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结构顶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09369发布日期:2020-11-13 12:49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木结构顶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古建筑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木结构顶升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们各大中城市的规划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旧城的改造速度也不断加快,改造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具有历史保护价值或者仍有使用价值的建筑,影响城市规划。以往解决这种问题的主要手段是强制拆除,对于一些历史保护建筑,一旦拆除,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自20世纪90年代,建筑物移位改造技术在我国应用后,使得历史建筑和有继续使用价值的建筑得到保护,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为旧城改造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并很好的保护了历史建筑。我国的古建筑一般为木结构,移位时需要对其进行平移顶升,过去一般采用对木柱采用钢夹板,并用螺栓对穿进行托换的方法,这种方法对木柱有一定的损伤,有碍历史保护古建筑文物的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结构顶升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木结构建筑进行顶升时易损伤木柱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木结构顶升装置,适用于具有柱础的木结构建筑,所述木结构顶升装置包括:

钢筋混凝土夹块,所述钢筋混凝土夹块包括与一柱础相适配的内孔,所述内孔用以容纳所述柱础;

隔离层,设置于所述内孔的内壁,用于隔离钢筋混凝土夹块与所述柱础;以及

顶托钢梁,沿水平向贯穿所述钢筋混凝土夹块。

可选的,所述钢筋混凝土夹块包括2~4个子夹块,其中每个所述子夹块包括构成所述内孔的一部分侧壁,且每个所述子夹块所包括的侧壁不大于所述内孔的半周。

可选的,所述木结构顶升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贯通孔以及锁定件,每个所述贯通孔至少贯穿两个所述子夹块,且每个所述子夹块至少与其它的相邻的子夹块之间设有一个所述贯通孔;所述锁定件的数量与所述贯通孔的数量相等,每个所述贯通孔中穿设一个所述锁定件,所述锁定件用于限定对应贯穿的子夹块之间的位移。

可选的,所述锁定件包括螺栓和螺母。

可选的,所述贯通孔包括预埋套筒。

可选的,所述顶托钢梁的数量不小于所述子夹块的数量,每个所述子夹块中至少穿设有一根所述顶托钢梁。

可选的,所述顶托钢梁为工字钢梁,所述工字钢梁的两端均伸出其所穿设的子夹块。

可选的,每根所述顶托钢梁仅穿过一个所述子夹块。

可选的,所述隔离层包括:硬质塑料、塑料膜以及隔离涂层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钢筋混凝土夹块的高度用于大于所述柱础之高度的一半,且所述钢筋混凝土夹块的底部用于与所述柱础的底部平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木结构顶升装置包括:钢筋混凝土夹块、隔离层以及顶托钢梁。钢筋混凝土夹块包括与一柱础相适配的内孔,内孔用以容纳柱础;隔离层设置于内孔的内壁,用于隔离钢筋混凝土夹块与柱础;顶托钢梁沿水平向贯穿钢筋混凝土夹块。利用钢筋混凝土包裹柱础,形成钢筋混凝土夹块,进而对贯穿钢筋混凝土夹块的顶托钢梁进行顶升,能够实现利用钢筋混凝土夹块夹持柱础间接地进行顶升,避免了直接在木柱上穿孔,有效保护了木柱。进而在完成顶升后,可以拆除钢筋混凝土夹块,隔离层的设置能够有效保护柱础不会与混凝土粘合,在拆除钢筋混凝土夹块后,可使柱础保留原貌。

附图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木结构顶升装置的竖向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木结构顶升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木结构顶升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木结构顶升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中:

10-钢筋混凝土夹块;100-内孔;11-子夹块;20-隔离层;30-顶托钢梁;40-锁定件;7-木柱;8-柱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木结构顶升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木结构建筑进行顶升时易损伤木柱的问题。

