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装修用移动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61426发布日期:2022-01-19 16:48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装修用移动平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辅助机械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建筑装修用移动平台。


背景技术:

2.目前室内装修过程中,工人对室内结构进行改装、抹灰和粉刷装修作业时,往往都需要在操作台上或靠近工具处操作。而传统的方法是采用脚手架或简易的木质操作平台,一般稳定性较差,而且在工作人员需要选用不同工具或者选用不同颜色涂料时,需要另外的工作人员来传递配合或弯腰从别处拿取;装饰操作范围有限,每次移动位置都需移动许多装修工具,影响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现有的装修平台为了便于移动,其底部通常设置有滚轮,在使用时,再通过锁紧装置对滚轮进行锁死固定,防止移动平台发生滑动,然而在装修过程中,比如粉刷等,需要经常对移动平台进行移动,必须反复操作锁紧装置,操作较为繁琐,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建筑装修用移动平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移动平台中滚轮需要不断在开锁和关锁的状态切换而引起的使用不便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装修用移动平台,包括:
5.第一平台,用于承载人或外物;
6.第二平台,与所述第一平台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7.支撑杆,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平台的底端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平台;
8.弹簧,套设在所述支撑杆外且位于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之间;
9.支腿,设于所述第二平台的底端且可沿竖直方向移动;
10.滚轮,设于所述支腿上;以及
11.推动件,用于推顶所述支腿沿竖直方向移动;
12.其中,所述第一平台借助所述推动件推顶所述支腿的移动。
1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平台具有耳板,所述耳板开设有第一贯穿孔,所述支腿穿设于所述第一贯穿孔内,所述推动件包括:
14.转杆,中部与所述第二平台铰接,一端与所述支腿的顶端铰接,另一端开设有第二贯穿孔;
15.推杆,一端固设于所述第一平台上,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贯穿孔内。
1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三平台,所述第三平台可拆卸设于所述第一平台顶端且与所述第一平台同步运动,所述第三平台包括:
17.连接板,可拆卸设于所述第一平台顶端;
18.承载板,设于所述连接板的顶端;
19.肋板,设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承载板之间。
2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平台具有卡槽,所述连接板插设于所述卡槽内,
所述卡槽开设有第三贯穿孔,所述连接板开设有第四贯穿孔,所述连接板借助螺栓和螺母实现与所述第一平台的可拆卸连接。
2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杆的端部具有饼状圆板,所述饼状圆板的表面具有防滑纹。
2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杆和所述弹簧均为多个且一一对应设置。
2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腿、所述滚轮和所述推动件均为多个且一一对应设置。
2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多个所述支腿均布于所述第二平台上,多个所述支撑杆均布于所述第一平台上。
2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防护杆和防护绳,所述防护杆可拆卸设于所述承载板上,所述防护绳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护杆。
2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爬梯,所述爬梯一端连接所述承载板,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平台。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间隔设置,第一平台用于承载外物或者人,支撑杆一端端部固定设置在第一平台上,另一端穿过第二平台并且用于与地面接触,弹簧套设在支撑杆的外部,并且弹簧的一端接触第一平台,另一端接触第二平台,支腿固定设置在第二平台的底端,并且支腿可以沿竖直方向移动,滚轮设置在支腿的底端,推动件设置在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上并用于提供支腿沿竖直方向移动的动力;当第一平台没有外物或者人时,弹簧不会收到压缩,此时,支撑杆不与地面接触,支腿位于竖直方向的最低点,并且支腿通过滚轮与地面保持接触,此时可以推动移动平台进行移动;当第一平台上有外物或者人时,弹簧收到压缩,此时支撑杆下降并且接触地面,支腿在推动件的作用下上升,滚轮离开地面,在支撑杆与地面接触时,支腿位于竖直方向的最高点,此时滚轮离开地面,对支腿和滚轮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并且支撑杆还对移动平台进行了稳定的支撑作用。
附图说明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装修用移动平台的等轴测示意图;
30.图2为图1的前视图;
31.图3为图1的左视图;
32.图4为图1中ⅰ处局部放大图;
3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转杆的结构示意图;
34.图中:
35.1、第一平台,2、第二平台,3、支撑杆,4、弹簧,5、支腿,6、滚轮,7、推动件,8、耳板,9、转杆,10、第二贯穿孔,11、推杆,12、第三平台,13、连接板,14、承载板,15、肋板,16、螺母,17、圆板,18、防护杆,19、爬梯。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7.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建筑装修用移动平台,包括:
38.第一平台1,用于承载人或外物;
