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锁片预制模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9366发布日期:2020-09-18 20:38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联锁片预制模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联锁片制作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联锁片预制模台。



背景技术:

软体排铺设是近几年来应用于水工工程护底中的一种新型工艺。其排体结构型式主要有砂肋软体排、混凝土联锁块软体排和混合软体排等几种。混凝土联锁块软体排排体材料采用针刺复合土工布。排体压载采用混凝土联锁块与排体加筋带联结于一体。混凝土联锁片制作通过连接绳连接成绳网埋设在混凝土块中,通过陆上预制场地上浇筑,将若干单块混凝土块体连接在一起,形成柔性的单块混凝土联锁片。目前联锁片的尺寸有4.5m*9.5m、4.0m*5.0m、6.5m*5.0m等。单片混凝土联锁块经框架吊到铺排船作业平台上进行整体连接形成混凝土联锁块软体排,排体尺寸一般宽度为35m,长度目前最长达140m。这种软体排的优点为整体浇筑、储运方便、整体铺设、机械化程度高。混凝土联锁块虽造价稍高于砂肋软体排,但其适应滩地多向变形的能力强,适宜用于冲刷较为严重的区域和高滩地。

由于混凝土联锁块型式的特殊性,使得其模台相对复杂,型式也多种多样。目前使用的模台型式主要可分为拼装式和整体式。其中,拼装式的模台比较常见,中国专利(cn2784162y)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联锁片模板,包括箱形模板,箱形模板分成底模和顶模上下两层,顶模下部开绳孔,底模焊有钢板底面,模板拼装后形成上开口、下封闭的箱体结构;底模为固定式、顶模为活动式,顶模和底模之间的拼缝粘贴海绵条;模板各相邻面有斜面过渡,相邻面的交角成钝角。但是该混凝土联锁片模板,主要存在如下技术缺陷:

(1)模板的刚度低,在振动过程中,特别是自动化生产中利用振动台进行振动时,较易造成模台变形,从而造成构件尺寸偏差较大,引起漏浆,形成蜂窝。

(2)底模与顶模之间的连接不牢固,振动过程中容易造成上、下模的错位,导致漏浆,形成蜂窝,进而造成成品质量不达标。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现有的模具在批量化生产,尤其是自动化、流水化生产过程中,生产的联锁块外观质量较差,尤其是漏浆引起的蜂窝现象,对联锁块的内在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刚性好、上下模锁定牢固、能够应用自动化生产的联锁片预制模台,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刚性好、上下模锁定牢固、能够应用自动化生产的联锁片预制模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联锁片预制模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台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和上模的长、宽尺寸相同,上模与下模能够上下对齐锁定;

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本体,所述上模本体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贯穿的上模孔;

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框架,所述下模框架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下模槽,所述下模槽与上模孔的数量相同,且下模槽与上模孔的设置位置相互对应,以保证上模与下模上下对齐时,下模槽与上模孔相互对齐;

所述上模本体底面上设置有若干个钩耳,所述下模框架上设置有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能够与钩耳相互配合锁定,实现上模和下模的锁定。

优选的,所述上模孔在上模本体底面上形成有伸出缘,上模叠放于下模上时,伸出缘伸入至下模上边缘。

优选的,所述上模本体周边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上设置有若干个挂耳。

优选的,所述上模本体底面上纵横设置有若干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用于增强上模的强度,以避免上模在振动过程总变形,进而影响到联锁块的质量。

优选的,所述下模槽周边设置有穿绳槽,用于在联锁块制作过程中进行穿绳。

优选的,所述下模框架周边设置有若干个引导耳,在上模与下模相互对齐的过程中,所述引导耳用于对上模进行限位,引导上模叠放于下模上正确的位置处。

优选的,若干个所述钩耳在上模本体1底面上沿上模宽度方向直线排列,形成若干列钩耳。

优选的,所述下模框架上表面覆盖固定有顶板,若干个所述下模槽设置于顶板上;所述顶板上设置有若干个镂空部,若干个所述镂空部在顶板上沿下模宽度方向直线排列,形成若干列镂空部;

所述镂空部与钩耳的数量相同,且镂空部与钩耳的设置位置相互对应,以保证上模与下模上下对齐锁定时,钩耳陷入镂空部中。

优选的,所述锁定装置包括两螺母套、两套筒、一滑竿和把手;

所述螺母套和套筒均为中空的筒状结构;所述螺母套与滑竿的内径均略小于套筒的内径;

所述螺母套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把手上设置有与螺母套相互啮合的外螺纹,使得所述把手能够在螺母套内拧进拧出;

两螺母套分别与两套筒相互固定,且螺母套与套筒的中轴线重合;两套筒分别设置于滑竿的两端,且滑竿的端部均滑动套设于套筒内;

所述两螺母套分别固定于下模框架左右两端的外侧,所述两套筒分别固定于下模框架左右两端的内侧,所述滑竿在两套筒之间沿下模框架的宽度方向延伸;

所述锁定装置有多个,锁定装置的数量与镂空部的列数相等,且任一列镂空部下部均对应有一锁定装置;

所述滑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挂钩,所述挂钩的数量与每一列镂空部上镂空部的数量相等,且任一镂空部中均露出有一挂钩;每一挂钩能够在镂空部中钩入钩耳内实现上模与下模的锁定。

优选的,所述下模框架上设置有若干个加强肋,所述加强肋用于增强下模的强度,以避免下模在振动过程总变形,进而影响到联锁块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所获得的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挂钩和锁定装置提高了上模和下模之间锁定的牢固度,避免了振动台振动下泥浆的溢出,提高了联锁片制作的良品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模和下模上设置加强筋保证了上模和下模的刚度,避免上模和下模的变形,提高联锁片的良品率。

