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墙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9314发布日期:2020-05-26 18:43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分体式墙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墙面板。



背景技术:

目前,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是先将建筑物的主承重受力构件柱、梁、支撑、剪力墙等安装完成,形成整体受力框架,再安装墙面围护部分,墙面围护部分即装配式的墙面板,这种墙面板减少了现场的工作量,实现了楼面板的快速安装,提高了楼面板的装配效率,但是,当楼层较高且墙面板尺寸较大时,墙面板不便于运输和制作,增加了墙面板制作和安装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体式墙面板,该分体式墙面板解决了墙面板太大不便于制作和运输的问题,降低了较大墙面板制作和安装的难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分体式墙面板,包括上墙面板和下墙面板,所述上墙面板包括上墙面板钢骨架,绑扎在所述上墙面板钢骨架周围的上钢筋网,以及填充在所述上墙面板钢骨架和所述上钢筋网之间的上填充材料;所述下墙面板包括下墙面板钢骨架,绑扎在所述下墙面板钢骨架周围的下钢筋网,以及填充在所述下墙面板钢骨架和所述下钢筋网之间的下填充材料;所述上墙面板与所述下墙面板上下对接,所述上墙面板钢骨架与所述下墙面板钢骨架通过连接结构上下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上墙面板与所述下墙面板的对接方式包括斜口对接和企口对接。

其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墙面板钢骨架上的第一连接板,设置在所述下墙面板钢骨架上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锁紧件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所述锁紧件固定连接后再焊接。

其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墙面板钢骨架或者所述下墙面板钢骨架上的第三连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下墙面板钢骨架或者所述上墙面板钢骨架上的与所述第三连接板相适配的连接开口,所述第三连接板插入所述连接开口内,通过焊接将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下墙面板钢骨架或者所述上墙面板钢骨架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结构设置有多个。

其中,所述上墙面板钢骨架包括钢梁和上墙面板框架,所述下墙面板钢骨架包括下墙面板框架,所述上墙面板框架和所述下墙面板框架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上下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上墙面板钢骨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钢梁和所述上墙面板框架侧部的上钢柱,所述下墙面板钢骨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墙面板框架侧部的下钢柱,所述上钢柱与所述下钢柱上下拼接。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体式墙面板包括上墙面板和下墙面板两部分,在制作时,可以将上墙面板和下墙面板分别进行制作;在运输时,可以将上墙面板和下墙面板分开运输;在装配时,将上墙面板与下墙面板上下对接,然后将上墙面板钢骨架与下墙面板钢骨架通过连接结构上下固定连接,使上墙面板和下墙面板连接成一个整体,即可使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墙面板解决了墙面板太大不便于制作和运输的问题,降低了较大墙面板制作和安装的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墙面板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墙面板施例一中上墙面板与下墙面板斜口对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墙面板施例一中上墙面板与下墙面板企口对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墙面板实施例一中第一种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a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墙面板实施例一中第二种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b-b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墙面板实施例一中第三种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c-c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墙面板实施例一中第四种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d-d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墙面板实施例一的第一种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墙面板实施例一的第二种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墙面板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的装配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墙面板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的装配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墙面板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a-上墙面板,b-下墙面板,1-上墙面板钢骨架,11-钢梁,12-上墙面板框架,13-安装孔,14-上钢柱,15-第一横向支撑杆,16-第一竖向支撑杆,17-第一斜向支撑杆,18-第四连接板,2-上钢筋网,3-上填充材料,4-下墙面板钢骨架,41-下墙面板框架,42-下钢柱,43-第二横向支撑杆,44-第二竖向支撑杆,45-第二斜向支撑杆,46-第五连接板,5-下钢筋网,6-下填充材料,7-第一连接板,8-第二连接板,9-锁紧件,10-第三连接板,19-连接开口,20-面层材料,21-保温隔音芯层,22-钢柱,23-第六连接板,24-第七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中,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墙面板的结构,将分体式墙面板的方位表述为上和下,该方位的表述并不构成对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13共同所示,分体式墙面板,包括上墙面板a和下墙面板b,上墙面板a包括上墙面板钢骨架1,绑扎在上墙面板钢骨架1周围的上钢筋网2,以及填充在上墙面板钢骨架1和上钢筋网2之间的上填充材料3;下墙面板b包括下墙面板钢骨架4,绑扎在下墙面板钢骨架4周围的下钢筋网5,以及填充在下墙面板钢骨架4和下钢筋网5之间的下填充材料6;上墙面板a与下墙面板b上下对接,上墙面板钢骨架1与下墙面板钢骨架4通过连接结构上下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的上填充材料3和下填充材料6均为轻骨料混凝土,骨料混凝土包括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和陶粒混凝土等,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对上墙面板钢骨架1和下墙面板钢骨架4起到防锈、防火、防冷桥的作用。

