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承载基层及其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12721发布日期:2022-03-12 10:02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承载基层及其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承载基层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2.用于对地面基层的承载强度有较高要求,稳定性、平整度有较高要求的部位,为表面施工的后续工艺和材质提供最好的基底条件,不翘曲、平整、不开裂,使之实现设计效果、达到实用性、耐久性、安全性等综合性能指标。
3.目前建筑市场对于基层的理解和定位以及施工工艺、施工材料,还仅仅停留在将基层找平,垫平,填充而已,在抗压、抗裂、空鼓、翘曲等重要技术指标没有要求,致使上部面层材料施工完成后,造成开裂、起翘、空鼓等质量问题,给业主造成巨大损失。
4.所以,建筑领域急需要有品质的基层做法,引领和捋正对基层的正确认识,即一种抗压强度高、抗裂性能好、不变形不起翘、性能稳定、收缩可控的地面基层材料和工艺做法。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行业迫切需求,本发明提供了解决方案,实现抗压承载强度高、抗裂性能好、不变形不起翘、性能稳定、收缩可控的地面基层材料和工艺做法。
6.本发明中的混凝土承载基层及施工工艺,适用于室内外的地面,如:建筑毛坯地面、也可以是地暖铺设完成后的砂浆回填地面,或是用钢架龙骨支撑的钢板面之上,预留建筑做法厚度,通过本发明施工工艺,用于提供给面层施工设计要求的其它面层材料(包括磨石基层)。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承载基层,包括混凝土基层主体,还包括:v形槽,所述v形槽固定安装在混凝土基层主体最底部,本v形槽的定位内置发明,将全面有效解决了混凝土在初凝期的分区收缩,达到了真正控制裂缝的有效办法;隔离层,所述隔离层贴在混凝土基层主体周侧的墙面上,用于使得混凝土基层主体与墙面形成隔离;配筋,所述配筋单层双向铺设在所述混凝土基层主体内部,相邻配筋之间的间距为175mm,用于提高抗拉、抗压强度;防翘件,所述防翘件固定安装在混凝土基层主体内侧;标高件,所述标高件固定设有所述混凝土基层主体中部,用做标高参考点;引裂缝,所述引裂缝设于所述v形槽上侧的混凝土基层主体中,用于避免因收缩引起的其它不规则裂缝。
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离层采用弹性材料,使混凝土基层主体与墙面形成隔离,在混凝土基层主体收缩或膨胀时,所述隔离层吸收变形能量,从而使混凝土基层主体与墙面不发生吸水及相互挤压和破坏。
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配筋为8mm直径的螺纹钢,所述混凝土基层主体采
用标号为c30的商品混凝土,配筋与所述混凝土基层主体中的混凝土形成握裹力,提高抗拉、抗压强度。
10.上述一种混凝土承载基层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施工厚度a;预设v形槽,将v形槽固定安装在混凝土基层主体最底部,使在混凝土基层主体内形成一个被占用的空腔;将隔离层贴与混凝土基层主体周侧的墙面上,使墙面与混凝土基层主体之间形成隔离;在混凝土基层主体内进行科学铺设配筋,单层双向,间距为175mm,配筋与混凝土基层主体形成握裹力,提高抗拉、抗压强度;所述防翘件安装在混凝土基层主体内侧;所述标高件固定设有所述混凝土基层主体中部,在浇筑混凝土基层主体的混凝土时,通过标高件作为标高参考点,使完成面水平标高、和平整度达到所需要求;在预留v形槽的位置,对应于混凝土基层主体上表面,向下切引裂缝,避免此位置混凝土基层主体收缩时裂开时出现不规则锯齿形状,使裂缝整齐平直,有利于混凝土基层主体饰面处理。