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户外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11898发布日期:2020-12-08 13:50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户外建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户外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户外建筑。



背景技术:

针对不同的客户用途,现有的户外建筑,可以充当户外酒店、户外餐馆等,其总体外形主要涉及圆形或椭圆形,此类型的户外建筑的空间利用率不高,且通透性欠佳,当用作商务用途时,其缺点就被暴露出来了,低的空间利用率,导致成本会有所提高。

如公开号为“cn109653537a”,公开了一种户外建筑,该户外建筑具有一圆形的底座;所述底座上嵌设在支撑架底部;所述支撑架上嵌有入口支架和窗口支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位置安装有一平面玻璃结构;所述平面玻璃结构以下的支撑架外围上固定有若干塑料片,相邻的塑料片拼接在一起;所述支撑架与底座之间形成有该户外建筑的室内空间。该户外建筑的整体外观形状呈圆形,直壁相对较少,导致其空间利用率较低,所以当将其用作商务用途时,建筑成本会相对较高;且按照该类户外建筑的风格,其通透效果还是欠佳,需要进一步改善。

针对现有户外建筑存在的上述问题,需要设计一种空间利用率高,可用于商务用途,且通风效果好的装配式户外建筑。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空间利用率高,可用于商务用途,且通风效果好的装配式户外建筑。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装配式户外建筑,包括有:

基底;

墙体,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包括有依次相连的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第三墙体;且所述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第三墙体上均设置有门洞,所述门洞中均活动地设置有门体;

顶盖,盖设在所述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第三墙体上;且所述顶盖与所述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第三墙体合围成一三角形的容纳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上设有呈三角形的透光件,所述透光件呈分体设置或者呈一体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透光件具有相连的第一边缘、第二边缘和第三边缘,且所述第一边缘距离第一墙体的距离,所述第二边缘距离第二墙体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三边缘距离第三边缘的距离均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上还设有若干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围设在所述透光件的周圈。

进一步地,所述墙体和所述顶盖均包括有支撑架和铺设在支撑架上的滚塑片;且所述支撑架在所述透光件的下方,形成上、下双层支撑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双层支撑结构呈平行间隔设置,且上支撑结构和下支撑结构均呈三角形;所述上支撑结构和下支撑结构之间通过多根支撑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之间,所述第二墙体与第三墙体,及所述第三墙体与第一墙体之间均通过圆角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门体嵌设于所述门洞中,且在所述门体的上方形成一挡沿。

进一步地,所述基底包括有多根呈交错设置的支撑件,且多根所述支撑件交错形成一网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将现有的户外建筑的弧形侧壁,设计成直壁,即墙体通过首尾相连的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第三墙体围成,再者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第三墙体和顶盖合围成一三角形的容纳空间,使得户外建筑的空间利用率提高,可以用作商业用途,相应的降低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

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第三墙体上均开设门洞,在门洞中设置活动的门体,当打开所有门体时,第一墙体的门洞可以和第二墙体的门洞形成空气对流,第二墙体的门洞可以和第三墙体的门洞形成空气对流,第三墙体的门洞可以和第一墙体的门洞形成空气对流,通透效果大大提升;且各个墙体之间通过圆角连接和过渡,外形美观。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透光件具有相连的第一边缘、第二边缘和第三边缘,且所述第一边缘距离第一墙体的距离,所述第二边缘距离第二墙体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三边缘距离第三墙体的距离均相等,保证容纳空间中的各处的采光效果都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户外建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底部示意图;

图4为整体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上、下双层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基底;10、支撑件;

2、墙体;20、第一墙体;21、第二墙体;22、第三墙体;23、门体;24、挡沿;25、圆角;200、容纳空间;230、门洞;

3、顶盖;30、透光件;301、第一边缘;302、第二边缘;303、第三边缘;31、太阳能电池板;

40、支撑架;41、滚塑片;401、上层支撑结构;402、下层支撑结构;403、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4所示,一种装配式户外建筑,包括有:基底1、墙体2和顶盖3。

基底1;

墙体2,设置在所述基底1上,包括有依次相连的第一墙体20、第二墙体21和第三墙体22;且所述第一墙体20、第二墙体21和第三墙体22上均设置有门洞230,所述门洞230中均活动地设置有门体23;本方案中,门体23优选为推拉式门;具体地,在第一墙体20、第二墙体21和第三墙体22上均开设门洞230,在门洞230中设置活动的门体23,当打开第一墙体20、第二墙体21、第三墙体22上的门体23时,第一墙体20的门洞230可以和第二墙体21的门洞230形成空气对流,第二墙体21的门洞230可以和第三墙体22的门洞230形成空气对流,第三墙体22的门洞230可以和第一墙体20的门洞230形成空气对流,通透效果大大提升。

顶盖3,盖设在所述第一墙体20、第二墙体21和第三墙体22上;且所述顶盖3与所述第一墙体20、第二墙体21、第三墙体22合围成一三角形的容纳空间200。

本方案中,将现有的户外建筑的弧形侧壁,设计成直壁,即墙体2通过首尾相连的第一墙体20、第二墙体21和第三墙体22围成,再者第一墙体20、第二墙体21、第三墙体22和顶盖3合围成一三角形的容纳空间200,使得户外建筑的空间利用率得到提高,可以用作商业用途,相应的户外建筑的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都降低了。而且,所述第一墙体20与第二墙体21之间,所述第二墙体21与第三墙体22,及所述第三墙体22与第一墙体20之间均通过圆角25连接,相比于尖角过渡,通过圆角25连接和过渡,提高户外建筑的安全性能和美观度。

优选地,所述顶盖3上设有呈三角形的透光件30,所述透光件30呈分体设置或者呈一体设置。需要解释的是,本呈三角形的透光件30的三个角也通过圆角过渡,提高美观度;且三角形的透光件30的三条边均相等,即等边三角形,提升视觉观感。

其中,所述透光件30具有相连的第一边缘301、第二边缘302和第三边缘303,且所述第一边缘301距离第一墙体20的距离,所述第二边缘302距离第二墙体21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三边缘303距离第三边缘22的距离均相等,保证容纳空间200中的各处的采光效果都好。

在所述顶盖3上还设有若干太阳能电池板31,所述太阳能电池板31围设在所述透光件30的周圈,通过该太阳能电池板31发电,可以不需要额外再接市电对本装配式户外建筑供电,省去了拉绕线路的成本;通过太阳能电池板31发出的电,供户外建筑内部电器用电。

如图5所示,具体地,所述墙体2和所述顶盖3均包括有支撑架40和铺设在支撑架40上的滚塑片41;且所述支撑架40在所述透光件30的下方,形成上、下双层支撑结构;其中,透光件30可以装配在上层支撑结构401上,下层支撑结构402可以但不限于装挡帘。所述双层支撑结构呈平行间隔设置,且上支撑结构401和下支撑结构402均呈三角形;所述上支撑结构401和下支撑结构402之间通过多根支撑杆403连接,支撑杆403通过竖直和斜向设置,来提高双层支撑结构的强度。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门体23嵌设于所述门洞230中,且在所述门体23的上方形成一挡沿24,挡沿24类似于房屋的屋檐,可以遮雨,保护门体23。所述基底1包括有多根呈交错设置的支撑件10,且多根所述支撑件10交错形成一网状结构,可以在该网状结构上铺设地板,一方面该网状结构可以提供好的支撑力,另一方面,避免地板直接接地,防止地板受地面水汽和灰尘的影响。

本方案中,本装配式户外建筑的空间利用率高,可用于商务用途,且通风效果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