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土面砖反打法的PC外墙板及其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0788发布日期:2020-05-22 17:28阅读:1298来源:国知局
陶土面砖反打法的PC外墙板及其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土面砖反打法的pc外墙板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陶土面砖按常规铺贴在预制外墙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面砖排列不平整,砖缝不统一;2)难以保证陶土砖与结构砼的粘结的牢固和稳定,经常出现面砖起壳脱落现象;3)窗框四角转角面砖很难与墙面平面的预制排列面砖能砖缝顺直、转角连接吻合;4)很难保证陶土砖的色泽均匀和整体性;5)pc外墙安装后,再搭外脚手,操作面砖外贴,与装配式预制砖装饰的预制砼外墙,采用反打法工艺,目前鲜有成功案例,更未见用于较大规模的工程中。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陶土面砖反打法的pc外墙板及其制作工艺,其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补充面砖反打法的预制外墙板整体制作工艺,推进pc结构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

本发明提出一种陶土面砖反打法的pc外墙板及其制作工艺,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陶土面砖反打法的pc外墙板,包括从外向内依次由装饰层、外页板、保温层和内页板组成的并安装有外墙钢窗的预制墙板,所述装饰层包括外墙面立面的陶土面砖及所述外墙钢窗四周的上窗框、下窗框、左窗框和右窗框的陶土面砖,所述陶土面砖包括长方体平砖和l型转角砖,l型转角砖包括直角砖、锐角砖和钝角砖,所述各窗框的转角处为l型转角砖,其余所述装饰层的外墙面陶土面砖为所述长方体平砖。

进一步地,所述上窗框的转角处为锐角砖,该锐角砖的上砖体平面与地面垂直,下砖体平面与地面成一锐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下窗框的转角处为钝角砖,该钝角砖的下砖体平面与地面垂直,上砖体平面与地面成一钝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左窗框、右窗框的转角处为直角砖,该直角砖的两个砖体平面互相垂直,且都与地面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装饰层中,陶土面砖在垂直于地面的外墙面为按行排列,在平行于地面的外墙面为按列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面砖的行和列间距为0.9cm。

进一步地,所述每行中和每列中,相邻陶土面砖的间隔与所述行和列间距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行和列间距内,相邻陶土面砖的间隔内即砖缝为砖缝砂浆。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以上所述的陶土面砖反打法的pc外墙板的制作工艺,其为由外而内的制作法,先制作陶土面砖装饰层、然后浇筑外页板结构砼、然后铺设保温层,最后在保温层上制作浇筑内页板结构砼,且陶土面砖装饰层中陶土面砖为反打法。

进一步地,本发明地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述陶土面砖排版在若干块根据面砖排列而分成若干小格的转角硅胶模上,以便该若干块转角硅胶模可搬动到外墙制模钢模的设计位置;

2)将所述陶土面砖背面涂上抗碱剂;

3)在行和列间距内浇筑砖缝砂浆;

4)将所述砖缝砂浆背面涂上抗碱剂;

5)将所述排版有陶土面砖的若干块硅胶模排版在钢模上;

6)在所述陶土面砖上绑扎外页板钢筋;

7)浇筑外页板混凝土;

8)在外页板混凝土上铺设保温板;

9)在所述保温板上绑扎内页板钢筋;

10)在所述内页板钢筋上预埋连接件及吊装件;

11)固定所述钢模;

12)浇筑内页板混凝土;

13)砼预制墙板外墙整体陶土面砖涂刷;

14)最后进入制作后续程序。

进一步地,所述后续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1)外墙砼收光抹面;

2)外墙墙板整体蒸汽养护;

3)砼预制墙板整体翻转;

4)砼预制墙板钢模脱模;

5)砼预制墙板分块拆除硅胶模,显露陶土面砖的正面;

6)检查需修理或打磨的细部;

7)在反打制得的陶土面砖表面喷涂抗碱剂;

8)完成反打陶土面砖的预制外墙板的全部施工工艺。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陶土面砖反打法的pc外墙板外观美观,无光污染,采用本反打法工艺,既满足面砖粘贴的牢固,又因其面砖排列整齐、砖缝统一,采用转角整体砖,提高了外墙装饰效果,美化了社会环境,同时,提供了建筑外墙安装一步到位的装配式施工工艺。

附图说明

图1为2块本发明pc外挂墙板连接固定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硅胶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直角砖的结构示意图

预制墙板1;上窗框1-3;下窗框1-2;左窗框1-1;右窗框1-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如图1所示,一种陶土面砖反打法的pc外墙板,包括从外向内依次由装饰层、外页板、保温层和内页板组成的并安装有外墙钢窗的预制墙板1,装饰层包括外墙面立面的装饰陶土面砖及外墙钢窗四周的上窗框1-3、下窗框1-2、左窗框1-1和右窗框1-4的装饰陶土面砖,陶土面砖包括长方体平砖和l型转角砖,l型转角砖包括直角砖、锐角砖和钝角砖,各窗框的转角处为l型转角砖,其余装饰层的外墙面陶土砖为长方体平砖。