(3)本申请中的锁定装置通过滑竿一次性实现一条直线上的锁定和解锁,操作效率高,可操作性好。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从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以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申请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模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模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模仰视视角中部分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模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模主视视角中部分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锁定装置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锁定装置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锁定装置剖视视角局部放大图;

其中:1-上模;11-挂耳;12-凸缘;13-上模孔;14-加强筋;15-伸出缘;16-钩耳;2-下模;21-引导耳;22-下模槽;23-缓冲柱;24-锁定装置;25-穿绳槽;241-螺母套;242-套筒;243-滑竿;244-挂钩;245-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除和简洁,实施例中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应该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本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一个实施例”或“本实施例”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实施例一

一种联锁片预制模台,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下模1和上模2的长、宽尺寸相同,在使用过程中,上模1与下模2上下对齐锁定。

参见图1-3,所述上模1包括上模本体。所述上模本体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贯穿的上模孔13,并在上模本体底面上形成有伸出缘15,在联锁块制作过程中,上模1叠放于下模2上时,伸出缘15伸入至下模2上边缘,水泥浆料通过上模块13中注入模具,伸出缘15用于避免浆料从上模1与下模2之间的缝隙中渗出。

所述上模本体周边设置有凸缘2,所述凸缘2上设置有若干个挂耳11,在联锁块制作过程中,吊机通过挂耳11实现对上模1的吊装。

所述上模本体底面上纵横设置有若干个加强筋14,所述加强筋14用于增强上模1的强度,以避免上模1在振动过程总变形,进而影响到联锁块的质量。

所述上模本体1底面上进一步设置有若干个钩耳16,所述钩耳16用于上模1和下模2的对齐锁定。值得注意的是,若干个所述钩耳16在上模本体1底面上沿上模1宽度方向直线排列,形成若干列钩耳16。

参见图4-5,所述下模2包括下模框架,所述下模框架上表面覆盖固定有顶板,所述顶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下模槽22,所述下模槽22与上模孔13的数量相同,且下模槽22与上模孔13的设置位置相互对应,以保证上模1与下模2上下对齐锁定时,下模槽22与上模孔13相互对齐。

所述下模槽22周边设置有穿绳槽25,用于在联锁块制作过程中进行穿绳。

所述下模框架周边设置有若干个引导耳21,在上模1与下模2相互对齐的过程中,所述引导耳21用于对上模1进行限位,引导上模1叠放于下模1上正确的位置处。

所述下模框架前后两段分别设置有若干个缓冲柱23,所述缓冲柱23用于联锁片预制过程中,避免前后模台之间的硬性碰撞。

所述顶板上设置有若干个镂空部,若干个所述镂空部在顶板上沿下模2宽度方向直线排列,形成若干列镂空部。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镂空部与钩耳16的数量相同,且镂空部与钩耳16的设置位置相互对应,以保证上模1与下模2上下对齐锁定时,钩耳16陷入镂空部中。

参见图6-8,所述下模2还包括锁定装置24,所述锁定装置24包括两螺母套241、两套筒242、一滑竿243和把手245。

所述螺母套241和套筒242均为中空的筒状结构。所述螺母套241与滑竿243的内径均略小于套筒242的内径。

所述螺母套241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把手245上设置有与螺母套241相互啮合的外螺纹,使得所述把手245能够在螺母套241内拧进拧出。

两螺母套241分别与两套筒242相互固定,且螺母套241与套筒242的中轴线重合。两套筒242分别设置于滑竿243的两端,且滑竿243的端部均滑动套设于套筒242内。

所述两螺母套241分别固定于下模框架左右两端的外侧,所述两套筒242分别固定于下模框架左右两端的内侧,所述滑竿243在两套筒242之间沿下模框架的宽度方向延伸。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锁定装置24有多个,锁定装置24的数量与镂空部的列数相等,且任一列镂空部下部均对应有一锁定装置24。

所述滑竿243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挂钩244,所述挂钩244的数量与每一列镂空部上镂空部的数量相等,且任一镂空部中均露出有一挂钩244。每一挂钩244能够在镂空部中钩入钩耳16内实现上模1与下模2的锁定。

优选的,所述挂钩244为平钩结构。

优选的,所述下模框架上设置有若干个加强肋,所述加强肋用于增强下模2的强度,以避免下模2在振动过程总变形,进而影响到联锁块的质量。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联锁片预制模台的使用方法,具体如下:

(1)通过吊机勾住上模1的挂耳11,提起上模1;

(2)在引导耳21的引导下,将上模1放置于下模2上,使上模1与下模2上下对齐;此时,伸出缘15抵在下模槽22的上边缘,钩耳16伸入镂空部内;

(3)操作工在下模2上远离挂钩244锁定的一侧,将把手245拧入该侧的螺母套241,随着把手245的拧入,把手245的端部进入套筒242内,并顶在滑竿243的端部,随着把手245的进一步拧入,滑竿243随之向下模2的另一侧移动,带动滑竿243上的挂钩244在镂空部内向下模2的另一侧移动,进而挂钩244卡入钩耳16内,使得上模1和下模2的锁定;

(4)锁定完毕之后,泥浆从上模孔注入模具内,进一步经振动、养护等步骤实现联锁片的制作;

(5)联锁片制作完毕,需要脱模时,操作工从下模2的另一侧,将把手245拧入该侧的螺母套241,随着把手245的拧入,把手245的端部进入套筒242内,并顶在滑竿243的端部,随着把手245的进一步拧入,滑竿243随之向下模2的另一侧移动,带动滑竿243上的挂钩244在镂空部内向下模2的另一侧移动,进而挂钩244从钩耳16内退出,使得上模1和下模2解除锁定;

(6)操作工通过吊机勾住上模1的挂耳11,提起上模1,使上模1与下模2分离。

对所有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