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轮车停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41876发布日期:2020-12-18 16:39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轮车停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停放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二轮车停放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停车方案的弊端是当停放车辆比较密集的时候,存取车时需要将他人的车子挪移,之后才能取出自己的车子,这样就会很费时间,不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二轮车停放装置,节省停放空间,停取车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二轮车停放装置,包括第一滑轨、第一滑动驱动件和停车单元,所述停车单元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上。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停车单元包括第一滑块、载车板、前轮架和后轮架,所述第一滑块设置在载车板的底面,第一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上;所述前轮架和后轮架分别设置在载车板的两端。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载车板的一端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沿所述载车板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后轮架包括两个架体、架板和第二滑块,所述两个架体对称设置在架板的两侧,架板的底面连接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二滑轨上。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停车单元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后轮架连接,所述固定件用于将后轮架固定在所述第二滑轨上。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包括孔板和第一踏板,所述孔板与第二滑轨平行设置,且位于第二滑轨的外侧;所述孔板上设有插孔,所述插孔沿孔板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一踏板与所述后轮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踏板位于所述孔板上方;所述第一踏板的一端设有插销,所述插销与所述插孔适配。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包括螺栓、大齿轮、小齿轮和第二踏板,所述螺栓穿设在第二滑块上,用于将第二滑块固定在第二滑轨上;所述第二踏板与大齿轮同轴转动连接,所述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小齿轮与螺栓连接;所述踏板转动,经大齿轮和小齿轮,带动螺栓转动。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停车单元还包括第二滑动驱动件,所述第二滑动驱动件与所述第二滑块连接,第二滑动驱动件用于带动第二滑块在第二滑轨上滑动。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架板远离前轮架的一端设有第一斜板。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载车板设置后轮架的一端设有第二斜板。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轮架固定安装在载车板的一端,所述前轮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架框,所述架框包括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第一竖杆的一端和第二竖杆的一端与车载板连接,第一竖杆的另一端与第二竖杆的另一端通过折弯杆连接;第一竖杆与后轮架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竖杆与后轮架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竖杆的高度大于356mm,所述第二竖杆的高度小于154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二轮车停放装置,节省停放空间,停取车方便。本实施例中,一个停车单元用于停放一辆二轮车,停车单元在第一滑轨上滑动,可将二轮车集中停放管理,节省停放空间。停车单元在第一滑轨上左右移动,使得欲存车或取车的停车单元的一侧留出空间,方便存取车,提高存取车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二轮车停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后轮架及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后轮架及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前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有:第一滑轨1,停车单元2,第一滑块21,载车板22,前轮架23,第一竖杆231,第二竖杆232,折弯杆233,后轮架24,第二滑轨221,架体241,架板242,第二滑块243,孔板251,第一踏板252,螺栓254,大齿轮255,小齿轮256,第二踏板257,第一斜板26,第二斜板2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二轮车停放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滑轨1和停车单元2,停车单元2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1上。第一滑轨1设置在地面上。

上述实施例中,一个停车单元2用于停放一辆二轮车,停车单元2在第一滑轨1上滑动,可将二轮车集中停放管理,节省停放空间。停车单元2在第一滑轨1上左右移动,使得欲存车或取车的停车单元1的一侧留出空间,方便存取车,提高存取车效率。

优选的,停车单元2包括第一滑块21、载车板22、前轮架23和后轮架24,第一滑块21设置在载车板22的底面,第一滑块21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1上。前轮架23和后轮架24分别设置在载车板22的两端。本实施例中,载车板22用于承托二轮车,设置在载车板22前端的前轮架23用于固定二轮车的前轮,设置在载车板22后端的后轮架24用于固定二轮车的后轮,使二轮车前后均稳定地放置在载车板上,防止停车单元移动过程中二轮车晃动甚至倾倒。第一滑块21与第一滑轨1滑动连接,第一滑块21在第一滑轨1上滑动,带动载车板22移动。

优选的,载车板22的一端设有第二滑轨221,第二滑轨221沿载车板22的长度方向布设。后轮架24包括两个架体241、架板242和第二滑块243,两个架体241对称设置在架板242的两侧,架板242的底面连接第二滑块243,第二滑块243滑动设置在第二滑轨221上。后轮架24的架板242用于承托二轮车的后轮,两个对称设置在架板242两侧的架体241用于固定后轮,两个架体之间的距离略大于后轮的宽度,从而将后轮固定不会晃动。后轮架24经第二滑块243滑动设置在位于载车板22后端的第二滑轨221上。不同二轮车车型,其前后轮距不同,本实施例可根据前后轮距,调整后轮架24在载车板22的长度方向的位置,以适应不同车型的二轮车进行停放。

