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混凝土生产的二次放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3781发布日期:2020-05-29 12:15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混凝土生产的二次放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生产的二次放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通常采用二次放料的方式将水泥、砂、水和石块加入到搅拌箱内部进行搅拌混合,试验资料表明,二次放料搅拌的混凝土与一次放料相比较,混凝土强度可提高约1.5倍,在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可节约水泥约1-2倍。二次放料是先将全部砂、石和部分的水倒入搅拌箱中进行预搅拌,将砂和石表面湿润,再倒入水泥进行造壳搅拌,最后加剩余水,进行糊化搅拌。二次放料能提高强度是因为改变投料和搅拌次序后,使水泥和砂石的接触面增大,水泥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现有的混凝土制作在将砂、石和部分水倒入搅拌箱内部初步搅拌后,水泥通过设置在搅拌箱顶部的下料管直接倒入到搅拌箱内部进行搅拌,水泥会直接在搅拌箱内部且位于下料管的正下方形成水泥堆,一方面不利用水泥与砂、石、水的混合,大大降低了对混凝土的搅拌制作效率,另一方面堆积的水泥与砂、石、水的混合质量差,其中会掺杂结块的水泥,由此大大提高了对水泥的消耗量,整体生产的混凝土质量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混合效率、便于搅拌混合且生产质量高的用于混凝土生产的二次放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混凝土生产的二次放料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搅拌箱(2),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搅拌电机(3),所述搅拌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有搅拌轴(4),所述搅拌轴(4)远离搅拌电机(3)的一端沿横向贯穿搅拌箱(2)侧壁后延伸至搅拌箱(2)内部,所述搅拌轴(4)侧壁上且位于搅拌箱(2)内部沿轴向设置有若干搅拌叶片(5),所述搅拌箱(2)上方设置有第一放料斗(6),所述第一放料斗(6)底部通过第一下料管(7)与搅拌箱(2)顶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箱(2)上方设置有第二放料斗(11),所述第二放料斗(11)底部连接有第二下料管(12),所述第二下料管(12)下端连接有呈筒状且沿水平放置在搅拌箱(2)顶部的进料筒(13),所述第二下料管(12)下端与进料筒(13)远离第一放料斗(6)的一端上部外壁连接,所述进料筒(13)和搅拌箱(2)的连接处沿横向开设有条缝状开口(14),所述进料筒(13)内部和搅拌箱(2)内部之间通过条缝状开口(14)相互连通,所述进料筒(13)的一端且位于第二放料斗(11)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15),所述驱动电机(15)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轴(16),所述驱动轴(16)远离驱动电机(15)的一端沿横向贯穿进料筒(13)外壁后延伸至进料筒(13)内部,所述驱动轴(16)侧壁上沿轴向螺旋均匀缠绕设置有螺旋送料片(17),所述搅拌箱(2)侧壁顶部设置有用于启闭条缝状开口(14)的启闭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生产混凝土时,将砂、石和部分水倾倒入第一放料斗(6)中,并通过设置在第一放料斗(6)底部连接的第一下料管(7)送入到搅拌箱(2)中,在机架(1)上设置有搅拌电机(3),搅拌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有搅拌轴(4),搅拌轴(4)远离搅拌电机(3)的一端沿横向贯穿搅拌箱(2)侧壁后延伸至搅拌箱(2)内部,搅拌轴(4)侧壁上且位于搅拌箱(2)内部沿轴向设置有若干搅拌叶片(5),在搅拌电机(3)的驱动作用下,其输出端连接的搅拌轴(4)转动,并带动设置在搅拌轴(4)侧壁上的若干搅拌叶片(5)对砂、石和部分水进行快速搅拌,初步搅拌后,在搅拌箱(2)上方设置有第二放料斗(11),第二放料斗(11)底部连接有第二下料管(12),第二下料管(12)下端连接有呈筒状且沿水平放置在搅拌箱(2)顶部的进料筒(13),第二下料管(12)下端与进