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46487发布日期:2021-07-20 16:37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捷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支模架需保留至后浇带封闭,此期间造成大量钢管、扣件积压,造成项目成本大大增加,不利于材料的利用;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支撑装置,满足后浇带支撑及其他简易支撑要求的同时,又可以减少材料积压,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且对于支撑装置需满足便捷安装、高度可调、受力均匀以及整体性好等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捷支撑装置,用以解决后浇带处的便捷支撑、支撑装置的便捷安装、均匀受力以及整体性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捷支撑装置,包含包含支撑底座、连接于支撑底座顶部的可调节、连接于可调节顶部的支撑顶托;所述可调节分别与支撑底座和支撑顶托间还连接有标准节;所述标准节上连接有连接节,标准节上还连接有托杆且托杆位于连接节下方;托杆与连接节间连接有垫板;

水平相邻的两标准节间还连接有连杆;

所述可调节包含带外螺纹的上调节、连接上调节下方的且带外螺纹的下调节、连接于上调节和下调节间的连调节以及设置在连调节中部的操作孔。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座包含空心筒状的底座支柱、连接于底座支柱底部的底座底板以及连接于底座支柱与底座底板间的底座肋板。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顶托包含顶托支柱和连接于顶托支柱顶部的顶托,所述顶托支柱为中空筒状且下开口;所述顶托竖剖面为u形。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顶托顶部连接于后浇带底模下部;顶托的宽度适应结构梁的高度和宽度,且顶托宽度方向为可伸缩式;所述顶托底面与顶托支柱间还连接有加劲肋板。

进一步的,所述上调节和下调节的螺纹为正反丝。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节包含与标准节连接的一组连接节箍体、连接于每个连接节箍体外侧的连接节连板、与每个连接节连板一体连接的连接节套管、以及可拆卸连接于连接节连板上的连接节加固件。

进一步的,一组连接节箍体合围连接于标准节外侧且与标准节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节箍体内部设置有连接卡块;所述连接节套管变径管管径小的一端在外侧与连杆可拆卸连接,管径大的一端与连接节连板一体连接;所述连接节连板的宽度和长度不小于连接节套管的半径,且连接节连板上设置有孔洞,孔洞中穿接连接节加固件。

进一步的,所述标准节包含空心筒状的标准节体、标准节上对应托杆设置的标准节插孔和标准节体上对应连接卡块设置的标准节凹槽;所述标准节体两端通过套杆与套丝节连接,标准节体和套丝节内部对应套丝杆在内部设置有内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垫板在同向的支撑装置间通长设置,垫板的宽度小于一侧托杆的长度;所述托杆顶部设置为粗糙面或对应垫板设置有凹槽。

进一步的,在可调节中操作孔中穿入旋转钢筋;或在操作孔处穿入液压传动的旋转杆,预先在支撑装置上设置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装置的设置,可在结构梁施工完成后将梁下的支模架拆除,节省大量的支架和留出大部分空间;其中支撑装置中可调节可进行现场高度的微调,利于适应不同后浇带底模的支撑高度;

2)本实用新型通过标准节、套丝节和套杆的设置,可进行支撑装置的批量生产,便于运输和现场安装;

3)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节的设置,一方面便于固定连杆保证支撑装置的整体性,另一方面通过连接节箍体、连接卡块等设置,便于精确安装和进一步限位;

4)本实用新型通过标准节上的标准节插孔和托杆的设置,既可调节连接节的安装位置,又可对连接节的竖向进行承托;在托杆和连接节间设置的垫板,可进一步加强连接节与托杆间的连接以及支撑装置间的整体性;

本实用新型易于制作且可批量生产,可在现场循环使用;极大的节省了施工成本;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是梁后浇带先支撑示意图;

图2是梁后浇带支撑完拆除支模架示意图;

图3是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无标准节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支撑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可调节结构示意图;

图7是支撑顶托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标准节结构示意图;

图9是套丝节和套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标准节、套丝节和套杆连接结构示意图一;

图11是标准节、套丝节和套杆连接结构示意图二;

图12是连接节、标准节、套丝节和套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3是连接节结构正视图;

图14是连接节结构俯视图一;

图15是连接节结构俯视图二;

图16是带有连接卡块的连接节结构俯视图;

图17是带标准节凹槽的标准节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框架柱、2-结构梁、3-梁后浇带、4-底模、5-支模架、6-支撑装置、61-支撑底座、611-底座支柱、612-底座肋板、613-底座底板、62-可调节、621-上调节、622-下调节、623-连调节、624-操作孔、63-支撑顶托、631-顶托支柱、632-顶托、64-标准节、641-标准节体、642-标准节插孔、643-标准节凹槽、65-套丝节、66-套杆、67-连接节、671-连接节箍体、672-连接节连板、673-连接节加固杆、674-连接节套管、675-连接卡块、7-垫板、8-托杆、9-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为梁后浇带3处的结构梁2下方支模架5与便捷支撑装置的施工前后布置图。其中,图1为在含有框架柱1、结构梁2的支模施工时,支模架5和支撑装置6的布置示意图;图2是结构梁2施工完成后,将支模架5拆除后,由支撑装置6进行的梁后浇带3处底模4的支撑。

如图3至11所示,一种便捷支撑装置,包含连接在后浇带的底模4下方的支撑装置6,所述支撑装置6包含支撑底座61、连接于支撑底座61顶部的可调节62、连接于可调节62顶部的支撑顶托63;所述支撑顶托63顶部连接于后浇带的底模4下部。可调节62分别与支撑底座61和支撑顶托63间还连接有标准节64;标准节64上连接有连接节67,标准节64上还连接有托杆8且托杆8位于连接节67下方;托杆8与连接节67间连接有垫板7;水平相邻的两标准节64间还连接有连杆9。