如图1至图4共同所示,本实施例中上墙面板a与下墙面板b的对接方式包括斜口对接和企口对接,斜口对接如图3所示,上墙面板a与下墙面板b对接的端面为倾斜方向一致的斜面,斜口对接能够增大上墙面板a与下墙面板b接触面积,提高上墙面板a与下墙面板b的连接强度,防止水倒流入室内;企口对接如图4所示,上墙面板a与下墙面板b分别设置有半边通槽口,上墙面板a与下墙面板b搭合拼接,企口对接能够使上墙面板a与下墙面板b结合紧密,上墙面板a与下墙面板b不易翘起,防止水倒流入室内,实际应用中,设计者可根据需求自行选择上墙面板a与下墙面板b的对接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如图1至图12共同所示,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包括图5、图7、图9和图11所示的四种连接结构,其中,图5、图7和图9所示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上墙面板钢骨架1上的第一连接板7,设置在下墙面板钢骨架4上的第二连接板8,第一连接板7与第二连接板8固定连接。

如图5和图6共同所示,为第一种连接结构,第一连接板7与第二连接板8对接后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如图7和图8共同所示,为第二种连接结构,第一连接板7与第二连接板8通过锁紧件9固定连接。

如图9和图10共同所示,为第三种连接结构,第一连接板7与第二连接板8通过锁紧件9固定连接后再焊接。本实施例中的锁紧件9均优选为螺栓。

如图11和图12共同所示,为第四种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上墙面板钢骨架1或者下墙面板钢骨架4上的第三连接板10,以及设置在下墙面板钢骨架4或者上墙面板钢骨架1上的与第三连接板10相适配的连接开口19,第三连接板10插入连接开口19内,通过焊接将第三连接板10与下墙面板钢骨架4或者上墙面板钢骨架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三连接板10设置在下墙面板钢骨架4上,连接开口19设置在上墙面板钢骨架1上。

以上四种连接结构,设计者可以根据需求选用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上墙面板钢骨架1包括钢梁11和上墙面板框架12,下墙面板钢骨架4包括下墙面板框架41,上墙面板框架12和下墙面板框架41通过连接结构上下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的钢梁11可以采用h型钢、钢方管等型材,本实施例中优选钢梁11采用h型钢,钢梁11的两端部均设置有安装孔13,安装孔13设置在钢梁11的腹板上,使用时,通过安装孔13与高强螺栓将钢梁11与相邻墙面板的钢柱22紧固连接,并将钢梁11的翼缘与相邻墙面板的钢柱22焊接,实现钢梁11与相邻墙面板的钢柱22的刚接节点。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上墙面板框架12包括一根第一横向支撑杆15、两根第一竖向支撑杆16和两根第一斜向支撑杆17,第一横向支撑杆15连接在两根第一竖向支撑杆16的下端部之间,两根第一竖向支撑杆16的上端部连接在钢梁11上,第一横向支撑杆15、第一竖向支撑杆16和钢梁11围成矩形框架,两根第一斜向支撑杆17呈倒“人”字形设置在该矩形框架中,第一竖向支撑杆16与钢梁11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第四连接板18,两根第一斜向支撑杆17的上端部分别连接在相应的第四连接板18上,两根第一斜向支撑杆17的下端部均连接在第一连接板7上。其中,第一斜向支撑杆17参与主体结构受力;第一横向支撑杆15和第一竖向支撑杆16不参与主体结构受力,只是上墙面板a自身的支撑骨架,第一横向支撑杆15、第一竖向支撑杆16和第一斜向支撑杆17可选用钢方管、h型钢、钢圆管、矩形管、c型钢、t型钢、槽钢、角钢等型材。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下墙面板框架41包括两根第二横向支撑杆43、两根第二竖向支撑杆44和两根第二斜向支撑杆45,其中一根第二横向支撑杆43连接在两根第二竖向支撑杆44的下端部之间,另一根第二横向支撑杆43连接在两根第二竖向支撑杆44的上端部之间,第二横向支撑杆43和第二竖向支撑杆44围成矩形框架,两根第二斜向支撑杆45呈正“人”字形设置在该矩形框架中,两根第二斜向支撑杆45的上端部均连接在第二连接板8上,两根第二斜向支撑杆45的下端部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相邻墙面板的钢柱22连接的第五连接板46。其中,第二斜向支撑杆45参与主体结构受力;第二横向支撑杆43和第二竖向支撑杆44不参与主体结构受力,只是下墙面板b自身的支撑骨架,第二横向支撑杆43、第二竖向支撑杆44和第二斜向支撑杆45可选用钢方管、h型钢、钢圆管、矩形管、c型钢、t型钢、槽钢、角钢等型材。