料筒(13)远离第一放料斗(6)的一端上部外壁连接,进料筒(13)和搅拌箱(2)的连接处沿横向开设有条缝状开口(14),进料筒(13)内部和搅拌箱(2)内部之间通过条缝状开口(14)相互连通,水泥倾倒入第二放料斗(11)中,并通过第二放料斗(11)底部连接的第二下料管(12)送入到进料筒(13)中,在驱动电机(15)的驱动作用下,其输出端连接的驱动轴(16)转动,并带动设置在驱动轴(16)侧壁上的螺栓送料片(17)转动,并将从第二下料管(12)送入到进料筒(13)中的水泥沿横向平铺在条缝状开口(14)上方,在启闭组件的作用下,条缝状开口(14)打开,在自重力作用下,进料筒(13)中的水泥从条缝状开口(14)向下落入到搅拌箱(2)中,完成水泥的加入后,最后将水从第一放料斗(6)及第一下料管(7)加入到搅拌箱(2)中进行配比,完成混凝土制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次放料装置避免了水泥在送入到搅拌箱(2)内部形成水泥堆,将水泥通过条缝状开口(14)向下平铺到搅拌箱(2)内部的砂、石和部分水混合液的上表面,在若干搅拌叶片(5)的搅拌作用下快速混合搅拌,提高了混凝土的制作效率,避免了水泥块的形成,降低了水泥的消耗同时提高了混凝土制作质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高混合效率、便于搅拌混合且生产质量高的用于混凝土生产的二次放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启闭组件包括设置在搅拌箱(2)侧壁顶部的启闭电机(21),所述启闭电机(21)的输出端连接有启闭轴(22),所述启闭轴(22)远离启闭电机(21)的一端沿横向贯穿搅拌箱(2)侧壁后延伸入条缝状开口(14)中并连接有启闭翻转板(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电机(15)的驱动作用下,其输出端连接的驱动轴(16)转动,并带动设置在驱动轴(16)侧壁上的螺栓送料片(17)转动,并将从第二下料管(12)送入到进料筒(13)中的水泥沿横向平铺在条缝状开口(14)上方后,启闭电机(21)转动,并通过输出端连接的启闭轴(22)转动,带动与其连接的启闭翻转板(23)转动九十度,将进料筒(13)内部的水泥从条缝状开口(14)处向下均匀的送入到搅拌箱(2)中进行均匀的搅拌混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条缝状开口(14)的横向长度大于搅拌箱(2)顶部外壁横向长度的二分之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提高混凝土从条缝状开口(14)处落入到搅拌箱(2)内部与砂、石和部分水混合液的混合搅拌接触面积,进一步避免水泥产生结块,将条缝状开口(14)的横向长度设置为大于搅拌箱(2)顶部外壁横向长度的二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下料管(12)上设置有第二下料控制阀(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便于对水泥从第二放料斗(11)加入到进料筒(13)进行控制,在第二下料管(12)上设置有第二下料控制阀(18)。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下料管(7)上设置有第一下料控制阀(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便于控制砂石、水从第一放料斗(6)加入到搅拌箱(2)中进行控制,在第一下料管(7)上设置有第一下料控制阀(8)。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凝土生产的二次放料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搅拌箱2,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搅拌电机3,所述搅拌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有搅拌轴4,所述搅拌轴4远离搅拌电机3的一端沿横向贯穿搅拌箱2侧壁后延伸至搅拌箱2内部,所述搅拌轴4侧壁上且位于搅拌箱2内部沿轴向设置有若干搅拌叶片5,所述搅拌箱2上方设置有第一放料斗6,所述第一放料斗6底部通过第一下料管7与搅拌箱2顶部连接,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搅拌箱2上方设置有第二放料斗11,所述第二放料斗11底部连接有第二下料管12,所述第二下料管12下端连接有呈筒状且沿水平放置在搅拌箱2顶部的进料筒13,所述第二下料管12下端与进料筒13远离第一放料斗6的一端上部外壁连接,所述进料筒13和搅拌箱2的连接处沿横向开设有条缝状开口14,所述进料筒13内部和搅拌箱2内部之间通过条缝