39.第二平台2,与第一平台1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40.支撑杆3,一端设于第一平台1的底端上,另一端穿过第二平台2;
41.弹簧4,套设在支撑杆3外且位于第一平台1和第二平台2之间;
42.支腿5,设于第二平台2的底端且可沿竖直方向移动;
43.滚轮6,设于支腿5上;以及
44.推动件7,用于推顶支腿5沿竖直方向移动;
45.其中,第一平台1借助推动件7推顶支腿5的移动。
46.本实施例中,第一平台1和第二平台2间隔设置,第一平台1用于承载外物或者人,支撑杆3一端端部固定设置在第一平台1上,另一端穿过第二平台2并且用于与地面接触,弹簧4套设在支撑杆3的外部,并且弹簧4的一端接触第一平台1,另一端接触第二平台2,支腿5固定设置在第二平台2的底端,并且支腿5可以沿竖直方向移动,滚轮6设置在支腿5的底端,推动件7设置在第一平台1和第二平台2上并用于提供支腿5沿竖直方向移动的动力;当第一平台1没有外物或者人时,弹簧4不会收到压缩,此时,支撑杆3不与地面接触,支腿5位于竖直方向的最低点,并且支腿5通过滚轮6与地面保持接触,此时可以推动移动平台进行移动;当第一平台1上有外物或者人时,弹簧4收到压缩,此时支撑杆3下降并且接触地面,支腿5在推动件7的作用下上升,滚轮6离开地面,在支撑杆3与地面接触时,支腿5位于竖直方向的最高点,此时滚轮6离开地面,对支腿5和滚轮6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并且支撑杆3还对移动平台进行了稳定的支撑作用。
47.如图4和图5所示,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提出了第二平台2具有耳板8,耳板8开设有第一贯穿孔,支腿5穿设于第一贯穿孔内,推动件7包括:
48.转杆9,中部与第二平台2铰接,一端与支腿5的顶端铰接,另一端开设有第二贯穿孔10;
49.推杆11,一端固设于第一平台1上,另一端穿设于第二贯穿孔10内。
50.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平台2上设置耳板8,并且在耳板8上开设第一贯穿孔,第一贯穿孔为方孔,支腿5穿设在第一贯穿孔内,支腿5可以在第一贯穿孔内进行滑动,推动件7包括转杆9和推杆11,转杆9的中部与第二平台2铰接,转杆9的一端与支腿5的顶端铰接,另一端开设有第二贯穿孔10,第二贯穿孔10为长条孔,推杆11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平台1上,另一端穿设在第二贯穿孔10内,推杆11与第一平台1同步运动,当第一平台1带着推杆11移动时,推杆11可以推动通过第二贯穿孔10推动转杆9进行转动,由于转杆9是中部铰接,因此当一端向下转动时,另一端向上转动,这样就可以实现第一平台1在下降的时候,支腿5向上移动,进而实现滚轮6离开地面的情况。
51.如图1~图4所示,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提出了还包括第三平台12,第三平台12可拆卸设于第一平台1顶端且与第一平台1同步运动,第三平台12包括:
52.连接板13,可拆卸设于第一平台1顶端;
53.承载板14,设于连接板13的顶端;
54.肋板15,设于连接板13和承载板14之间。
55.本实施例中,第三平台12包括连接板13、承载板14和肋板15,连接板13可拆卸的设置在第一平台1上,承载板14设置在连接板13上,承载板14上用于承载人,承载板14和连接板13呈现t型,肋板15设置在承载板14和连接板13之间,用于加强整个第三平台12的内部强度。第三平台12和第一平台1同步运动,设置第三平台12,可以让人能对高处的墙面进行操作。
56.如图1~图3所示,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提出了第一平台1具有卡槽,连接板13插设于卡槽内,卡槽开设有第三贯穿孔,连接板13开设有第四贯穿孔,连接板13借助螺栓和螺母16实现与第一平台1的可拆卸连接。
57.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平台1上设置卡槽,连接板13可以插设在卡槽内,在卡槽上开设第三贯穿孔,连接板13上开设第四贯穿孔,第三贯穿孔和第四贯穿孔都是圆孔,当第三贯穿孔和第四贯穿孔同轴心设置时,可以穿入螺栓,然后再配合螺母16就能实现连接板13与第一平台1的可拆卸连接。
58.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提出了支撑杆3的端部具有饼状圆板17,饼状圆板17的表面具有防滑纹。
59.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吃撑杆在起到支撑的作用时,移动平台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可以在支撑杆3的底端设置饼状圆板17,并且在圆板17与地面接触的面上设置防滑纹;圆板17的直径大于支撑杆3的直径,这样能降低圆板17受到的压强。
60.如图1~图4所示,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提出了支撑杆3和弹簧4均为多个且一一对应设置。支腿5、滚轮6和推动件7均为多个且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支腿5均布于第二平台2上,多个支撑杆3均布于第一平台1上
61.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第二平台2和第一平台1之间稳定的移动和支撑,可以将支撑杆3和弹簧4选择为多个,并且每一个支撑杆3的外部都套设弹簧4,弹簧4的规格和材质完全相同。并且将多个支撑杆3均匀布置在第一平台1的底端。为了保证第二平台2能在运动过程中稳定的行走,可以将支腿5、滚轮6和推动件7设置成稳定的形式,多个推动件7同步运动,并且将支腿5和推动件7设置成一一对应的形式,这样就能保证多个支腿5进行同步的移动。
62.如图1~图3所示,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提出了还包括防护杆18和防护绳,防护杆18可拆卸设于承载板14上,防护绳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防护杆18。
63.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人在第三平台12上操作时的安全感,可以设置防护杆18,防护杆18可拆卸的设置在第三平台12上,防护杆18之间设置防护绳,这样人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将身上的安全带系在防护绳上。
64.如图1~图3所示,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提出了还包括爬梯19,爬梯19一端连接承载板14,另一端连接第一平台1。
65.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人可以方便的攀爬到第三平台12上,可以在第三平台12和第二平台2之间设置可拆卸的爬梯19,爬梯19的一端与承载板14接触,另一端与第二平台2接触。
6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