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圆弧型模块化装配式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66592发布日期:2020-06-05 18:37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手术室圆弧型模块化装配式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术室转角结构,属于洁净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手术室是医院内部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它对内部环境要求非常高,要求手术室是具备空气过滤、分配、优化、构造材料和装置的房间。

现有技术搭建的手术室需要采用焊接方式将骨架、钢板组装搭建,并且需要多次进行螺钉、螺丝紧固,这种安装搭建方式繁琐,对安装人员要求较高,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手术室搭建的投入成本,同时现有的手术室安装后其内部墙角处存在多处直角顶角,这种手术室的死角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集积尘、积灰,打扫和清理极其不便,最终导致清理不彻底,导致积尘、积灰影响了气流组织和手术室的性能指标。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亟需提出一种手术室圆弧型顶角搭接结构,以满足手术室圆弧型模块化装配和洁净度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降低手术室搭建成本,满足定制化,标准化,工业化生产,模块化装配要求,提出手术室圆弧型模块化装配式结构。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实用新型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手术室圆弧型模块化装配式结构,包括立墙柱、圆弧横梁、圆弧转角件、墙板、顶板和升降地轨,所述圆弧横梁搭载在立墙柱上形成屋体框架,屋体框架整体坐落在升降地轨上,屋体框架的顶层铺设有顶板,屋体框架的侧面安装有墙板;

圆弧横梁具有弧形梁体和卡装部,卡装部与弧形梁体形成卡装口;

所述圆弧转角件通过卡装口卡装在立墙柱上,圆弧转角件用于连接搭载立墙柱上两根相邻的圆弧横梁,通过立墙柱、圆弧横梁和圆弧转角件组装形成的屋体框架的内顶角形成“圆弧型过渡形面”。

优选的:所述圆弧横梁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梁,该直角三角形梁的斜边为圆弧型边。

优选的:所述圆弧转角件为“三角形”的连接体,圆弧转角件的内面为圆弧面,圆弧转角件的侧壁上设有l形连接部,l形连接部与圆弧转角件形成卡装槽。

优选的:所述墙板包括钢板、保温板和铝合金框架,铝合金框架是由横截面为“凹”字形截面的铝型材围合形成的方形框架,铝合金框架的四周具有安装缺口,所述保温板安装在的铝合金框架的框体内,所述钢板包覆在铝合金框架的外周,墙板通过其安装缺口与立墙柱、圆弧横梁和升降地轨配合安装。

优选的:所述顶板结构与墙板结构一致,仅尺寸大小不同。

优选的:所述墙板的上端卡装在圆弧横梁的卡装口内,墙板的下端安装在升降地轨上,所述墙板的两侧通过插件与立墙柱建立连接。

优选的:立墙柱包括笔直段和设置在笔直段两端的连接部,连接部上具有安装槽,插件插入安装缺口和安装槽内将墙板和立墙柱建立连接安装。

优选的:所述立墙柱的笔直段与连接部形成的夹角为135度,所述笔直段两端的连接部形成的夹角为90度。

优选的:所述升降地轨包括固定件、调节底座、顶座和调节螺栓,所述固定件为“u”形固定件,固定件固定安装在地面上,固定件上安装有“横截面为h形”的调节底座,调节底座内部的筋板上安装有调节螺栓,所述顶座扣盖在调节底座上,顶座的定端面中心位置具有定位凸起,所述墙板的安装缺口卡装在定位凸起上。

优选的:所述顶板结构的数量为多块,多块顶板拼装后覆盖在屋体框架的横梁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手术室圆弧型模块化装配式结构,采用定制化,标准化,工业化生产,通过立墙柱、圆弧横梁、圆弧转角件、墙板和顶板,地面,组装形成一个封闭的屋体,屋体内部顶角在转角件的作用下任何一个面的夹角均为钝角,满足了手术室圆弧型模块化装配式要求,在手术室安装应用领域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

2、本实用新型通过墙板和转角件组合形成圆弧型转角连接,通过这种转角连接形成了平整的圆弧型结构,具有这种结构的手术室内部顶角处不易积灰,易于清扫清洗;

3、本实用新型在安装过程中只要将模块化的墙板和转角组装即可快速完成整个手术室的安装,省去了利用搭建龙骨架,自攻螺钉固定和繁琐的焊接安装步骤,从而大大节约了安装时间,便利拆装维护,降低了成本;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手术室圆弧型模块化装配式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横梁的截面图;

图3是圆弧转角件的立体图;

图4是墙板的截面图;

图5是立墙柱的截面图;

图6是立墙柱、横梁和圆弧转角件的组装关系图;

图7是升降地轨的截面图;

图8是屋体框架的俯视图;

图9是圆弧转角件与立墙柱和横梁的安装剖视图;

图10是屋体框架的轴测图;

