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呼吸式幕墙架体体系转换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201237发布日期:2020-06-23 19:20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双层呼吸式幕墙架体体系转换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双层呼吸式幕墙架体体系转换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迅速发展,建筑物风格及样式向着复杂化、多样化及科技化方向发展。脚手架作为施工现场为工人提供操作平台并维护施工安全的重要设施,在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对脚手架搭设标准越来越严格与规范。同时对于大面积、异形及外檐装饰厚度大的建筑结构,脚手架搭设与拆除工程量巨大,在严格的规范要求下,脚手架架体的使用方式对整个工程的工期与成本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落地式双排脚手架应用较为普遍,通用性强。但是对于双层呼吸式幕墙装饰厚度较大,完成面探出主体结构约1m,若采用双排脚手架,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需要拆除,外檐装饰施工时则需要重新搭设脚手架或采用吊篮施工。脚手架重新搭设消耗时间较长,吊篮施工工作面受到较大限制,不仅会增加工作平台投入成本,而且会影响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层呼吸式幕墙架体体系转换施工方法,解决现有的双层呼吸式幕墙架体搭设费时费力、成本高、影响工期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层呼吸式幕墙架体体系转换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幕墙内侧龙骨、幕墙外侧龙骨的位置确定主架体、附属架体的搭设位置,使附属架体、主架体与幕墙内侧龙骨、幕墙外侧龙骨之间相互避让;

根据所述主架体的搭设位置,在主体结构的一侧搭设与所述主体结构之间具有空余空间的主架体,将所述主架体通过连墙件与所述主体结构连接;

根据所述附属架体的搭设位置,在所述空余空间内搭设与所述连墙件连接的附属架体,并通过主附架体连接杆将所述附属架体与所述主架体连接;

通过所述附属架体在所述主体结构与所述主架体之间安装幕墙内侧龙骨、幕墙外侧龙骨、幕墙内侧玻璃及施工马道挑梁;

拆除并移走所述附属架体,利用所述主架体进行马道吊顶穿孔板安装及幕墙外侧玻璃安装。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主架体为双排脚手架。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附属架体包括附属立杆和附属水平杆,所述附属立杆与所述附属水平杆呈网格状布置,所述附属立杆与所述连墙件连接,所述附属立杆通过主附架体连接杆与所述主架体连接,所述连墙件与所述主附架体连接杆错开布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主附架体连接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附属水平杆上,所述主附架体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主架体连接,所述主架体上设有支撑于所述主附架体连接杆下方的支撑横杆。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幕墙内侧龙骨抵靠于所述主体结构一侧,所述幕墙外侧龙骨设于所述附属架体与所述主架体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所述附属架体搭设前还包括对附属架体的附属立杆和附属水平杆的搭设位置进行放线,根据放线位置搭设所述附属立杆和附属水平杆。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附属架体的拆除包括:拆除连接所述附属架体与所述主架体的主附架体连接杆,并解除所述附属架体与所述连墙件的连接关系。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为了确保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围护体系及双层呼吸式幕墙施工阶段操作平台及围护体系,施工过程中,结合建筑实际特点,在主体结构施工时,先搭设主架体,同时通过策划架体同幕墙龙骨的关系,按照定位放线进行附属架体的搭设,主架体与附属架体共同承担围护作用;后期双层呼吸式幕墙马道板及玻璃施工时,再对附属架体进行拆除,保留主架体为幕墙施工提供外围防护体系和操作平台,可在主架体不拆的情况下,用于主体结构及幕墙施工,大大减少了架体的多次大量拆除与搭设工作,可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带来良好的工期效益和经济效益。

(2)本发明双层呼吸式幕墙架体体系快速转换施工方法,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通过优化架体排数,增加附属架体,扩大了材料运输途径及人员活动空间,增加了架体结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保证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围护体系的可靠性及实用性。

(3)本发明双层呼吸式幕墙架体体系快速转换施工方法,在幕墙施工阶段,将靠近主体结构附属架体进行拆除,主架体保留,可避免架体的大量拆除与搭设工作,保证提供最适宜施工操作平台及维护设施,缩短工期,降低成本。

(4)本发明采用脚手架操作平台与吊篮操作平台相比较,脚手架操作平台稳固、操作面大且灵活方便,对于外檐装饰工程量大且复杂的工程,有利于施工操作技术有效实施,同时可多个作业面有序进行,大大加快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主体结构与主架体的连接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主体结构与主架体、附属架体的连接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本发明主架体与附属架体连接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附属架体与幕墙竖龙骨的位置关系的侧立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附属架体与幕墙横龙骨的位置关系的侧立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幕墙内侧龙骨、幕墙外侧龙骨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附属架体拆除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幕墙龙骨与附属架体、主架体的位置关系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

主体结构1;主架体2;内侧立杆21;外侧立杆22;纵向水平杆23;横向水平杆24;支撑横杆25;连墙件3;附属架体4;附属立杆41;附属水平杆42;主附架体连接杆5;幕墙内侧龙骨61;幕墙外侧龙骨62;幕墙内侧玻璃63;马道挑梁64;幕墙外侧玻璃65。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对本发明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层呼吸式幕墙架体体系转换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幕墙内侧龙骨61、幕墙外侧龙骨62的位置确定主架体2、附属架体4的搭设位置,使附属架体4、主架体2与幕墙内侧龙骨61、幕墙外侧龙骨62之间相互避让;

