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防工程风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74836发布日期:2021-04-14 02:28阅读:974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防工程风井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人防工程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人防工程风井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为了满足人民的日常工作生活,多层建筑日益增加,为了使得空间更充分的利用,而相应的地下建筑也日益增加,人们在地下建筑的活动越来越多,例如地下超市、地下商城、地下车库等等,而人防设置一般位于多层建筑的地下二层及二层以下,为了使得人们在地下建筑内的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对于地下建筑内的空气质量需要有良好的保证,因此,在多层建筑以及地下建筑中都会预留通道用于人防工程的风井结构,风井主要用于通风或者防水,危机时刻可用于逃生与消防,为便于管理、防雨、防堵塞等,通常在风井通道与地表面的连接处设有口部建筑,口部建筑即在风井的室外出入口通道敞开段上部建造的地面建筑。
3.现有的风井通常是在出入口敞开段的上方用水泥浇筑于地面高于地坪标高的若干排风与进风井室,地下建筑的室内的空气通过排风机排到排风井道中,排风井道中的空气通过地下建筑的顶板上升到排风井室内,风井的出入口大多位于设有绿化植被的场地,井室的垂直于地面的周向侧壁设有用于通风的百叶窗,排风机通过百叶将空气排至室外,为了防止地面积水从百叶窗口渗入风井,百叶窗口距离地面有一定高度,使得整个井室结构比较高。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井室的整体结构较高,导致人们难以坐在井室顶部休息,且由于多个井室的占地面积较大,又无法得以妥善利用,存在浪费空间资源、土地资源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使得井室在实现通风的前提下减少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的浪费,本申请提供一种人防工程风井结构。
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人防工程风井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人防工程风井结构,包括设置在地下建筑顶面上风井通道出入口顶部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贯穿设有与风井出入口连通的连通孔,所述底座上于连通孔的上方固定设有主井室,所述主井室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若干支撑柱,相邻所述支撑柱之间设有主通风口,所述支撑柱远离底座的一端固定设有盖在支撑柱上的主井盖,所述支撑柱包括间隔设置的主支撑柱与副支撑柱,所述副支撑柱远离连通孔的端面固定连接有朝向主井室外向下倾斜延伸的阶梯,所述阶梯的总高度为底座底部至支撑柱顶部的高度,所述阶梯远离地坪的端面与主井盖靠近主井室的端面抵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排风机将地下建筑室内的空气从风井通道的出口排出至主井室,再通过主通风口排至外界空气中,使得地下建筑室内的空气质量得到良好保证,通过底座的设置,使得主井室顶部距离底座的高度得以被降低,且通过阶梯的设置,使
得行人通过阶梯得以方便到达主井盖的顶部,使得行人可以更方便的坐在主井盖上休息,从而使得主井室与主井盖的空间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提高经济实用性,进而使得在保证主井室实现通风的同时减少了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的浪费。
9.优选的,所述主井盖的周向侧壁上固定设有踏脚板,所述踏脚板靠近支撑柱,所述踏脚板靠近支撑柱的板面与支撑柱抵接,所述踏脚板为圆形板状,所述踏脚板的内径与主井盖的外径一致。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踏脚板的设置,当行人坐在主井盖上休息时,由于主井盖及主井室与底座的高度差,使得行人不便甚至无法将脚接触到底座上,通过踏脚板使得行人坐在主井盖上时得以方便的将脚直接放在踏脚板上,使得坐下时脚不会悬空,从而使得行人坐下休息时更舒适且更有安全感。