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承载基层及其施工工艺,所述混凝土承载基层包括v形槽、隔离层、配筋、防翘件、标高件、引裂缝,本发明中的承载基层相比与传统自流平、石材、瓷砖、砂浆其他轻质找平等材料,具有抗压强度高、抗裂性能好、性能稳定、低碳可持续性、耐久性强与建筑同寿命等优点。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混凝土承载基层的结构示意图。
13.附图标记:1-v形槽、2-隔离层、3-配筋、4-防翘件、5-标高件、6-引裂缝、7-混凝土基层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请参阅图1。
15.1、确定施工厚度a。
16.正常的室内地面施工厚度以50-100mm为宜,小于50mm,则抗拉强度小,收缩体块要设置的小一些,单体块以不超过10~20平米为宜,超过60mm厚的,抗拉强度抗折等相关良性数值变大,需要考虑功能承载力,是否有地暖,空间面积是否100平米以上。
17.2、安装v形槽1。
18.v形槽1的高度数值为h,计算h值公式为:h=a*0.375,h值与浇筑厚度a成正比。v形槽1材质采用1.0mm厚镀锌钢板加工,安装方法采用1:2.5水泥砂浆,打点填充在空腔内进行固定,两翼上覆盖10mm厚度砂浆包裹支脚,然后将两侧余料清理干净。
19.收缩缝的位置在设置时,要考虑直缝,不可出现品字形,七字错缝形,即每块都是方正通缝的,长宽比不宜大于1:2。
20.3、安装隔离层2。
21.隔离层2采用弹性材料,使用10-20mm厚的橡塑保温板或挤塑保温板,根据浇筑厚度h,切割成所需宽度的条板,使用粘接材料于墙边、柱边粘贴,使用浇筑混凝土基层主体7所用的混凝土与周边材料形成隔离空间,在产生收缩和变形时,新浇筑的混凝土基层主体7可以自由收缩不受影响;更重要的优点是防止墙根吸水。
22.4、安装配筋3。
23.配筋3采用直径8mm国标hrb400螺纹钢,布置间距d为175mm,单层双向绑扎,在四周墙边和v形槽1四周,采用加强筋,布置间距e为30mm,钢筋绑扎完后用垫块将钢筋垫起,使之位于浇筑厚度h的居中位置。
24.5、安装防翘件4。
25.防翘是为防止混凝土基层主体7表面起翘而采取的强制固定措施,采用直径8mm国标hpb300光圆钢筋,每根长度400mm,布置间距为700mm,位置在四周墙边、柱边和v形槽1上部,四周墙边、柱边用电锤打孔,插入墙内尺寸为f=100 mm,外露尺寸为g=300mm,外露末端与配筋3中的加强筋进行绑扎牢固,避免松动;在v形槽1上部,居中放置传导防翘筋,两侧与配筋3进行绑扎牢固,如遇轻质隔墙,防翘筋无法植入墙根内时,即沿墙根在结构地面打眼放置膨胀螺栓,间距1000mm。
26.6、安装标高件5。
27.标高件5是为了浇筑时用于控制平整度所需的参考标块,标高件5采用网格分布,左右间距为2000mm,浇筑时刮杠以此为基准点进行超平,使表面平整度达到控制要求,标高件5采用1:2.5水泥砂浆制作成直径150mm的圆柱形,标块底面先清理干净灰尘,涂刷水泥浆界面湿润,使粘接牢固稳定,标高块完成后要进行水准线的复核检查,确保标高准确无误。
28.7、切引裂缝6。
29.混凝土浇筑完成约24-36小时内,在对应v形槽1位置上部放线,使用云石切割机,切入深度用c表示,c值计算公式为:c=(a-h)/2,即在v形槽1上部切入一半的深度,表面可以按切缝位置在收缩时裂开,释放应力;下部未切到的部分有混凝土和防翘系统连接,有效防止左右起翘。
30.综上所述:一种混凝土承载基层及其施工工艺,所述混凝土承载基层包括v形槽1、隔离层2、配筋3、防翘件4、标高件5、引裂缝6,本发明中的承载基层具有抗压强度高、抗裂性能好、性能稳定、绿化环保、耐久性强等优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