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钢结构外挂墙板耗能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18873发布日期:2021-12-22 14:59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钢结构外挂墙板耗能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是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外挂墙板耗能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2.装配式建筑在建筑工业化进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装配式建筑不仅能提高工程质量,节约人工,还能有效实现节能环保。其中装配式钢结构外挂墙板作为一种常见的装配式构件,其应用越来越广。现有的装配式外挂墙板,其主要依靠上、下节点与主体形成连接,故节点作为连接的关键部位,其连接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主体结构的稳定性,整体刚度,抗震性能及承载力等。传统的连接节点,主要是采用了螺栓、焊接等硬连接的方式,其在地震作用下可能会造成节点破坏,甚至会导致外挂墙板脱离主体结构,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且连接施工的可操作性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工期,例如现场硬连接较多,焊接工作量大,则工程装配化程度低,施工效率低。为此,有待对现有的装配式钢结构外挂墙板与主体之间的耗能连接节点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外挂墙板耗能连接节点,使其解决现有同类墙板连接节点较为复杂,安装施工较为费时费力,施工效率较低,安装精度不高,定位误差较大,受力稳定性不高,耗能性能欠佳,装配后整体墙板与主体结构间隙较大,保温及水密性较难保证的技术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4.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外挂墙板耗能连接节点,其包括用于连接上型钢梁的上连接节点,以及连接下型钢梁的下连接节点,上型钢梁、下型钢梁为上、下平行设置,其结构要点在于所述上连接节点包括第一角钢、第二角钢,第一角钢的一侧角钢肢设有用于连接上型钢梁下翼缘面的第一调节孔,另一侧角钢肢设有第一螺栓孔,第二角钢的一侧角钢肢设有用于对接外挂墙板上方内丝套筒的第二调节孔,另一侧角钢肢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栓孔对齐的第二螺栓孔,第一螺栓孔与第二螺栓孔之间通过第一高强螺栓件锁紧固定;所述下连接节点包括第三角钢、卡槽件,所述第三角钢的一侧角钢肢设有用于对接外挂墙板下方内丝套筒的第三调节孔,另一侧角钢肢的外侧面设有一体的卡板,所述卡槽件设有与卡板滑动配合的卡槽,卡槽件固定于所述下型钢梁的上翼缘面,所述卡板相对于卡槽滑动的方向与所述下型钢梁的长度方向平行。上述结构,减少了现场焊接,采用螺栓连接,并引入了调节孔,以及卡板与卡槽件的设置,既能实现墙板安装时的三维调节,又能实现快速安装连接,施工较为方便,效率较高。且通过卡板与卡槽件的配合,实现外挂墙板与型钢梁的快速承重支撑,从而没有因耗能构件的设置而导致过大间距,提高了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及水密性。地震作用下,上连接节点和下连接节点通过各调节孔、卡槽的可滑移性能,从而达到了耗能减震的作用,进而提高建筑整体抗震性能,有效减少地震带来的损伤破坏。
5.所述第一角钢的第一螺栓孔与第二角钢的第二螺栓孔之间抵紧设有穿接所述第
一高强螺栓的减震垫,且减震垫的减震受力方向与所述第三角钢的卡板滑动方向一致。通过该结构,有利于提高耗能节点的耗能性能。
6.所述第三角钢的第三调节孔与外挂墙板的下方内丝套筒之间抵紧设有减震垫,且减震垫的减震受力方向垂直于所述外挂墙板的板面。通过该结构,进一步提高耗能节点的耗能效果。
7.所述第三角钢的直角凹口处均布设有加筋板。通过该结构,有利于保证第三角钢的强度,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8.所述第一角钢、第二角钢、第三角钢的各调节孔均为适配高强螺栓件调节的条形孔,第一角钢的第一调节孔的调节方向对应所述外挂墙板距离型钢梁的距离方向,第二角钢的第二调节孔及第三角钢的第三调节孔各自的调节方向均对应所述外挂墙板的高度方向。通过该结构,方便安装时的调节对位,提高施工效率,同时亦能提高耗能节点的耗能性能。
9.所述第三角钢的卡板为矩形直板,所述卡槽件的卡槽为梯形槽。通过该结构,实现卡板与卡槽的可靠滑移。
10.所述第三角钢的卡板直接由角钢肢端部弯折而成。通过该结构,易于加工使用。