11.优选的,所述主井盖上凹陷有种植孔,所述种植孔内种有绿植。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底座所占用的绿化地坪地面较大,通过在种植孔内种一些绿植,从而避免占用更多的地坪绿化面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使得主井盖的设置可供外出散步的人坐下休息同时还可供人观赏。
13.优选的,所述相邻的副支撑柱之间固定设有挡雨板,所述挡雨板的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且平行于底座,挡雨板沿垂直于挡雨板竖直侧壁的方向凹陷有安装槽,主支撑柱插在安装槽内,主支撑柱有部分露在安装槽外。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雨板的设置,当底座上出现积水时,,通过挡雨板的阻挡作用,使得底座上的积水不易从通风口渗入主井室,从而使得水不易渗入风井的通道中。
15.优选的,挡雨板远离底座的板面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沿远离主井室的方向延伸至与底座抵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雨板的远离底座的板面为倾斜面的设置,当出现下雨情况时,由于倾斜面的作用,使得雨水直接沿着倾斜面朝向远离主井室的方向滑落至底座,从而避免了雨水从通风口底部渗入主井室,进一步使得挡雨防水效果更佳。
17.优选的,所述种植孔内开设有贯穿主井盖的连接孔,所述种植孔上于连接孔的上方固定设有水平横截面呈长方形的副井室,所述副井室远离种植孔的端面滑动连接有副井盖,所述副井盖为透明井盖。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副井盖为透明井盖的设置,使得与副井室连通的主井室中的光线更亮,从而使得与主井室连通的风井通道中的光线更强些,从而提高风井通道内的采光性。
19.优选的,所述副井室由四个副井壁包围形成,所述副井壁竖直设置,所述相邻副井壁相互垂直,所述副井室的其中两个相对的副井壁的顶部凹陷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所在的副井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滑槽为燕尾槽,所述滑槽的延伸长度小于副井室的长度,所述滑槽的一端为封闭端,所述滑槽远离封闭端的另一端与副井壁平齐,所述副井盖靠近副井室的板面固定连接有可在滑槽内滑动的滑块,所述滑块为燕尾块,所述滑块的延伸长度与滑槽的长度一致。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槽与滑块的配合,通过将滑块朝向滑槽开口端滑动时,使得在副井盖得以实现在副井室上滑动,使得副井盖在副井室上滑动时不易偏离副
井室,在需要打开副井盖时,由于副井盖局部滑出副井室,通过燕尾槽于燕尾块的配合,使得滑块在滑槽中滑动时不易脱离滑槽,避免了副井盖的倾侧倒下,提高了副井盖在副井室上滑动的稳定性,使得打开副井盖时不用人工将副井盖稳定在副井室上,从而使得操作人员更方便。
21.优选的,所述种植孔内沿副井室的外圈均匀铺设有泥土,所述绿植种植于泥土中,所述种植孔内还铺设有与种植孔孔底抵接的踏脚石,所述踏脚石的竖直高度高于泥土的铺设厚度,所述踏脚石间隔铺设在种植孔内。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踏脚石的设置,当在主井盖上休息的人较多时,由于坐在相邻阶梯中间的行人可能被邻座的人阻挡,使得不便于麻烦他人让道过去阶梯上,通过从种植孔内的踏脚石得以实现走到临近得到阶梯,从而使得行人在不易踩踏到种植孔内绿植同时得以更方便的离开。
23.优选的,所述种植孔的孔底凹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圆形通孔,所述安装孔远离主井室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滤板,所述安装孔靠近主井室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渗水管,所述渗水管远离安装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渗水管与排水管连通,所述渗水管远离安装的一端与整个排水管均埋于地坪中。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渗水管的设置,种植孔内多余的水通过安装孔与滤板进入渗水管,并通过与渗水管连通的排水管将水排至底座下的地坪上,由于排水管较长,使得排到地坪中的水与连通孔之间的距离较长,从而使得尽可能的减少水从连通孔进入位于主井室下方的风井通道中,且使得水不会淹过主井盖与踏脚石,从而使得行人更方便坐下。
