次切除,即可完成注浆施工,此外由于是单侧注浆施工,因此在对注浆套管和出浆套管进行切除时,只需要对剪力墙单一侧进行切除施工即可,方便了施工。而且施工完成后能够有效保证剪力墙1的墙面在注浆完成后依然保持平整,不会出现凹陷6而导致后期二次加工,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

为了确保取出橡胶塞5后剪力墙1的浇筑完成面不存在凹陷6,即注浆套管和出浆套管需要伸出浇筑完成面一定距离。经过多次试验和分析,注浆管套和出浆管套需要伸出浇筑完成面的距离不少于50mm,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保证浇筑完成面不出现凹陷6,将注浆套管和出浆套管均设置为伸出浇筑完成面不少于100mm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注浆套管和出浆套管均采用塑料材质制成,施工完成后能够比较轻易地切断,而且采用塑料套管还能够有效地降低施工的成本。当然,根据施工需要,套管还可以采用金属等其他材质制作。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构思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根据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在由本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