本实施例中,支撑底座61和支撑顶托63通过钢材制作并焊接而成,支撑底座61包含空心筒状的底座支柱611、焊接于底座支柱611底部的底座底板613以及焊接于底座支柱611与底座底板613间的底座肋板612。支撑顶托63包含顶托支柱631和连接于顶托支柱631顶部的顶托632,顶托支柱631为中空筒状且下开口;顶托632竖剖面为u形;顶托632的宽度适应结构梁2的高度和宽度,且顶托632宽度方向为可伸缩式;顶托632底面与顶托支柱631间还连接有加劲肋板。

本实施例中,可调节62为钢管一体制作而成。可调节62包含带外螺纹的上调节621、连接上调节621下方的且带外螺纹的下调节622、连接于上调节621和下调节622间的连调节623以及设置在连调节623中部的操作孔624;所述上调节621和下调节622的螺纹为正反丝。

本实施例中,标准节64为钢管制作,标准节64包含空心筒状的标准节体641、标准节64上对应托杆8设置的标准节插孔642;所述标准节体641两端通过套杆66与套丝节65连接,标准节体641和套丝节65内部对应套丝杆在内部设置有内螺纹。

如图12至图17所示,连接节67包含与标准节64连接的一组连接节箍体671、连接于每个连接节箍体671外侧的连接节连板672、与每个连接节连板672一体连接的连接节套管674、以及可拆卸连接于连接节连板672上的连接节加固件673。

本实施例中,一组连接节箍体671合围连接于标准节64外侧且与标准节64固定连接;如图12和图13所示,当需连接的连杆9为双向或四个方向时,分别通过将连接节箍体671分为两个或四个,满足连接和固定的需求,同时连接节连板672和连接节套管674对应划分。如图14和图15所示,连接节箍体671内部设置有连接卡块675;标准节体641上对应连接卡块675设置的标准节凹槽643。

本实施例中,连接节套管674变径管管径小的一端在外侧与连杆9可拆卸连接,管径大的一端与连接节连板672一体连接;连接节连板672的宽度和长度不小于连接节套管674的半径,且连接节连板672上设置有孔洞,孔洞中穿接连接节加固件673。

此外,垫板7在同向的支撑装置6间通长设置,垫板7的宽度小于一侧托杆8的长度;应用时,托杆8顶部设置为粗糙面或对应垫板7设置有凹槽。

结合图1至图17,进一步说明一种便捷支撑装置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梁后浇带3的底模4的位置,制作对应高度的支撑装置6;其中可调节62的上调节621和下调节622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现场高度与设计高度的高度差;可调节62的安装在支撑装置6的中部或中上部。

对于步骤一中,存在高度差时通过在可调节62中操作孔624中穿入钢筋,水平旋转钢筋在正反丝的作用下使得上调节621和下调节622的整体高度降低或升高;或在操作孔624处穿入液压传动的旋转杆,通过预先在支撑装置6上设置的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通过旋转杆的自动转动和自我校准进行高度降低或升高;然后调节顶托632,顶托632为可伸缩式,使其宽度同梁宽,卡住梁边,然后微调中间可调节62将整个装置顶紧。

当需要支撑的部位的高度超过中间可调节62的总长度时,需要增加标准节64,将中间可调节62旋入标准节64的连接套丝节65内,然后将标准节64的套丝节65旋入支撑底座61或支撑顶托63中,若还需增加附加节,按此方法依次增加。

步骤二、根据梁后浇带3的底模4高度、支撑底座61的高度、可调节62的高度和支撑顶托63的高度,得出所需标准节64的个数和单个标准节64的高度。

步骤三、预先将标准节64与连接节67安装,连接节67中连接节套管674对应连杆9的个数可分为单向、双向、三向或四向,依据连接节套管674的向数确定连接节箍体671的分块数;安装时,将连接箍体内的连接卡块675对应标准节凹槽643,而后通过连接节加固杆673穿过连接节连板672固定。

步骤四,在标准节64两端预先安装有套丝节65和套杆66,其中对应支撑底座61、可调节62和支撑顶托63的要单独编号对应制作;两相邻的标准节64上的连接节套管674之间连接连杆9。

步骤五、在标准节64上预先间隔制作有标准节插孔642,在将标准节64、支撑底座61、可调节62和支撑顶托63安装完成后,将垫板7紧贴连接节67并将托杆8插入标准节插孔642中;在现场安装时先将支撑底座61与地面或楼板固定,而后进行其他结构自下而上的安装,安装时通过安装临时红外激光发射器进行校准和定位。

步骤六、现场在两侧的框架柱1上搭设结构梁2、结构梁2间设置有梁后浇带3;在浇筑结构梁2时设置有支模架5;其中支模架5在梁后浇带3的底模4处留有支撑装置6的位置;待结构梁2浇筑完成,撤去支模架5,通过支撑装置6完成梁后浇带3处底模4的支撑。

该支撑装置6可根据不同工况要求,对后浇带梁头位置进行支撑。可以再浇筑前与支模架5一直安装,浇筑完毕后拆除支模架5即可。也可浇筑混凝土后,将要拆除支模架5前用本实用新型对后浇带的底模4进行回顶支撑,支撑完毕后再拆除支模架5。该实用新型使用灵活、便于操作,代替钢管脚手架,大大降低成本,并且可周转使用,大大降低使用成本,值得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所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