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钢筋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63243发布日期:2020-10-09 18:43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钢筋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钢筋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钢筋是指钢筋混凝土用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用钢材,其横截面为圆形,有时为带有圆角的方形。

在梁柱施工的过程中,使用钢筋拼接为钢筋笼,为梁柱提供支撑,但是在拼接钢筋笼的过程中,人们需要用手扶住钢筋,将钢筋与箍筋连接,即不方便人们使用,降低了人们的劳动效率,且钢筋的重量大,增加了人们的劳动量。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建筑施工钢筋定位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拼接梁柱钢筋笼的建筑施工钢筋定位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施工钢筋定位结构包括:支撑机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安装于所述支撑机构的侧壁;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固定于所述支撑机构的底端;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机构的侧壁,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杆、固定板、凸块和固定套;所述支撑机构的侧壁滑动连接侧壁为凹形的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杆之间螺纹连接,且所述固定杆抵触所述支撑机构的侧壁;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等距安装半球形的所述凸块,所述凸块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机构,且所述固定板的侧壁安装截面为半圆形的所述固定套;钢筋,所述钢筋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套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底座、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底座、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所述底座的顶面对称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且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

优选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槽、连接块、连接板和螺杆,所述底座的侧壁滑动连接截面为“t”形的所述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块,且所述连接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面;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侧壁与所述螺杆之间螺纹连接,且所述螺杆抵触所述底座的顶面。

优选的,所述滑槽和所述连接块的底面呈弧形,且所述滑槽和所述连接块弧面的弯曲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卡槽、连接杆、固定球和限位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内部设有所述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球和所述连接杆,所述固定球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所述固定球的内部与所述限位杆之间螺纹连接,且所述限位杆抵触所述第一支撑杆或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侧壁。

优选的,所述卡槽的截面为“l”形,且所述固定球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内部,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相互垂直。

优选的,所述固定球与所述限位杆之间相互垂直,且所述限位杆滑动连接所述卡槽的内部。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施工钢筋定位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施工钢筋定位结构,当需要拼接梁柱钢筋笼时,滑动所述连接机构和所述滑动机构,从而调节所述支撑机构的大小,方便搭建不同尺寸的钢筋笼,在所述支撑机构的侧壁滑动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安装半球形的所述凸块,所述凸块减小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支撑机构之间的摩擦力,方便所述固定板在所述支撑机构的侧壁滑动,通过钢筋笼的构造,确定在所述支撑机构侧壁所述固定板的数量,且使用皮尺确定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的间距,从而固定两个所述钢筋之间的间距,当所述固定板的位置适宜后,转动所述固定杆,使所述固定杆挤压所述支撑机构,使所述凸块挤压所述支撑机构,将所述固定板固定所述支撑机构的侧壁,再将所述钢筋放入所述固定套的内部,所述固定套的截面为半圆形,所述固定套将所述钢筋固定,位所述钢筋提供支撑,从而方便工人在所述钢筋的侧壁安装箍筋,将所述钢筋固定,在所述固定套的侧壁滑动所述钢筋,使所述钢筋的侧壁安装箍筋,使人们快速拼接钢筋笼,且减轻人们的劳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施工钢筋定位结构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滑动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连接机构结合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固定机构与第一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固定机构与第二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钢筋,2、固定机构,21、固定杆,22、固定板,23、凸块,24、固定套,3、连接机构,31、卡槽,32、连接杆,33、固定球,34、限位杆,4、支撑机构,41、底座,42、第一支撑杆,43、第二支撑杆,5、滑动机构,51、滑槽,52、连接块,53、连接板,54、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施工钢筋定位结构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滑动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连接机构结合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固定机构与第一支撑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固定机构与第二支撑杆结构示意图。建筑施工钢筋定位结构包括:支撑机构4;连接机构3,所述连接机构3安装于所述支撑机构4的侧壁;滑动机构5,所述滑动机构5固定于所述支撑机构4的底端;固定机构2,所述固定机构2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机构4的侧壁,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固定杆21、固定板22、凸块23和固定套24;所述支撑机构4的侧壁滑动连接侧壁为凹形的所述固定板22,所述固定板22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杆21之间螺纹连接,且所述固定杆21抵触所述支撑机构4的侧壁;所述固定板22的另一端等距安装半球形的所述凸块23,所述凸块23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机构4,且所述固定板22的侧壁安装截面为半圆形的所述固定套24;钢筋1,所述钢筋1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套24的内部。