上墙面板框架12和下墙面板框架41不局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上墙面板a和下墙面板b的外部均设置有面层材料20,面层材料20包括面砖、石材、砂浆、真石漆和涂料等,对墙面板起到装饰的作用,可根据需求自行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如图14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分体式墙面板的另一种结构形式,其结构与图13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仅在于上墙面板a和下墙面板b内均设置有保温隔音芯层21,保温隔音芯层21包括挤塑板、聚苯板、聚氨酯板和岩棉板等,具有保温隔音的效果,增强墙面板基体的保温性能和隔音性能,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求自行选择。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体式墙面板包括上墙面板a和下墙面板b两部分,在制作时,可以将上墙面板a和下墙面板b分别进行制作;在运输时,可以将上墙面板a和下墙面板b分开运输;在装配时,将上墙面板a与下墙面板b上下对接,然后将上墙面板钢骨架1与下墙面板钢骨架4通过连接结构上下固定连接,使上墙面板a和下墙面板b连接成一个整体,即可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墙面板解决了墙面板太大不便于制作和运输的问题,降低了较大墙面板制作和安装的难度系数。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仅在于:

如图15和图16共同所示,本实施例中上墙面板钢骨架1还包括设置在钢梁11和上墙面板框架12侧部的上钢柱14,下墙面板钢骨架4还包括设置在下墙面板框架41侧部的下钢柱42,上钢柱14与下钢柱42上下拼接。

如图15和图16共同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上墙面板框架12包括一根第一横向支撑杆15和两根第一斜向支撑杆17,第一横向支撑杆15连接在两根上钢柱14的下端部之间,两根上钢柱14的上端部连接在钢梁11上,第一横向支撑杆15、上钢柱14和钢梁11围成矩形框架,两根第一斜向支撑杆17呈倒“人”字形设置在该矩形框架中,上钢柱14与钢梁11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第四连接板18,两根第一斜向支撑杆17的上端部分别连接在相应的第四连接板18上,两根第一斜向支撑杆17的下端部均连接在第一连接板7上。其中,上钢柱14和第一斜向支撑杆17参与主体结构受力;第一横向支撑杆15不参与主体结构受力,只是上墙面板a自身的支撑骨架,上钢柱14可选用钢方管、h型钢、钢圆管、矩形管等型材。

如图15和图16共同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下墙面板框架41包括两根第二横向支撑杆43和两根第二斜向支撑杆45,其中一根第二横向支撑杆43连接在两根下钢柱42的下端部之间,另一根第二横向支撑杆43连接在两根下钢柱42的上端部之间,第二横向支撑杆43和下钢柱42围成矩形框架,两根第二斜向支撑杆45呈正“人”字形设置在该矩形框架中,两根第二斜向支撑杆45的上端部均连接在第二连接板8上,两根第二斜向支撑杆45的下端部分别通过第五连接板46与下钢柱42连接。其中,下钢柱42和第二斜向支撑杆45参与主体结构受力;第二横向支撑杆43不参与主体结构受力,只是下墙面板b自身的支撑骨架,下钢柱42可选用钢方管、h型钢、钢圆管、矩形管等型材。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仅在于:

如图17和图18共同所示,连接结构设置有多个,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结构设置有两个,相应的,第一斜向支撑杆17设置有四根,四根第一斜向支撑杆17两两一组,呈倒“人”字形设置在相应的矩形框架中,其中,相邻两根第一斜向支撑杆17的上端部通过第六连接板23设置在钢梁11上;第二斜向支撑杆45也设置有四根,四根第二斜向支撑杆45两两一组,呈正“人”字形设置在相应的矩形框架中,其中,相邻两根第二斜向支撑杆45的下端部通过第七连接板24设置在下方的第二横向支撑杆43上。实际应用中,不限定连接结构的数量。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仅在于:

如图19和图20共同所示,连接结构设置有多个,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结构设置有两个,相应的,第一斜向支撑杆17设置有四根,四根第一斜向支撑杆17两两一组,呈倒“人”字形设置在相应的矩形框架中,其中,相邻两根第一斜向支撑杆17的上端部通过第六连接板23设置在钢梁11上;第二斜向支撑杆45也设置有四根,四根第二斜向支撑杆45两两一组,呈正“人”字形设置在相应的矩形框架中,其中,相邻两根第二斜向支撑杆45的下端部通过第七连接板24设置在下方的第二横向支撑杆43上。实际应用中,不限定连接结构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墙面板以建筑物自然层高度为墙面板的高度,长度根据房间尺寸自行确定,既可以是一个房间的长度,也可多个房间的总体长度,且上墙面板钢骨架1和下墙面板钢骨架4的结构不局限于上述四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还可以是其他结构,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