图中1-立墙柱,2-圆弧横梁,3-圆弧转角件,4-墙板,5-顶板,6-升降地轨,7-屋体框架,8-弧形梁体,9-卡装部,10-卡装口,11-l形连接部,12-卡装槽,13-插件,14-笔直段,15-连接部,16-安装槽,41-钢板,42-保温板,43-铝合金框架,44-安装缺口,61-固定件,62-调节底座,63-顶座,64-调节螺栓,65-定位凸起,66-挡片,67-卡紧片,68-安装槽口,69-pvc材料板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连接分为固定连接和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即为不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折边连接、铆钉连接、粘结连接和焊接连接等常规固定连接方式,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卡扣连接、销钉连接和铰链连接等常规拆卸方式,未明确限定具体连接方式时,默认为总能在现有连接方式中找到至少一种连接方式能够实现该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例如:固定连接选择焊接连接,可拆卸连接选择铰链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10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手术室圆弧型模块化装配式结构,包括立墙柱1、圆弧横梁2、圆弧转角件3、墙板4、顶板5和升降地轨6,所述圆弧横梁2搭载在立墙柱上形成屋体框架7,屋体框架7整体坐落在升降地轨6上,屋体框架7的顶层铺设有顶板5,屋体框架7的侧面安装有墙板4;

圆弧横梁2具有弧形梁体8和卡装部9,卡装部9与弧形梁体8形成卡装口10;

所述圆弧转角件3通过卡装口10卡装在立墙柱1上,圆弧转角件3用于连接搭载立墙柱上两根相邻的圆弧横梁2,通过立墙柱1、圆弧横梁2和圆弧转角件3组装形成的屋体框架的内顶角形成“圆弧型过渡形面”。

立墙柱1的数量至少为四根,在立墙柱上搭载有圆弧横梁2,圆弧横梁2和立墙柱1组成屋体框架7,在屋体框架7的侧面安装有墙板4,屋体框架7的顶层铺设有顶板5,墙板4和顶板5围绕形成一个密闭空间,该密闭的内部空间为洁净空间,相应的,为了满足手术室构成需求,必要时,在墙板4上开有出入口,出入口内安装有门,还可以安装有窗户;

其中,圆弧转角件3用于连接立墙柱1上搭载的相邻的两根圆弧横梁2,其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焊接、螺栓连接、铆接其中的一种,其目的是用于固定相邻的两根圆弧横梁2,防止搭载在立墙柱1上的圆弧横梁2发生松散,提高圆弧横梁2和立墙柱1组成物体框架7的结构稳定性;

圆弧转角件3的侧面具有一定斜度,圆弧转角件3是采用斜切方式获得的一种转角连接件,通过这种转角连接件连接的两根横梁2形成的屋体的顶角为圆弧过渡面,它能够防止灰尘沉积,易清洁且实现一体化转角,达到了室内无死角的效果;

屋体框架7整体坐落在升降地轨6上,通过调节升降地轨6的高度,实现整个屋体高度调节,这种带有调节功能的手术室,能够适用于不同手术空间的手术室搭建,具有适用性强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图10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手术室圆弧型模块化装配式结构,所述圆弧横梁2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梁,该直角三角形梁的斜边加工为弧形边,弧形边分别与墙板4和顶板5过渡连接,通过圆弧横梁2的作用下,手术室的墙面与墙面之间形成圆弧形过渡,有效实现了手术室圆角化,解决了手术室墙角积灰、清理不便等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图10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手术室圆弧型模块化装配式结构,所述圆弧转角件3为“三角形”的连接体,圆弧转角件3的内面为圆弧面,圆弧转角件3的侧壁上设有l形连接部11,l形连接部11与圆弧转角件3形成卡装槽12。

圆弧转角件3是起到一个中间连接过渡作用;

通过圆弧转角件3将相邻的两个圆弧横梁2组装成一个圆角形态的屋顶顶角,在这种具有圆形转角的屋体中,尘埃不会挂落到转角处,满足了手术室无死角的设计要求;

圆弧转角件3是一个铝合金挤压成型件,其中l形连接部11与圆弧转角件3一体成型,并将一体成型后的铝合金挤压成型件进行斜切,最终形成圆弧转角件3,其斜切角度依据立墙柱1、圆弧横梁2的大小确定,同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圆弧横梁2与圆弧转角件3的连接处也进行斜切处理,斜切后圆弧横梁2的切面与转角件3的切面贴合组装,并进行密封处理,通过圆弧横梁2与圆弧转角件3贴合方式组装,其贴合牢靠,密闭性高,灰尘不易钻入手术室墙体内。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图10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手术室圆弧型模块化装配式结构,所述墙板4包括钢板41、保温板42和铝合金框架43,铝合金框架43是由横截面为“凹”字形截面的铝型材围合形成的方形框架,铝合金框架43的四周具有安装缺口44,所述保温板42安装在的铝合金框架43的框体内,所述钢板41包覆在铝合金框架43的外周,墙板4通过其安装缺口44与立墙柱1、圆弧横梁2和升降地轨6配合安装。