与西方的古建筑不同,我国的古建筑主要是木结构建筑,其主要采用木柱承重,而现有技术为保护古建筑,常需要将木柱整体顶升及平移,为此常需要在木柱的底部打孔,在完成顶升平移后,即会留下所打的孔,对古建筑造成破坏。一般的,木结构建筑为避免木柱的底部受潮腐烂,会在木柱的底部设置柱础,柱础一般是石制的鼓状。发明人发现,可以利用鼓状的柱础对木结构建筑进行间接的顶升,从而避免对古建筑的顶升平移造成损失。基于上述发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木结构顶升方法和顶升装置,以下结合附图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1至图4,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木结构顶升装置的竖向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木结构顶升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木结构顶升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木结构顶升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木结构顶升方法,适用于具有柱础的木结构建筑,所述木结构顶升方法包括:

步骤一s1:利用隔离层包裹柱础;

步骤二s2:围绕所述柱础支模板,在所述模板内预埋钢筋笼及贯穿并伸出所述模板的顶托钢梁;

步骤三s3:在所述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并待所述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形成包裹所述柱础的钢筋混凝土夹块;

步骤四s4:对所述顶托钢梁进行顶升,以实现对木结构建筑的顶升。

通过上述方法,利用钢筋混凝土包裹柱础,形成钢筋混凝土夹块,进而对贯穿钢筋混凝土夹块的顶托钢梁进行顶升,能够实现利用钢筋混凝土夹块夹持柱础间接地进行顶升,避免了直接在木柱上穿孔,有效保护了木柱。进而在完成顶升后,可以拆除钢筋混凝土夹块,隔离层的设置能够有效保护柱础不会与混凝土粘合,在拆除钢筋混凝土夹块后,可使柱础保留原貌。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二s2和步骤三s3中,所述钢筋笼及所述混凝土均划分为至少两个可分离的部分,以使形成的所述钢筋混凝土夹块包括至少两个可分离的子夹块。如此配置,便于在完成顶升平移后,能够方便地将钢筋混凝土夹块拆离。

更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四s4之前,所述木结构顶升方法还包括:利用锁定件限定所有的所述子夹块之间的位移,以使所有的所述子夹块形成整体。为保证顶升时各子夹块不会散开,可利用锁定件将所有的子夹块锁定形成一个整体。

可选的,所述木结构顶升方法还包括:步骤五:在完成顶升后,解除所述锁定件对所述子夹块的限定,分离所述子夹块。锁定件优选为可拆卸的,这样在完成顶升平移后,可以方便地拆除而解除对各子夹块的限定,便于将各子夹块拆离。

请参考图1和图2,为实现上述木结构顶升方法,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木结构顶升装置,其适用于具有柱础8的木结构建筑。一般的,木结构建筑包括木柱7以及设置于木柱7底部的柱础8。所述木结构顶升装置包括:钢筋混凝土夹块10、隔离层20、以及顶托钢梁30。所述钢筋混凝土夹块10包括与一柱础8相适配的内孔100,所述内孔100用以容纳所述柱础8;所述隔离层20设置于所述内孔100的内壁,用于隔离钢筋混凝土夹块10与所述柱础8;所述顶托钢梁30沿水平向贯穿所述钢筋混凝土夹块10;所述木结构顶升装置利用如上所述的木结构顶升方法对木结构建筑实现顶升。