优选的,停车单元2还包括固定件,固定件与后轮架24连接,固定件用于将后轮架24固定在第二滑轨221上。后轮架24可以在载车板22上前后移动调整后轮架24与前轮架23之间的距离,调整好后,通过固定件将后轮架进行固定,防止停放二轮车后后轮架移动,脱离二轮车的后轮而使二轮车停放不稳。

优选的,如图2所示,固定件包括孔板251和第一踏板252,孔板251与第二滑轨221平行设置,且位于第二滑轨221的外侧。孔板251上设有插孔,插孔沿孔板251的长度方向分布。第一踏板252与后轮架24转动连接,第一踏板252位于孔板251上方。第一踏板252的一端设有插销,插销与插孔适配。第一踏板252的未设置插销的一端被踩下,插销脱离孔板251的插孔,后轮架24可在第二滑轨221上滑动调整位置,调整好后,第一踏板252设置插销的一端被踩下,插销252插入孔板251上对应的插孔,从而将后轮架24进行固定,无法移动。上述实施例的固定件,结构简单,只需用户脚踩第一踏板252即可固定或放松后轮架24,操作方便,同时制作成本低,便于维护。

优选的,如图3所示,固定件包括螺栓254、大齿轮255、小齿轮256和第二踏板257,螺栓穿设在第二滑块243上,用于将第二滑块243固定在第二滑轨221上。第二踏板257与大齿轮255同轴转动连接,大齿轮255与小齿轮256啮合,小齿轮256与螺栓254连接。踏板257转动,经大齿轮255和小齿轮256,带动螺栓254转动。啮合的大小齿轮作为变速器,将第二踏板257被踩下的小角度转动(越九十度),转变为螺栓的大角度转动(几圈),实现螺栓的锁紧或放松,从而固定或放松第二滑块243。通过踩踏踏板即可锁紧或放松螺栓,不用蹲下进行操作,操作方便。

优选的,停车单元2还包括第二滑动驱动件,第二滑动驱动件与第二滑块243连接,第二滑动驱动件用于带动第二滑块243在第二滑轨221上滑动。具体的,第二滑块243螺纹连接在与第二滑轨221平行设置的螺杆上,第二滑动驱动件为电机,电机与螺杆连接,用于驱动螺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滑块243在第二滑轨221上转动。要调整后轮架24的位置时,启动电机,电机驱动螺杆转动,由于螺杆与第二滑块243螺纹连接,第二滑块在第二滑轨221上移动,实现后轮架24的自动调节,调节方便。

优选的,架板242远离前轮架23的一端设有第一斜板26。载车板22设置后轮架24的一端设有第二斜板27。停车时,二轮车从载车板22的后端依次经第二斜板27和第一斜板26推动到载车板22上,前轮位于前轮架23中,后轮位于后轮架24中。取车时,二轮车从载车板22的后端依次经第一斜板26和第二斜板27推动到地面。在载车板22的后端设置第二斜板27,在架板242的后端设置第一斜板26,方便二轮车上下载车板22。

优选的,前轮架23固定安装在载车板22的一端,前轮架23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架框,如图4所示,架框包括第一竖杆231和第二竖杆232,第一竖杆231的一端和第二竖杆232的一端与车载板22连接,第一竖杆231的另一端与第二竖杆232的另一端通过折弯杆233连接。第一竖杆231与后轮架24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竖杆232与后轮架24之间的距离。第一竖杆231的高度大于356mm,第二竖杆232的高度小于154mm。自行车的型号范围是12寸到28寸,其车轮直径的范围是307mm至711mm。每个框架的第一竖杆231位于第二竖杆232的前端,取放车时前轮均会经过第二竖杆232,第二竖杆232的高度小于最小型号的自行车的前轮半径,避免了第二竖杆232触碰前轮的轮轴突出部,而限制前轮无法停到第一竖杆231和第二竖杆232之间。第一竖杆231的高度大于最大型号的自行车的前轮半径,能够很好的限制前轮,防止前轮晃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只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