所述支撑机构4包括底座41、第一支撑杆42和第二支撑杆43,所述底座41、所述第一支撑杆42和所述第二支撑杆43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22;所述底座41的顶面对称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2,且所述第一支撑杆42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43,为了方便在所述底座41、所述第一支撑杆42和所述第二支撑杆43侧壁安装所述固定板22,方便将所述钢筋5放入所述固定板22侧壁的所述固定套24的内部,从而将所述钢筋5固定。

所述滑动机构5包括滑槽51、连接块52、连接板54和螺杆54,所述底座41的侧壁滑动连接截面为“t”形的所述滑槽51,所述滑槽51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块52,且所述连接块52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2的底面;所述第一支撑杆42的侧壁与所述螺杆54之间螺纹连接,且所述螺杆54抵触所述底座41的顶面,为了方便所述第一支撑杆42带动所述连接块52在所述滑槽51的内部滑动,从而根据钢筋笼的尺寸调节两根所述第一支撑杆42之间的间距,当所述第一支撑杆42的位置适宜后,转动所述螺杆54,使所述螺杆54挤压所述底座41的顶面,将所述第一支撑杆42固定在所述底座41的上方。

所述滑槽51和所述连接块52的底面呈弧形,且所述滑槽51和所述连接块52弧面的弯曲方向相反,为了方便所述滑槽51内部的灰尘堆积在所述滑槽51的底端,避免灰尘与所述连接块52接触,方便所述连接块52在所述滑槽51的内部运动。

所述连接机构3包括卡槽31、连接杆32、固定球33和限位杆34,所述第一支撑杆42和所述第二支撑杆43的内部设有所述卡槽31,所述卡槽31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球33和所述连接杆32,所述固定球3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32;所述固定球33的内部与所述限位杆34之间螺纹连接,且所述限位杆34抵触所述第一支撑杆42或所述第二支撑杆43的侧壁,为了方便移动所述第一支撑杆42时,转动所述第二支撑杆43内部的所述限位杆34,使所述限位杆34与所述第二支撑杆43分开,在所述第一支撑杆42滑动时,所述第一支撑杆42带动一个所述固定球33和所述限位杆34在所述第二支撑杆43的内部滑动,方便调节所述第一支撑杆42之间的间距;当需要在所述第二支撑杆43在所述第一支撑杆42的侧壁滑动时,转动所述第一支撑杆42侧壁的所述限位杆34,使所述限位杆34与所述第一支撑杆42侧壁分开,在所述第二支撑杆43在所述第一支撑杆42的侧壁滑动时,所述第二支撑杆43带动带动另一个所述固定球33在所述第一支撑杆42的内部滑动,从而调节所述第二支撑杆43与所述底座41之间的间距。

所述卡槽31的截面为“l”形,且所述固定球33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42和所述第二支撑杆43的内部,所述第一支撑杆42和所述第二支撑杆43之间相互垂直,为了方便所述固定球3在所述第一支撑杆42和所述第二支撑杆43滑动,使所述第一支撑杆42与所述第二支撑杆43固定在一起。