25.优选的,所述底座的正上方设有凉亭,所述凉亭遮盖范围完全覆盖底座。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凉亭的设置,使得当外出散步的行人走至凉亭内休息时可以遮阳,且使得当出现暴雨时行人还可以在凉亭下避雨,从而提高了其经济实用型。
27.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1.通过排风机将地下建筑室内的空气从风井通道的出口排出至主井室,再通过主通风口排至外界空气中,通过阶梯的设置,使得行人通过阶梯得以方便到达主井盖的顶部,使得行人可以更方便的坐在主井盖上休息,从而使得主井室与主井盖的空间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提高经济实用型,进而使得在保证主井室实现通风的同时减少了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的浪费;
29.2.通过凉亭的设置,使得当外出散步的行人走至凉亭内休息时可以遮阳以及避雨,从而提高了其经济实用性;
30.3.通过挡雨板的设置,当底座上出现积水时,使得底座上的积水不易从通风口渗入主井室,通过倾斜面的设置,当出现下雨情况时,使得雨水直接沿着倾斜面朝向远离主井室的方向滑落至底座,从而尽可能的避免雨水从通风口底部渗入主井室,进一步使得挡雨防水效果更佳;
31.4.通过滑槽与滑块的配合,使得副井盖在副井室上滑动时不易偏离副井室,通过燕尾槽于燕尾块的配合,使得滑块在滑槽中滑动时不易脱离滑槽,避免了副井盖的倾侧倒下,提高了副井盖在副井室上滑动的稳定性,从而使得操作人员更方便。
附图说明
3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人防工程风井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人防工程风井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4.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人防工程风井结构用于示意安装孔的结构示意图。
35.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36.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11、连通孔;2、主井室;21、支撑柱;211、主支撑柱;212、副支撑柱;22、主通风口;221、主百叶;23、挡雨板;231、安装槽;24、阶梯;25、过道;3、主井盖;31、种植孔;311、连接孔;32、副井室;321、副井壁;322、副通风口;323、副百叶;324、滑槽;33、副井盖;331、滑块;34、泥土;341、绿植;35、踏脚石;36、安装孔;361、渗水管;362、排水管;363、滤板;37、坐板;38、踏脚板;381、加强筋;4、凉亭;41、支杆;42、棚顶。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8.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人防工程风井结构。参照图1及图2,人防工程风井结构包括设置在地下建筑顶面上风井通道出入口顶部的底座1,底座1的上方固定设水平横截面呈圆形的主井室2,主井室2远离底座1的端面上固定设有盖住主井室2的圆形主井盖3,主井盖3上固定设有长方形的副井室32,底座1的的上方设有遮盖主井室2的凉亭4。
39.参照图2,底座1设在风井出入口所处的绿化地坪上,底座1为圆板状,本实施例中底座1的竖直高度为30cm,其他实施例中底座1的高度还可以25cm、35cm,底座1的中心贯穿设有与风井出入口连通的连通孔11,连通孔11为圆形孔。
40.参照图2,主井室2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靠近连通孔11的支撑柱21,支撑柱21为长方体柱状,支撑柱21共有八个,八个支撑柱21沿底座1周向均匀分布于底座1上,支撑柱21包括四个主支撑柱211与四个副支撑柱212,主支撑柱211与副支撑柱212间隔设置,主支撑柱211靠近连通孔11的侧壁的底边长度小于副支撑柱212靠近连通孔11的侧壁的底边长度。
41.参照图1,主支撑柱211与副支撑柱212之间的间隔设为主通风口22,主通风口22内设有若干主百叶221,主百叶221为圆弧形板状,主百叶221的一端铰接于主支撑柱211靠近副支撑柱212的侧壁上,主百叶221的另一端铰接于副支撑柱212靠近主支撑柱211的侧壁上,且主百叶221绕水平方向转动。
42.参照图3,相邻的副支撑柱212之间固定设有用于挡雨的挡雨板23,挡雨板23为长条状,挡雨板23的底部与底座1固定连接且平行于底座1,挡雨板23远离底座1的板面为倾斜面,挡雨板23远离底座1的板面沿远离主井室2的延伸至与底座1抵接,挡雨板23远离底座1的板面与底座1的夹角为30