如图1所示,根据所述主架体2的搭设位置,在主体结构1的一侧搭设与所述主体结构1之间具有空余空间的主架体2,将所述主架体2通过连墙件3与所述主体结构1连接;具体地,所述主架体2为双排脚手架,包括内侧立杆21、外侧立杆22、纵向水平杆23和横向水平杆24;所述主架体2的内侧立杆21距离所述主体结构1边缘的距离为1350mm,所述主架体2的内侧立杆21距离所述幕墙的外边缘的距离为200mm,所述主架体2的外侧立杆22距离所述主体结构1边缘的距离为2400mm,所述主架体2的纵向间距为1500mm,步距为1500mm,所述内侧立杆21与所述外侧立杆22之间的距离为1050mm;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连墙件3通过预埋钢管双扣件拉结形式与所述主体结构1拉结。

如图2、图3所示,根据所述附属架体4的搭设位置,在所述空余空间内搭设与所述连墙件3连接的附属架体4,并通过主附架体连接杆5将所述附属架体4与所述主架体2连接;具体地,所述附属架体4包括附属立杆41和附属水平杆42,所述附属立杆41与所述附属水平杆42呈网格状布置,所述附属立杆41与所述连墙件3连接,所述连墙件与所述附属水平杆错开布置,所述附属立杆41通过主附架体连接杆5与所述主架体2连接,所述连墙件3与所述主附架体连接杆5错开布置;所述附属立杆41与所述主体结构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450mm,所述附属水平杆42之间的间距为1500mm,所述附属立杆41与所述内侧立杆21之间的距离为900mm;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主附架体连接杆5的一端搭设于所述附属水平杆42上,所述主附架体连接杆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主架体2连接,优选地,所述主架体2上设有支撑于所述主附架体连接杆5下方的支撑横杆25;通过将所述主附架体连接杆5搭设于所述附属水平杆42及所述支撑横杆上,有利于提高所述主架体2与所述附属架体4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避免所述主附架体连接杆5与所述纵向水平杆23或横向水平杆24之间冲突,不便于后续附属架体4的拆除;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所述附属架体4搭设前还包括对附属架体4的附属立杆41和附属水平杆42的搭设位置进行放线,根据放线位置搭设所述附属立杆41和附属水平杆42。

如图6、图8所示,通过所述附属架体4在所述主体结构1与所述主架体2之间安装幕墙内侧龙骨61、幕墙外侧龙骨62、幕墙内侧玻璃63(图6中未示出)及施工马道挑梁64;具体地,所述幕墙内侧龙骨61抵靠于所述主体结构1一侧,所述幕墙外侧龙骨62设于所述附属架体4与所述主架体2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幕墙外侧龙骨62设于所述附属立杆41与所述内侧立杆21之间;所述马道挑梁64连接于所述幕墙内侧龙骨61、所述幕墙外侧龙骨62之间,并对应于主体结构楼层板的一侧;如图4所示中为本发明幕墙龙骨中的竖龙骨与附属架体4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发明幕墙龙骨中的横龙骨与附属架体4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可知幕墙横龙骨、幕墙竖龙骨与所述附属架体4的附属立杆41、附属水平杆42均实现了有效避让。

如图7(未示出幕墙内侧龙骨61、幕墙外侧龙骨62)所示,拆除并移走所述附属架体4,利用所述主架体2进行马道吊顶穿孔板安装及幕墙外侧玻璃65安装。具体地,拆除连接所述附属架体4与所述主架体2的主附架体连接杆5,并解除所述附属架体4与所述连墙件3的连接关系;所述附属架体4仅需要拆除主附架体连接杆5、将所述附属立杆41与连墙件3之间的连接拆除,拆除速度快且简单,有效减少工人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附属架体4拆除后保留的主架体2的内侧立杆21距离主体结构1边缘1350mm,距离幕墙完成面200mm,主架体2的横向间距1050mm,纵向间距1500mm,步距1500mm;所述主架体2为后续的插入幕墙外侧玻璃65、层间马道吊顶板安装提供施工作业面和防护。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连墙件3和所述主附架体连接杆5均为连接横杆,易于安装和拆卸。

本发明通过分步搭设主架体2和附属架体4,将附属架体4与连墙件3和主架体2连接,提高附属架体4的结构稳定性,同时附属架体4的搭设为主体结构1的施工以及幕墙内侧龙骨61、幕墙内侧玻璃63等的安装提供了有效的防护;由于附属架体4的结构简单,仅包括附属立杆41和附属水平杆42,附属架体4与连墙件3、主架体2之间的简单连接,为后续附属架体4的拆除简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在进行幕墙外侧玻璃65安装时能够方便快捷地拆除所述附属架体4,避免了附属架体4的存在影响幕墙外侧玻璃65的安装,保留的所述主架体2仍能够为幕墙外侧玻璃安装65提供良好的操作平台及外围防护,避免了因幕墙宽度较大,现有技术中在主体及幕墙施工阶段分别搭设脚手架的施工方法造成的工期及成本浪费,可取得良好的工期效益和经济效益。

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