上窗框1-3的转角处为锐角砖(图未示),该锐角砖的上砖体平面与地面垂直,下砖体平面与地面成一锐角度。

下窗框1-2的转角处为钝角砖(图未示),该钝角砖的下砖体平面与地面垂直,上砖体平面与地面成一钝角度。

左窗框1-1、右窗框1-4的转角处为直角砖,该直角砖的两个砖体平面互相垂直,且都与bb地面平行,直角砖如图3所示,其中a、b分别为2个砖体平面,它们互相垂直。

装饰层中,陶土面砖在垂直于地面的外墙面为按行排列,在平行于地面的外墙面为按列排列。面砖的行和列间距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设置,本实施例中为0.9cm。每行中和每列中,相邻陶土面砖的间隔与行和列间距相等。行和列间距内,相邻陶土面砖的间隔内即砖缝为砖缝砂浆。

具体实施时,当用本发明的pc外墙板作为建筑外墙的最左端侧和最右端侧的外墙时,制作本发明的pc外墙板时,除了各窗框的转角处为l型转角砖外,其装饰层其它转角处也为l型转角砖(图中1-5或1-6中所示位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以上所述的陶土面砖反打法的pc外墙板的制作工艺,其为由外而内的制作法,先制作陶土面砖装饰层、然后浇筑外页板结构砼、然后铺设保温层,最后在保温层上制作浇筑内页板结构砼,且陶土面砖装饰层中陶土面砖为反打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陶土面砖排版在若干块根据面砖排列而分成若干小格的转角硅胶模上,并将该若干块转角硅胶模搬动到外墙制模钢模的设计位置,硅胶模如图2所示;

2)将陶土面砖背面涂上抗碱剂;

3)在行和列间距内浇筑砖缝砂浆;

4)将砖缝砂浆背面涂上抗碱剂;

5)将排版有陶土面砖的若干块硅胶模排版在钢模上;

6)在陶土面砖上绑扎外页板钢筋;

7)浇筑外页板混凝土;

8)在外页板混凝土上铺设保温板;

9)在保温板上绑扎内页板钢筋;

10)在内页板钢筋上预埋连接件及吊装件;

11)固定钢模;

12)浇筑内页板混凝土;

13)砼预制墙板外墙整体陶土面砖涂刷;

14)最后进入制作后续程序(后续程序中的每一步即为常规步骤,跟现有的公开的制作工艺相同)。

进一步地,后续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1)外墙砼收光抹面;

2)外墙墙板整体蒸汽养护;

3)砼预制墙板整体翻转;

4)砼预制墙板钢模脱模;

5)砼预制墙板分块拆除硅胶模,显露陶土面砖的正面;

6)检查需修理或打磨的细部;

7)在反打制得的陶土面砖表面喷涂抗碱剂;

8)完成反打陶土面砖的预制外墙板的全部施工工艺。

实施例

陶土面砖反打法的pc外墙板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陶土面砖排版在若干块根据面砖排列而分成若干定位砖分格的转角硅胶模上,其分块排列和制作,可使若干转角硅胶模在安装陶土面砖后,适合人工搬动到整片装饰层与外墙钢窗连接的设计位置;

2)将陶土面砖背面涂上抗碱剂,进行封闭,本实施例中,抗碱剂为北砼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td-c810抗碱剂;

3)在行和列间距内浇筑砖缝砂浆;

4)将砖缝砂浆背面涂上抗碱剂(本实施例中,抗碱剂为北砼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td-c810抗碱剂),保护砖缝砂浆以免后续工序对砂浆的影响,完成第一个窗框侧面陶土面砖反打的安装;

5)重复1-4工序,完成窗框4个侧面陶土面砖反打的安装:

6)开始外墙板的预制钢框安装,并在预制墙板的钢框中,定位外墙钢窗框;

7)将排版有陶土面砖的若干块硅胶模,按排版顺序安装在预制外墙的钢窗框的四周(形成反打在钢窗框外侧的四面窗侧墙);

8)将装饰层墙面的陶土面砖,按设计图并和窗框转角面砖连续排列,形成完整外墙反打陶土面砖的排列;

9)将装饰层墙面的陶土面砖背面涂上抗碱剂,该抗碱剂为北砼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td-c810抗碱剂;

10)在装饰层的陶土面砖行和列间距内浇筑砖缝砂浆;

11)在装饰层的砖缝砂浆背面涂上抗碱剂,该抗碱剂为北砼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td-c810抗碱剂,

12)在装饰层的反打陶土面砖上绑扎外页板钢筋,并检验合格;

13)重复固定预制外墙钢模的定位和连接稳固;

14)浇筑外页板混凝土;

15)在外页板混凝土上铺设保温板;

16)在保温板上绑扎内页板钢筋,并检验合格;;

17)在内页板钢筋上预埋连接件及吊装件,并检验合格;;

18)重复固定预制外墙钢模的定位和连接稳固;

19)浇筑内页板混凝土;

20)预制外墙内页板砼收光抹面;

21)陶土面砖反打外墙整体蒸汽养护;

22)砼预制墙板整体翻转;

23)砼预制墙板钢模脱模;

24)砼预制墙板分块拆除硅胶模,显露陶土面砖的正面;

25)检查需修理或打磨的细部;

26)在反打制得的陶土面砖表面喷涂抗碱剂,该抗碱剂为北砼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td-c610抗碱剂;

27)完成反打陶土面砖的预制外墙板的全部施工工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