铝合金框架43是由横截面为“凹”字形截面的铝型材围合形成的方形框架,将保温板42安装到铝合金框架43内并通过钢板41包覆形成钢板41模块板,保温板42的数量为两块,两块保温板42之间形成一个空腔,在这个空腔的作用下,组成的墙板4具有噪音进入到空腔内,被空腔内部消减,因此两块保温板42形成的空腔具有消音功能,使得墙板4兼具保温、消音功能,同时墙板4的环面具有安装缺口44,在组装时,通过在缺口内部“插入”、“嵌入”插接件,连接件,即可使得墙板4与立墙柱1或横梁2完成插接安装,相邻的两个墙板4也可以采用这种插装方式完成组装,这种插接连接安装方式使得整个墙板4的组装更加简单、方便,且插接件与安装缺口44相互抵靠,使得墙体的连接牢固性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图10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手术室圆弧型模块化装配式结构,所述顶板5结构与墙板4结构一致,仅尺寸大小不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图10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手术室圆弧型模块化装配式结构,所述墙板4的上端卡装在圆弧横梁2的卡装口10内,墙板4的下端安装在升降地轨6上,所述墙板4的两侧通过插件13与立墙柱1建立连接;

立墙柱1包括笔直段14和设置在笔直段14两端的连接部15,连接部15上具有安装槽16,插件13插入安装缺口44和安装槽16内将墙板4和立墙柱1建立连接安装

所述圆弧横梁2的卡装口10用于容纳墙板4,墙板4通过插件13与立墙柱1配合安装,该插件13为十字形插件或h形插件;

当插件13为十字形插件时,插件13十字形凸起分别插装在立墙柱1的安装槽16和墙板4的安装缺口44内部;

当插件13为h形插件时,h形插件的两端分别插装在立墙柱1的安装槽16和墙板4的安装缺口44内部,将墙板4与立墙柱1建立连接;

通过立墙柱1、圆弧横梁2和圆弧转角件3搭建的手术室结构实现模块化组装,在运输过程中,可以将零件分别包装,运输到现场,组装过程,根据零部件的顺序依次完成组装,因此这种手术室圆弧型模块化装配结构运输方便,易于组装,安装效率显著提高,且通过对普通技术人员简单培训即可完成装配,同时整体组装后结构稳定性好,耐用效果显著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1-图10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手术室圆弧型模块化装配式结构,立墙柱1包括笔直段14和设置在笔直段14两端的连接部15,连接部15上具有安装槽16,插件13插入安装缺口44和安装槽16内将墙板4和立墙柱1建立连接安装。

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1-图10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手术室圆弧型模块化装配式结构,所述立墙柱1的笔直段14与连接部15形成的夹角为135度,所述笔直段14两端的连接部15形成的夹角为90度。

立墙柱1的笔直段14与连接部15组成空心壳体结构,笔直段14与连接部15形成的夹角为135度时,连接部15与墙壁处于同一平面,而连接部15则形成了墙壁之间的倒角,其倒角角度为135度,是一种钝角结构,这种具有内倒角的手术室在清理时,通过简单擦拭即可完成无死角清尘,减小了灰尘清理的工作量;

笔直段14两端的连接部15形成的夹角为90度时,墙面与墙面之间搭建形成一个长方体/正方体手术室,这种手术室搭建更加便捷。

具体实施方式九:结合图1-图10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手术室圆弧型模块化装配式结构,所述升降地轨6包括固定件61、调节底座62、顶座63和调节螺栓64,所述固定件61为“u”形固定件,固定件61固定安装在地面上,固定件61上安装有“横截面为h形”的调节底座62,调节底座62内部的筋板上安装有调节螺栓64,所述顶座63扣盖在调节底座62上,顶座63的定端面中心位置具有定位凸起65,所述墙板4的安装缺口44卡装在定位凸起65上;

固定件61固定在底面上,固定件61上对应安装有调节底座62,调节底座62内安装有调节螺栓64,通过旋拧调节螺栓64,使得调节螺栓64与固定件61的底端面接触,进行墙体垂直度、水平度调节时,依照水平尺为标准,通过调节螺栓64使调节底座62相对固定件61在竖直方向位置的改变,即完成了升降调节工作;

顶座63的两端分别设有挡片66,顶座63的底部还具有卡紧片67,顶座63通过卡紧片67与调节底座62的内侧壁卡接,安装后的顶座63上的挡片66与调节底座62的外侧壁形成的安装槽口68,其形成的安装槽口68的大小尺寸与pvc材料板面69的厚度相吻合,pvc材料板面69的一端插接在安装槽口68内,pvc材料板69的另一端通过粘接方式粘贴在地面上,形成弧形过渡;

墙板4的墙板4的安装缺口44卡装在定位凸起65上,通过调整调节螺栓64能够完成整个墙板4、屋体框架7的整个高度,这种调节方式桥面,易于安装拆卸。

具体实施方式十:结合图1-图10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手术室圆弧型模块化装配式结构,所述顶板5结构的数量为多块,多块顶板5拼装后覆盖在屋体框架7的横梁2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实施例中,只要不矛盾的技术方案都能够进行排列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排列组合的数学知识穷尽所有可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再对排列组合后的技术方案进行一一说明,但应该理解为排列组合后的技术方案已经被本实用新型所公开。

本实施方式只是对本专利的示例性说明,并不限定它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对其局部进行改变,只要没有超出本专利的精神实质,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