°

43.参照图3,挡雨板23沿垂直于挡雨板23竖直侧壁的方向凹陷有安装槽231,安装槽231的截面为长方形,主支撑柱211插在安装槽231内,主支撑柱211有部分露在安装槽231外,安装槽231的槽底及两侧壁与主支撑柱211远离连通孔11的侧壁抵接,挡雨板23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副支撑柱212的侧壁抵接。
44.参照图1,副支撑柱212远离连通孔11的端面固定连接有朝向主井室2外延伸的阶梯24,阶梯24的总高度为底座1底部至支撑柱21顶部的高度 ,阶梯24远离地面的一端与支撑柱21顶部平齐,阶梯24靠近地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该端面平齐的过道25,过道25为长
方体状。
45.参照图1及图2,主井盖3为圆形板状,主井盖3远离主井室2的板面凹陷有种植孔31,种植孔31为圆形盲孔,种植孔31的中间开设有贯穿主井盖3的连接孔311,连接孔311为长方形孔,种植孔31内种有绿植341。
46.参照图2及图3,副井室32固定连接于主井盖3顶部并完全覆盖连接孔311,副井室32通过连接孔311与主井室2连通,副井室32由四个副井壁321包围形成,副井壁321竖直设置,相邻副井壁321相互垂直,副井室32的周向副井壁321上均开设有副通风口322,副通风口322为长方形孔状,副通风口322内铰接有若干副百叶323,副百叶323绕水平方向转动,副百叶323为长方形板状。
47.参照图3及图4,副井室32的其中两个相对的副井壁321的顶部凹陷有滑槽324,滑槽324沿所在的副井壁321的长度方向延伸,滑槽324为燕尾槽,滑槽324的延伸长度小于所在的副井壁321的长度,滑槽324的一端为封闭端,滑槽324远离封闭端的另一端与所在的副井壁321平齐。
48.参照图3及图4,副井室32远离种植孔31的端面上滑动连接有副井盖33,副井盖33为为长方形板状,且副井盖33为透明板,副井盖33靠近副井室32的板面固定连接有可在滑槽324内滑动的滑块331,滑块331为燕尾块,滑块331的延伸长度与滑槽324的长度一致。
49.参照图2,种植孔31内沿副井室32的外圈均匀铺设有泥土34,绿植341种植在泥土34中,种植孔31内还铺设有与种植孔31底部抵接的踏脚石35,踏脚石35的竖直高度高于泥土34的铺设厚度,踏脚石35无规则的间隔铺设,本实施例中相邻踏脚石35之间的距离为30cm,其他实施例中相邻踏脚石35之间的距离还可以为25cm、35cm,种植孔31的孔底还设有通向地坪的渗水管361。
50.参照图3及图4,所述种植孔31的孔底凹陷有安装孔36,安装孔36为圆形通孔,安装孔36共有三个,三个安装孔36绕种植孔31的轴线间隔设置,安装孔36远离主井室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滤板363,安装孔36靠近主井室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渗水管361,渗水管361为弯管,渗水管361远离安装孔3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362,排水管362为直管,渗水管361远离安装孔36的一端与整个排水管362均埋于地坪中。
51.参照图1,主井盖3顶部固定连接有圆环状的坐板37,坐板37的轴线与种植孔31的轴线共线,坐板37的内径与种植孔31的内径一致,坐板37的外径与主井盖3的外径一致。
52.参照图1,主井盖3沿主井盖3的周向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踏脚板38,踏脚板38为圆环形板状,踏脚板38靠近支撑柱21,踏脚板38靠近支撑柱21的板面与支撑柱21平齐,本实施例中踏脚板38远离支撑柱21的板面与坐板37远离主井盖3的板面之间的距离为35cm,其他实施例中踏脚板38远离支撑柱21的板面与坐板37远离主井盖3的板面之间的距离还可以为30cm、40cm,踏脚板38的内径与井盖的外径一致,踏脚板38的外径大于主井盖3的外径且小于底座1的外径,踏脚板38的轴线与主井盖3的轴线共线。
53.参照图1,踏脚板38靠近主支撑柱211的板面与主支撑柱211远离连通孔11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筋381,加强筋381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板状,加强筋381位于踏脚板38与主支撑柱211的夹角处,加强筋381的两直角边分别与踏脚板38的底部和主支撑柱211远离连通孔1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54.参照图1,凉亭4包括靠近底座1的地坪上设有的支杆41,支杆41为圆形杆状,支杆
