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便器坯体高压成型机用模型内部活块脱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11837发布日期:2021-01-05 17:31阅读:43来源:国知局
座便器坯体高压成型机用模型内部活块脱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瓷高档座便器产品坯体高压成型设备中活块脱离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实现模型内部活块脱离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中高档座便器特型产品坯体在高压注浆成型时,需在模型内部设置活块,来满足和保证其内部结构的紧密性。为确保活块在坯体模型内部放置的稳定性,活块与模型之间通过一定的结合吸附力实现紧密贴合。在模型脱型开启时,传统的活块脱离方式是采用人工拉拽的形式来实现,由于活块与模型之间吸附力的存在,活块脱离过程中这一吸附力的存在便成为了阻力,人工活块脱离过程不顺畅会造成脱离效果不良,也容易造成坯体变形甚至坯体破损的现象,对坯体成型合格率、良品率产生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目前模型内部活块人工脱离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一种座便器坯体高压成型机用模型内部活块脱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座便器坯体高压成型机用模型内部活块脱离装置,该装置配合模型安装板使用,包括安装支架、压板组合、推板组合和气囊;

安装支架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模型安装板的外侧面上;

推板组合包括推板、顶杆、导向孔和导向杆;推板设置在安装支架的内侧,推板两侧分别配设有一水平设置的顶杆,顶杆插装在模型内的预留孔中,其端部与内部滑块顶触;推板的上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导向孔,该导向孔与固接在安装支架内侧相对应位置的导向杆滑动配合;

气囊设置在安装支架与模型安装板之间,包括内侧气囊和外侧气囊;内侧气囊的上端通过上部压板压制于安装支架的上部内侧,内侧气囊的下端通过下部压板压制于安装支架下方的模型安装板外侧面上,内侧气囊下部配设有内侧供气组件;外侧气囊的上端通过上部压板压制于安装支架的上部内侧,外侧气囊的下端通过中部压板压制于安装支架的下部内侧,外侧气囊上部配设有外侧供气组件,该外侧供气组件穿过所述安装支架。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矩形板体和l型支架,四个支架两两一组,分设于板体的两侧;支架的端部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模型安装板上,板体架设于模型安装板侧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推板为多边形结构,其中部宽度大于安装支架板体的宽度;所述顶杆分别垂直固接在推板的中部两边。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杆的端部套装有橡胶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支架中上部的两侧设置有两个侧耳,侧耳内侧分别固接有一导向杆,导向杆的自由端顶触于模型安装板侧面上;所述推板上的导向孔与所述导向杆滑动配合。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侧气囊和内侧气囊为一个气囊整体,该气囊由其中上部弯折后形成互不连通的两个充气空间,弯折处通过上部压板压制于安装支架上部内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导向杆和顶杆分别设置在气囊的两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侧供气组件和外侧供气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气囊嘴和供气接头,气囊嘴固定在气囊上,供气接头的一端与气囊嘴连接,另一端通过管路与压缩供气发生器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侧供气组件中的气囊嘴穿过安装支架与外侧气囊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推板设置在内侧气囊和外侧气囊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气囊产生的膨胀力,带动推板和顶杆移动,转换为作用于内部活块脱离的推力,配合模型的开启工艺控制,使模型同步脱离,解决活块脱离不良造成的坯体变形和破损的问题,提高坯体成型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顶杆退回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顶杆伸出、内部活块脱离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气囊执行顶杆退回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气囊执行活块脱离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向杆与推板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中:1.上部压板;2.安装支架;3.推板;4.顶杆;5.气囊;6.下部压板;7.中部压板;8.外侧供气组件;9.内侧供气组件;模型安装板10;后模型11;内部活块12;预留孔13;导向杆14;导向孔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7,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这种脱离装置,主要适用于座便器坯体高压成型机用模型内部活块的脱离,尤其是后模型中使用的活块的脱离。

这种活块脱离装置配合模型安装板10使用,包括安装支架2、压板组合、推板组合和气囊。内部活块12、后模型11和模型安装板10依次水平组合在一起,后模型上设置预留孔13,该预留孔与顶杆配合使用。

安装支架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安装在模型安装板的外侧面上。本实施例中,安装支架包括矩形板体和l型支架,四个支架两两一组,分设于板体的两侧。支架的端部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安装在模型安装板10上,板体架设于模型安装板侧面。

推板组合包括推板3、顶杆4、导向孔15和导向杆14。推板设置在安装支架的内侧,推板两侧分别配设有一水平设置的顶杆,顶杆插装在模型内的预留孔中,其端部与内部滑块顶触;推板的上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导向孔,该导向孔与固接在安装支架内侧相对应位置的导向杆滑动配合。作为优选方案,推板为多边形结构,本实施例中位类六边形结构,其中部宽度大于安装支架板体的宽度,顶杆分别垂直固接在推板的中部两边。作为优选方案,顶杆的端部套装有橡胶套。顶杆的端部直接与活块的侧面触接。

本实施例中,安装支架中上部的两侧设置有两个侧耳,侧耳内侧分别固接有一导向杆,导向杆的自由端顶触于模型安装板侧面上。推板上的导向孔与所述导向杆滑动配合,推板在导向杆上水平滑动,从而带动顶杆水平移动,实现对活块的推动。

气囊设置在安装支架与模型安装板之间,包括内侧气囊和外侧气囊;内侧气囊的上端通过上部压板压制于安装支架的上部内侧,内侧气囊的下端通过下部压板压制于安装支架下方的模型安装板外侧面上,内侧气囊下部配设有内侧供气组件;外侧气囊的上端通过上部压板压制于安装支架的上部内侧,外侧气囊的下端通过中部压板压制于安装支架的下部内侧,外侧气囊上部配设有外侧供气组件,该外侧供气组件穿过所述安装支架。两部分气囊的进、排气动作相反对应,以满足推板连同顶杆的前后推动动作。

本实施例中,外侧气囊5-2和内侧气囊5-1为一个气囊整体,该气囊由其中上部弯折后形成互不连通的两个充气空间,弯折处通过上部压板压制于安装支架上部内侧。导向杆和顶杆分别设置在气囊的两侧。内侧供气组件和外侧供气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气囊嘴和供气接头,气囊嘴固定在气囊上,供气接头的一端与气囊嘴连接,另一端通过管路与压缩供气发生器连接。如图所示,外侧供气组件中的气囊嘴穿过安装支架与外侧气囊连接。推板设置在内侧气囊和外侧气囊之间,在两个气囊胀气后的推动下,带动顶杆水平移动,实现对活块的推动。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动作原理是:执行后模型开模动作时,外侧气囊上的外侧供气组合供气,外侧气囊膨胀,推动推板连同顶杆向前(图中为左)伸出,使内部活块推离后模型一个距离“l”,使活块与后模型之间的结合吸附力消除,进而保证了后续动作不会对坯体产生影响;(参见图4、5);执行活块放置操作时,内侧气囊的内侧供气组合供气,内侧气囊膨胀,推动推板连同顶杆向后(图中为右)退回,确保内部活块与后模型之间的结合吸附到位准确、可靠(参见图3、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