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楼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40794发布日期:2020-11-25 14:51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楼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构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制楼板。



背景技术:

装配集成化建设最大的难题是如何保证预制楼板体系的整体性。现有预制楼板存在大量湿作业,施工周期长。同时,楼板通常在梁上直接放至预制板,与其他构件并无可靠连接,使得房屋整体结构受力性能较差。在地震侵袭作用下,墙倒屋塌的现象会严重危及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整体性和连续性良好的预制楼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楼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预制楼板,采用预制楼板标准模块进行模块化组合拼装。

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整体为钢筋混凝土矩形板。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搭设在钢梁的上翼缘。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四角处与柱交接部位设置有容置缺口。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的侧壁上设置有挖槽。所述挖槽的一侧出口在预制楼板标准模块的上表面。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的侧壁上还贴敷有外围钢板。所述外围钢板与预制楼板标准模块内部的钢筋网焊接。所述外围钢板在挖槽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孔洞。

墙体布置在预制楼板标准模块上。所述墙体底端设置有耳板。所述耳板伸入挖槽,并与外围钢板接合。所述墙体通过底端的耳板与预制楼板标准模块接合。

进一步,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每条边对应侧壁上设置有三个挖槽。所述挖槽的深度小于预制楼板标准模块的厚度,宽度大于墙体耳板的宽度,长度大于墙体宽度。

进一步,楼板内部钢筋网与外围钢板焊接处的钢筋端部设置有90°弯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可将楼板、墙体和梁连接为一个整体,结构整体承担弯矩和剪力传递,保证楼板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使楼板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抗震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楼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楼板配筋示意图;

图3为装配式一体化住宅结构示意图。

图中:预制基础标准模块1、预制墙体标准模块2、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容置缺口301、挖槽302、外围钢板303、预制屋架标准模块4、预制柱5、工字钢梁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制楼板,采用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进行模块化组合拼装。

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整体为钢筋混凝土矩形板。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搭设在钢梁的上翼缘。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四角处与柱交接部位设置有容置缺口301。

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的侧壁上设置有挖槽302。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每条边对应侧壁上设置有三个挖槽302。所述挖槽302的深度小于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的厚度,宽度大于墙体耳板的宽度,长度大于墙体宽度,以便在墙内侧用手将螺栓送入。所述挖槽302的一侧出口在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的上表面。

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的侧壁上还贴敷有外围钢板303。所述外围钢板303与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内部的钢筋网焊接。楼板内部钢筋网与外围钢板303焊接处的钢筋端部设置有90°弯钩。所述外围钢板在挖槽302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孔洞。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组合出住宅的楼面板或屋面板。

墙体布置在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上。所述墙体底端设置有耳板。所述耳板伸入挖槽302,并与外围钢板303接合。所述墙体通过底端的耳板与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接合。

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3组合出住宅的基础底板、楼面板或屋面板。楼板的重量通过楼板-墙-梁连接的耳板传递至梁腹板上。可将楼板、墙体和梁连接为一个整体,提高结构整体受力性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制楼板,采用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进行模块化组合拼装。

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整体为钢筋混凝土矩形板。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搭设在钢梁的上翼缘。楼板放置在梁的中线位置,并与梁存在少许间隙,楼板的重量仅通过楼板-墙-梁连接的耳板传递至梁腹板上。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四角处与柱交接部位设置有容置缺口301。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的侧壁上设置有挖槽302。所述挖槽302的一侧出口在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的上表面。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的侧壁上还贴敷有外围钢板303。所述外围钢板303与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内部的钢筋网焊接。所述外围钢板在挖槽302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孔洞。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组合出住宅的楼面板或屋面板。

墙体布置在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上。所述墙体底端设置有耳板。所述耳板伸入挖槽302,并与外围钢板303接合。所述墙体通过底端的耳板与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接合。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实施例2所述预制楼板的装配式一体化住宅。参见图3,装配式一体化住宅采用基础、梁柱支撑框架、预制墙体标准模块2、预制楼板和预制屋架标准模块4进行模块化组合拼装。

所述基础采用不同的预制基础标准模块1进行自由组合。通过对预制基础标准模块1的不同组合,可拼成多种形状规则的房屋基础,满足常规住宅的使用需求。所述预制基础标准模块1将基础分隔为多个逐一连接的隔室。所述隔室整体为具有四根基础梁的矩形框体。各个隔室通过对拉预应力钢管连接固定。

所述梁柱支撑框架包括竖直设置的预制柱5以及与预制柱5垂直连接的钢梁6。所述预制柱5通过连接件ⅰ与基础接合。

所述预制楼板采用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进行模块化组合拼装。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整体为钢筋混凝土矩形板。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搭设在钢梁的上翼缘。楼板放置在钢梁6的中线位置,并与钢梁6存在少许间隙,楼板的重量仅通过楼板-墙-梁连接的耳板传递至梁腹板上。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四角处与预制柱5交接部位设置有容置缺口301。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的侧壁上设置有挖槽302。所述挖槽302的一侧出口在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的上表面。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的侧壁上还贴敷有外围钢板303。所述外围钢板303与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内部的钢筋网焊接。所述外围钢板在挖槽302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孔洞。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组合出住宅的楼面板或屋面板。

所述预制墙体标准模块2布置在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上。所述预制墙体标准模块2包括嵌接于两块墙面板之间的钢结构框架。所述钢结构框架底端设置有耳板。所述耳板伸入挖槽302,并与外围钢板303接合。所述墙体通过底端的耳板与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接合。

所述预制屋架标准模块4设置在梁柱支撑框架顶部。

本实施例从下部基础至上部屋架均在工厂加工,现场直接装配而成,且将楼板、墙体与梁柱连为一体,避免结构受力时楼板发生侧向移动,提高了房屋的整体受力性能及安全性,装配速度较快,环境舒适度更优。



技术特征:

1.一种预制楼板,其特征在于:采用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进行模块化组合拼装;

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整体为钢筋混凝土矩形板;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搭设在钢梁的上翼缘;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四角处与柱交接部位设置有容置缺口(301);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的侧壁上设置有挖槽(302);所述挖槽(302)的一侧出口在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的上表面;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的侧壁上还贴敷有外围钢板(303);所述外围钢板(303)与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内部的钢筋网焊接;所述外围钢板在挖槽(302)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孔洞;

墙体布置在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上;所述墙体底端设置有耳板;所述耳板伸入挖槽(302),并与外围钢板(303)接合;所述墙体通过底端的耳板与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每条边对应侧壁上设置有三个挖槽(302);所述挖槽(302)的深度小于预制楼板标准模块(3)的厚度,宽度大于墙体耳板的宽度,长度大于墙体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楼板,其特征在于:楼板内部钢筋网与外围钢板(303)焊接处的钢筋端部设置有90°弯钩。


技术总结
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楼板。该预制楼板采用预制楼板标准模块进行模块化组合拼装。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整体为钢筋混凝土矩形板。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搭设在钢梁的上翼缘。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四角处与柱交接部位设置有容置缺口。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的侧壁上设置有挖槽。所述挖槽的一侧出口在预制楼板标准模块的上表面。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的侧壁上还贴敷有外围钢板。所述外围钢板与预制楼板标准模块内部的钢筋网焊接。所述预制楼板标准模块组合出住宅的楼面板或屋面板。该预制楼板可将楼板、墙体和梁连接为一个整体,结构整体承担弯矩和剪力传递,保证楼板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使楼板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抗震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永;邢永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2.05
技术公布日:2020.1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