所述固定球33与所述限位杆34之间相互垂直,且所述限位杆34滑动连接所述卡槽31的内部,为了方便人们转动所述限位杆34,使所述限位杆34抵触所述第一支撑杆42和所述第二支撑杆43,将所述第一支撑杆42和所述第二支撑杆43,避免所述第一支撑杆42和所述第二支撑杆43运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施工钢筋定位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将需要拼接梁柱钢筋笼时,将所述底座41放在地面上,转动所述螺杆54,使所述螺杆54与所述底座41的顶面分开。根据钢筋笼的尺寸调节所述第一支撑杆42之间的间距时,转动所述第二支撑杆43顶面的所述限位杆34,使所述限位杆34从所述固定球33的内部滑出,使所述限位杆34与所述第二支撑杆43的顶面分开,滑动所述第一支撑杆42,所述第一支撑杆42带动所述连接块52在所述滑槽51的内部滑动,所述第一支撑杆42滑动时,所述第一支撑杆42带动一个所述固定球33和所述限位杆34在所述第二支撑杆43的内部滑动,调节所述第一支撑杆42之间的间距,从而根据钢筋笼的尺寸调节两根所述第一支撑杆42之间的间距,当所述第一支撑杆42的位置适宜后,转动所述螺杆54,使所述螺杆54挤压所述底座41的顶面,将所述第一支撑杆42固定在所述底座41的上方,且转动所述限位杆34,使所述限位杆34进入所述第二支撑杆43内部的所述固定球33中,使所述限位杆34抵触所述第二支撑杆43的顶面,将所述第一支撑杆42固定,避免所述第一支撑杆42晃动。当需要调节所述第二支撑杆43与所述底座41之间的间距时,转动所述第一支撑杆42侧壁的所述限位杆34,使所述限位杆34与所述第一支撑杆42侧壁分开,在所述第二支撑杆43在所述第一支撑杆42的侧壁滑动时,所述第二支撑杆43带动带动另一个所述固定球33在所述第一支撑杆42的内部滑动,从而调节所述第二支撑杆43与所述底座41之间的间距,当所述第二支撑杆43位置适宜后,转动所述限位杆34,使所述限位杆34挤压所述第一支撑杆42的侧壁,将所述第二支撑杆42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杆42的侧壁。在所述底座41、所述第一支撑杆42和所述第二支撑杆43的侧壁滑动所述固定板22,所述固定板22的内部安装半球形的所述凸块23,所述凸块减小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底座41、所述第一支撑杆42和所述第二支撑杆43之间的摩擦力,方便所述固定板22在所述底座41、所述第一支撑杆42和所述第二支撑杆43的侧壁滑动,通过钢筋笼的构造,分别确定在所述所述底座41、所述第一支撑杆42和所述第二支撑杆43侧壁所述固定板22的数量,且使用皮尺确定两个所述固定板22之间的间距,从而固定两个所述钢筋5之间的间距,当所述固定板22的位置适宜后,转动所述固定杆21,使多个所述固定杆31分别挤压所述底座41、所述第一支撑杆42和所述第二支撑杆43,将所述固定板22固定所述底座41、所述第一支撑杆42和所述第二支撑杆43的侧壁,再将所述钢筋放入所述固定套24的内部,所述固定套24的截面为半圆形,所述固定套24将所述钢筋固定,从容方便工人在所述钢筋5的侧壁安装箍筋,将所述钢筋5固定,当一个箍筋绑扎结束后,在所述固定套24的侧壁滑动所述钢筋1,改变所述钢筋1的位置,方便所述钢筋5的侧壁安装箍筋,使人们快速拼接钢筋笼,且减轻人们的劳动量。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施工钢筋定位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施工钢筋定位结构,当需要拼接梁柱钢筋笼时,滑动所述连接机构3和所述滑动机构5,从而调节所述支撑机构4的大小,方便搭建不同尺寸的钢筋笼,在所述支撑机构4的侧壁滑动所述固定板22,所述固定板22的内部安装半球形的所述凸块23,所述凸块23减小所述固定板22与所述支撑机构4之间的摩擦力,方便所述固定板22在所述支撑机构4的侧壁滑动,通过钢筋笼的构造,确定在所述支撑机构4侧壁所述固定板22的数量,且使用皮尺确定两个所述固定板22之间的间距,从而固定两个所述钢筋5之间的间距,当所述固定板22的位置适宜后,转动所述固定杆21,使所述固定杆21挤压所述支撑机构4,使所述凸块23挤压所述支撑机构4,将所述固定板22固定所述支撑机构4的侧壁,再将所述钢筋5放入所述固定套24的内部,所述固定套24的截面为半圆形,所述固定套24将所述钢筋5固定,位所述钢筋5提供支撑,从而方便工人在所述钢筋5的侧壁安装箍筋,将所述钢筋5固定,在所述固定套24的侧壁滑动所述钢筋5,使所述钢筋5的侧壁安装箍筋,使人们快速拼接钢筋笼,且减轻人们的劳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