状开口14相互连通,所述进料筒13的一端且位于第二放料斗11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15,所述驱动电机15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轴16,所述驱动轴16远离驱动电机15的一端沿横向贯穿进料筒13外壁后延伸至进料筒13内部,所述驱动轴16侧壁上沿轴向螺旋均匀缠绕设置有螺旋送料片17,所述搅拌箱2侧壁顶部设置有用于启闭条缝状开口14的启闭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生产混凝土时,将砂、石和部分水倾倒入第一放料斗6中,并通过设置在第一放料斗6底部连接的第一下料管7送入到搅拌箱2中,在机架1上设置有搅拌电机3,搅拌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有搅拌轴4,搅拌轴4远离搅拌电机3的一端沿横向贯穿搅拌箱2侧壁后延伸至搅拌箱2内部,搅拌轴4侧壁上且位于搅拌箱2内部沿轴向设置有若干搅拌叶片5,在搅拌电机3的驱动作用下,其输出端连接的搅拌轴4转动,并带动设置在搅拌轴4侧壁上的若干搅拌叶片5对砂、石和部分水进行快速搅拌,初步搅拌后,在搅拌箱2上方设置有第二放料斗11,第二放料斗11底部连接有第二下料管12,第二下料管12下端连接有呈筒状且沿水平放置在搅拌箱2顶部的进料筒13,第二下料管12下端与进料筒13远离第一放料斗6的一端上部外壁连接,进料筒13和搅拌箱2的连接处沿横向开设有条缝状开口14,进料筒13内部和搅拌箱2内部之间通过条缝状开口14相互连通,水泥倾倒入第二放料斗11中,并通过第二放料斗11底部连接的第二下料管12送入到进料筒13中,在驱动电机15的驱动作用下,其输出端连接的驱动轴16转动,并带动设置在驱动轴16侧壁上的螺栓送料片17转动,并将从第二下料管12送入到进料筒13中的水泥沿横向平铺在条缝状开口14上方,在启闭组件的作用下,条缝状开口14打开,在自重力作用下,进料筒13中的水泥从条缝状开口14向下落入到搅拌箱2中,完成水泥的加入后,最后将水从第一放料斗6及第一下料管7加入到搅拌箱2中进行配比,完成混凝土制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次放料装置避免了水泥在送入到搅拌箱2内部形成水泥堆,将水泥通过条缝状开口14向下平铺到搅拌箱2内部的砂、石和部分水混合液的上表面,在若干搅拌叶片5的搅拌作用下快速混合搅拌,提高了混凝土的制作效率,避免了水泥块的形成,降低了水泥的消耗同时提高了混凝土制作质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高混合效率、便于搅拌混合且生产质量高的用于混凝土生产的二次放料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启闭组件包括设置在搅拌箱2侧壁顶部的启闭电机21,所述启闭电机21的输出端连接有启闭轴22,所述启闭轴22远离启闭电机21的一端沿横向贯穿搅拌箱2侧壁后延伸入条缝状开口14中并连接有启闭翻转板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电机15的驱动作用下,其输出端连接的驱动轴16转动,并带动设置在驱动轴16侧壁上的螺栓送料片17转动,并将从第二下料管12送入到进料筒13中的水泥沿横向平铺在条缝状开口14上方后,启闭电机21转动,并通过输出端连接的启闭轴22转动,带动与其连接的启闭翻转板23转动九十度,将进料筒13内部的水泥从条缝状开口14处向下均匀的送入到搅拌箱2中进行均匀的搅拌混合。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条缝状开口14的横向长度大于搅拌箱2顶部外壁横向长度的二分之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提高混凝土从条缝状开口14处落入到搅拌箱2内部与砂、石和部分水混合液的混合搅拌接触面积,进一步避免水泥产生结块,将条缝状开口14的横向长度设置为大于搅拌箱2顶部外壁横向长度的二分之一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下料管12上设置有第二下料控制阀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便于对水泥从第二放料斗11加入到进料筒13进行控制,在第二下料管12上设置有第二下料控制阀18。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料管7上设置有第一下料控制阀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便于控制砂石、水从第一放料斗6加入到搅拌箱2中进行控制,在第一下料管7上设置有第一下料控制阀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