可选的,钢筋混凝土夹块10的高度用于大于所述柱础8之高度的一半,且所述钢筋混凝土夹块10的底部用于与所述柱础8的底部平齐。由于柱础8一般呈鼓状,其竖向剖面一般为中间向外凸的圆弧形,为了保证钢筋混凝土夹块10能有效地承托柱础8,钢筋混凝土夹块10需要一定的厚度。而为了在顶升后,对柱础8产生较好的包裹性能,避免柱础8脱出,需保证钢筋混凝土夹块10的高度大于柱础8之高度的一半,如此即能包裹柱础8的最大外径部分,使得柱础8能够嵌合在钢筋混凝土夹块10中,在顶升平移的过程中提高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钢筋混凝土夹块10包括2~4个子夹块11,其中每个所述子夹块11包括构成所述内孔100的一部分侧壁,且每个所述子夹块11所包括的侧壁不大于所述内孔100的半周。如图2所示,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钢筋混凝土夹块10包括两个子夹块11,两个子夹块11各自包括内孔100的半周侧壁,这样可以方便地拆开两个子夹块11。当然子夹块11的数量并不限于为两个,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钢筋混凝土夹块10可以包括更多数量的子夹块11,例如图3示出了另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木结构顶升装置,其包括3个子夹块11,每个子夹块分别包括内孔100的1/3侧壁,这样在拆离子夹块11时,子夹块11不会受到柱础8的摩擦力影响,更便于拆开。当然子夹块11的数量太多时,也不便于装配和拆卸,故而优选子夹块11的数量不大于4个。可以理解的,在子夹块11的数量为3个或4个时,每个子夹块11的大小、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特别的,每个子夹块11所包括的内孔100的侧壁也不限于相同长度。而当子夹块11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子夹块11所包括的内孔100的侧壁长度相同,即各自包括半周内孔100的侧壁,避免某一个子夹块11包括大于半周内孔100的侧壁,以避免在完成顶升后难以拆离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木结构顶升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贯通孔以及锁定件40,每个所述贯通孔至少贯穿两个所述子夹块11,且每个所述子夹块11至少与其它的相邻的子夹块11之间设有一个所述贯通孔;所述锁定件40的数量与所述贯通孔的数量相等,每个所述贯通孔中穿设一个所述锁定件40,所述锁定件40用于限定对应贯穿的子夹块11之间的位移。优选的,所述锁定件40包括螺栓和螺母;优选的,所述贯通孔包括预埋套筒。在子夹块11之间设置贯通孔,并穿设锁定件40,能够有效地将各个子夹块11锁定为一个整体,便于顶升。实际中,贯通孔可以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在模板中预埋套筒,在钢筋混凝土夹块成型后,预埋套筒即形成了贯穿孔。而锁定件40的螺栓和螺母,能够方便地拆装,锁定效果好。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和现场情况,选用其它的锁定件,如穿设于贯通孔中的大力夹等装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限。

优选的,所述顶托钢梁30的数量不小于所述子夹块11的数量,每个所述子夹块11中至少穿设有一根所述顶托钢梁30。为了保证所有子夹块11受力均衡,每个子夹块11中均至少穿设有一根顶托钢梁30。实际进行顶升时,可以同步对所有的顶托钢梁30进行顶升,避免锁定件40受到太大的剪力而被破坏。可选的,所述顶托钢梁30为工字钢梁,所述工字钢梁的两端均伸出其所穿设的子夹块11,以供顶升装置(如千斤顶)进行操作。

优选的,每根所述顶托钢梁30仅穿过一个所述子夹块11。更优选的,所述顶托钢梁30的设置方向与所述贯通孔和锁定件40的设置方向成角度布置。由于贯通孔和锁定件40会贯穿至少两个子夹块11,为便于安装和拆离各个子夹块11,优选将顶托钢梁30的设置方向与所述贯通孔和锁定件40的设置方向成角度布置,以使每根顶托钢梁30仅穿过一个子夹块11。这样,在完成顶升后,能方便地将各个子夹块11沿不同的方向拆离。需理解,这里对于一个子夹块11中顶托钢梁30的数量并不作限制。

可选的,所述隔离层包括:硬质塑料、塑料膜以及隔离涂层中的至少一种。隔离层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分隔钢筋混凝土夹块与柱础,使得拆离钢筋混凝土夹块时,不会对柱础的原貌造成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选用合适的隔离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木结构顶升方法及顶升装置中,木结构顶升装置包括:钢筋混凝土夹块、隔离层以及顶托钢梁。利用钢筋混凝土包裹柱础,形成钢筋混凝土夹块,进而对贯穿钢筋混凝土夹块的顶托钢梁进行顶升,能够实现利用钢筋混凝土夹块夹持柱础间接地进行顶升,避免了直接在木柱上穿孔,有效保护了木柱。进而在完成顶升后,可以拆除钢筋混凝土夹块,隔离层的设置能够有效保护柱础不会与混凝土粘合,在拆除钢筋混凝土夹块后,可使柱础保留原貌。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