41共有四个,四个支杆41沿底座1的周向方向均匀间隔分布于靠近底座1的地坪上,四个支杆41分别正对于四个主支撑柱211。
55.参照图1,凉亭4还包括由四个支杆41支撑的棚顶42,棚顶42位于四个支杆41远离地坪的一端,棚顶42为圆锥形板状。
56.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人防工程风井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57.通过底座1的中心贯穿设有与风井出入口连通的连通孔11,通过排风机将地下建筑室内的空气从风井通道的出口排出,并通过连通孔11排出到圆形主井室2,再通过通风口内的百叶排至外界空气中,使得地下建筑室内的空气质量得到良好保证,通过在种植孔31内种植一些绿植341,使得圆形主井盖3的设置更美观的同时还可供外出散步的人观赏,且行人可在坐板37上坐下休息的同时亦可观赏,使得主井室2与主井盖3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提高经济实用性,使得在保证主井室2实现通风的同时提高了首层建筑的空间和土地资源利用率。
58.通过凉亭4的设置,使得主井室2与副井室32避免了阳光的暴晒以及风吹雨淋,从而使得主百叶221与副百叶323避免了阳光的暴晒,延长使用寿命,且使得行人在坐板37处坐下休息的同时还可以遮阳,使得当出现暴雨时行人还可以在凉亭4下避雨,从而提高了其经济实用性。
59.通过底座1的竖直高度为30cm的设置,使得主井室2离地坪的高度较高,在下雨或者地坪积水时,使得水不易从主通风口22进入主井室2内,从而避免了水从主通风口22进入风井通道。
60.通过副井盖33滑动连接于副井室32上的设置,在增大通风效果的同时,使得副井盖33得以方便打开,使得在需要对风井的通道进行检修时可从副井室32进入,从而使得风井的检修更便捷。
61.通过滑槽324与滑块331的配合,通过将滑块331朝向滑槽324开口端滑动时,使得在副井盖33得以实现在副井室32滑动,使得副井盖33在副井室32上滑动时不易偏离副井室32,提高了滑动的稳定性,从而使得需要打开副井盖33时的操作十分方便。
62.通过滑块331为燕尾块与滑槽324为燕尾槽的设置,在需要打开副井盖33时,由于副井盖33局部滑出副井室32,通过燕尾块与燕尾槽的配合,使得滑块331在滑槽324中滑动时不易脱离滑槽324,避免了副井盖33的倾侧倒下,提高了副井盖33在副井室32上滑动的稳定性,使得打开副井盖33时不用人工将副井盖33稳定在副井室32上,从而使得操作人员更方便。
63.通过副井盖33为透明板的设置,使得与副井室32连通的主井室2中的光线更亮,从而使得与主井室2连通的风井通道中的光线更强些,从而提高风井通道内的采光性。
64.通过挡雨板23的设置,当底座1的上出现积水时,通过挡雨板的阻挡作用,使得底座1上的积水不易从主通风口22渗入主井室2,从而使得水不易渗入风井的通道中,进而使得风井的通风效果更佳。
65.通过挡雨板23的远离底座1的板面为倾斜面的设置,当出现下雨情况时,由于倾斜面的作用,使得雨水直接沿着斜面朝向远离主井室2的方向滑落至底座1,从而尽可能的避免雨水从主通风口22底部渗入主井室2,进一步使得挡雨效果更佳。
66.通过主百叶221与副百叶323的设置,通过百叶窗的设计,使得雨水不易从主通风
口22进入主井室2,由于主百叶221的间隙的存在,使得在挡雨的同时还可以起通风的作用,使得风井通道不易进水的同时提高了通风的效果。
67.通过阶梯24的设置,由于底座1以及主井室2组合的高度较高,使得行人不方便爬上井盖的坐板37位置坐下休息,从而使得行人通过阶梯24得以走上踏脚板38,进而使得外出散步的行人更方便的得以在坐板37上坐下休息。
68.通过渗水管361与排水管362的设置,当种植孔31内的水过多时,通过渗水管361与排水管362将种植孔31内的水排至底座1下的绿化地坪上,由于排水管362较长的设置,使得排在地坪中的水与连通孔11之间的距离较长,使得尽可能的减少水进入位于主井室2下方的风井通道中,且使得水不会淹过坐板37与踏脚石35,使得行人更方便坐下休息。
69.通过踏脚板38的设置,当行人在坐板37坐下休息时,由于主井盖3及主井室2与底座1的高度差,使得行人的不便甚至无法将脚放置到底座1上,通过踏脚板38使得行人坐在坐板37上时得以方便的将脚直接放在踏脚板38上,使得行人坐下时避免与主通风口22接触,且使得坐下时脚不会悬空,从而使得行人坐下休息时更舒适便捷。
70.通过踏脚石35的设置,当坐板37上坐下休息的人较多时,由于坐在相邻阶梯24之间的行人被邻座的人阻挡,使得不便于麻烦他人让道,通过从坐板37后面的种植孔31内的踏脚石35得以实现走到临近得到阶梯24,从而使得行人的更方便离开坐板37,且使得不易踩踏种植孔31内的绿植341。
71.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