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地形组合式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40030发布日期:2020-11-25 14:50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地形组合式建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地形组合式建筑。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建筑无法根据不同地形、环境进行建造,其建造以及拆卸麻烦,当偏远地区需要进行建造时又不便运输且缺乏相应施工条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地形组合式建筑,可根据不同地形、环境进行建造或组装,且便于拆装以及运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全地形组合式建筑,包括框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框架上的围板;所述框架包括呈周向间隔设置的若干立柱、依序连接相邻所述立柱的连杆以及固定于相邻所述立柱的箱体框架;所述围板围设于所述箱体框架、立柱以及连杆;相邻的所述箱体框架之间连接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箱体框架的顶部通过拉杆与所述立柱连接。

上述全地形组合式建筑中,所述箱体框架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连接于所述立柱的若干主梁以及连接相邻立柱上若干所述主梁的端部的连接梁;同一所述箱体框架的所述主梁于相邻所述立柱上呈对称设置。

上述全地形组合式建筑中,所述箱体框架底部设置有若干支撑柱,相邻所述支撑柱之间依序连接有连杆。

上述全地形组合式建筑中,所述箱体框架的底端主梁与对应的所述支撑柱之间连接有第二固定杆。

上述全地形组合式建筑中,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杆均呈弧型设置且凹陷部均朝向建筑的外侧。

上述全地形组合式建筑中,若干所述箱体框架的底部之间水平方向依序连接有连杆。

上述全地形组合式建筑中,还包括用于连接底部与上方房间的台阶。

上述全地形组合式建筑中,所述箱体框架的顶部与所述立柱围设有栏杆。

上述全地形组合式建筑中,所述框架的顶端设置有遮顶,所述遮顶包括有光伏电板、透明的采光顶板以及折叠遮阳板。

上述全地形组合式建筑中,所述框架的材料为金属或木质。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全地形组合式建筑,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包括:通过设置若干立柱形呈间隔周向成高架居住空间,并通过在相邻立柱之间设置箱体框架,在围板围设于立柱周侧以及箱体框架周侧实现立柱以及其周侧的若干居住使用空间,通过设置拉杆连接箱体框架以及箱体框架上端对应的立柱实现箱体框架与立柱的连接稳定性;通过设置若干立柱形成建筑的基底,使得可根据不同的地形环境设置立柱的高度使得立柱上方位于同于水平面上,并通过设置框架以及围板即可实现本组合式建筑的组建,使得拆解方便,且由于结构件较为简单,便于偏远地区的输送和施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地形组合式建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地形组合式建筑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地形组合式建筑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地形组合式建筑的坡地应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地形组合式建筑的平地应用示意图。

其中,1-框架,101-立柱,102-连杆,103-箱体框架,1031-主梁,1032-连接梁,2-围板,3-第一固定杆,4-第二固定杆,5-拉杆,6-支撑柱,7-台阶,8-栏杆,9-光伏电板、10-采光顶板,11-折叠遮阳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阅附图1-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全地形组合式建筑,包括框架1以及设置于框架1上的围板2;框架1包括呈周向间隔设置的若干立柱101、依序连接相邻立柱101的连杆102以及固定于相邻立柱101的箱体框架103;围板2围设于箱体框架103、立柱101以及连杆102;相邻的箱体框架103之间连接有第一固定杆3,箱体框架103的顶部通过拉杆5与立柱101连接。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设置若干立柱101形呈间隔周向分布成高架居住空间,并通过在相邻立柱101之间设置箱体框架103,在围板2围设于立柱101周侧以及箱体框架103周侧实现立柱101以及其周侧的若干居住使用空间,通过设置拉杆5连接箱体框架103以及箱体框架103上端对应的立柱101实现箱体框架103与立柱101的连接稳定性;通过设置若干立柱101形成建筑的基底,使得可根据不同的地形环境设置立柱101的高度使得立柱101上方位于同于水平面上,并通过设置框架1以及围板2即可实现本组合式建筑的组建,使得拆解方便,且由于结构件较为简单,便于偏远地区的输送和施工。

箱体框架103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连接于立柱101的若干主梁1031以及连接相邻立柱101上若干主梁1031的端部的连接梁1032;同一箱体框架103的主梁1031于相邻立柱101上呈对称设置;通过箱体框架103与围板2之间围蔽形成建筑空间,实现多个房屋空间的使用,可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实现不用居住功能的房间分配。

箱体框架103底部设置有若干支撑柱6,相邻支撑柱6之间依序连接有连杆102,通过支撑柱6进一步提高对箱体框架103的支撑作用,增加整体建筑的稳固性。

箱体框架103的底端主梁1031与对应的支撑柱6之间连接有第二固定杆4,通过第二固定杆4提高箱体框架103竖直方向的支撑强度。

第一固定杆3与第二固定杆4均呈弧型设置且凹陷部均朝向建筑的外侧,通过设置呈弧型的结构,使得相邻的箱体框架103以及箱体框架103与支撑柱6之间的连接在弧形结构的缓冲下均具有减震的效果。

若干箱体框架103的底部之间水平方向依序连接有连杆102,通过将围板2铺设于连杆102之间的空间,以及围板2实现对房屋空间的围蔽。

还包括用于连接底部与上方房间的台阶7,便于用户通过台阶7通往顶部的房间。

箱体框架103的顶部与立柱101围设有栏杆8,通过在箱体框架103的顶部设置栏杆8,使得箱体框架103顶部在围板2设置后可成为观光露台,并通过栏杆8实现对观光露台的围设,提高安全性。

框架1的顶端设置有遮顶,进一步的,遮顶包括有光伏电板9、透明的采光顶板10以及折叠遮阳板11;通过光伏电板9实现对建筑的辅助供电,并通过采光顶板10实现对建造顶部的采光,并通过设置折叠遮阳板11位于观光露台的顶部,实现对观光露台的遮阳;进一步的,遮顶的顶部还可增设有避雷针,通过设置避雷针增加建筑的安全性。

框架1的材料为金属或木质,其中,框架1的材料可以为铝或钢,通过设置呈钢或铝结构的框架1,提高了整体的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中,用户可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设置组合不同的箱体框架103,以实现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数量以及方位的箱体框架103组合,并通过若干立柱101的中间区域进行连杆102以及围板2的围蔽以及通过连杆102实现立柱101中间不同房屋的分隔,以满足不同种类的需求。其中底部的立柱101中间区域还可以围蔽形成泳池供用户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