11.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较为简单,易于连接、调节和安装操作,有利于减少人工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耗能节点受力稳定性高,耗能性能较佳,且装配后整体外挂墙板与主体型钢梁结构间隙较小,有效保证了围护结构的保温及水密性。其适合作为各类装配式钢结构外挂墙板的耗能连接节点使用,或同类安装结构的改进。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挂墙板与型钢梁之间的耗能节点连接结构示意图。
13.图2本实用新型的上连接节点与外挂墙板连接侧视结构示意图。
14.图3本实用新型的下连接节点与外挂墙板连接侧视结构示意图。
15.图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角钢结构示意图。
16.图5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角钢结构示意图。
17.图6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角钢结构示意图。
18.图7本实用新型的卡槽件结构示意图。
19.图中序号及名称为:1、外挂墙板,101、下方内丝套筒,102、上方内丝套筒,2、第三角钢,201、卡板,202、加筋板,203、第三调节孔,3、卡槽件,301、卡槽,4、第三高强螺栓件,5、上型钢梁,6、下型钢梁,7、第二高强螺栓件,8、第四高强螺栓件,9、第一角钢,901、第一调节孔,902、第一螺栓孔,10、第二角钢,1001、第二调节孔,1002、第二螺栓孔,11、第一高强螺栓件。
具体实施方式
20.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1.如图1

图7所示,该装配式钢结构外挂墙板耗能连接节点包括上连接节点和下连接节点,施工时,将外挂墙板1固定于上下相邻且平行分布的型钢梁,上下相邻的型钢梁分别为上型钢梁5和下型钢梁6,既外挂墙板的上连接节点连接至上型钢梁5下翼缘面,外挂墙
板的下连接节点连接至下型钢梁6上翼缘面。
22.上连接节点包括第一角钢9、第二角钢10,第一角钢9的一侧角钢肢设有用于连接上型钢梁5下翼缘面的第一调节孔901,另一侧角钢肢设有第一螺栓孔902,第二角钢10的一侧角钢肢设有用于对接外挂墙板1上方内丝套筒102的第二调节孔1001,另一侧角钢肢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栓孔902对齐的第二螺栓孔1002,第一角钢9的第一螺栓孔902与第二角钢10的第二螺栓孔1002之间通过第一高强螺栓件11锁紧固定。
23.下连接节点包括第三角钢2、卡槽件3,第三角钢2的直角凹口处均布设有加筋板202,第三角钢2的一侧角钢肢设有用于对接外挂墙板1下方内丝套筒101的第三调节孔203,另一侧角钢肢的外侧面设有垂直焊接成一体或端部直接弯折呈一体的卡板201,卡槽件3设有与卡板201配合的卡槽301,卡槽为梯形槽,卡槽件3固定于下型钢梁6的上翼缘面。上述卡板201相对于卡槽301滑动的方向与型钢梁的长度方向平行。
24.上述第一角钢9、第二角钢10、第三角钢2的各调节孔均为适配高强螺栓件调节的条形孔,第一角钢9的第一调节孔901的调节方向对应外挂墙板1距离型钢梁的距离方向,第二角钢10的第二调节孔1001及第三角钢2的第三调节孔203各自的调节方向均对应外挂墙板1的高度方向。
25.为了进一步提高上连接节点和下连接节点的耗能性能,上述第一角钢9的第一螺栓孔902与第二角钢10的第二螺栓孔1002之间抵紧设有穿接第一高强螺栓件11的减震垫,且减震垫的受力方向与上述第三角钢2的卡板201滑动方向一致。上述第三角钢2的第三调节孔203与外挂墙板1的下方内丝套筒101之间抵紧设有减震垫,且减震垫的减震受力方向垂直于外挂墙板1的板面。上述减震垫为橡胶垫或金属弹性垫。
26.结合上述结构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连接作如下说明,该连接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27.步骤一,将下连接节点的卡槽件3焊接于下型钢梁6的上翼缘面。
28.步骤二,将第一角钢9的第一调节孔901与上型钢梁5的下翼缘面通过第二高强螺栓件7预紧连接。
29.步骤三,将第一角钢9的第一螺栓孔902、第二角钢10的第二螺栓孔1002对齐,并两者间通过第一高强螺栓件11锁紧连接。
30.步骤四,将第三角钢2的第三调节孔203、外挂墙板1的下方内丝套筒101对齐,并两者间通过第三高强螺栓件4锁紧连接。
31.步骤五,将步骤四连接完成的外挂墙板1吊装至下型钢梁6一侧的安装位,并将第三角钢2的卡板201插入下型钢梁6上翼缘面卡槽件3的卡槽301内,即形成外挂墙板1下连接节点的承重。
32.步骤六,调整步骤五中卡板201相对于卡槽301的位置,即调节外挂墙板1下连接节点的承重位置,同时调节步骤二的第二高强螺栓件7的锁紧状态,即调节第一角钢9相对于上型钢梁5下翼缘面位置,使第二角钢10的第二调节孔1001与外挂墙板1的上方内丝套筒102对齐。
33.步骤七,将第二角钢10的第二调节孔1001与外挂墙板1的上方内丝套筒102之间通过第四高强螺栓件8锁紧连接,同时将步骤六的第二高强螺栓件7锁紧,以上即完成外挂墙板1耗能连接节点的施工。
34.以上内容旨在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本
领域技术人员结合现有公知常识对本实用新型做显而易见的改进或替换,亦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